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同心
臨近中午,日頭往上爬了爬,萬安鎮街上沒幾個人影。偶爾有輛自行車「叮鈴鈴」過,鈴聲飄老遠就散了。
一輛白色伏爾加開進鎮政府大院,車輪碾著水泥地,「哎呀」一聲停在高大的梧桐樹下,樹影正好罩住大半個車身。
記住首發網站域名??????????.??????
鎮長辦公室在東頭,紅磚牆配著木頭門窗,漆皮掉了些,看著就有股老味兒。
李哲先下的車,手一扯就解開了襯衣領口的扣子,年輕臉上透著股利索勁兒。
金百萬跟在後麵,大肚子將深藍色襯衫繃得緊緊的,他掏出自帶的手絹擦了擦汗,嘴嘟:「這才剛進六月就這熱,等入了伏,還不得把人烤化了?」
李哲聽了笑:「過幾天我打算給四合院裝空調,您要不也裝一台?」
「我倒想啊!」金百萬把手絹揣回兜,扯了扯襯衫下擺,「可你嫂子舍不得,說那玩意兒費電又費錢。算了,等今年多賺點,明年再說吧。」
倆人有一搭沒一搭說著,往東邊鎮長辦公室走。
敲了兩下門,麵傳來陳鎮長的聲音:「進!」
推開門,陳鎮長正坐在辦公桌後看文件,見他們來,趕緊放下筆,起身迎接。
「李哲百萬來了?快坐快坐!」陳鎮長聲音洪亮,花白的短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沒一根亂的。
他彎腰從桌下拎出倆搪瓷杯,倒上剛湖的茉莉花茶,熱氣慢悠悠飄向屋頂,茶香飄逸。
李哲和金百萬剛坐下,陳鎮長就從辦公桌最底下的抽屜,抽出份疊得方方正正的文件,遞到李哲跟前:「前陣子你說要拍蔬菜大棚的電影,審批許可證下來了。」
李哲趕緊雙手接過來,指尖碰著糙糙的紙,小心翼翼展開,上麵寫著「《大棚愛情故事》拍攝資格審批許可證」,落款那兒蓋著紅公章,印油還透著點亮。
他眼睛一下亮了,臉上的笑藏都藏不住,抬頭衝陳鎮長說:「太謝謝您了!這可真是幫了我們大忙了!」
陳鎮長笑著擺手,指了指牆角那個半人高的木箱子:「別急著謝,那是我從區文化局借的拍攝器材,你們先看看能用不,差啥再跟我說。」
李哲立馬站起來,快步走到箱子旁,金百萬也湊了過去,倆人一起掀開箱蓋一一麵鋪著軟布,一台銀灰色的長江牌16mm攝影機擺在中間,旁邊擺得整整齊齊的有三腳架外接麥克風,還有幾卷用牛皮紙包著的膠片。
李哲伸手摸了摸攝影機機身,轉頭問陳鎮長:「陳鎮長,這些器材咋算錢?我們好提前準備。」
「錢的事兒你急。」陳鎮長端起自己的搪瓷杯喝了口茶,「我跟區文化局的劉局長打過招呼了,先讓你們用著,等下次還器材的時候,你們再跟局商量租賃費。
我這老粗也不懂這些機器的行情,就不瞎摻和了。」
「沒問題,還是您想的周到!」李哲把器材輕輕放回箱子,心盤算開了。
之前跟白雲笙聊拍攝的時候就說過,蔬菜大棚季節性強,得按時間段拍關鍵時候。
六月挖地基,得拍村民揮著鐵鍬幹活的樣子;
七月建大棚,得抓著框架搭起來的瞬間;
八月育苗,要給嫩綠的菜苗拍特寫;
九月移栽,得拍大家小心搬苗的勁兒;
十月蓋棚,要拍遮蓋棚膜和草簾子的過程:
十一月結果,就重點拍掛滿枝蔓的果蔬·
拍電影這方麵白雲笙是專業的,下次讓他去跟區文化局談,他有京城電視台攝像師的身份,事兒肯定能辦得順順當當。
之後,李哲和金百萬一起搬器材。
李哲扛著電影機主機,金百萬拎著三腳架和麥克風,陳鎮長也過來搭手,幫著把箱子抬到伏爾加的後備箱。
蓋上車蓋,李哲拍了拍手上的灰,對陳鎮長說:「陳鎮長,好些日子沒見了,中午我在鎮上定了包間,咱一起聚聚。」
陳鎮長笑著擺手:「李老板,跟我還這客氣幹啥?都是熟人了。」
「不是客氣。」李哲往前湊了一步,語氣挺實在,「您也知道,我們租了萬安鎮罐頭廠的兩條生產線,已經生產出了第一批罐頭,正打算跟您匯報一下工作呢。」
說著不由分說拉開了車門,把陳鎮長往車讓,陳鎮長推辭了兩下,還是坐進去了。
轎車沒一會兒就開到鎮西邊的一家餐館,館子門臉不大,木頭招牌上寫著「家鄉味」三個紅漆字,字掉了點皮,門口掛著兩串紅燈籠。
一進門,飯菜香就飄過來了,靠牆的桌子上擺著幾壇醃菜,牆角的爐上還燉著東西,咕嘟咕嘟冒熱氣,聞著是肉味兒。
服務員領著三人進了包間,麵擺著張圓桌,牆上貼了幾張年畫,有胖娃娃抱魚的,透著股家常的親切勁兒。
坐下沒一會兒,李哲從包掏出兩瓶汾酒,金百萬趕緊接過去,擰開瓶蓋,酒香一下就散開,他給三人的酒杯都倒滿。
很快,菜端了上來。
一盤清蒸鱸魚臥在白瓷盤,魚身上撒著翠綠的蔥絲和鮮紅的椒絲,湯汁清亮,還冒著淡淡的蒸汽,鮮味兒直往鼻子鑽;
旁邊一盤清炒小白菜,菜葉油亮翠綠,根部帶著點嫩白;緊接著是一大盆蘿卜燉羊肉,羊肉泛著油光,蘿卜燉得軟爛透明,湯麵上飄著一層薄薄的油花;
還有一盤小雞燉蘑菇冒著熱氣,雞肉燉得軟爛,蘑菇吸滿了湯汁,油亮的色澤看著就讓人有食欲;
李哲端起酒杯站起來:「陳鎮長,這杯我敬您!謝謝您一直支持關照我們。」
李哲的影響力隻在大營村周邊,而陳鎮長將各村支書叫來開會,讓他們幫著一起宣傳蔬菜大棚,現在整個萬安鎮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李哲種植蔬菜大棚的事跡。
陳鎮長也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謝我幹啥,你願意把種蔬菜大棚的技術教給村民,讓大家都能掙錢,這是好事,我肯定得支持。」
說完,他喝了口酒,又夾了塊雞肉放進嘴,慢慢嚼著。
吃了幾口菜,李哲說起罐頭廠的事:「陳鎮長,我們租了罐頭廠的兩條生產線,這幾天已經做出一批酸黃瓜罐頭了,牌子叫「好滋味」。」
說著從隨身包掏出兩盒罐頭,罐頭盒是銀色的,上麵印著綠色的「好滋味」字樣,還有黃瓜圖案。
陳鎮長接過罐頭仔細看了看,然後打開蓋子,一股酸味就飄過來了。
他用筷子夾了塊酸黃瓜放進嘴嚼了嚼,眉頭舒展開:「夠酸,解膩,味兒挺正!配著羊肉吃正合適。」
他又望向李哲,臉上滿是讚賞:「你小子真有能耐,不管是種蔬菜大棚,還是做罐頭,幹啥都能掙錢!」
李哲和金百萬聽了都笑了,倆人又一起敬了陳鎮長幾杯。
酒過三巡,李哲放下酒杯,語氣認真起來:「陳鎮長,有件事想跟您商量。
您也知道,我們成立了四季青蔬菜公司,七月份,我名下所有的大棚都會歸在這家公司名下。
我想問問,您有沒有投資這家公司的想法?」
其實李哲早琢磨過了一一蔬菜大棚要想發展好,離不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陳鎮長一開始幫他,或許是真心想為萬安鎮和老百姓做事,可現在四季青公司發展越來越快,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後半年,不光公司的人,就連合作的種植戶都能錢,人心這東西說不準,誰知道陳鎮長會不會有別的想法?
就算陳鎮長自己沒私心,他家人說不定也會有意見。
與其放任這種不確定因素,不如讓陳鎮長也加入公司,隻要他投了錢,大家有了共同的好處,以後合作才能穩當。
陳鎮長端著酒杯的手頓了頓,眼神閃過點猶豫,他當然知道李哲種蔬菜大棚能賺不少錢,說不動心是假的,可他畢竟是鎮領導,身份在這兒擺著——
「我這身份不太合適啊—」他放下酒杯,有點為難地說。
李哲和金百萬對視一眼,金百萬趕緊接話:「陳鎮長,您說得是,您這身份確實不方便不過要是您家人或者親戚有閑錢,也能投到我們公司,這樣既不影響您,還能讓家多份收入。」
陳鎮長眼晴一亮,拍了下手:「嘿,你這一說,我還真想起個人來!我有個親戚前陣兒跟我說,看人家種蔬菜大棚掙錢,自己也想試試,對這事兒特別上心。
回頭我回去問問他,要是他願意,就讓他跟你們聯係!」
「那太好了!」李哲笑著點頭,大家有了共同的利益,走的才能更長遠。
接下來,三人又聊了些四季青公司的發展計劃,還有第一批種植戶建大棚的進度,酒一杯接一杯地喝,話也越聊越投機,關係看著更近了。
吃完飯,陳鎮長沒讓李哲送,自己步行回了鎮政府。
李哲和金百方則開車去了萬安鎮信用社。
李哲和孫立國的關係更近,也沒什好顧忌的,直接說了想邀請他投資四季青公司的事。
孫立國隻是稍愣了一下,就痛快的答應了。
李哲的發展他全看在眼一一從當初那個連建大棚都要貸款的窮小子,到現在買轎車開公司的大老板,都是靠著種植蔬菜大棚賺的錢,他清楚這麵的利潤有多大。
而且,綠源農業公司的錢多多也投了李哲的公司,他知道錢多多的身份,也知道這背後代表著啥,他又怎可能放過這個機會。
同時,他心對李哲多了份感激一一他清楚,有了錢多多的入股,自己即便不入股,也影響不了四季青公司的發展。
但李哲還是向自己伸出了橄欖枝,單憑這一點,他當初就沒看錯人:「老弟,老哥承你情了。」
「孫哥,這說。」李哲看著孫立國這爽快,心也挺舒坦,「您幫我的更多,咱們這是相互成就。」
他心清楚,孫立國和陳鎮長都是他剛開始種蔬菜大棚時的貴人,當初要是沒他們幫忙,他的路不會如此順當。
現在自己有能力了,自然想幫襯幫襯他們,給他們添點穩定的收入,也讓彼此的合作能長久走下去。
淩晨四點多,天邊剛漫過點兒魚肚白。
二十一號大棚東頭的休息室,百雲笙揉著眼晴打了個哈欠,慢悠悠坐起來,身下未板床還帶著點餘溫,昨晚鋪的粗布褥子軟乎乎的,裹著股新曬過的太陽味兒,聞著倒舒坦。
今年二月底,他和魏敏第一次來大營村,他當晚住在大棚,可那會兒的滋味,現在想起來還忍不住皺眉頭一一大棚倒是不冷,但又濕又潮。
蔬菜的清香混著糞肥料的腐味兒,夜翻個身都能聞著,愣是睜著眼熬到天亮。
但這回不一樣了,新擴建的十畝大棚,有五間大棚的東麵建了磚瓦房。
他住的這間,擺了張木床一個掉漆的衣櫃,還有一些雜物。厚實的磚牆將大棚的潮氣異味都隔開了。
昨晚沾著枕頭就睡沉了,連個夢都沒做。
雖說眼皮還發沉,百雲笙還是猛地晃了晃腦袋一一今天是拍大棚紀錄片的頭一天,可耽誤不得。
他麻利套上一件印著京城電視台的藍色背心,目光落在床頭那個半人高的箱子上。
這是李哲昨天下午從鎮上運來的,說是托了關係才從區文化局借的器材,現在全交給他管。
他蹲下身,中間是那台銀灰色長江牌16mm攝影機,機身上的刻度線清清楚楚;旁邊三腳架折得齊整,幾卷用牛皮紙包的膠片碼在角落。
昨晚他擺弄了半宿,鏡頭麥克風都調好了,現在隻要把膠片裝進去就能用。
白雲笙小心翼翼拿起膠片,手指捏著邊緣齒孔,慢慢推進攝影機卡槽,「哢嗒」一聲輕響,膠片卡穩了。
他又裝上外接麥克風,把線順著機身繞兩圈,扛著攝影機站起身。
他看著瘦,肩膀卻練出了硬繭一一以前在電視台拍外景,扛著機器走路是常事,走在大棚旁的土路上,腳步穩得很,連攝影機都沒晃一下。
隔壁二十二號大棚的窗戶透著橘黃色的光,白雲笙扛著機器走進去。
老李正彎著腰摘西紅柿,左手托住果實,右手捏著剪刀,刀口一合,隨後將通紅的西紅柿就放進筐,動作快得很。
「白導來啦!」老李頭一個瞧見他,直起腰擦了擦額角的汗,笑著招呼。
其他人也停下手的活,目光齊刷刷落在他扛的攝影機上,眼神滿是好奇。
李誌強湊過來,伸著脖子瞅,手指想碰又不敢碰,小聲問:「白導,您扛著的就是攝影機?」
百雲笙把機器往肩上挪了挪,笑著點頭:「沒錯,這就是拍電影用的。我給咱們大家夥拍個紀錄片,把種大棚摘蔬菜的事兒都錄下來,等過個十年八年再看,保準覺得有意思。」
「能拍著俺們不?」林小虎也擠過來,搓著手問,眼睛亮閃閃的。
「當然能,我已經開機了,你們摘菜的情景都拍進去了。」白雲笙剛說完,林小虎更興奮了,還特意理了理衣角。
「白導,這東西沉不沉?俺幫你扛會兒唄。」林小虎說著就要伸手。
「不用不用,我扛得動。」白雲笙擺擺手,又想起啥,「不過你要是有空,去我屋把箱子的三腳架拿過來,一會兒拍摘菜的全景得用。」
「好!」林小虎應得脆生生的,轉身就往屋外跑。沒一會兒就扛著三腳架回來了。
白雲笙接過三腳架,三下撐開架穩,把攝影機放上去,調好角度。
鏡頭對準老李他們摘西紅柿的場景,從眾人彎腰摘菜,到裝滿西紅柿的筐子搬上卡車,每個細節都沒落下。
沒多大一會兒,軍綠色解放卡車就裝好蔬菜,往京城的方向開去。
不遠處,李酒缸扯著嗓門吆喝:「吃飯嘍!剛蒸好的白麵饅頭,還有玉米粥!」
眾人走到三號大棚的遮陽棚下吃早餐,白雲笙也扛著攝影機湊過去。
鐵盆的白麵饅頭冒著熱氣,旁邊搪瓷碗盛著金黃的玉米粥,還有一碟醃蘿卜鹹菜,油汪汪的,看著就開胃。
「咱們這兒吃飯不要錢,管飽!」李酒缸拿起個饅頭遞給白雲笙,「您別客氣,多吃點,這機器看著可不輕。」
「謝謝。」白雲笙接過饅頭,咬了一口,麵香混著麥香在嘴散開。
他邊吃邊把攝影機對準石桌,拍眾人狼吞虎咽的樣子一一這年月,這樣的夥食超過了大多數家庭。
林小虎好奇問:「白導,這機器現在能看著不?俺想瞅瞅自個兒在麵啥樣。」
白雲笙咽下嘴的飯,笑著搖頭:「現在看不了,得把膠片送回去衝洗剪輯,做成片子才能看。等做好了,我用放映機先給大家夥兒放一遍。」
「那可太好了!」眾人一聽,能在機器上看到自己個兒,更興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