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猶如活人的肉身,從棺槨麵掉落出來,立刻就吸引了餘缺的注意力。
他立刻就是一個法訣掐動。
元神道兵當即就將那棺槨徹底扒開,並且把那肉身給托住,小心翼翼的朝著餘缺送過來。
但是當那具肉身靠近到了餘缺跟前三丈時,異變突然出現。
肉身陡然就睜開了兩眼,看著餘缺,麵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這笑容對於餘缺而言,可就驚悚了。
但是下一刻,肉身上並沒有什異樣出現,對方站定半空中,目中露出了感慨之色,旋即便化作為了一陣灰塵,就此散作一團,灰飛煙滅。
“這是何故……”餘缺緊繃的麵色,慢慢放緩,但是心間依舊是感到十分的驚奇。
從對方最後那微笑的眼神中,他可以看出,此人的神智清明,應當並非是屍體殘魂或是殘留邪念,極有可能就是那九龍仙人。
很快的,不等他想太多,地宮中發生的動靜更加巨大。
轟隆隆,整個宮殿陡然向上衝去。
餘缺當即就喚回來了元神道兵,讓道兵在四周左右護持自己。
在他的感知當中,地宮數息之間,就脫離出了地下的流沙河,旋即又穿過了層層的岩石,並最終破土而出,出現在了秘境上空。
陣陣的白光,頓時就從秘境空間內,飛射而來,照亮了整個地宮。
餘缺這時再向著四周看去,發現地宮的形狀,猶如一朵蓮花,它在外界光芒的照射下,正緩緩的展開。那些鑲嵌、雕刻在蓮花壁上的文字圖案,也是像是活過來了似的,在地宮當中流動,並且最終匯聚到了地宮中央的那一方破開的棺槨之上。
很快的,一朵純金色的蓮花,從棺槨之上破土而出。
它緩緩搖曳,在其從花骨朵狀態,變為綻開狀態的那,整個棺槨也是猶如剛才的那九龍肉身一般,就此化作粉塵,散落一團。
餘缺用神識掃視過去,麵色動容:“這又是何物?”
根據他掃視所知,這蓮花的材質非同一般,竟然和傳言中的太乙辛金一般無二。
須知太乙辛金一物,乃是古仙人們用來煉製劍丸的上好材料,其柔韌無比,哪怕隻是一絲一縷,也能讓法寶具備不壞,可以自行恢複原樣的屬性。
這等上古的奇物,別說是在當前的道秘界了,哪怕是在萬年以前的道秘界,也是早就已經是絕跡罕見。而餘缺眼前的這一朵金蓮,其赫然便是通體由太乙辛金所打造而成!
餘缺思量著,心間喜意大作,但是警惕之色也是愈發的大作。
若是這一幕,乃是那九龍屍仙的後手,先用寶物來迷惑他,再用寶物來打殺他,那可就糟糕了。“太乙辛金,既能煉寶,更能殺人。”
警惕著,餘缺從內天地中喚出了一些飛鳥,讓飛鳥朝著那金色的蓮花啄食而去。
果然,飛鳥還沒有靠近,僅僅是從蓮花的左右晃動,其全身便被切割成為了一片又一片透明的薄皮。試驗了幾番,餘缺發現這蓮花雖然看上去無害,但是體表隨時都在吞吐釋放著絲絲縷縷的金氣。這些金氣就好似劍修特意錘煉的劍氣一般,鋒銳驚人。但更加神奇的是,太乙辛金的金氣,僅僅隻有在切割東西時才會顯露一二。
餘缺隻是用肉眼和神識去打量,不放東西過去,目中、感知中皆是空無一物。
“好個奇珍異寶!”
小心翼翼的,他思忖幾下後,當即放出內天地,將整個地宮籠罩在內。
餘缺試圖要將這整座地宮給拔起,收入白玉京仙園內,但是別看地宮從地底鑽出來了,也沒有和大地相互連接。
但是它仍舊是整個九龍瀑秘境的核心,氣機和秘境緊密相連。
餘缺如果想要收走地宮,就必須得先斬斷了兩者的氣機,又或者將秘境並吞掉。
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到的。
於是他心間一動,幹脆從白玉京中放出了洶湧的地鴉真火,往那太乙辛金灼燒而去。
“你可以克製削切有形之物,那無形之物,你還能奈何得了?”
餘缺自語著,他當即盤坐在了地宮中,閉目微闔,動用神識,將那一朵太乙辛金蓮花,當做鬼神去煉度火煉的法子,效果讓他十分驚喜。
太乙辛金果然是對無形之物沒有奈何,反而它在地鴉真火持續的燒融下,金色的蓮花當即融合,有要潰散、化作液態的趨勢。
“有效!”
餘缺眼皮睜開,當即加大火力,往那金色蓮花猛烈的灼燒而去。
時間流逝。
等到七日七夜過去,這多金燦燦的蓮花,終於是化作為了一團金液,色澤凝練,呈現球形,處處釋放著一股柔和圓滿的氣息。
如此模樣,讓餘缺不由的就想到了上古修士們口中的“金丹”一詞。
不過在當今的道秘界,金丹這一境界,已經被仙家、修士們都給廢黜,融入在了煉罡當中。端詳著這一團金色液體,餘缺當即就又從內天地中放出了鳥獸,讓之緩緩靠近,看看還有沒有危險。幾番試探後,他發現辛金團成一團後,其金氣就都收縮在了其內,隻有將其進行切割、分作數團時,辛金的金氣才會再度爆發而出,席卷周遭。
簡言之,不去動它,它就無害了。
餘缺對此微鬆一口氣,旋即就要將此物收入內天地麵。
不過忽然間,他又按住了這個念頭,選擇將自己的白脊劍,從體內喚出。
一柄白森森的骨劍,出現在地宮中,寒光四溢,照射周遭。
在餘缺祭天成功,煉罡入體後,白脊劍自然也是收獲到了極大的好處。
它現在的質地猶如玉質,內罡煞交融,隨便飛出,就能將凝煞境界的妖鬼仙家給打穿,勾其魂魄而回。
隻不過因為餘缺突破的甚快,那九龍屍仙當初給出的劍種又被餘缺自行“廢掉”過,它近些年也沒有被祭煉過太好的材料。
因此白脊劍目前的品級,並非五品,而隻是從五品。
餘缺原本所打算的,便是收拾了九龍瀑秘境後,看看能否從九龍瀑秘境中翻找出合適的材料,對白脊劍進行加煉。
譬如,那九龍仙人的骸骨……
餘缺目光閃爍:“仙人骸骨雖然自行灰飛散掉,但是所遺留的這團太乙辛金,豈不正合適我用來祭煉本命劍器?
哪怕此地還有其他的上等材料,應當是也不會比太乙辛金要好。”
心動便行動。
他當即就將白脊劍放出,讓之化作為鎖鏈狀態,將整個太乙辛金都包裹在了其中。
隨即餘缺再度微闔雙目,催動地鴉真火,要將太乙辛金煉入自家的劍器內。
結果讓他感到驚奇的時,太乙辛金雖然是金石屬性,但是它因為質地柔軟的緣故,和天下間萬物的氣息都十分相合。
特別是對於餘缺的骨劍,骨劍雖然是通體由骨骼祭煉而成,但是骨骼本身中,便蘊含且一點金石,且這金石的數量也不能過多,否則就過剛失韌。
而太乙辛金,正好就是和熔煉進骨骼之中,化作為絲絲縷縷的血管一般,充斥其內,加固骨骼韌性,甚至自發的形成了猶如人體經絡一般的羅網,讓餘缺的真氣、神識,能在期中更加順暢。
隻幾個呼吸,這團太乙辛金就徹底的融入到了白脊劍內。
餘缺不放心,他生怕有詐,還特意的用真火、用元神道兵、用內天地威壓,將白脊劍檢查了好幾遍。其結果都無異樣,讓他大鬆了一口氣。
融入辛金之後的白脊劍,如今的模樣變化,其表麵依舊白皙,但是隱約間可以望見有一抹金意,在其中流轉不定。
餘缺駕馭著這口辛金白脊劍,讓之輕輕一抖動,一股無形的波動,就會從劍身中蕩漾而出。波動便是餘缺的通過此劍所激發的劍氣。
它赫然是變得和太乙辛金的劍氣一般無二,無色無形,肉眼不可見、神識不可捉,但是落在了東西上麵,便能將東西切割成為極其細薄的片狀。
再多來幾下,東西便能化作為煙塵雲霧,就此煙消雲散。
餘缺看著自家白脊劍所獲得的好處,心間一動,頓時就想到了剛才在地宮中所見的仙屍飛灰、棺槨灰飛的場麵。
他暗忖:“原以為那九龍仙人的屍體,之所以灰飛煙滅,乃是因為時日太久,腐朽所至。現在看來,其恐怕也是因為太乙辛金的無形金氣所導致的。”
餘缺琢磨著這點,心間愈發的歡喜。
太乙辛金極有可能連仙人的屍骸都能切削成霧,那由這種金屬加煉而成的白脊劍劍氣,應當也有如此作用!
隻可惜,餘缺現在的手中,隻有一頭元神道兵,並無元神級別的肉身或骨殖在手,無法徹底的試驗一般太乙辛金的強度、刁鑽度。
“以後大有機會去一試究竟。”
他目光閃爍的,隨即繡口微張,便將那白脊劍縮成了一團滴溜溜的白骨劍丸狀,納入體內。收好劍丸後,餘缺踱步走在地宮中,他舉手投足間,便能從體內噴吐出無形劍氣。
這一好處,更是讓他喜意增加。
以他本身的劍術境界,再加上無形劍氣的特點,今後煉罡中人和他當麵,即便不動用元神道兵,對方恐怕隻會是他一合之敵。
畢竟這等劍術劍氣,著實是太適合暗劍傷人了。
歡喜了好一陣子,餘缺方才將心神從劍丸上收回。
他旋即將目光放在了九龍地宮,以及整個九龍秘境之上。
雖說僅僅一隻九龍殘魂、一朵太乙辛金,就已經是讓他感覺不虛此行,但是剩下的好處,還是要吃幹抹淨,不容放過的。
餘缺旋即就將神識擴展到整個地宮中,處處掃視。
眼下沒有了九龍屍仙和太乙辛金的坐鎮,整個地宮都已經是洞開,其內禁製全無,讓餘缺可以察看地宮的每個角落、每一塊磚石。
足足一日之後,他方才麵色感慨的將神識從四周收回。
“太陰道脈,不差於人。”
他在整合了偌大地宮的文字後,發現那九龍仙人不僅成仙的年歲悠久,極度疑似在道秘界未曾墜落之前就已經存在,而且在道秘界形成後,他也修出了至少一世新生。
也就是說,九龍仙人極有可能轉世重修過不止一次。
而餘缺所得的太陰劍訣,便是對方從名為“山海大世界”時期所繼承而來的天仙道統,全名“太上陰劍原本這方道統,也應該在道秘界中大興的,甚至有可能會淩駕於另外九大天仙道脈之上。
因為其他九方道脈,分別是太上心素宗,太上易算宗,太上靈寶宗,太上丹鼎宗,太上符陣宗,太上無極宗,太上神霄宗,太上元始宗,太上清靜宗。
在這十大天仙道脈當中,唯有太上陰劍宗,最為適合道秘界中鬼氣彌漫、神詭盛行的環境。雖說單單這樣,也不足以讓太陰劍宗成為天仙第一道脈,但也絕不至於讓它斷絕在道秘界中,而是會妥妥的發揚光大。
可誰曾想到,即將如日中天的太陰劍宗,在三座仙山從虛空中落下,墜入道秘界後,其門人弟子皆數慘遭不詳。
隨後又在幾大仙宗的聯合絞殺之下,名字都差點從道秘界的曆史當中抹去,僅有些許星火殘留於世。九龍仙人,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地宮中所披露的,其道號原本應該為“九陰子”,但是為免慘遭不測,他連“陰”字道號都不敢用了。
餘缺梳理著這些,心間暗暗揣測:
“莫非那三座仙山中的天仙原身,都和太陰劍宗有死仇不成?所以才這般的針對,死了都不放過。”不過這就和他無甚關係了。
且不談最後一座仙山都已經是徹底的崩塌在了道秘界中,三山的影響就此枯竭。
餘缺如今就算是繼承了太陰劍宗的傳承,但並不代表他今後就要以太陰劍宗的傳人自居了。他依舊得是上承黃帝道統的黃山道宮正統傳人,根正苗黃、身家清白!
等他以後有餘力了,再為太陰劍宗隔代收徒,將之道脈傳承下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