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9章 內銷

      大營村,李振生家。

      三間北房牆麵泛著土黃色,牆根處還沾著去年雨季留下的黑漬,房簷下掛著幾串曬幹的紅辣椒,算是家少有的亮色。

      東房原本是堆放雜物的地方,後來大女兒李紅英長大了,實在沒地方住,李振生才騰出半塊地方,支了張舊木板床,拉上塊藍布簾子,就算是紅英的住處。

      簾子一拉,一邊是女兒的床鋪,一邊依舊堆著雜物,夜偶爾能聽見老鼠在雜物堆窸窸窣窣的聲響。

      傍晚時分,李振生扛著鋤頭從蔬菜大棚回來,剛進院門就把鋤頭往牆根一扔,“當”一聲,鋤頭把撞在土牆上,震下來幾片幹泥。

      他沉著臉進了北屋,把懷揣著的幾頁皺巴巴的文件往八仙桌上一扔。

      “他爹,你這是咋的了?誰惹你生氣了?”正在灶台邊擦手的宋大娥聽見動靜,快步走過來,圍裙上還沾著麵粉。

      她比李振生大五歲,臉上的皺紋比男人多些,卻總是帶著股溫和的勁兒。

      李振生往炕沿上一坐,扯過搭在椅背上的舊褂子擦了擦汗,哼了一聲:“還能有誰?咱那好侄子李老二唄!他可真能折騰,瞅著吧,這四季青公司用不了幾日,早晚得散黃了!”

      宋大娥手的布巾頓了頓,走到桌邊拿起文件,眯著眼瞅了瞅,又放下了——她也不識字。

      “他爹,你這說的啥糊塗話?人家李哲擴建了那多大棚,公司紅紅火火的,還給你安排了活計,一個月能掙不少錢,你咋還不盼著人家好?”

      “大姐,我不是不盼著公司好,是這二小子瞎折騰!”李振生一拍大腿,聲音拔高了些,

      “之前食堂免費,大家夥兒幹活都不惜力,心都念著他的好。

      現在倒好,食堂吃飯要花錢,咱莊稼人幹的都是力氣活,幹得多、累得快、吃的也多,誰還會像以前那樣賣力?

      大家夥兒心都有杆秤,這食堂收費看著是省錢,其實是寒了人心啊!”他搖了搖頭,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似乎還有滿肚子的不滿沒說出來。

      宋大娥比李振生大五歲,兩人結婚早,剛結婚時李振生還有些孩子氣,便喊宋大娥“大姐”,後來喊習慣了,也就一直沒改過來。

      宋大娥知道他的脾氣,順著他的話勸道:“就為了這事不值當。就算食堂不免費了,公司給的工錢高啊,不是還說有夥食補助嘛,比在別的地方幹活強多了。

      你甭管別人咋樣,咱拿人家的錢,該出力就得出力,人家李哲好歹還叫你一聲叔呢。”

      “這不光是食堂的事!”李振生指著桌上的文件,氣不打一處來,“你瞅瞅我拿回來的這些,都是公司新製定的規章製度,條條框框一大堆,我大字不識一個,哪記得住?”

      “這上麵都寫的啥啊?”宋大娥又拿起文件,手指在紙麵上摸了摸,還是看不懂。

      李振生湊過去,看了看文件標題的長短,拿起其中一張長標題的紙說:“這個叫《大棚種植手冊》,還有一個叫《崗位說明書》。你說我種了一輩子地,啥莊稼沒種過?

      結果臨到老了,還得照著這些文件種菜,這叫什事?”

      “行了,別慪氣了。”宋大娥把文件疊好,放回桌上,“咱拿人家的工錢,人家讓咋種咱就咋種,哪有那多說道。

      我去給你炒兩個雞蛋,晚上你喝兩盅,睡一覺,啥煩心事都忘了。”

      李振生咽了咽口水,眼神亮了些,又叮囑道:“多放幾個雞蛋,炒得焦香點,我愛吃那味兒。”

      “放心吧,保準合你胃口。”宋大娥轉身進了廚房,灶房很快傳來了倒油的滋滋聲。

      李振生的心情稍稍平複,起身進了東屋。

      他走到桌邊,小心翼翼地揭開蓋在上麵的紅布,下麵是一台黑色的收音機,外殼嶄新亮,是家的寶貝——這是大女兒紅英高中畢業後,當了村小學代課老師,用前三個月的工資買的。

      他輕輕按下開關,收音機傳來一陣電流聲,隨後響起了廊方廣播電台的新聞播報:“……當前農村經濟改革不斷推進,各地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鼓勵農民創辦合作企業,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他靠在椅背上,聽著新聞,眉頭卻還是皺著,心依舊惦記著公司的那些事。

      就在這時,院門外傳來了自行車的鈴鐺聲,緊接著是“吱呀”一聲開門的響動。

      李振生探頭出去,看見大女兒李紅英騎著自行車進了院,車後座上坐著小兒子毛蛋。

      李紅英是村小學的代課老師,毛蛋正在讀小學,兩人一個上班、一個上學,每天都能搭伴回家。家還有一個女兒,在鎮讀高一,平時住在學校,周末才回來。

      “爹,我們回來了!”李紅英停下車,把車支在牆根,毛蛋從後座跳下來,一溜煙跑進了屋,“娘,我餓了,有啥吃的沒?”

      “快了快了,雞蛋馬上就炒好。”宋大娥從廚房探出頭,笑著應道。

      毛蛋歡喜道:“哦,太好嘍,能吃炒雞蛋嘍。”

      沒一會兒,宋大娥就把晚飯做好了。

      一家四口圍坐在餐桌旁,桌上擺著炒雞蛋、炒土豆絲、玉米粥,還有二合麵的饅頭。

      見丈夫臉色還沒完全緩和,宋大娥對著小兒子說:“蛋兒,去把你爹的散酒拿出來。”

      毛蛋的眼睛一直盯著桌上的炒雞蛋,戀戀不舍地應了一聲,小跑著取來散酒,又立刻坐回桌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雞蛋。

      李振生看在眼,無奈地笑了笑:“吃吧吃吧,毛蛋、紅英,你娘專門給你們炒的雞蛋,趁熱吃。”

      “誒!”毛蛋應了一聲,立刻夾了一筷子雞蛋塞進嘴,含糊地誇讚:“娘炒的雞蛋真好吃!”

      李振生倒了一杯散酒,就著炒土豆絲喝了幾口,可心總惦記著公司的事,隻喝了兩杯就放下了酒杯。

      晚飯過後,小兒子毛蛋回屋寫作業,大女兒李紅英則幫著宋大娥收拾碗筷。宋大娥接過女兒手的碗,小聲說:“甭收拾了,你爹找你有事。”

      李紅英愣了一下:“啥事啊?”

      宋大娥壓低聲音:“公司發了文件,讓員工學習,你爹不識字,你去給他講講。”

      李紅英愣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成,我這就去。”她走進東屋,看見父親坐在炕沿上,手拿著那本《大棚種植手冊》,正皺著眉翻看,她笑著說:“爹,聽說你們公司發文件了?讓我瞅瞅唄。”

      李振生瞪了她一眼,“臭丫頭,你也來看你爹笑話?”

      李紅英作勢欲走:“爹,你要是這說,那我可就不管了,反正挨罰的又不是我。”

      “等等!你這丫頭,咋跟你爹說話呢?”李振生趕緊喊住她,把桌上的文件遞了過去,

      “你瞅瞅吧,這二小子就是瞎折騰!不光食堂不免費了,還弄了這些條條框框,教我們咋種地,我種了一輩子地,還用得著他教?”

      李紅英拿起文件,先看了看標題,又翻了幾頁,臉上的神色漸漸變了,語氣帶著幾分驚訝:“嘿,哲哥可以啊,這公司製度弄得板板正正的!就說這薪酬吧,有工資、有績效、有獎金、還有補貼,看著比我們學校還專業呢。”

      “你這丫頭,咋還誇上他了?”李振生有些不滿,拿起《大棚種植手冊》翻了翻,“你看這上麵,播種間距、澆水頻率、施肥的種類和用量都規定得死死的,差一點都要扣錢,這不是鑽進錢眼了嗎?”

      李紅英放下文件,耐心地勸道:“爹,我知道您是種地的好手,突然讓您照著書本上的規矩種,您心不舒服。

      可公司要發展啊,不是所有人都跟您一樣有經驗,比如新招的那些年輕員工,他們沒種過大棚菜,有個手冊照著學,才能保證蔬菜的產量和質量,不然菜長得參差不齊,咋賣錢?”

      李振生沉默了片刻,皺著眉說:“你說的我也明白,可我就是覺得別扭,渾身不自在。”

      “爹,我知道您別扭在哪兒。”李紅英看著他,眼神很認真,

      “您一輩子在家務農,啥時候上工、啥時候回家,都憑自己的心意,自由慣了。

      

      現在去了公司,要受製度約束,讓您六點到,晚一分鍾都算遲到,您肯定不習慣。

      公司管得越多,您心越別扭,總覺得不如在家種地自由,是不是這個理?”

      李振生抬頭看了看女兒,點了點頭:“嗯,是有這個意思。”

      “這開公司和在家種地不一樣。”李紅英繼續說,“公司人多,要是都像您這樣,想早來就早來,想晚來就晚來,還咋管理?

      這就跟我們學校一樣,要是學生上學時間不統一,有的早有的晚,老師咋教課?所以不能靠自覺,隻能靠製度。”

      見李振生還是悶頭不說話,李紅英又補了一句:“其實,公司製度嚴點,對您也是好事。您想啊,公司隻有製度化了,才能發展壯大,才能長久。

      您才能一直在公司幹活,領高工資。要是管理混亂,公司開不了幾天就黃了,到時候咱家還得靠那幾畝地過活,日子能有現在好?”

      這話戳中了李振生的心思,他臉色變了變,手的煙卷都忘了點。是啊,不管製度咋不好,公司給的工錢是真高,這份活計他可不想丟。

      “丫頭,你說得有道理。”他拿起桌上的文件,遞到女兒麵前,“那你詳細跟我說說,我好好學,省得再違規被扣錢。”

      “成!”李紅英接過文件,先翻開《崗位說明書》,“爹,現在公司實行員工責任製,每個員工負責兩個蔬菜大棚,績效跟大棚的產量掛鉤,要是產量不達標,就得扣績效工資;要是產量高,還能拿獎金。

      還有,每天上工要簽到,遲到早退都要扣錢,這個您可得記牢了。”

      李振生坐在炕沿上,身子微微前傾,聽得很認真,時不時還會打斷女兒,問一句。

      李紅英都一一耐心解答,遇到父親記不住的地方,還會拿個小本子記下來,念給他聽,讓他反複記幾遍。

      父女倆就這一問一答,教了大約一個小時,李振生才算把重點內容記住了。

      “爹,等明天我再給您複習一遍,用不了幾天您就能全記住了。”李紅英合上文件,突然話鋒一轉,“對了爹,聽您剛才說,公司要招一批文職人員?”

      李振生愣了一下,點頭道:“是啊,要招會計、出納、記錄員啥的,咋了?”

      李紅英的右手不自覺地摸了摸後背,眼神有些閃躲,低聲說:“我一個朋友想找工作,我幫她問問。”

      李振生盯著女兒的眼睛,皺起了眉:“丫頭,可不興騙你爹。你打小撒謊就愛摸後背,這個習慣我還不知道?”

      李紅英被戳穿了,臉上有些發燙,支支吾吾地說:“額……其實不是我朋友,是我自己,我不想幹代課老師了。”

      李振生一聽,猛地從炕沿上站起來,聲音都變了調:“為啥?老師這好的工作,多少人求都求不來,你為啥不想幹了?”

      女兒能當老師,一直是他的驕傲,村的鄰居見了他,都會誇一句“你家紅英有出息”,他每次都笑得合不攏嘴。

      “爹,您別急,聽我說。”李紅英趕緊拉住他,讓他坐下,“我就是個代課老師,活多事多,工資還低。您在公司幹一個月,都能頂我三四個月的工資了。

      而且代課老師不穩定,說不定啥時候就被辭了,不如在公司幹踏實。”

      李振生坐下來,喘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閨女,錢不是最重要的,老師是鐵飯碗,體麵!再說了,你堂哥公司現在規矩多,你來了也不一定能適應。”

      “爹,我跟您不一樣。”李紅英笑了笑,“我上了這多年學,都是到點上學、到點下課,早就習慣了有製度的日子,公司這些規矩我看了,覺得挺好,沒啥適應不了的。

      我們學校也有製度,比公司的還嚴呢,而且活多錢少,我早就不想幹了。

      再說了,隻要我好好幹,大伯和堂哥還能虧了我不成?”她沒說的是,學校的老教師總排擠她,把髒活累活都推給她,她早就受夠了。

      去了四季青公司,她不求能有特殊照顧,但至少沒人會欺負她。

      李振生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沉默了半天,才緩緩說道:“那成,我明天找你大伯問問,看看他咋說。”

      他沒說找李哲,一來李哲經常不在村,二來不知從啥時候起,他對李哲有了些敬畏心。

      李哲見了他,總是叔長叔短地喊著,笑臉相迎,從沒說過一句硬話,可他就是不太敢主動跟李哲說話。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李振生就起了床,比往常提前了十分鍾出門,往四季青公司走去。

      路上遇到了同村的馬援朝,兩人見麵先是有些尷尬,隨後相視一笑……

      ……

      萬安鎮罐頭廠。

      初秋的廊方天氣轉涼,廠門口那排白楊樹的葉子落了滿地,被風卷著貼在褪色的紅磚圍牆上。

      一輛白色伏爾加轎車和一輛卡車緩緩駛到門口,看門的老張頭立刻打開鐵門,笑著擺手讓車子進去。

      轎車穩穩地開進來,後麵跟著的卡車輪胎碾過碎石路,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車廂欄板碼著的竹筐隱約露出青綠色的黃瓜尖。

      謝廠長聽到動靜,從車間出來就看見李哲和王秀英從轎車下來,連忙快步迎上去:“李總。嬸子,您也來啦!”他之前去大營村拜訪過,對王秀英還有印象。

      “謝廠長。”王秀英笑著回應,目光掃視著萬安鎮罐頭廠,她這段日子沒少聽這家廠子的名字,今兒個還是頭一次見,廠子麵積很大,打掃的也幹淨,西側的廠房還隱隱傳出機器的轟鳴聲。

      李哲說道:“今兒個請我媽過來,是想讓她給廠工人煮煮八寶粥,大家夥嚐嚐味道,提提意見。”

      其實一開始,李哲勸王秀英來的時候,她還覺得不好意思——怕自己一個農村婦女,在廠員工麵前露手會讓人笑話。

      後來李哲耐著性子跟她解釋:八寶粥罐頭本來就是要讓廠工人生產的,先讓他們嚐過味道,後續生產時也能更上心。

      再者,讓王秀英借這個機會露麵,讓大家知道這八寶粥是她研發的,之後自己以“好滋味”公司的名義給她發獎金,也能避免旁人說閑話,指責他假公濟私。

      她這才鬆了口,今早天不亮就起來收拾食材。

      謝廠長語氣熱絡的說道:“那感情好,今兒個可算是有口福了。前段時間,就聽李主任說您做的八寶粥特別地道,我一早就想嚐嚐了。”

      王秀英笑著擺手:“謝廠長客氣了,一會你們多提提意見,覺得哪味道不好,我再改。”

      “我這就讓人帶您去廚房,廠的煤氣灶、大鐵鍋都現成的。”說著,謝廠長忙朝車間方向喊了兩聲,很快跑過來幾個穿藍色工裝的年輕工人。

      他指著兩個人,“你們倆,幫嬸子把車上的食材搬到廚房去。”

      王秀英跟李哲打了一聲招呼,就跟著工人去了廚房。

      安頓好王秀英後,謝廠長又吩咐另外幾個工人,“小張,帶幾個人把黃瓜卸了,送進三號車間,記得輕拿輕放,別碰壞了。”

      隨著天氣一天天轉涼,西紅柿和黃桃的采摘期過了,眼下廠主要生產的就是酸黃瓜罐頭。

      可酸黃瓜的采摘期也隻有一個月左右,等這波生產結束,廠的生產線就麵臨“斷檔”風險,這也是李哲急著推動八寶粥罐頭研發的重要原因。

      不過,在正式投入八寶粥罐頭生產前,李哲心還壓著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

      “好滋味”罐頭目前的銷路主要靠出口蘇聯,國內罐頭市場還沒打開門路,要是不能盡快找到國內銷路,就算八寶粥罐頭研發成功,後續的生產計劃也很難順利推進……

      (本章完)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