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意外
萬安鎮罐頭廠的辦公室,陽光透過窗戶照在地上,曬得暖融融的。
李哲、李振國圍坐在茶幾旁的沙發上,謝廠長正提著熱水壺衝泡一壺綠茶,動作嫻熟地給兩人各倒了一杯。
“李總,您喝茶。”謝廠長將茶杯遞到李哲麵前,隨後在沙發一側坐下。
“謝謝。”李哲端起茶杯,淺啜一口後問道:“謝廠長,咱們廠倉庫現在還存有多少罐頭?”
謝廠長略一思索,答道:“還有三十噸番茄罐頭、一百六十噸黃桃罐頭,酸黃瓜罐頭剛生產了四噸多。”
李哲放下茶杯,語氣篤定地說:“有了今年上半年的經驗,這次咱們擴大了醃漬小黃瓜的種植規模,製作的酸黃瓜罐頭應該能達到七十噸。
加上現有的番茄罐頭,正好湊夠一百噸,剛好能完成出口蘇聯的訂單。”
謝廠長聽著,喉結動了動,眼神掠過一絲複雜的神色——若是當初他們廠也能拿到出口蘇聯的訂單,也不至於因罐頭滯銷陷入停產的窘境……
李哲沒察覺到他的思緒,繼續問道:“酸黃瓜罐頭滿打滿算生產周期還剩不到一個月。一個月後轉產八寶粥罐頭,會不會有難度?”
李振國立刻接話:“難度倒談不上。原有的殺菌釜需要調整參數,這事我來負責就行。
不過有兩件事得提前準備:一是部分生產原料要提前訂購,這得讓金主管盡早聯係供應商;
另外,還得加些新設備,比如穀物類浸泡罐、多物料混合攪拌罐,還有蓮子紅豆的預煮設備,灌裝設備也得換,要能適配八寶粥的黏稠度,不然容易分層堵管子。”
謝廠長緊接著補充:“新增設備的事我能想辦法。罐頭廠原本就有類似的設備,咱們可以直接租賃,隻是租賃價格還得跟馬廠長協商。”
“沒問題,隻要設備性能達標、價格合理,租下來就行。”李哲應下,話鋒一轉,笑著說:“中午,我媽煮好了八寶粥,廠的工人都嚐嚐。要是味道不合適,咱們再調整;要是大家都滿意,咱們就繼續推進八寶粥罐頭的生產。”
謝廠長聞言微微蹙眉,像是有顧慮,張了張嘴卻沒立刻說話。
李哲看出他的猶豫,追問道:“謝廠長,是不是有什問題?”
“李總,生產方麵倒沒什大問題,關鍵是罐頭的銷路。”謝廠長緩緩開口,語氣帶著幾分擔憂:“咱們倉庫已經堆了一百六十噸黃桃罐頭,至今還沒找到銷路,這已經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
要是再繼續生產八寶粥罐頭,庫存壓力會更大,是不是該先解決銷路問題?”
他心清楚,萬安鎮罐頭廠就是因為銷路受阻、罐頭積壓過多,才導致資金鏈斷裂、工廠停產,他實在怕類似的悲劇再上演。
李哲點頭理解:“謝廠長,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實我今天過來,主要就是想跟大家聊聊罐頭內銷的事。你們要是有什好想法,盡管提出來,咱們集思廣益,一起把問題解決掉。”
聽到“內銷”二字,李振國也皺起了眉——罐頭銷路難是行業普遍問題,想解決並不容易。
謝廠長清了清喉嚨,語氣帶著幾分尷尬:“雖然我以前在萬安鎮罐頭廠不負責銷售,但當時銷售問題突出,馬廠長經常組織領導層開會討論,所以我對銷售科的情況還算了解。
不過說實話,我們廠在銷售上的經驗,算不上成功……”
李哲拿出鋼筆,翻開筆記本,做好記錄的準備,語氣誠懇地說:“謝廠長,咱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論罐頭銷售經驗,我還不如您呢。您就大膽說,讓我們也學習學習。”
謝廠長點點頭,慢慢回憶道:“當時我們主要從兩個方向考慮銷售問題,第一個是銷售渠道——畢竟產品再好,沒有渠道,老百姓也找不到地方買,所以這是我們當時的重點布局。
具體分了三種渠道:
第一種是國營商店與供銷社。我們和廊方的國營百貨商店、副食商店以及供銷社合作,把罐頭鋪到他們的貨架上。這些渠道都是老百姓購物的主要場所,覆蓋人群廣。
第二種是農貿市場。我們在本地農貿市場設了攤位,也會把罐頭批發給市場的商戶,既能直接麵向消費者銷售,也能通過商戶分銷到周邊地區。
第三種是食品批發商。我們把罐頭批發給各地的食品批發商,想借助他們的銷售網絡,把產品賣到中小城市和鄉鎮的商店、小賣部,擴大銷售範圍。
當時廠專門組織了八個銷售員,都是嘴皮子利索、能跑能說的人,每天往這些渠道跑,說實話,他們做得已經很努力了,但效果一直不好。
後來我們總結原因,核心還是知名度不夠。
就拿供銷社來說,我們當時跟他們談了免費寄售——賣出去多少,再給我們結多少貨款。
結果貨架上擺了一周,一瓶都沒賣出去,最後人家直接把我們的罐頭撤下來了。說到底,還是罐頭知名度太低,老百姓不認可。”
說到這,謝廠長忍不住輕歎了一聲,捋了捋思緒,繼續說:“在提升產品知名度上,我們也做過一些嚐試。比如參加展銷會,不管是啥品類的展銷會,隻要能讓我們擺展台、展示罐頭,我們都會去,想著能吸引經銷商和消費者的注意。
另外,我們還跟經銷商合作推廣,一起搞促銷活動,比如打折、買贈,在商店設顯眼的陳列,想一起提升銷量和知名度。
但總體來說,效果都不好,產品知名度一直沒打開……”
他的語氣漸漸低沉,帶著幾分挫敗。
李哲快速記錄完,轉頭看向一旁的李振國:“二叔,您在京城罐頭廠工作了這多年,對銷路問題有什想法?”
李振國接過話頭,說道:“在提升知名度方麵,我倒有個想法,可以增加戶外廣告。比如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公交站台、火車站這些人多的地方貼海報廣告,突出罐頭的品牌和特色,提高曝光度。”
李哲追問:“二叔,那戶外廣告的效果怎樣?”
李振國想了想,如實回答:“這我就不太清楚了,畢竟我不負責銷售,沒收到過這方麵的反饋。”
李哲立刻在筆記本上記下,笑著鼓勵:“您這個想法不錯,接著說。”
“那我再說說渠道方麵。”李振國繼續道:“我在京城罐頭廠的時候,每到年節前,廠都會安排人去各個單位拜訪,跟一些大單位談合作。
比如工廠、學校、機關單位,把罐頭作為員工福利或者食堂食材,做團購生意。
雖然利潤會低一點,但勝在量大,還能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這個也可以試試。”李哲看著筆記本上的記錄,沉思著說:“我覺得擴展銷售渠道、打開知名度這兩個方向是對的,你們剛才提的建議也很好。
之前沒奏效,可能還是宣傳力度不夠,沒達到‘破圈’的效果。
隻要宣傳力度跟上了,銷量能提上去,就能形成良性循環,罐頭銷路自然會越來越好。”
謝廠長讚同道:“李總,您說得太對了!我也覺得是宣傳力度不夠,但當時我們實在想不出其他辦法了。”
李哲琢磨了一會兒,說:“其實咱們可以試試利用地方媒體打廣告。比如在廊方電視台、廣播電台投放廣告,製作簡短的廣告片或者廣播稿,介紹罐頭的口味、品質和價格。
電視和收音機傳播範圍廣,宣傳力度強,還能讓消費者覺得企業正規、品牌可靠,更容易讓人信服。”
謝廠長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桌子,激動地說:“媽呀,這好的辦法,我咋就沒想到!”
他這話不是刻意拍馬屁——這個年代廣告意識才剛剛興起,願意用廣播電視做廣告的企業本就不多,尤其是鎮上的罐頭廠,能想到並實施這種方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確實是比較新穎的營銷手段。
李振國卻冷靜地提醒:“這辦法確實好,但用廣播電視做廣告,費用恐怕不低吧?”
李哲沉吟片刻,說:“回頭咱們聯係一下廣播電視台,先試試水。隻要效果好,宣傳廣告的錢不能省!”
隨後,三人又圍繞罐頭宣傳和銷售渠道的問題討論了一陣。
謝廠長提議從原罐頭廠聘請幾個有銷售經驗的老員工,幫“好滋味”公司鋪貨,李哲當即同意,覺得這是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就在這時,辦公室外傳來一陣喧鬧聲。
四人的討論也差不多結束了,李哲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笑著說:“是不是八寶粥做好了?咱們下去嚐嚐。”
四人走出辦公樓,卻沒看到想象中工人圍坐嚐八寶粥的場景——喧鬧聲是從工廠門口傳來的。
隻見廠房門口圍了一群人,吵著要進工廠,被門衛張大爺攔在門外。
張大爺提高嗓門問道:“你們這群人鬧哄哄的,要幹啥?”
人群中,一個男子走上前,說道:“老張,是我啊,馬國斌!這才多久沒見,你連俺都不認識了?”
其他人也紛紛打招呼,有的叫“張叔”,有的叫“張大爺”。
張大爺湊近掃了一眼,發現圍在門口的都是萬安鎮罐頭廠的老員工。
他皺起眉,語氣嚴肅:“老馬,你們到底要幹啥?不知道廠現在正在生產嗎?”
馬國斌連忙說:“知道知道,俺們就是來幫忙幹活的!”
張大爺卻不買賬,揮手驅趕:“去去去,別瞎胡鬧!廠子有工人幹活,用不上你們幫忙。”
人群立刻有人小聲抱怨:“俺們也是廠的員工,憑啥不讓俺們進?”
“就是啊,都是一個廠的,憑啥他們有活幹,俺們就得在家喝西北風?”
“聽說在‘好滋味’幹活的員工,工錢比以前還高,每個月還有福利,根本吃不完!再瞅瞅俺們,家都快揭不開鍋了!”
抱怨聲此起彼伏,張大爺也有些頭疼,隻能死死抵著大門,不讓他們進去。
就在這時,謝廠長走了過去,厲聲斥:“幹什?你們想幹什?反了天了是不是!我看看誰敢鬧事,站出來!”
他曾當過兵,說話、訓人自帶一股淩厲的氣勢,門口的人群瞬間安靜了下來。
謝廠長指著領頭的馬國斌,質問道:“馬國斌,說吧,你們到底有啥事?”
“謝廠長,俺們自打去年十月份放假,都歇了快一年了,家實在快揭不開鍋了。”馬國斌語氣帶著幾分不服氣,梗著脖子說:
“俺們就是想來廠找點活幹,都是一個廠的員工,憑啥他們有活幹、有工資福利領,俺們就得受窮挨餓?”
謝廠長冷笑一聲:“你別在這裝委屈!當初李總來租生產線的時候說得很清楚,廠一共四條生產線,他隻租兩條就夠了。
而且當時還說了,會優先錄用咱們廠的老員工。這話不光我聽到了,在場的人應該都記得。
你呢?當時怎說的?”
謝廠長自問自答:“你覺得私人公司福利不行,看不起‘好滋味’公司,甚至不希望廠將生產線租給李總,是不是你說的?
後來‘好滋味’招聘,你連名兒都沒報,現在後悔了?早幹嘛去了!”
馬國斌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低聲求饒:“謝廠長,是俺眼皮子淺,俺現在想通了,想報名幹活,行不行?”
“不行,晚了!”謝廠長哼了一聲,繼續說:“當初李總租廠房的時候,你們都在場,他給的租金可不少。廠每個月不都給你們發錢嗎?在家歇著領工資不是挺好的?”
這話不說還好,一說出口,門口的工人瞬間沸騰了,七嘴八舌地喊了起來:
“李總租生產線給的錢是不少,可每個月就給俺們發十塊錢,根本不夠用!”
“俺聽說李哲給的租金,都被管理層挪用了!”
“還有人說罐頭廠是鎮辦企業,租金的大頭都被鎮政府收走了,沒剩下多少!”
“廠之前欠了供貨商不少外債,那些供貨商也分走了不少錢!”
說到底,這些人是嫌分到手的錢太少,又羨慕那些在“好滋味”幹活的員工——不僅有工資,還有福利,聽說加班還有補貼,所以才來廠鬧事,想加入“好滋味”。
謝廠長聽完,大概摸清了事情的原委,語重心長地說:“大家夥的想法和困難,我都聽明白了。
但你們也知道,‘好滋味’隻租了兩條生產線,現在的工人已經夠了,暫時沒法招更多人。
你們先回去,我跟大家保證,以後要是‘好滋味’擴大生產規模,我第一時間向李總推薦你們。
另外,這是第一次,我希望也是最後一次——以後誰再敢來廠鬧事,不管是誰,一概不錄用!”
他語氣嚴厲地補充:“行了,都散了吧!”
謝廠長的話還是有幾分威嚴的,加上有了他的保證,工人們雖有不甘,但也知道他說的是實情,隻能三五成群地離開了。
“老張,守好了,別讓外人進來……”謝廠長對著門衛張大爺叮囑了幾句注意事項,才轉身返回辦公樓。
李哲剛才雖沒露麵,但也聽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見謝廠長回來,說道:“謝廠長,辛苦你了。”
“都是我該做的。”謝廠長笑著擺手。
李振國忽然開口:“咱們不是正打算招幾個銷售員嗎?既然這群人想找活幹,為啥不從他們麵挑幾個合適的?”
謝廠長立刻搖頭:“不行,就算麵真有合適的,現在也不能招。不然他們會覺得‘鬧事有用’,以後隔三差五來鬧一次,咱們可受不了。”
李振國恍然大悟,點頭道:“你說得對,是我想簡單了。”以前,他在京城罐頭廠隻是普通工人,管理經驗方麵還是欠缺一些。
謝廠長又轉向李哲,匯報說:“李總,關於銷售員的事,我打算私下聯係幾個廠的老員工,找幾個有銷售經驗、靠譜的人。
等找好後,我再跟您匯報。”
“可以。”李哲點點頭,對謝廠長剛才的應對很滿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