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意外來客
飯後歇了半個鍾頭,太陽已經升得老高。
老李拍了拍手:“幹活嘍!”
眾人立馬起身,在老李和朱益民的安排下,分頭忙活起來。
白雲笙扛著攝影機跟出去,正好瞧見林小虎爬上大棚旁的夯土牆,手拽著草簾子的繩子,一使勁就把草簾子卷起來,陽光“唰”地一下照進大棚。
“小虎,以前不都是十點多掀草簾子嗎,今兒個怎這早?”白雲笙舉著攝影機,鏡頭對準林小虎。
林小虎坐在牆頭上,笑著回答:“白導,以前天兒冷,得等日頭高了,才能給大棚升溫。
現在不一樣了,也就晚上涼那一會兒,白天太陽一出來,棚溫度升得快,早掀會兒草簾子,蔬菜能多曬曬太陽。
要是趕上晌午頭熱得厲害,還得提前把草簾子放下來,免得蔬菜被曬蔫了。”
這些都是前兩天李哲開會時說的,他記在心,這會兒正好在鏡頭前顯擺顯擺。
白雲笙一邊拍,一邊接著問:“聽李老板說,七月份應季蔬菜下來,就不種大棚菜了,你們是不是就能放假了?”
“那可不能!”林小虎擺了擺手,從牆頭上跳下來,拍了拍身上的土,“李哥說了,等六月底把大棚最後一批蔬菜摘完,也就能歇上幾天,七月份就得忙著挖地基,建新大棚。
到時候還得給村想種大棚的人培訓,教他們怎育苗、怎施肥,活兒多著呢!”
“小虎,看你還挺開心的,這多活不怕累啊?”白雲笙打趣道。
林小虎撓了撓頭,笑得露出一口白牙:“不怕!俺年輕,有的是力氣,越忙越開心。忙起來能掙錢,還能學本事,多好啊!”
兩人正說著,就聽見“突突突”的聲音,一輛農用三輪車停在路邊。
王榮生從車上跳下來,上衣還沾著點塵土。他一眼就瞧見扛著攝影機的白雲笙,立馬走過來。
“白導來了,可有日子沒見了!”王榮生臉上帶著笑,語氣也熱絡。
白雲笙趕緊放下攝影機,笑著迎上去:“王叔,我昨天剛到的。我還納悶呢,怎沒瞧見您,還想著今兒個找您聊聊。”
“嗨,有點事,去了趟鎮,回頭咱再好好聊。”王榮生擺了擺手,目光落在攝影機上,“這個就是你上次說的攝影機?看著真洋氣。”
“對,就是這個。”白雲笙點點頭,“等拍好了,我先給您送過來看。”
“那敢情好!”王榮生應了聲,腳步沒停,像是有什事。
他找到了幹活的老李,將老李拽到了旁邊。
老李一看他這模樣,心也跟著緊了,急忙問:“大哥,慧蘭咋樣了?生了沒?”
王榮生臉上掛著笑,聲音都高了幾分:“生了!是個帶把的!七斤四兩,大胖小子哭聲可響了!老馬家這回總算有後了!”
老李一聽,也樂了,咧著嘴笑:“嘿!可算是盼著個小子了,長河這回肯定得樂壞了!”
“可不是嘛!”王榮生想起當時的情景,“你是沒瞧見他那高興勁兒,一蹦三尺高,還拉著我的手說,過幾天要擺酒請客,讓大家夥都去熱鬧熱鬧。”
老李又問:“大哥,秀英不是跟你一塊去鎮了嗎?咋沒跟你一起回來?”
王榮生歎了口氣,語氣又軟下來:“慧蘭剛生完,身子虛得很。招娣沒經驗,旁邊沒個可靠的人不行。
秀英就留下了,幫著照顧慧蘭和孩子,等過兩天慧蘭身子好點了再回來。”
老李點點頭:“成,回頭我去瞅瞅孩子,順便給秀英帶兩件換洗衣服。”
……
午後,二十五號大棚的磚房。
李哲趴在辦公桌前,手的鋼筆在牛皮筆記本上寫著,這地方雖說簡陋,倒比三號大棚清靜,不冷不熱的,被他當成了臨時辦公室。
他手捏著一遝賬單,正算著四月五月的收支。
上回算總賬還是四月初,他手的資金有 204341塊人民幣,外加 246000塊外匯券。
這倆月花錢跟流水似的,他一筆筆算著:給四季青公司注資 13.23萬,買齊白石那幅《墨蝦圖》花了 8.6萬外匯券,購買蜀香居的商鋪花了 3萬,還蓋新房、買錄像機、投罐頭廠,再加上日常零碎開銷……
林林總總加起來,人民幣快花出去 20萬,外匯券也用了 9萬多。
眼瞅著天暖和了,從 4月 21號起,反季節蔬菜價錢就往下掉,連涉外酒店都改用人民幣結賬,外匯券收入大大降低。
4月蔬菜大棚收入53032塊人民幣、60400塊外匯券;5月份收入下降的更厲害,人民幣收入 34020塊,外匯券就剩 7483元。
蜀香居三四月份本是賺了錢,可裝空調、安電話花太多,現在還虧著,連那 6200塊會員預存款都填進去了。
365蔬菜店倒還行,4月純利潤 9600塊外匯券,5月多了外賣服務,純利潤漲到 10530塊外匯券。
雖說反季節蔬菜價格有所下降,但365蔬菜店的反季節蔬菜本就屬於引流產品,並不賺錢,所以利潤影響不大。
另外,365蔬菜店安裝電話花費了3750元。
五月份,李哲往外貿公司送了一批罐頭,賺了 6200塊。
李哲扒拉著算盤算了半天,除去開銷,手大概剩 90340塊人民幣、238000塊外匯券。
另外,他還欠著信用社 112000塊貸款。
現金雖然沒有增加,但手多了兩家實體公司。
“滴滴……”外頭突然傳來車喇叭響。
李哲探頭一看,大棚周圍聚了一群人,連村北的土路都堵死了,自家運菜的卡車回不來,司機正一個勁摁喇叭。
人群有不少大營村的村民,可更多是生麵孔,聽口音應該也是附近村子的。
去年李哲種大棚賺錢的事兒,早傳出去了,可外村人大多當聽個新鮮,半信半疑的。
前些日子,陳鎮長讓各村幫著宣傳李哲種大棚的事跡,加深了村民的信任,一聽李哲去年將黃瓜賣到六塊錢一斤,很多人都坐不住了,特意趕來打問。
這種熱鬧場麵,快嘴媳婦哪能缺席?她跟幾個老娘們占了棵老槐樹下的陰涼,搬著小馬紮坐著,手攥著瓜子,嗑得滿地都是殼。
人群讓開一條路,卡車開到了大棚外,李衛東從車跳下來,扯著嗓子喊幾個工人卸貨。
孫強和王二麻子正好在旁邊,也湊過來搭把手,倆人一個瘸著腿,一個臉上帶麻子,搬東西卻不含糊。
幾人將車廂的筐子箱子往大棚搬,圍觀的村民都伸著脖子瞅,眼神滿是好奇。
一個馬臉漢子湊得最近,扒著筐沿一看,頭全是切好的肉,還有成袋的米、桶裝的油,外加幾箱酒,他嚇得直咋舌:“媽呀!咋買這些東西?這得花多少錢啊!”
快嘴媳婦兒看過去,知道這人是楊馬村的王七,賣弄道:“這李家種大棚賺錢了,每個月都給手下的員工發福利。”
王七還是不相信,撓著頭嘀咕:“哪有這大方的老板?怕不是裝樣子吧?”
沒一會兒,工人都往三號大棚走,圍觀的人更納悶了。快嘴媳婦兒拽住跑過的虎妞,問道:“妞,你們這是幹啥去?慌慌張張的。”
“姑,李哥叫我們過去呢,今兒發工資!”虎妞喜滋滋的,撂下一句話就走了。
工人一個個進了三號大棚,沒一會兒又一個個笑著出來,手都提著東西。
沒多久,虎妞提著幾斤豬肉、一袋米和一桶油走出來,快嘴媳婦趕緊迎上去,拉著她的胳膊問:“妞,這就是今兒發的福利?”
虎妞點點頭:“是啊姑,你拿著,先帶回家去。”
快嘴媳婦又問:“那你這月發了多少錢?跟姑說說。”
虎妞咧嘴一笑,擺著手:“嘿嘿,不告訴你!”說完轉身就跑。
快嘴媳婦在後麵喊:“妞,晚上回姑家吃飯,姑給你做紅燒肉!”看著手的肉,她笑得合不攏嘴。
“姑,你自己吃吧!”虎妞回頭喊了一聲,“我晚上在大棚吃,李哥說要給我們烤全羊!”
“烤全羊?”快嘴媳婦愣了一下,嘴嘀咕著,雖說聽明白了,可還是覺得新鮮——長這大,還沒見過整隻羊烤著吃的。
王七湊過來,看著快嘴媳婦手沉甸甸的東西,這才信了,一臉羨慕:“媽呀,每個員工都發這多?這李家種大棚得賺多少錢?”
快嘴媳婦撇撇嘴:“這算啥!過年的時候發的才多呢,現在天暖和,東西放不住,這都少發了!”
趙兵媳婦也湊過來說:“沒錯!冬天發的福利更多,俺家年貨都沒買,發的福利就夠一家人吃了!還往俺娘家送了不少。”她又補充道:“是俺公爹讓送的。”
這話一出口,王七徹底信了,外村來的人也都紅了眼,一個個心盤算著:要是能跟著李哲種大棚,說不定也能過上這日子。
不到一下午,就有幾十號鄰村人報名要跟著種大棚……
傍晚,李衛東家的地又燃起了篝火。
跟上次臨時用磚壘的烤爐不一樣,這次李哲讓舅舅提前做了個大家夥——找了個大鐵桶,從中間切開,底下焊上鐵架,再裝個探爐,一個圓柱形的烤箱就成了,頭還弄了個能轉的烤架。
烤全羊是技術活,李酒缸也不會弄,李哲隻好自己上手。
殺了隻小羊,醃製好,把炭火放進烤爐底部,再把小羊綁在烤架上,蓋上鐵桶頂,簡易烤爐就派上用場了。
下午的時候,李哲還接待了倆客人,一個是萬安鎮信用社的孫立國,另一個是陳鎮長的兒子陳少華。
倆人都以親戚的名義給四季青公司投了 6000塊,同時,兩人隻拿分紅,不參與公司的管理,投票權也不要。
有了這兩位的加入,四季青公司的發展會更加穩妥。
陳少華眼睛就沒離開過烤爐,他打小在鎮長大,原本瞧不上村的飯,可一聽說要烤全羊,立馬來了興致——這東西隻聽過,還真沒吃過。
大夥圍著篝火坐著,手攥著啤酒瓶,啃著西瓜,聞著烤羊的香味,光聞著就咽口水。
突然,遠處傳來鬧哄哄的動靜,攪破了周遭的平靜。
李哲放下手的啤酒瓶,直起腰往那邊瞅,就見幾個民兵快步走過來,中間夾著倆漢子。
走在前頭的漢子約莫四十歲,身材敦實,黑的臉上刻著幾道深紋,粗布褂子的袖口磨得發毛,手緊緊攥著個舊布包;
跟在後麵的年輕些,個頭稍矮,肩膀窄窄的,褲腳沾著泥點,腦袋垂得更低,手指不安地絞著衣角。
李哲快步上前,衝領頭的民兵問道:“趙哥,這是怎回事?”
趙兵停下腳步,指了指身後兩人,語氣帶著幾分警惕:“李老弟,我們巡邏到 15號大棚附近時,發現這倆人鬼鬼祟祟的,在夯土牆根下蹲了半天,還一個勁往大棚探頭張望,我們趕緊上前把人攔住了。
這倆人聽口音不像本地的,沒準是來偷東西的外地小偷。”
“俺們不是小偷!”年紀大的漢子急忙開口,濃重的魯省口音有些慌亂,“俺們頭回見這厚的夯土牆,就是想瞅瞅大棚頭是啥樣,沒別的心思!”
李哲聽著這口音耳熟,往前湊了湊:“老鄉,咋稱呼?家是哪兒的啊?”
年長的漢子趕緊從懷掏個疊得方方正正的紅布包,頭裹著兩個皺巴巴的身份證,雙手遞過來:“俺叫郭永紅,這是俺弟郭永富。聽說您這兒教人種大棚,冬天能種出菜,俺倆專門來學技術的。”
李哲接過證件翻看,看清籍貫後有些詫異:“你們是魯省壽光的?”
“對,俺們那兒也種大棚,就是沒您這兒的講究。”郭永紅老實答道。
壽光這名字,李哲如雷貫耳——那可是未來的“中國蔬菜之鄉”。
他在心默算時間,今年冬天,該是壽光首次產出越冬蔬菜的時候。再結合兩人方才的話,他心已然有了大致判斷。
李哲轉頭對趙兵等人說道:“趙哥,辛苦你們了,明天去三號大棚領獎金,算給哥幾個的補貼。”
趙兵趕忙擺手,臉上帶著憨厚的笑:“李老弟甭這客氣,這是俺們該做的!村民兵一直拿著您給的補貼,哪能再要獎金。”
“一碼歸一碼,該有的不能少。”李哲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對了,告訴哥幾個,烤羊肉快好了,一會兒都過來嚐嚐鮮。”
“好!”趙兵樂應下,眼角眉梢都透著歡喜。
這時,李衛東從旁邊的井水盆拎出幾瓶冰鎮啤酒,挨個發給民兵。趙兵接過啤酒,“啪”地一下撬開瓶蓋,仰頭就大口喝了起來,冰涼的酒液順著嘴角往下淌。
一旁的郭永富又渴又餓,眼睛直勾勾盯著趙兵手的啤酒,喉結不住地上下滾動,滿是羨慕的神色。
郭永紅也悄悄咽了口唾沫,嘴唇幹得發裂。
李哲看在眼,轉身又起開兩瓶啤酒,遞到兄弟倆麵前:“老鄉,喝點啤酒解解渴。”
郭永紅愣了一下,有些猶豫地抬了抬眼,沒敢立刻接。
郭永富卻急著接了過來,連忙道了聲“謝謝”,隨後“咕嘟咕嘟”一口氣灌下去大半瓶,額頭上都沁出了細汗。
見弟弟喝了,郭永紅也不再客氣,接過啤酒仰頭灌了大半瓶,緊繃的身子稍稍放鬆下來。
“慢點喝,啤酒多的是,不夠再拿。”李哲笑地搬來兩個凳子,擺到兩人麵前,“老鄉,快坐。跟我說說,你們怎跑到我這兒學種大棚技術了?”
兄弟倆對視一眼,郭永紅先開了口,語氣帶著幾分試探:“這位同誌,您怎稱呼啊?”
“我叫李哲,這些蔬菜大棚都是我負責的。”
“原來是李老板!”郭永紅眼立刻露出敬佩的神色,身子微微前傾,“俺們倆也種大棚,可跟您這兒的比,差得太遠了!所以俺們倆才想著跟您學學,冬天到底咋種大棚。”
李哲追問:“你們是怎找到這兒來的?”
郭永紅歎了口氣,慢慢說道:“俺們壽光種‘春暖棚’的不少,就是土牆加塑料膜那種,能讓蔬菜比應季的早成熟些。這兩年種棚的規模大了,村就委托俺倆去京城找銷路。
到了京城俺們才知道,原來冬天也有新鮮蔬菜賣,就一路打聽,想看看能冬天種菜的大棚到底長啥樣,最後就找到您這兒了。”
一旁的朱益民聽到這話,也來了興趣,湊過來蹲在旁邊,問道:“你們那邊種大棚的人多嗎?”
“多!可都是‘春暖棚’。”郭永紅搖了搖頭,語氣滿是無奈,“那棚子保溫性差,一到冬天就得加溫,成本高不說,產量還低,收成也不穩定,天兒要是太冷,幹脆就不種了。”
李哲又問:“你們種的菜,平時都在哪兒賣啊?”
“以前規模小,就在市的菜市場賣。”郭永紅答道,“這兩年規模大了,村的人就合計著,讓俺們兄弟倆出來找銷路,去京城是想能賣個高點的價錢,讓大夥多掙點。”
這時,一直沒怎說話的郭永富忍不住開口,眼神滿是期待:“李老板,俺們聽說,您這兒寒冬臘月也能種出黃瓜,這是真的不?”
李哲點了點頭,肯定地說:“是真的。”
兄弟倆瞬間眼睛一亮,又對視了一眼,郭永紅深吸一口氣,語氣帶著懇切:“李老板,俺們想跟著您學種大棚,是真心實意的,您要是願意教,俺們可以交學費!”
這話一出,周圍的民兵和村民都立刻露出警惕的神色,目光齊刷刷落在郭家兄弟身上。
李哲卻沒立刻同意,也沒直接拒絕,隻是抬腕看了看手表,笑著打圓場:“烤全羊差不多該好了,你們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今兒個咱們先吃羊肉,熱鬧熱鬧,種大棚的事兒,改天再細聊。”
他沒再給兩人繼續說話的機會,轉身朝著烤爐的方向走去。
那隻小羊在爐子悶烤了三個多小時,雖說時間長了點,但火候小更容易控製,不會烤焦。
等烤架被抬出來時,小羊烤得外焦嫩,金黃的油珠不斷滴在炭火上,發出“滋滋”的聲響,香味瞬間彌漫開來,勾得人直咽口水。
李哲拿起刀,開始給大夥分肉。眾人立刻三層外三層圍了上來,大多是頭一回見烤全羊,眼滿是新鮮和期待。
切好的肉分到幾個大鐵盤,大夥你一塊我一塊地搶著吃,就著冰鎮啤酒,笑聲、說笑聲此起彼伏,傳出去老遠。
唯有郭家兄弟,臉上滿是心事,時不時望向不遠處的白色大棚,眼神交織著好奇與期待,還有幾分不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