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貴人
早上八點多,李家大棚外頭早圍了二十來號人,都圍著那輛白得晃眼的伏爾加轎車打轉。
胖嬸擠在最前頭,手伸到一半又縮回去,光湊著車窗往瞅,聲音帶著股子稀罕勁兒:“這小轎車可真俊,連道劃痕都沒有,比縣長那車還亮堂!”
她手還攥著沒織完的毛衣針,說話時針尾跟著晃,生怕旁人聽不清她的讚歎。
王大腳踮著腳往車標那兒湊了湊,又回頭跟身後人比劃:“可不是嘛!比前些日子市那老板開的藍轎車還好!你瞅這車輪子,比那車寬一圈,坐著指定穩當。”
她嗓門大,一開口就壓過了旁邊的細碎話,連遠處地幹活的人都往這邊瞥了兩眼。
這群娘們以前多是在代銷店紮堆,最近李家比代銷店還熱鬧,成了村的焦點,她們也愛往這兒湊了。
快嘴媳婦站在人群邊上,眼神滿是羨慕,語氣卻有點不確定:“這是誰家的車啊?沒聽說咱村有這好的車啊!”
她男人在外頭打工,過年都沒回來,前些日子怕別人說閑話,一直安安靜靜的,這半個月才又活絡起來。
趙兵媳婦聽見大夥的議論,臉上露了點自豪,畢竟自家男人跟著李哲做事,她輕聲說:“這還用問?肯定是李家的啊。聽我男人說,李哲早買了輛小轎車放京城,一直沒開回來,我看這八成就是那輛。”
眾人聽完,都露出驚訝的表情,七嘴八舌地歎:“我的天,李家老二也太能耐了!這年輕就買得起這好的車。”
“是啊,以前誰能想到,咱村還能出這個有本事的人!”
“這李家老二還沒成婚吧……”
李哲剛從大棚出來,手還拿著本記蔬菜長勢的筆記本,一抬頭就看見圍著車的人群。
他腳步頓了頓,悄悄往旁邊的小路繞——不是怕熱鬧,是知道一過去,問車價、問門路的話能纏他半個鍾頭,他今天要辦的事多,實在沒工夫應付。
其實他這次把車開回來,主要是為了租賃罐頭廠的事。不露點兒實力,廠的工人難免心不踏實,不信他這個“私人老板”。
說到底,做生意講究個門麵,有輛好車,談事時腰杆都能直點。
正琢磨著,遠處傳來“嘀嘀”兩聲喇叭,一輛藍色拉達穩穩停在伏爾加旁邊。
錢多多從駕駛座下來,穿件淺灰色夾克,手拎著個黑公文包,老遠就衝李哲擺手:“李老板!”
李哲趕緊迎上去,雙手跟他握在一塊兒,笑著問道:“錢老板一路辛苦,路上還順利吧。”
“挺好的。”錢多多應了一聲,眼睛飄向了那輛白色伏爾加轎車。
“錢老板,這邊請。”李哲領著對方往三號大棚走。
錢多多的目光卻一直黏在伏爾加車上,走兩步就回頭看一眼,最後實在忍不住:“李老板,您今天有貴客?這伏爾加可不常見啊。”
李哲笑著搖頭:“哪有貴客,這是我自己的車,之前一直放京城,今兒剛開回來。”
“謔!”錢多多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走到車邊轉了一圈,手指輕輕敲了敲車門:“我前陣子托人找伏爾加的渠道,跑了倆月都沒信兒,您這路子也太廣了!”
旁邊幾個沒走的村民聽見這話,又湊過來小聲議論,看李哲的眼神多了幾分敬畏。
錢多多眼滿是羨慕,要不是心還惦記著投資的事,高低要進去試駕一番。
李哲引著錢多多往大棚外的遮陽棚走,這棚子是李酒缸前兒剛搭的,竹竿架得結實,上麵蓋著層厚帆布,底下擺著張紅漆桌子,四條長凳擦得幹幹淨淨。
“錢老板先坐,條件簡陋,您多擔待。”李哲一邊說,一邊從旁邊竹筐拿出個茶壺,泡了壺茉莉花茶,倒了一杯遞過去,
“等過陣子我把食堂建起來,到時候有專門的接待室,再好好給您接風。”
錢多多接過茶杯抿了一口,剛放下杯子。
林小虎就端著個白瓷盤過來了,盤子的草莓個個通紅,還掛著水珠。“錢老板,嚐嚐咱大棚剛摘的草莓,甜得很!”林小虎嘴甜,說話時還笑著遞過牙簽。
錢多多紮起一顆放進嘴,嚼了兩下就點頭:“嗯!這草莓好吃,李老板您這種植技術真沒說的。”
誇完草莓,他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神色也正經起來:“李老板,上次提的投資四季青公司的事,您跟股東們商量得怎樣了?”
李哲喝了口茶水,答道:“我跟其他股東商量過,人多了心思也雜,不過總體來說,大家都同意您投資。就是也提了些額外要求。”
其實有些員工不太理解這事——覺得四季青公司自己種大棚能賺錢,有技術也有渠道,何必讓外人來投資。
這些事李哲不好跟他們說太透:錢多多背後的綠源農業公司,股東多是農行的二代和親戚……
四季青公司想快速擴大大棚規模,靠產量占住銷售渠道,將來就算蔬菜大棚多了,也能在反季節行業站穩腳,就得靠五方麵協作:四季青公司出技術,農戶負責種植,信用社放貸款,京城市蔬菜公司負責收購,再加上當地政府支持。
說白了,錢多多就是農行係統的代表,把利潤分配好,四季青公司才能快速發展,盤子才能越做越大。
李哲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合作基礎上,給自己和手下的技術員多爭取些籌碼和資本。
錢多多一聽有戲,身子往前湊了湊:“您說,隻要要求合理,我都應。”
李哲從桌下拿出個賬本,攤在錢多多麵前:“先跟您說說四季青現在的家底:已建成的蔬菜大棚 24座,現在都種著果蔬,目前屬於我個人所有,七月份後歸四季青公司;
另外,四季青公司還購買了一批優質化肥和農藥,價值數萬元。以及一台拖拉機和一輛農用三輪車;
同時,四季青公司賬戶現金 20.43萬。
公司還有二十多名大棚技術人員,這批人也是公司最寶貴的財富。
同時,公司還有數家京城涉外酒店和全聚德、東來順的銷售渠道,目前公司的估值為五十萬元。”他指著賬本上的數據,一項一項說得清楚。
其實,四季青公司的實際資產是是33萬元,另外十幾萬元是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的溢價。
錢多多拿起賬本,湊到眼前仔細看,看完後忍不住咋舌:“沒想到您這公司才辦沒多久,家底就這厚。”
“錢老板打算投多少?”李哲問。
錢多多放下筆,手指在桌上敲了敲:“綠源農業想投 5萬,您看怎樣?”
“沒問題。”李哲點頭,這數跟他預想的差不多,“不過有個小要求:希望綠源隻拿利潤分成、紅利,放棄表決權,不參與公司管理。”
錢多多愣了一下,隨即笑了:“李老板放心,我們本來就沒打算幹預運營,您是行家,交給您我們才放心。”
他心門兒清:他投資五萬元占股不到百分之十,就算想幹預也沒話語權,不如賣個順水人情,還能讓李哲記著好。
話鋒一轉,錢多多又問:“那我也問幾個實在問題,建一個大棚大概要多少錢?”
“分規格和種類,而且建材費也有上漲的趨勢。”李哲解釋,“我現在建的都是帶儲藏室或休息室的,造價 5000以上,加上農藥、化肥、人工,總花費得 6000。
要是簡單點的蔬菜大棚,造價四千多就能下來,但條件差些,不如一次建到位。”
“您今年打算擴多大規模?”錢多多又問,手的筆在紙上記著。
“分兩種模式。”李哲身子往後靠了靠,“四季青公司直營的,想搞到 100畝以上,就是現在資金有點缺口;
跟種植戶合作的,包收他們的菜轉賣給京城蔬菜公司,預計 300畝以上,要是貸款能下來,說不定還能多些。”
錢多多立刻拍了胸脯:“資金缺口包在我身上!我跟信用社那邊打個招呼,給您找最低息的貸款,種植戶貸款的事我也催著,保證不耽誤您擴規模。”
李哲趕緊道謝:“那可太謝謝您了,有您這話我就放心了。”
“客氣啥,咱以後是合作夥伴。”錢多多喝了口茶,又問,“一畝大棚能產多少菜?今年菜價怎樣?”
“拿黃瓜舉例,一畝產 6000斤以上沒問題。”李哲掰著手指頭算,
“黃瓜的種植期加采摘期有五六個月,摘完還能種別的菜,從八月底到明年六月,能種兩茬,收兩茬。菜價不好說,肯定比不上去年,但也不會太低,畢竟反季節蔬菜少,不愁賣。”
錢多多追問:“轉賣給京城蔬菜公司,一斤能加多少錢?一畝地能賺多少?”
“第一茬按平均五毛錢差價算。”李哲說,“一茬菜一畝收 6000斤,就是 3000塊;第二茬因為季節原因,利潤會降點,就算賺 2000,兩茬下來一畝能賺 5000。十畝 5萬,一百畝就是 50萬——要是合作戶能到 300畝,光這一塊就能賺不少。”
這話一出,錢多多的呼吸都變急了,手的筆差點掉桌上。
他之前知道大棚賺錢,卻沒料到利潤這高,難怪李哲上趕著幫種植戶貸款,跟種植戶合作的模式更有利於擴張,這背後的收益和前景可不比直營種大棚差。
他立刻表態:“李老板,您盡管擴大規模!不管是四季青公司、還是種植戶貸款,都不是問題,我保證盡快落實,絕不耽誤事!”
倆人又聊了半個多小時細節,從入股流程到利潤分配,都敲定得差不多。
錢多多對四季青公司的現狀和發展有了底,對投資入股的事也更期待了。
之後,李哲給了錢多多一個公司賬戶,還約好了正式簽入股協議的時間……
……
下午三點,崇文門西大街的柏油路曬得發燙。蜀香居那塊木質門簾軟塌塌耷拉著,把街上的吵吵聲擋了大半,又漏進些熱風來。
這家上下兩層、二百多平米的川菜館,這會兒剛過午市,離晚市還早,正是空當。後廚的煤爐早封了火,偶爾飄來幾聲碗碟磕碰的脆響,稀稀拉拉的。
譚靜雅坐在門口櫃台後頭,米白色的襯衫袖子挽到小臂,露出細溜溜的手腕。
她手捏著本賬本,眼睛卻老往街麵飄——自行車流跟細線似的竄過去,偶爾有穿的確良短袖的行人急急忙忙走,額頭滲著一層薄汗,抬手擦一把,汗印子就在衣服上暈開。
五月下旬的京城早沒了涼意,這幾天日頭毒得厲害,最高溫都飆到二十八九度,街上不少人都換了單衣。
譚靜雅指尖劃著賬本上“空調定金 8000元”那行字,心才算踏實點——六台空調訂好了,下個月初就能裝,就算天再熱,也不愁影響生意。
“嘩啦——”
韓春燕拿著塊洗得發白的抹布走過來,齊耳短發梢掛著幾滴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滑。
她先順著櫃台邊擦了一遍,又快步紮進後廚,在搪瓷盆搓得抹布“嘎吱”響,擰幹了又回來擦第二遍,連櫃角的縫都沒放過。
譚靜雅忍不住笑:“行了行了,別擦了,櫃台都能照見人影了,再擦要掉漆咯。”
韓春燕停下動作,黑的臉上露出點靦腆的笑,眼卻亮閃閃的,帶著股子好奇:“譚經理,咱們餐廳真要裝電話呀?”
她攥著抹布的手緊了緊,指關節都泛了白——來京城快三個月了,她還沒給老家打過電話,雖說也寫過幾封信,可心總惦記著,想聽聽爹娘的聲音。
“那還有假?”譚靜雅合上賬本,指尖敲了敲櫃台側麵預留的小孔,“就裝在這兒,以後客人訂包間、問菜單,打個電話多方便。”
“那……那俺能用餐廳的電話不?”韓春燕聲音放得極輕,跟怕驚著什似的,“俺掏錢,一分鍾多少錢,俺都算清楚,絕不占店便宜。”
譚靜雅看著她那緊張勁兒,忍不住笑了:“忙的時候肯定不行,等晚市收了攤,或者午後這會兒不忙,你隨便用。”
“謝謝譚姐!”韓春燕眼睛一下子亮了,嘴角翹得老高,露出兩顆小虎牙,攥著抹布的手都鬆快了。
“想家了?”譚靜雅遞過去一杯涼白開,杯壁上凝著層水珠。
“不是想家!”韓春燕急忙擺手,語氣帶著點小驕傲,“俺就是想告訴爹娘,俺在這兒挺好的,李老板和譚姐都照顧俺,俺現在是店掙錢最多的呢!”
譚靜雅心清楚,韓春燕說的“最多”,也不過比其他服務員多掙個十塊八塊的獎金。譚靜雅沒點破,隻笑著揉了揉她的頭發:“是,咱們春燕最能幹。”
正說著,門簾被掀得“嘩啦”響,兩股熱氣裹著兩個人走進來。前頭是個高個子男人,墨綠色工裝上印著“郵電”倆字,肩上扛著個沉甸甸的工具箱,金屬扣環撞得“叮當”響;
後頭矮個子男人胳膊上別著郵電的藍布臂章,手攥著一卷黑電線,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在工裝領口暈開一小片濕痕,黏糊糊的。
“同誌,這是崇文門西大街 43號底商不?”高個子男人先開了口,聲音有點沙啞,他從口袋掏出個小本子,筆尖在紙上頓了頓,又舔了舔筆尖。
譚靜雅立馬從櫃台後站起來,快步迎上去:“沒錯沒錯,就是我們這兒要裝電話!兩位師傅快坐。”她又對著一旁的韓春燕說:“給兩位師傅倒壺涼茶,解解暑。”
韓春燕立馬應著,端著個搪瓷茶壺跑出來,還順帶拿了兩個瓷碗。
矮個子男人把電線往地上一放,“咚”的一聲,接過茶碗一飲而盡,抹了把嘴說:“初裝費、工料費、手續費和開通長途直撥的費用加起來是380塊,您看有問題不?”
“沒問題。”譚靜雅點點頭,指著櫃台說:“就裝在這兒,方便客人打電話,我們記單子也省事。”
兩人不再多話,高個子男人打開工具箱,掏出螺絲刀、剝線鉗,蹲在櫃台旁的牆角,“咚咚”鑿了個小坑,把灰色的分線盒嵌進去;
矮個子男人拿著電線,順著牆根明敷布線,黑電線跟條小蛇似的,從分線盒拉到櫃台預留的小孔旁,還時不時用手摁摁,怕線鬆了。
韓春燕湊在旁邊看,眼睛瞪得圓圓的,盯著師傅們用剝線鉗剝開電線外皮,露出麵的銅芯,又小心翼翼地接到話機的接線柱上,連大氣都不敢喘。
等話機裝好,高個子男人拿起話筒,撥了個號碼,對著話筒說:“喂,總機嗎?麻煩測一下崇文門西大街 43號的線路。”
過了幾秒,他朝譚靜雅點點頭:“通了,您自己試試。”
譚靜雅捏著紅色的話機聽筒,冰涼的塑料貼著耳朵,一時間竟想不起該打給誰。她腦子過了一圈,突然想起李哲的尋呼機——
她按著電話上的數字,撥通了傳呼台的號碼,等那邊傳來“您好,這是京城傳呼台”的聲音,她輕聲說:“麻煩給 683219的尋呼機發個信息,就說蜀香居電話裝好了,一切順利。”
譚靜雅收到傳呼台的回複後,嘴角忍不住往上揚,連眼角都透著笑。
韓春燕端來一盤切好的蘋果,放在師傅們麵前,蘋果塊大小均勻,而且都已經去核:“師傅,吃點水果解解暑。”
“謝謝。”
吃完蘋果,兩位郵電工人收拾好工具箱離開,韓春燕將人送到門口,立刻回身盯著櫃台上的話機,跟看什寶貝似的。
“譚姐,您真厲害。”她突然望向譚靜雅,臉上帶著一絲敬佩。
譚靜雅正對著話機琢磨怎記號碼,聞言愣了愣:“我咋就厲害了?”
“餐廳的事都是您一個人管,無論是大堂還是後廚,您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生意還這紅火,這還不厲害嗎?”韓春燕說得認真,手攥著衣角,“俺要是能像您一樣,俺爹娘肯定高興壞了。”
譚靜雅聞言,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心軟了軟,她拉過韓春燕的手,掌心有些粗糙:“春燕,隻要你肯努力、肯用心,以後肯定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才十七歲,有的是機會。”
“真的嗎?”韓春燕抬頭看她,眼滿是期待,還帶著點不敢信。
“當然是真的。”譚靜雅點點頭,又拍了拍她的手背。
“譚姐,如果真要有那一天,您就是俺的貴人!”韓春燕語氣真誠——要不是譚靜雅破例招了沒滿十八歲的她,她現在還指不定在哪呢。
譚靜雅笑著拍了拍她的肩膀:“你這小丫頭,嘴比抹了蜜還甜。快去歇會兒,一會就得準備晚餐的菜了,別到時候沒力氣。”
韓春燕拍拍自己的胳膊,揚起下巴:“譚姐,您放心吧,俺有的是力氣。”
……
有書友反應更新有些晚。
跑盤打算將更新調整到早八點。
明早八點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