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布局
譚靜雅放下筆,揚聲應道:“進來。”
門被推開,張紅旗探進頭來,臉上帶著幾分急切:“老板、譚經理,安裝空調的師傅來了,車就停在門口呢。”
李哲和譚靜雅對視一眼,都露出些期待的神色。
這天氣越來越熱,餐廳做飯時更是悶熱,裝了空調,不管是客人還是員工,都能舒服不少。
兩人連忙起身下樓,剛到一樓大廳,就看見門口停著一輛印著“春蘭空調”字樣的藍色貨車,幾個穿著藍色製服的師傅正搬著沉甸甸的箱子往走,箱子外麵裹著塑料膜,還印著白色的產品型號。
李哲快步迎上去,一邊招呼著:“師傅們辛苦啦,快頭坐,先喝杯茶歇會兒。”
一邊讓旁邊收拾桌子的韓春燕去泡幾杯熱茶。
隨後,李哲從口袋掏出一包中華煙,拆開煙盒,抽出幾根遞過去,笑著問領頭的師傅:“師傅,您貴姓啊?”
領頭的師傅接過煙,黝黑的臉上露出些笑意,聲音洪亮:“我叫林慶國,您就是老板吧?咱們先核對下安裝信息,沒問題就開工。”
“對,我姓李。”李哲點點頭,把林慶國往旁邊的桌子引,拿出之前簽的單據:“您看,大堂裝一台大馬力的立櫃空調,樓上五個包間各裝一台掛式的,位置我帶您去看看。”
說著,他就領著林慶國在餐廳轉起來,指了指大堂角落靠窗的位置:“立櫃就放這兒,不擋著客人走路,也能吹到整個大堂。
樓上包間的空調,最好不要正對著客人……”
林慶國一邊聽一邊點頭,手拿著個小本子記著,末了報了安裝費、工費和管道費的數目。
李哲聽了,沒猶豫,直接應道:“行,就按您說的來。”
林慶國應了聲,立馬招呼其他師傅開工。
幾個人動作麻利,有的拆箱子,有的拿工具,電鑽的嗡嗡聲很快在餐廳響起來。
前廳的服務員們也顧不上收拾了,都圍在旁邊看,眼睛滿是好奇。
張紅旗站在最前麵,又高又瘦的身子往前探著,時不時跟旁邊的方曉麗小聲嘀咕兩句;方曉麗也忍不住盯著師傅們手的工具,眼神滿是新鮮。
後廚的幾位師傅也抽空出來看了看,大堂和後廚是通著的,安了空調,後廚也能涼快一些。
沒過多久,大堂的立櫃空調就裝好了。
林慶國按下開關,空調外機發出一陣輕微的聲響,隨後出風口就冒出了涼風。
韓春燕第一個湊過去,感受著涼風,驚喜地叫出聲:“有風!真的有風!”
“好涼快啊!”方曉麗也伸手感受了一下,臉上露出笑容,聲音滿是興奮。
張紅旗也忍不住感歎:“原來這就是空調啊,比風扇涼快多了!”他長這大,還是第一次吹空調,隻覺得渾身的暑氣都散了不少。
其他服務員也都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臉上滿是開心。
閆師傅伸手摸了摸空調外殼,笑著說:“這下好了,夏天做飯也能舒坦點了,不用再跟蒸籠似的。”
韓師傅也點了點頭,粗糙的臉上露出難得的輕鬆。
李哲也走到空調旁,感受著涼風,心也鬆了口氣。
他想著,回頭得再預定幾台,裝在自己住的四合院和農村新房,讓家人也能涼快涼快。
等所有空調都安裝調試好,已經快四點了。
林慶國把工具收拾好,跟李哲確認沒問題後,準備離開。
譚靜雅從收銀台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錢,結了尾款。
李哲又把幾位師傅送到門口,手還拎著一袋蘋果:“師傅們辛苦了,這點水果您拿著路上吃。”
林慶國推辭了兩句,最後還是收下了,笑著說:“李老板太客氣了,以後有需要再找我們。”說完,幾個人上了貨車,車子發動著離開了。
看著貨車走遠,李哲回頭看向餐廳,空調還在輕輕吹著風,服務員們有的在收拾桌子,有的在小聲說著話,臉上都帶著笑意。
譚靜雅走過來,手拿著剛才記筆記的本子:“剛才說的意見箱,我回頭就跟王經理他們商量,盡快弄起來。”
李哲點點頭,看著大堂的空調,又看了看忙忙碌碌的員工,對於蜀香居未來的發展也多了幾分期待……
……
下午一點多,京城火車站倉庫還浸在午後的悶燥。
突然,倉庫西門的鐵門“當”一聲被推開,四輛解放卡車的引擎聲由遠及近,車輪碾過碎石地麵,濺起細碎的塵土。
車剛停穩,幾個穿著藏藍色工裝、胸前別著“東方外貿”徽章的員工就圍了上來,手還拿著記錄用的紙筆和驗貨工具。
李哲從第一輛卡車的副駕駛座上下來,西褲上沾了點塵土,他順手拍了拍褲腿,目光掃過人群,一眼就瞧見了站在中間的吳紹輝。
李哲笑著招呼:“吳哥,久等了。”
吳紹輝快步迎過來,跟李哲握了握手,語氣熱絡:“老弟可算來了。走,去我辦公室坐會兒,喝口茶。”
李哲擺了擺手,視線往卡車上掃了眼,語氣帶著幾分認真:“吳哥,今兒個就不麻煩了,這批貨我得親自盯著驗貨才放心。”
“咋的?這批罐頭還有啥不一樣的?”吳紹輝挑了挑眉,有些納悶。
之前,李哲交貨時雖也上心,卻從沒這般非要親自盯著的架勢。
李哲臉上露出幾分笑意,解釋:“吳哥,我們剛成立了家‘好滋味’罐頭公司,有自己租的廠房和生產線,這批酸黃瓜都是咱自家廠生產的,頭回走外貿,我得多盯著點。”
“謔,可以啊老弟!”吳紹輝眼睛一亮,朝著李哲豎了豎大拇指,“這才多久,就自己開公司辦廠了,夠厲害的!”
李哲笑著從金百萬手接過一個袋子:“吳哥,這是咱自家產的酸黃瓜罐頭,給你帶了幾罐,帶回家嚐嚐鮮,也幫咱提提意見。”
吳紹輝也不推辭,伸手接過來掂量了下,打開袋子瞅了眼,見麵除了四罐印著“好滋味”字樣的玻璃罐頭,還躺著兩條萬寶路香煙,他心領神會地笑了笑:“行,那我就不客氣了。
老弟,那邊楊樹下有凳子,你先在樹涼歇會,我去把罐頭放辦公室。”
說完,他提著袋子轉身往倉庫旁那棟灰磚小樓走,沒一會兒就回來了,手依舊提著那個袋子,遞還給李哲:“老弟,朋友前幾天送了我兩盒龍井,味兒挺正,你拿回去嚐嚐。”
李哲也沒矯情,笑著接過來:“那我就謝過吳哥了。”
正說著,一名穿著灰色工作服、戴著老花鏡的負責人拿著驗貨單走了過來,對著吳紹輝匯報道:“吳經理,這批酸黃瓜罐頭數量沒錯,抽樣檢查了十罐,密封性、口感還有保質期都符合標準,質量沒問題。”
吳紹輝點點頭,朝著旁邊的搬運工揮了揮手:“行,那就卸車,都裝進東邊的三號廠房,輕拿輕放,別磕著罐頭。”
聽到“質量沒問題”,李哲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雖說生產時二叔全程把控質量,可這畢竟是自家罐頭廠頭回做外貿訂單,要說不擔心,那肯定是假的。
吳紹輝瞧出他的放鬆,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別擔心了,你家這罐頭質量沒問題。
對了,蘇聯那邊剛運過來一批抽水機,我特意給你留了幾台,都是二手的,我讓人檢修過,零件啥的都沒問題,價格也比新的便宜一半還多。”
李哲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正愁著七月份暴雨要到了,大棚的地基肯定會積水,一手二手無所謂,隻要能用的住就成:“吳哥,太感謝你了!”
“謝啥,都是朋友。”吳紹輝笑著擺擺手,“走,我帶你去廠房看看,要是覺得行,咱就把手續辦了。”
兩人往倉庫深處的五號廠房走,推開厚重的鐵門,麵整齊碼放著五台黑色的抽水機,機身雖有些劃痕,卻擦得幹幹淨淨,看不到半點鏽跡。
吳紹輝走到一台抽水機旁,蹲下身掀開機器蓋,指著麵的零件說:“你看,這些核心零件都是原廠的,我讓人換了新的密封墊和濾網,回去加了柴油就能用。
而且我還多給你配了五套備用濾芯和密封圈,後續要是需要更換,也省得你再跑一趟。”
李哲湊過去仔細看了看,又試著轉動了下機器的把手,手感順滑,沒有卡頓,他滿意地點點頭:“吳哥,這抽水機我要了,價格就按你說的來。
對了,您能不能幫我弄點柴油?”
“沒問題。”吳紹輝爽快應下,當即讓人拿來單據,麻利地填好數量和價格,“柴油按批發價算,給你算便宜點,總共這些錢。”
李哲看了眼單據,價格確實實惠,當場就付了錢。
隨後,工人們把五台抽水機和幾桶柴油小心翼翼地搬到軍綠色的卡車上,固定好位置。
一切收拾妥當,李哲爬上卡車副駕駛座,探出頭朝著站在地麵上的吳紹輝揮手:“吳哥,您忙著,我先走了,後頭咱們再聚。”
“好,路上注意安全!”吳紹輝也揮了揮手,看著卡車緩緩駛出倉庫大門……
……
大營村村北。
李家大棚周邊依舊圍了不少人,本村村民站在邊兒上看熱鬧,外村來打聽技術的人圍著大棚牆根打轉,幾個跟四季青公司簽了約的種植戶,正蹲在地上比劃著大棚搭建的尺寸,臉上都掛著期盼的神色。
“滴滴——”軍綠色卡車的喇叭聲從土路那頭傳來。
村民們不用看也知道是李家拉菜的車,紛紛往兩側退,給車子讓出條窄道。
車剛停穩,李哲就從副駕駛室跳下來,剛要往大棚走,就被個聲音叫住了。
“李家老二,咋沒把你那小轎車開回來?”
說話的是村東頭的周老根,四十多歲的人,腦袋頂上謝了頂,隻剩周圍一圈枯黃的頭發。他手拎著個破舊竹筐,看樣子是剛從自家菜地薅完草過來。
這話剛落,胖嬸就從人群擠出來,手還攥著塊沒納完的鞋底,嗓門亮得蓋過周圍的議論聲:“周老根你這嘴咋沒個把門的?人家李哲現在是大老板,李家二小子是你叫的?開啥車還用的著你管?”
周老根不服氣地梗著脖子:“俺跟他娘舅家沾著遠親,按輩分他得叫俺聲‘表舅’,俺叫他聲‘李家二小子’咋了?還不許長輩說話了?”
李哲聽著兩人拌嘴,隻是笑笑,沒接話茬,目光往大棚方向掃去。
隻見夯土牆上站著兩個身影,正彎腰把草簾子往竹竿上卷,動作麻利得很。
現在天暖和了,晚上不用再蓋草簾子,回收簾子的活他早安排好了,可今兒個幹這活的人,看著眼生。
他眯著眼瞅了會兒,才想起是前幾天晚上來家的魯州兄弟——郭永紅和郭永富。李哲心犯了嘀咕:這倆咋還沒走?居然還幫著幹活了?
三號大棚外,老李正帶著人把一捆捆草簾子往路邊碼,見兒子回來,直起腰抹了把汗:“老二,你又買啥了?你哥吆喝人卸車?”
“外貿公司有便宜的二手抽水機,我買了五台。”李哲走過去,指了指卡車車廂,“夏天雨水多,備著以防萬一。”
“你咋不早說?”老李皺了皺眉,“咱村委會有台手動抽水機,也能用。”
“爹,咱大棚地基挖了一米深,真下了大雨,那台小抽水機抽一天也抽不完,這五台抽水機馬力足,關鍵時刻能頂事。”李哲解釋道。
“嘿,你說的也是。”老李琢磨了琢磨,也覺得兒子說得在理——他不是不懂,就是最近花錢多,心有點舍不得。
李哲話鋒一轉,指了指夯土牆上的兩人:“爹,我剛才見郭家那倆兄弟在幹活,他們咋還沒走?”
“你說那倆魯州漢子啊。”老李歎了口氣,
“那天早上你走了,他倆上午就拎著禮物上門,說想跟著咱學越冬大棚的技術。我跟他們說做不了主,得等你回來,結果他倆放下東西就走,攔都攔不住。”
他頓了頓,又道:“第二天他倆又來了,見你不在,就主動幫著幹活,我勸了好幾回都沒用。老二,你咋想的?準備咋辦?”
“您覺得他倆是真想學技術,還是有別的心思?”李哲反問。
“看著不像假的。”老李回憶了一下,“這兩天觀察下來,倆人是正經莊稼把式,幹活肯出力,說起種菜也頭頭是道,不像是來混日子的。”
李哲想了想,答道:“要是誠心學,那就讓他們先留下來。回頭,讓他倆跟著其他種植戶一起培訓。”
老李納悶了,眉頭擰得更緊:“你教咱本地種植戶,是為了收他們的菜。可這倆是魯州的,學會了也回魯州種大棚,對咱有啥好處?”
李哲沒直接答,心卻有了盤算——去年他還把魯州當潛在對手,怕冀州的大棚成不了規模,爭不過人家。
可現在不一樣了,在他帶著下,冀州的大棚越搞越紅火,照這勢頭,未必比未來的魯州差。
而且他現在不隻是種植戶,還是收購商,更看重渠道。
他能跟冀州的種植戶合作,為啥不能跟魯州的合作?
沒有永遠的對手,隻有永遠的利益。
郭永紅兄弟倆要是能回去,就是他在魯州的人脈——他可以通過郭家兩兄弟,將四季青公司的影響力擴展到魯州,甚至,還能為壽光的蔬菜大棚發展盡一份力,這樣也有利於他以後和壽光的種植戶合作。
想到這,他漸漸下定了決心。
正說著,夯土牆上的郭永紅兄弟也瞧見了李哲,連忙從夯土牆爬下來,快步往這邊跑。
郭永紅黝黑的臉上帶著憨厚的笑,跑到李哲麵前,先在自己的工裝褲上蹭了蹭手,才伸出來:“李老板,可算把您盼回來了!”
李哲伸手跟他握了握,隻覺得對方的手掌粗糙得硌人,一看就是常年幹農活的。“抱歉,京城那邊的生意離不開人,讓兩位久等了。”
“不礙事,不礙事!”郭永紅連忙擺手,語氣誠懇,“隻要能學種大棚的技術,俺們等多久都願意。”旁邊的郭永富也跟著使勁點頭。
李哲看著兩人的模樣,心有了數:“我能感受到你們的誠意,但公司還有其他股東,我不能一個人說了算。這樣,你們明天再來一趟,我跟管理層商量完,不管成不成,都給你們一個準信。”
這話一出,郭永紅兄弟倆眼睛一下子亮了,臉上的欣喜藏都藏不住。
郭永紅激動得聲音都有點發顫:“真的?那太謝謝您了,李老板!俺們明天一早就來,絕不耽誤您的事!”
郭永富也連忙跟著道謝,黝黑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雙手在身側攥了攥,看得出來是真的高興。
兄弟倆又跟李哲聊了兩句,眼瞅著一輛拖拉機“突突突”停在路邊。
老李在一旁喊著人搭手,要把草簾子往車上裝。兄弟倆二話不說,也不嫌髒,扛起成捆草簾子往拖拉機上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