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入夜後,吳銘和張關索照舊駕著餐車出門擺攤。

    餐車九月間才投入使用,迄今尚不足一月,卻儼然成了吳記川飯的代名詞,無論行至何處,總能聽見孩童呼喊:“無名氏來嘍!”

    果然具有視覺衝擊、能夠迅速吸引用戶注意力的事物最易廣泛傳播。

    然而出名也有出名的煩惱。

    吳銘出攤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更有意借此機會熟悉東京的大街小巷,摸清各大“商圈”及重要官署的所在。

    因此,他每次出攤盡量不走重複路線,原本連目的地都不設,走到哪兒擺到哪兒。

    可無論走哪條路,朝哪個方向走,往往走不多遠,便會遭遇熟客攔截。

    起初吳銘還會停下來招待,怎奈停下容易啟程難,過往行人見餐車一停,立時便蜂擁而上,甚至自發排起長隊一一在張鐵嘴等說書人的推波助瀾下,吳記的三條規矩已然路人皆知。

    吳記的吃食不愁銷路,愁的是太過暢銷,如此走走停停,根本出不了“新手村”。

    隻好設定一個目的地,中途無論遇見誰都不停。

    今夜要去的地方是興國寺。

    有陣子沒見三蘇了,兄弟倆饞歸饞,治學不可謂不用功,無法憑父蔭入仕的子弟不用功不行。大小蘇到底是吳記川飯的會員,理應享受一定的福利,既然客不至店,吳銘便驅車親至。

    興國寺全名叫太平興國寺,位於內城西南,臨近開封府衙,乃東京十大名之一。

    興國寺周邊雖也有夜市、酒樓、妓館等娛樂場所,但遠不及大相國寺繁華。

    但也正因如此,相對清淨的興國寺備受進京趕考舉子的青睞。

    自唐代以來,寺院便常為貧寒士子提供住宿,至宋代,佛教盛行,更是將之做成一門生意,甚至將浴室改作客房,以便盡可能多地接待住客。

    寺廟場地寬敞、環境清幽、租金便宜,是長期備考的理想選擇,且因考生雲集,漸漸變成同科舉子的社交網絡節點。

    正值科舉年,興國寺周邊雖非繁華商圈,但寓居在寺廟的舉子都是吳記的潛在顧客,客流不成問題。蘇軾擱筆,輕揉酸脹的太陽穴,舉目望向窗外,但見皓月當空,灑下一地晴夜清輝,院中寂寂,唯有夜風拂過霜枝的嗚聲,平添幾分寂寥。

    自賜酺宴罷,兄弟二人便埋首經卷,潛心備考,半月來未曾出過寺院。

    雖然足不出寺,卻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有關吳記川飯的訊息,近來有無優惠,又出了哪些新菜等,蘇軾了如指掌。

    聽聞入冬以來,吳掌櫃每夜皆會出攤,設攤地點不一,卻不知幾時來興國寺?

    一念及此,誘人的香氣似已素繞鼻間,饞得喉頭連滾。

    不對!

    他使勁吸動鼻翼,非是遐想,確有香氣!

    “子瞻、子由!”

    打包吃食歸來的林希揚聲喚道:“吳掌櫃已至寺前設攤,眼下已排起長隊,今日有新肴,二君若欲嚐鮮,當速往,遲恐售罄!”

    正伏案苦讀的蘇轍霍然抬頭,兄弟倆對視一眼,雙雙起身,推門而出,卻見父翁快人一步,已大步朝寺外走去。

    大小蘇連忙提步追上。

    未及出寺,香氣漸濃。

    見廟的小沙彌不住吞咽唾沫,蘇軾暗自好笑,若非急著排隊,他勢必要打趣兩句。

    出得寺來,果如子中兄所言,吳記的攤前已然排起長龍,香氣撲鼻,直教人津如泉湧,腹如鼓擂。父子三人趕緊排至隊尾,抬眼看向布招,上書“烤冷餅”三字,這便是林子中所說的新肴了。蘇軾早已有所耳聞,吃過的人皆讚不絕口,此時吸嗅著這豐富濃鬱的熱香,期待瞬間拉滿,一邊翹首以盼,一邊默念著不得售罄、不得售罄、不得售罄……

    這回倒是沒有言出必反。

    得益於限購措施,輪到三蘇時,所剩食材仍豐。

    烤冷餅即烤冷麵,為照顧宋人的口味,除原版醬料外,吳銘還另製了不辣版,以供顧客選擇。適才已見識過烹製流程,蘇洵知道此餅出鍋前會切作小段,正可分而食之,兩種口味遂各要了一個。吳銘在兩個烤盤上抹一層薄油,同時做兩份。

    邊做邊說:“此菜可額外加料,雞蛋三文一個,肉腸五文一根。”

    蘇軾早已瞧見那一根根粉嫩的肉腸,將肉灌入腸衣的做法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個色澤,想來又是吳掌櫃的秘製,不可不嚐!

    他斷然道:“雞蛋、肉腸各加一份!”

    “好!”

    吳銘麻利地磕開雞蛋,打在麵餅中央,用鏟子快速攪碎鋪散。待蛋液半凝,翻麵,刷上醬料,掀起麵餅往底部灑少許清水。

    吳掌櫃的操作之嫻熟,直如行雲流水,真個賞心悅目,看得三蘇歎為觀止。

    撒上洋蔥碎、小蔥和香菜,放上切作兩半的香腸,將冷麵卷起,外麵再刷一層醬,淋上少許香醋,撒上熟芝麻,用鏟子咄咄咄切成小段。

    以油紙盛裝,插上三根牙簽,遞給父子三人:“請慢用!”

    蘇洵和蘇軾各接過一份,混雜著醬香、油香和雞蛋焦香的熱氣直撲麵門,烤冷餅段密密堆擠著,赤色醬汁浸染著蛋黃帶焦斑的麵餅,細碎的翠綠蔥末和黑白芝麻點綴其上。

    單是觀其色,嗅其香,便覺精神一振,連日苦學的疲憊似乎消散一空。

    忙不迭挑起一段品嚐。

    蘇軾嚐的是辣味版,入口卻並非他預料的那般霸道,醬汁的鹹鮮蒜香率先衝擊味蕾,僅有絲絲辛氣,隻增香不辣囗。

    細細咀嚼,穀香、蛋香、醬香、芝麻香、胡蔥(即洋蔥)的甜香、芫荽獨特的異香……諸多滋味於唇齒間交織,一口下去,極大滿足!

    隻是……似乎沒什肉味?

    蘇軾咂摸著,隻覺這肉腸的肉味略輕,粉味略重,難怪才賣五文一根。

    雖說不是純肉,口感委實不賴,足以解饞。

    品嚐著熱乎的夜宵,兄弟二人不禁冒出同樣的念頭:倘若吳掌櫃每夜都來寺前擺攤,那該多愜意!吳銘無暇同三蘇閑聊,接著為下一位食客製作烤冷麵。

    直到食材售罄,方才得空歇一口氣。

    收攤,打道回府。

    回到吳記川飯時,店也已閉市打烊。

    吳銘給眾人發放工錢,鐵牛是“鍾點工”,按時辰收費,夜隨同出攤,理應漲薪,盡管這點錢對如今的他而言不值一提。

    領了工錢,各自回家歇息。

    臨走前,吳銘看了眼任務進度。

    【當前進度:25貫/100貫】

    七天的銷售額超過二十五貫,照這個趨勢,到月末穩穩破百。

    囑咐小謝兩句,吳銘自川味飯館回到21世紀,拉動卷簾門時抬頭仰望夜空。

    據說今晚的月亮距離地球最近,是本年度最大的超級月亮,不過看起來也沒比東京的月亮大多少。回家睡覺。

    翌日。

    今天是現代的11月6日,宋代的十月八日,再過兩天便要進宮擺攤。

    早上和老爸出門買菜時,吳銘特意買了些水牛奶回來。

    謝清歡最是眼尖,凡有新食材,她總能第一個發現。

    “咦?師父,這也是蒙牛的奶?”

    她以為蒙牛和水牛、黃牛一樣,是仙界獨有的牛品種。

    “不,今日要做的菜,蒙牛的奶做不了。”

    三個廚娘興致頓生:“今日要做新菜?”

    “算不上新菜,是後天入宮進獻的第三道菜一一薑撞奶。”

    薑撞奶是粵菜係的特色甜品,相傳起源於清末,利用薑蛋白與乳蛋白的反應,自然凝固成獨具風味的新鮮奶酪。

    傳統做法是以水牛奶為原料,因為水牛奶的乳蛋白含量足夠高,而市麵上常見的常溫奶,蛋白含量不足,必須添加奶粉,才能順利成菜。

    薑撞奶不僅口感獨特,且有驅寒暖胃的功效,冬天食用再合適不過了。

    更關鍵的是,做法非常簡單,隻須將加熱後的牛奶倒入薑汁,待其凝固即成。

    唯有一個要點,牛奶的溫度須控製在70度至80度之間,過低過高都會影響品質。

    對中餐廚師來說,把控溫度屬於基本功,無需溫度計,也沒有任何翻車的可能性。

    話分兩頭。

    卻說退朝後,歐陽修立時尋見翰林院的同僚趙概,提議換班,將自己輪值的時日換在十月初十。旬日休沐,中書省也好,樞密院也罷,僅安排低級別的官員值守,以處理日常的文書流轉。除非官家特旨召見,諸位相公皆不可擅自入宮。

    能在旬日進宮且有麵聖資格的官員,唯有當日輪值的翰林學士。

    翰林學士的職掌主要是起草大詔令,凡高級官員的任命,以及赦書、德音、敕榜、國書、青詞、齋文、祝文、祭文等重要文書,皆由皇帝宣召翰林學士典掌,且不經中書門下,稱之為“內製”。另一個重要職掌是充當皇帝的智囊,或當麵陳言,或上疏論奏,議定典章製度,討論朝政得失,評論舉薦人才,探究詩書義理等,對官家的決策起顧問作用,故而翰林學士有“內相”之稱。

    莫說節假,即便是深夜,翰林院也應有人值守,以備官家不時之需。

    值夜班最是辛苦,打瞌睡也得睜著一隻眼睛,時刻保持清醒。

    吳銘曾在書上看過一則軼事,雍熙年間,時任翰林學士的蘇易簡便在值夜班時被官家查過崗。彼時夜已三更,蘇學士已脫去外衣躺下,熄燈之後正要睡去,忽聽外邊傳來很大的動靜,內侍摸黑來報說宋太宗駕臨,忙又一骨碌爬將起來。

    慌張之中愣是找不到扣眼,險些禦前失儀,幸得開路的宮娥體貼心細,從窗戶中遞過來一支燃燒的紅燭,這才借光扣好朝服。

    結果宋太宗隻問了幾個用典出處,蘇學士對答如流,深受官家器重,最後一路幹到了副宰相。假日值班的辛苦僅次於值夜班,畢竟沒有雙倍工資。

    趙概得知醉翁意欲換至旬日值守,竟有這等好事,當即應下。

    歐陽修複遣人問明吳掌櫃入宮設攤的時辰。至十月初十,便早早入宮,替換昨日當值的同僚。同僚見其旬休值守,競麵露悅色,不禁奇道:“永叔今日何喜?”

    “為官家效力,敢不欣喜?”

    歐陽修敷衍一句,送走同僚,返回玉堂(即翰林學士辦公的場所),一邊享用翰林司提供的茶酒點心,一邊翻看案牘典籍。

    估摸著時辰將至,吳掌櫃將入宮門,遂喚來翰林司內侍,吩咐道:“有勞奏聞聖躬,言臣修有要務,亟需麵陳。”

    內侍領命而去,不多時即返:“歐陽學士,官家宣召。”

    遂引歐陽修往凝暉殿行去。

    與此同時,吳銘一行也已離店啟程,直奔皇宮大內。

    獲準入宮者僅他、何雙雙及謝清歡三人,同行者卻多達六人,李二郎、孫福和張鐵嘴亦隨行左右。進宮擺攤隻是今日行程的一環,待會兒還得去王安石府上走一趟,將下個旬日的宴席敲定,順道參觀參觀老王家的灶房,同其府的鐺頭及雜役混個臉熟。

    因途中須經過內城繁華地段,如今吳記名聲在外,出行備受矚目,為避免被謝家認出,何、謝二人都戴了帷帽。

    何雙雙師徒在吳記供職,在行內早已人盡皆知,謝清歡把臉一擋,任誰看了都是錦兒。

    張鐵嘴興奮至極,吳掌櫃競得官家特旨,入宮設攤,這下又有素材可寫了!

    路遇熟客無數,片刻不停,一路行至東華門處。

    李憲已在宮門處等候多時。

    “李中使!”

    “吳掌櫃!”

    簡短寒暄數語,李、孫、張三人候在宮外,吳銘攜兩位廚娘驅車入內,看守宮門的禁衛和內侍早得了旨意,隻搜了搜餐車內外,於出入簿上記下一筆,便即放行。

    過往行人見無名氏駕著餐車直奔宮門,已然議論四起,此刻見其果真進宮,無不瞠目愕然!周遭食肆尤為震驚。

    行內人最懂其中意涵。

    賜酺受賞或許隻是湊巧討了官家的歡心,換作別家食肆,也能做到,但入宮設攤,卻是前所未聞之舉!這一消息立時不脛而走,轉眼便傳遍內城正店。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