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另辟蹊徑
李哲的這身著裝,跟廠工人的灰工裝比起來,簡直像兩個世界的人。
後麵跟著的金百萬,穿著花襯衫,肚子鼓鼓的,一下車就掏出煙盒;洪三則背著個黑色皮包,四處打量著廠區;李振國穿著藍色的勞動布外套,理了理衣服,眼睛望向人群中。
馬廠長趕緊迎上去,伸出雙手:「李老板,一路辛苦!」李哲笑著握上去,兩人寒暄了幾句,就跟著馬廠長往辦公樓走。
工人們跟在後麵,小聲議論。
「這李老板看著挺氣派,不像騙子。」
「那車得不少錢吧,看來是真有實力。」。
也有人撇著嘴:「私人老板再有錢,也不會真心對咱們工人好。」
到了辦公室,劉副廠長趕緊倒上熱茶,茶葉在玻璃杯舒展著,放到了李哲麵前,「李老板,您喝茶。」
「謝謝。」李哲微微點頭。
馬廠長把合同推到李哲麵前:「李老板,咱們先把租賃的細節敲定。租賃期就按之前說的,5月 15號到 10月 14號,共五個月,到期後您有優先續租權,隻要提前一個月說就行。」
李哲拿起合同翻看:生產線是西廠房的那兩條新機器,設備編號是 X01和 X02,附屬的輸送設備和殺菌設備也包含在內。租金月付,每月 3000元……
王副廠長推了推黑框眼鏡,接過話頭:「維修方麵,廠能負責小毛病,比如電路檢修零件更換這些,但要是大故障,比如電機燒壞,就得您這邊承擔費用了。
租賃前後我們會出書麵清單,附照片,到時候咱們一起驗收,分清正常損耗和人為損壞。」
其他條款都順順利利,涉及到了人員安排,雙方出現了一些分歧。
馬廠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緩緩說道:「李老板,員工能不能由我們廠委派,工資也由我們代為發放?這樣也方便管理,您也省心。」
李哲放下筆,身子微微前傾:「馬廠長,我要做自己的品牌,工人的技術和責任心很重要,要符合我們的用人標準才行。
我們自己發放工資,也是為了能和工人直接對接,有問題也能第一時間解決。這一點,我不能讓步。」
李哲的態度很堅決。
辦公室靜了下來,劉副廠長摸了摸啤酒肚,想打圓場,卻沒敢開口。
謝廠長看了看兩人,開口說道:「李老板,要不這樣,您自己招人發工資,我們不幹涉,但能不能多招幾個人?廠好多工人都等著吃飯呢。」
李振國皺了皺眉:「謝廠長,一條生產線 15個人就夠了,兩條線 30人,剛好夠用,我們也要考慮成本問題。」
馬廠長沉思了一會,問道:「李老板,你打算讓員工一周休幾天?」
「理論上是休息兩天。」李哲應了一聲,補充道:「如果加班,會給加班費。」
馬廠長笑道:「我沒猜錯的話,您還讓員工固定周六日休息吧?」
「對。」李哲答道。
馬廠長提議,「我有個想法,您看這樣成不成。將固定雙休日改為倒休。
這樣的話,人休機不休,每條線還是 15人,但能多雇 10個工人。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見李哲露出思索之色,馬廠長繼續說:「您看,蔬菜采收就那幾天,趕工期的時候還得加班,多幾個人,既能提高效率,也不用讓工人太累,您也不用付那多加班費,多好。」
李哲跟李振國對視了一眼,小聲嘀咕了幾句。馬廠長雖然沒有直接說,但也表明了意思,在工資款和工作量一定的情況下,希望李哲可以少發工資多用人。
李振國點了點頭:「這主意行,既不耽誤生產,也能幫廠解決點就業問題。」
李哲笑著看向馬廠長:「馬廠長,就按您說的辦,我招 40人。」
馬廠長鬆了口氣,臉上露出笑容:「好!李老板果然爽快!」眾人趕緊把合同細節補充完整,簽上名字,按了手印。
簽完合同,一行人來到廠區空地上招工。
工人們早就圍了過來,吵吵嚷嚷的,有人踮著腳往前湊,有人在後麵交頭接耳。
馬廠長站上一個舊木箱,清了清嗓子:「大家安靜!咱們廠已經跟李老板簽了租賃合同,李老板每月付 3000元租金,這筆錢會用來維護設備和補貼困難員工!」
「啥叫困難員工?」底下立刻有人喊,聲音滿是急切。
幾個沒關係沒背景的工人耷拉著腦袋,心琢磨著:這補貼肯定輪不到他們。
而馬國斌那樣的關係戶,偷偷笑了,想著說不定不用幹活就能拿錢。
還有些年輕工人掐著指頭算:「一個月 3000,咱們廠百十來號人,要是招一半的工人,另一半分錢,一人能分四五十呢?」
可消息靈通的卻在小聲說:「人家李老板才租五個月,總租金才 15000,一年平均到每個月才 1250,能分多少?」
馬廠長拍了拍手:「補貼標準回頭再公布,現在先讓李老板說招工的事!」
李哲站上木箱,目光掃過眾人:「首先感謝大家支持。我說說用人標準,技術工優先,不限年齡;普通員工要 18到 35歲之間,每周倒休兩天,每天工作八小時,加班有加班費,工資跟廠以前一樣。」
台下又亂了,有人喊:「私人廠子能靠譜嗎?」
「這時候說得好,加完班不給錢咋辦?」
謝廠長趕緊跳上木箱:「都安靜!李老板是馬廠長和我信任的朋友,信譽沒問題,大家放心!」
等安靜下來,李哲繼續說:「第一階段隻招 40人,實習期一個月,想應聘的去謝廠長和李振國主管那兒報名。」
話音剛落,台下就分成了兩撥。
不想乾的人湊在一邊,嘀咕著:「私人廠子太累,還沒福利,我才不去」;
而張師傅那樣家庭負擔重的,還有些想找穩定工作的年輕工人,趕緊往謝廠長和李振國那邊擠,連之前搖擺不定的人,也跟著湊過去看熱鬧。
「別擠!一個個來!」謝廠長扯著嗓子喊,可人群還是亂哄哄的。
馬廠長和其他副廠長趕緊過來幫忙,指揮著工人排成兩隊,一隊找謝廠長報名,一隊找李振國。
符合條件的,謝廠長就掏出筆記本記下名字;年齡超了或者沒技術的,李振國就客氣地擺擺手:「不好意思,不符合條件。」
這邊招工忙著,李哲跟著馬廠長去了財務室。
財務室擺著一張舊辦公桌,抽屜塞滿了帳本。
馬廠長讓會計拿出收據,李哲從包掏出 3000塊現金,遞了過去。
會計點完錢,開了收據,馬廠長笑著說:「李老板,中午別走了,我請您吃頓便飯,咱們好好聊聊。」
李哲爽快地答應了。
下午,招工結束了。
李振國和謝廠長組織著新招的工人打掃廠區,有的拿著掃帚掃地上的廢料,有的跟著李振國去檢查生產線。
李振國蹲在 X01生產線旁,用扳手敲了敲齒輪,對旁邊的工人說:「這齒輪有點鬆,得緊一緊,不然會影響生產。」
謝廠長則在一旁安排人清洗殺菌設備,嘴念叨著:「一定要洗乾淨,別影響罐頭質量。」
整個廠區,新員工都忙著自己的活,雖然累,但臉上都帶著點期待——時隔大半年,廠子終於要複工了。
……
5月 15日,上午。
楊馬村的土路上還留著昨夜露水打濕的痕跡,踩上去軟乎乎的。
馬長河家的磚瓦房在村算氣派的——青灰色瓦片碼得整整齊齊,牆根下還砌著兩排紅磚,門框上去年春節貼的「福」字雖褪了色,邊角卻被仔細捋平。
東屋,窗台上的暖水瓶印著「勞動最光榮」的紅字,桌角擺著個掉瓷的搪瓷盆,麵泡著半盆玉米麵。
馬長河盯著媳婦王慧蘭圓滾滾的肚子,眼角的褶子都笑開了,粗糙的手掌輕輕貼上去,像是摸著什稀世珍寶:「真好,等我兒子出來,保準是個八斤重的大胖小子,嘿嘿!」
王慧蘭挺著肚子靠在鋪著碎花布的炕頭上,伸手拽了拽丈夫的袖口,聲音壓得低低的:「你小聲點,也不怕被人聽到。」
她四十歲的年紀,眼角已經有了細紋,說話時總忍不住摸肚子,那動作藏著期待,也藏著幾分不安。
「對對對,小聲點。」馬長河家三個女兒了,按理說不能生了,所以才讓媳婦一直躲在家,不敢出門。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窗外,眉頭突然皺起來:「這老大也太不曉事了!讓她早點來伺候你,這都快九點了還沒來。」
「招娣成婚了,婆家也有一攤子事,許是耽擱了。」王慧蘭歎了口氣,手指絞著衣角,「孩子們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你別總跟孩子置氣。」
「主意?她男人葛青山那叫有主意?」馬長河猛地拍了下桌子,搪瓷盆都震得晃了晃,「我當初怎跟他說的?我說你把李哲大棚的活辭了,回村跟我一起建大棚,保準比給人打工強!
他當時點頭哈腰應得好好的,轉頭就變卦了,還接著在李哲那兒幹!這不是把我這老丈人當傻子耍嗎?」
王慧蘭看著丈夫氣紅的臉,沒再說話。
她知道,丈夫是既羨慕李哲的本事,又拉不下臉去求人家——因為她高齡懷孕的事,大哥和姐姐都有些怨丈夫,吵得差點斷了來往,後來馬長河從李家辭了工,更是鬧得不太愉快。
正說著,院門口傳來自行車「叮鈴」的響聲。
馬長河探頭一看,見大女兒馬招娣推著輛二八大杠進了院,車後座還綁著個布包。他立刻起身,抓起炕邊的帆布包,掀開印著「農業學大寨」的門簾就往外走。
「爹,您這是要去哪?我娘快生了,您不在家守著?」馬招娣放下自行車,看著父親火急火燎的樣子,滿臉詫異。
她穿著件淺藍色的的確良襯衫,頭發紮成馬尾,額頭上還沾著細汗,顯然是急著趕路。
「不用你管!」馬長河撂下一句話,腳一蹬就跨上了自行車,車把一拐,塵土飛揚地出了村。
馬招娣站在原地,看著父親的背影,無奈地搖了搖頭,轉身進了屋。
馬長河騎著自行車往北蘇鎮趕,鄉間小路兩旁的麥子已經泛黃,風一吹,麥浪翻滾,帶著股子麥香。
路上遇到幾個扛著鋤頭的老鄉,打招呼時他都隻是含糊應著,心隻想著貸款的事——萬安鎮信用社不給批,北蘇鎮這一趟,說啥也得成。
北蘇鎮比楊馬村熱鬧不少,鎮口立著個寫著「北蘇鎮歡迎您」的木牌,街邊的商鋪一家挨著一家。
有賣農資的小店,門口堆著化肥袋;有裁縫鋪,玻璃窗上貼著新款的連衣裙樣式;還有個供銷社,門口擠滿了買東西的人。
馬長河沒心思逛,徑直往信用社騎去。
北蘇鎮信用社是棟兩層的紅磚樓,門口掛著塊紅底黃字的牌子,寫著「北蘇鎮農村信用合作社」。
進門後,大廳擺著幾張長條桌,靠牆的位置有個櫃台,櫃台後坐著個大眼姑娘,梳著兩條粗辮子,辮子梢還係著紅頭繩。
她見馬長河進來,抬眼掃了一下,開口問道:「老鄉,辦啥業務?」
「我要貸款。」馬長河走到櫃台前,把帆布包往櫃台上一放,掏出麵的身份證和宅基地證明,一股腦推了過去。
那大眼姑娘拿起文件看了一眼,眉頭立刻皺了起來:「你是萬安鎮楊馬村的?咋跑我們北蘇鎮信用社貸款?你以前是不是在別的信用社辦過貸款,沒還上啊?」
她說話帶著點當地口音,語氣滿是警惕——一般村民貸款都會在本鎮,跨鎮來貸款的,大多是有問題的。
「我沒辦過貸款!」馬長河急忙擺手,語氣有些急,「我就是想貸款建蔬菜大棚,萬安鎮信用社不給批,我沒辦法,才來你們這兒的。」
大眼姑娘「噗嗤」一聲笑了,手的鋼筆在紙上敲了敲:「老鄉,不是我潑你冷水,這蔬菜大棚是技術活,育苗施肥控溫,哪一樣不要技術?
萬安鎮信用社不給你批,估計是怕你賠了還不上錢。我勸你,不如換個項目,比如買點化肥農藥,搞點簡單的種植,風險還小。」
馬長河不服氣地梗著脖子,「你咋知道我不懂種蔬菜大棚的技術?」
大眼姑娘笑了,「你要是懂,那萬安鎮信用社為啥不給你貸款,我可是聽說了,萬安鎮信用社可是幫上百個種植戶申報了貸款,批下來的也有幾十個了。」
「他們算啥,要不是李哲給他們擔保,萬安鎮信用社會給他們貸款?」馬長河不屑道。
「哦?你認識李哲?」一個略帶精明的聲音從旁邊傳來。
馬長河轉頭一看,隻見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穿著件灰色的中山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臉上帶著笑,眼神卻透著股審視的勁兒。
「他得叫我一聲姨夫,你說我認識不?」馬長河挺直了腰板,打量著對方。「你是哪位?」
「我是北蘇鎮信用社主任,蔣三海。」中年男人伸出手,笑容更親切了些,「老鄉,快坐,別站著說話。」
馬長河連忙起身,「蔣主任,您坐。」他想給蔣三海讓位置,卻被對方按回了椅子上。
馬長河有些受寵若驚,雙手放在膝蓋上,顯得有些拘謹。
「老鄉,你既然是李哲的姨夫,又懂大棚技術,咋不找李哲擔保貸款呢?」蔣三海拉過一把椅子坐下,目光落在馬長河的文件上,語氣隨意地問道。
馬長河訕訕地笑了笑:「之前跟李家鬧了點小別扭,從他大棚離職了,現在自己想單幹,再找他擔保,麵子上掛不住。」
他頓了頓,又急忙補充道:「蔣主任,我真懂技術,李哲家那幾個大棚,建造的時候我都參與了,夯土牆是我帶頭建的,挖多深的溝,用啥規格的棚膜,啥時候育苗,啥時候澆水施肥,我門兒清!」
他越說越激動,把自己在大棚學的那些技術術語一股腦說了出來,從育苗的溫度施肥的比例到病蟲害的防治,說得頭頭是道。
蔣三海原本還帶著點懷疑的眼神,漸漸變得認真起來——這些話可不是隨便能編出來的,看來這老鄉還真有點本事。
「老鄉,你叫啥名字?」蔣三海問道。
「馬長河。」
「想貸款多少錢?」
馬長河心咯一下,他原本想貸六千,但又怕蔣三海嫌多,咬了咬牙,說道:「貸五千就成,我自己還有點存款,夠建一個蔬菜大棚了。」
蔣三海聽完,對著櫃台後的大眼姑娘招了招手:「小曾,給馬老鄉申報蔬菜大棚的專項貸款,按流程走。」
馬長河一聽,眼睛瞬間亮了,激動得差點站起來:「謝謝蔣主任!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幹,到時候準時還款!」
「不用客氣,老鄉。」蔣三海笑了笑,起身倒了杯熱水遞給馬長河,「你再跟我說說李哲大棚的事,我也聽聽,學學經驗。」
他心打著算盤——萬安鎮信用社的孫立國靠扶持大棚種植戶拿了嘉獎,眼看就要升職,自己要是能在北蘇鎮也搞起來,說不定也能往上走一步。
馬長河接過水杯,心的石頭落了地,話也多了起來。
他從李哲怎建第一個大棚,說到怎種反季節蔬菜,再說到蔬菜賣到京城有多受歡迎,說得眉飛色舞。
蔣三海坐在一旁,時不時點頭,偶爾問一兩個問題,兩人聊得熱火朝天。
小曾坐在櫃台後,手拿著貸款申請表,看著聊得正歡的兩人,小聲嘀咕:「這到底還辦不辦貸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