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蔬香四海
他小心翼翼地將西瓜搬進蔬菜店,抱起一個西瓜仔細瞅了瞅,又拍拍皮,“砰砰”發出一陣渾厚的悶響,“謔,這瓜真好。”
他又跑到李哲身旁:“李哥,咱們店就兩個西瓜嗎?”
“不少了,攏共就種了不到四分地,今兒個一共就摘了五個。一個送到長城飯店、一個送到蒙娜麗莎餐廳,剩下的兩個都給你了,你還想咋滴?”
“李哥,那不還有一個嗎?”
“那個品相不好,大家分著吃了。”李哲回味了一番,西瓜果肉偏脆,水嫩多汁,與夏天沙口的西瓜各有特色。
其實品相不好的西瓜,也可以切開賣。但大冬天的西瓜,誰不想嚐個鮮?不說別人,李哲自己也想吃啊。
孫濤覺得可惜,但也不好再說啥:“這西瓜怎定價?”
“十五外匯券一斤。”
“是不是太貴了?”孫濤皺皺眉,看著滾圓的大西瓜,繼續說,“這一個西瓜差不多十斤,那就是一百五十外匯券,誰能買得起?”
李哲說道:“今天西瓜屬於引流產品,打八折,就是十二外匯券一斤,單價不算高。再說誰讓你整個賣了?切開賣。”
“就算切一半賣?那也得六七十外匯券呢?”孫濤還是覺得價格偏高了。
李哲瞅了他一眼,“你小子平時挺機靈,怎這個時候犯倔了?你要覺得切一半總價還是貴,那就再切小點唄。比如說,四分之一、八分之一,不都能賣嗎?”
“這……還有這賣法?”孫濤並不是犯倔,隻是在他的印象,西瓜大多都是論個賣,就算人少或條件不好的人家,也會買半個瓜。
你要切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別說人家賣瓜的不賣你,沒準還得把你當成搗亂的,揍一頓。
李哲解釋道:“濤子,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論個買西瓜的隻有國人。外國人都是切塊買西瓜,論個買的反而是少數。”
“嘿,這我還真是頭一次聽說,長見識了。”孫濤心又是納悶,又是佩服,這李哥明明是個外地的農村人,咋比他這個京城人懂得還多?
怪了!
早上八點,蔬菜店掛上了正式開業的紅色橫幅,全場大部分商品八折優惠。
八點半,三名女大學生也陸續到了,王婷還是頭一次來這早。
另外,李哲又從蒙娜麗莎餐廳借用了兩人在外交公寓附近發傳單。
上午九點,蔬菜店正式開業。
很多蔬菜店的熟客都知道今日正式開業,有優惠活動,已經提前等在店外。
崇文門菜市場的韓主任也到了蔬菜店,身旁還跟著一對陌生男女。見到店門外等候的外國人,那個男子摘下脖子的相機“哢哢”拍了兩張。
韓主任笑道:“前兩天,我們這家涉外蔬菜店試營業,吸引了很多外國友人進店消費,對我們蔬菜店的服務都特別滿意。您瞅瞅,這還沒開門,就已經在外麵等著了。”
女記者說道:“韓主任,我能采訪一下這些外國人嗎?我覺得從他們的口中得到蔬菜店的評價,可能會更真實,也更有說服力。”
韓主任遲疑了一下:“可以,但我不會說外語,沒辦法幫你們介紹。不如這樣,我們蔬菜店的店員會英語,可以讓她們充當翻譯。”
韓主任擔心這些老外嘴沒把門的,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往外倒騰,但有人在中間‘翻譯’,那就不一樣了。
兩位記者接受了韓主任的好意,在韓主任的帶領下先進了蔬菜店,采訪了一下蔬菜店的老板李哲。
有了上次接受魏敏采訪的經曆,李哲這次有了經驗,麵對記者的采訪對答如流。
早上九點,蔬菜店正式開門營業。
幾名外國客人湧進了蔬菜店,其中有一名身材嬌小的黑發女人。她先去蔬菜區購買反季節蔬菜,不經意間目光掃到了水果區,眼睛頓時亮了,快步走過去。
她望著櫃台上的西瓜,滿臉不可思議,用手輕輕地拍拍西瓜,用蹩腳的漢語說道:“納尼!這是真的西瓜?冬天為什會有西瓜!”
她對著王婷問道:“同誌,我可以品嚐一下這個西瓜的味道嗎?”
王婷還是頭一次賣這東西,不由自主地望向李哲。
“我來切吧,你去把牙簽拿過來。”李哲走到女人身旁,問道:“女士,我是這家店的負責人,您怎稱呼?”
“我叫鈴木美惠子。為什你們店冬天會有西瓜呢?”鈴木美惠子難掩心中的驚訝,猜測道,“這是從你們國家的南方運來的嗎?”
“不是,這西瓜是我們通過一種冬暖型蔬菜大棚種出來的,成本比較高,價格也不便宜。”
鈴木美惠子看了一眼價格,“這個季節能吃到西瓜,我覺得這個價格並不貴!但是我不知道,冬天的西瓜是否和夏天一樣好吃。”
“我跟您切開,您品嚐一下。”李哲本人不是很喜歡島國人,但這個年代兩個國家關係密切,提倡中日友誼,李哲即便不喜歡,也不會添亂。
李哲拿著西瓜刀,將西瓜切成兩半,又切開一小塊,用牙簽紮著遞給對方。
“謝謝。”鈴木美惠子雙手接過西瓜,輕輕咬了一口,緩緩閉上眼睛,隨後,將那一塊西瓜全部吃進嘴,慢慢地咀嚼。
這一刻,她臉上的神情十分豐富,有幸福、有感動、還有一種陶醉……
她吃完西瓜,雙手合十置於胸前,“謝謝,感謝款待,這西瓜太好吃了,我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西瓜。”
李哲盯著對方,她的語氣很真摯,是一種吃到美食後發自內心的感激。
而這一幕正好被韓主任帶來的記者抓拍到……
鈴木美惠子買走了試吃的半個西瓜,五斤重,價值六十外匯券。另外,她還買了一些反季節蔬菜和雞蛋、雞腿,總價值超過了一百外匯券。
在王婷的翻譯下,女記者又采訪了幾位外國客人,拿到了足夠的素材後,李哲又請他們吃了西瓜,送了他們一些反季節蔬菜,才將他們送出了蔬菜店。
韓主任留在最後,衝著李哲一挑大拇指,“蔬菜店經營得不錯,比我想的還好。”
李哲笑道:“謝謝領導誇獎,我們店能順利開業,那還不是靠著您的幫助。”
雖說知道李哲說的是客氣話,但誰不愛聽好聽的,韓主任笑道:“那行,你們忙著,我先走了。”
李哲這家涉外蔬菜店能順利開業,她的確出力不少,但這家蔬菜店也同樣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好處,沒準還能成為她轉正的一大助力。
臨近中午,二姐也提著稻香村的點心匣子來祝賀,還帶了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
男子戴著黑框眼鏡,穿著藏青色毛呢外套、高領毛衣,手提著黑色的公文包,整個人有一種很濃的書卷氣。
二姐十分幹脆地介紹道:“這位就是李老板,這位是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的李過慶同誌。”
李過慶笑道:“李老板,得知您的蔬菜店今天開業,我就不請自來了,冒昧之處還請見諒。”
“歡迎歡迎,您是二姐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今兒個剛開業,招待不周的地方,您多擔待。”蔬菜店不大,擺放得滿滿當當,確實不適合招待朋友。
“李老板,我是昨個才知道您的蔬菜店開業的,沒來得及準備賀禮,就給您寫了一副賀聯,祝您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李過慶說著,從公文包取出一副紅色對聯,展開後寫著八個黑色毛筆字:
右側:蔬香四海,
左側:賓至如歸,
橫批:四季常青。
李哲將賀聯收起來,這位不僅是高知,日後還是身價數十億的企業家,這幅賀聯還是很有意義的。
“謝謝您的賀禮,我很喜歡,會好好保存起來。”
李過慶不以為意道:“李老弟,不值當,就是一幅字而已。要我說,你直接掛起來,今兒個圖個喜慶。”
李哲開的是涉外蔬菜店,正式營業的橫幅都是用的中英雙語,在門口貼個賀聯老外也看不懂,也沒法翻譯。
不等李哲回話,李過慶就被櫃台上的反季節蔬菜吸引了,“嘿,這蔬菜不是從南方運來的吧?”他摸了摸黃瓜把,看著黃瓜頂的小黃花,“不對,南方運來的可沒這新鮮。”
他衝著李哲說:“咱倆是本家,我虛長幾歲,托大叫你一聲老弟。您這蔬菜真是在大棚種的?而且還不用燒煤升溫?”
李哲答道:“對,我采用的是新式的半地下室蔬菜大棚,憑著日光和地溫保持溫度,除了極端天氣外,幾乎不用燒煤升溫。我給這種蔬菜取名叫反季節蔬菜。”
“這種反季節蔬菜大棚能大範圍推廣嗎?”李過慶在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農村改革、政策和未來發展。
他查閱過東南西北中各個區域成千上萬個村落的資料,還是頭一次聽說這種能種植冬菜的蔬菜大棚。
他敏銳地感覺到,這個新事物大有可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