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在農業這個最“靠天吃飯’的領域,過度的能力自信,往往會成為自我蒙蔽的幕布。

    陳家誌的自信源於設施和技術,所以對內他時常高喊逆天而行。

    但當極端天氣肆虐,如持續暴雨淹沒農田,罕見高溫炙烤秧苗,冰雹無情砸落菜棚……再完善的設施也都得俯首稱臣。

    所以他也一直對老天爺心存敬畏,這是複雜的博弈。

    隻是陳家誌領先這個時代大多數人一步或者半步,讓他總能在市場青黃不接時有菜,價格自然水漲船這看似“僥幸’的運氣,何嚐沒有處心積慮的規劃之功。

    就像現在,江心菜場追行情而產出的蔬菜,再度成了稀缺的金疙瘩。

    陳家誌回檔口時,檔口便又沒有了菜,李才這才能和他大眼瞪小眼。

    “陳總,你們可以早點去雲南,或許還能發兩車菜回來。”

    行情好時賣菜總是意猶未盡,陳家誌能理解李才的心情,但也不能違背現實,雲南如今的情況難以琢磨“這次就別想了,沒那快,從雲南發葉菜過來沒那容易。”

    “發點耐儲藏的瓜果類蔬菜也行呀。”

    李才最近也有出去找貨,他上次還收了個馬仔呢,想組織貨源也有可能。

    最近本地不僅葉菜價格高,瓜豆茄果類的行情也不錯。

    “以後專做葉菜吧,瓜豆和茄果類蔬菜菜場和檔口都會盡量少碰。”陳家誌有意讓檔口開始專一品類。“我估計再過十來天,蔬菜價格應該就要開始下跌了。”

    李才訝然道:“沒那快吧?”

    陳家誌說道:“你在市場上注意觀察吧,以後行情變化會越來越快。”

    按照他這段時間的回憶和分析,1995年大概就是中國蔬菜產業的一個分水嶺,也是一個高點。在此後的幾年,大部分蔬菜的田間收購價和批發價都會逐年下跌,大概在2002年前後達到低穀,隨後又開始回升,直到2006年時,才會再次回到1995年的水平。

    不過在此過程中,葉菜是唯一的例外。

    由於城市擴張,近郊的蔬菜麵積減少等原因,葉菜價格會一直保持上漲趨勢。

    陳家誌記得很清楚,花城菜心批發價在2006年夏天打破了1994年創下的紀錄,達到了6~7元/斤。所以未來陳家誌又會回到他忠誠的葉菜上來。

    而且要突出做好一兩個品類。

    以後賭行情的機會會變少,更不可能像這兩次這樣全盤押注。

    陳家誌特意組織了生產會議,給易定幹和幾個小組長強調了這一點。

    賭行情依然可以賭,但菜場要穩定向市場供應核心品類蔬菜,他更傾向於看好一樣蔬菜時,適當的擴大麵積。

    在以後,穩定的高品質葉菜會成為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想穩定談何容易呀!”易定幹說道:“一場厲害點的天災,生產種植計劃就可能被全盤打亂,很難保持全年穩定。”

    陳家誌敲了敲桌麵,“所以我才會去其它城市考察,通過產區之間的互補,來完善穩定的蔬菜供應。”“但這是長期過程,需要幾年時間來完成,這期間,就要江心菜場做好持續生產工作。”

    “現在已經是七月了,溫度高,雨水多,葉菜的種植很困難,像這茬追行情的菜,產量很低,拿油麥菜來說,理想情況下畝產能達到3~5噸,現在卻隻有1.2噸,產量差距懸殊。

    還好追上了行情,如果沒有價格,這損失就大了。

    所以後續要放慢節奏,曬地、基肥、翻耕、蓋遮陽網等等每個環節都要做到位,未來幾年的市場環境會比較艱難,要做好共克時艱的準備”

    會議流程基本變成了陳家誌在表達自身的判斷,強調危機意識。

    江心菜場和其他菜場不一樣,它的人力成本遠遠超出。

    所以要鑽研更優的種植模式,更高效的水肥管理,更實惠的農資采購……

    同時,還要有渠道托底。

    “我老是與你們說逆天而行,種菜的財富密碼都藏在天災,江心菜場也靠著與天災爭鬥多次獲得了超額利潤。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我們更應該在風暴後敬畏天地無常,當暴雨和冰雹選擇了你的菜地時,再多的設施、認知和資金都會成了風中飄絮。

    更不要忘了其中的艱辛和咬牙堅持,要記住那一座座倒掉的菜山。

    土地不欺人,唯有時時清醒,方能在綠野起伏間,走出屬於自己的、綠水長流的豐盈人生。”陳家誌用了兩天時間,多次會議和多場酒局,來扭正他親手給這些人建立的“天災經濟學’。他手底下這群人個個都有賭行情的心理,隻是有重有輕。

    重的如易定幹和戚永鋒,喜歡全盤壓上,5~6月就是如此。

    穩重的如敖德良和李明坤,在別人一致看好時,也會忍不住跟風。

    居中的就是敖德海和郭滿倉等人了,也會沉迷於價格翻著跟頭往上漲的行情。

    屬實是全員賭徒了。

    尤其是前一茬的冷庫囤貨,加上這一茬的追行情,又連續兩次擊中。

    這兩天菜場也在有條不紊菜,每天雷打不動70噸、35萬元左右的銷售額,也讓人興奮。他擔心這股“不正之風’更加濃烈,還都是他給帶出來的,也隻能他來稍稍扭正一下風氣。還不能全盤否定。

    因為人生就在於博,種菜有時候就得膽子大一點。

    這是很難把握的平穩。

    兩天後,陳家誌便讓人買了兩張從花城直飛昆明的機票。

    一張一千多塊錢,頂普通人一兩個月工資。

    出發前,李秀正給陳家誌整理著行李。

    “出門在外小心點,別和人起了衝突,到了後記得打電話回來報平安。”

    陳家誌抱著豆豆,看著她忙來忙去,說:“我知道,給我再裝兩件厚一點的襯衫吧。”

    李秀回頭看他:“現在這熱,裝厚衣服幹嘛?”

    “昆明那邊是高原,溫度要低一些。”陳家誌笑道:“以後也帶你過去旅遊。”

    “還不知道要等什時候去了呢。”

    “有機會的。”

    “滴滴滴滴滴……”大哥大的經典鈴聲急促的響起。

    陳家誌單手抱娃,另一隻手拿起來接聽。

    童剛的聲音出現,“陳總,方鎮馬上到菜場,說有事和你商量,你看能不能抽點時間見一下?”陳家誌看了看時間,說道:“行,我過來一趟。”

    鎮上距離菜場很近,陳家誌沒有時間耽擱,把豆豆放在床上,便又匆匆去菜場,方建也剛好抵達。“陳總,有件好事找你,市要打造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現在讓基層推舉,我們靈山鎮準備把江心菜場報上去。”

    方建開門見山的表達了意圖,“怎樣,陳總,有興趣吧?”

    陳家誌笑道:“這是好事,當然有興趣,隻是怎個評選流程?”

    方建說道:“主要看基地規模、生產標準、農藥殘留等等。”

    陳家誌引著方建到了辦公室,給他泡了茶,才細聊了起來。

    在一個月前,花城市成立了無公害蔬菜生產銷售協調小組,由一名常務副市長牽頭。

    提出了打造全國第一個無公害蔬菜城市的目標。

    在生產端,各個區市縣都要有試點示範基地。

    而在銷售端,也會有相應要求,初步想法是以包裝淨菜上市為突破口~

    圍繞著幾個篩選要素,陳家誌和方建都過了一下。

    規模、標準、農殘、經營情況、員工人數等等各方麵江心菜場都符合了試點要求。

    同時還有加分項,江心菜場連續在供港配額任務中獲得了優等評價。

    了解了後,方建也信心倍增,“陳總,那我就給你們報上去了,後續有工作還得麻煩你配合一下。”陳家誌說道:“有點遺憾,我馬上要去雲南,行李都收拾好了,隻能讓易場長和童剛配合下相關工作。”

    方建驚訝片刻:“沒問題,也不複雜,你們這優秀的基地,選上的概率很大,那我就不耽誤你了。”陳家誌把方建送到了路邊,才又問了下怎突然要搞無公害蔬菜城市。

    “並不突然,上麵謀劃已久了。”方建悄聲道:“這幾年農殘問題太過突出,上半年中招的人數趕上去年一年了。

    我現在都不敢輕易在外麵買菜,有些散戶自家吃的和賣的菜都分開種,說來童剛那小子懂事,每次找鎮上人辦事,都習慣給人送一兩袋菜。”

    陳家誌莞爾,最近兩年關於農殘的話題確實有點風聲鶴唳的感覺。

    他了解過去年情況,發生了80多起,其中大食堂占了一半以上。

    即使監管變嚴,今年形勢反而更嚴峻。

    送走了方建,陳家誌又找了童剛和易定幹,介紹了申請無公害蔬菜試點示範基地的情況。

    又詳細說了自家菜場在農殘上的優勢,方便他們麵對考察時有話可說。

    等搞定這些,他才讓嚴浩開車送他,先回家拿行李。

    進堂屋時,剛好電視在宣傳蔬菜食用時要“一洗、二浸、三燙、四炒”。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