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備率軍入衛許都,所部吏士駐屯許都東麵的陳國,並在陳國參與軍屯。
呂布為了穩住、取信劉備,也將陳國相的位置交給了劉備。
反正兗豫地區的郡縣長吏委派大權劃分給了呂布,趙基留在三省的人手也不做介入、阻攔。呂布生出了退避之心後,對兗豫地區或其他地區的官位,隻要他能單獨決定,就會快速調整,將大將軍幕府內他覺得合適、可以依托的掾屬陸續外放,去做縣令長。
大將軍掾屬,自然也是公府出身,仕途起點高,不等於能直接外放州郡主官。
對於長遠的未來……呂布已經把希望放在了子孫兩代人。
這些外放的掾屬擔任縣令長,就算無法掌握一縣實權,無法席卷周邊,發展出一股勢力。
可這些人終究是地方長吏,有一定的決斷權,或許能將自身那點長吏決斷權變現、賣個好價錢。而在長遠的未來,這些大將軍呂溫侯的公府舊吏、門生,若能在新朝成為兩千石級別或以上的公卿重臣,隻要這些人稍稍幫一把,呂氏家族也不會衰落到哪去。
隨著時間步入四月,大將軍呂布與車騎將軍劉備宴則同席,出則同車,彼此就差抵足而眠、暢談天地萬物人生理想。
劉備威勢大漲,同樣為難天子、公卿、呂布的難題也擺在劉備麵前。
有他這個新銳宗藩帶頭來給趙基做突破常規的封賞提議,那天子、公卿、呂布受到的輿論衝擊也會低因此劉備享受許都尊崇地位的同時,也被這個棘手問題煎熬。
常規而言,趙基已經是封無可封了。
就常規而言,趙基就不該建立這大的功勞!
現在弄不死趙基的情況下,劉備又不能臨陣退縮。
天子、公卿與呂布都看著他,天下有識之士也在看著他。
享受到了呂布分出的權柄地位,劉備若退縮,失信於天下,今後還能有什作為?
所以劉備必須上,為天子、朝廷解決這個難題。
醞釀半月時間,劉備終於上表禁中《議拜大司馬護國公爵表》,劉備拒絕給趙基代表地域的公爵封號,更不可能刺激趙基、天下士民,弄什安漢公、輔漢公。
他與身邊人思索許久,決定把趙基架起來,給一個充滿榮耀的護國公爵。
既是對趙基首倡並發動護國討袁戰爭的認同與酬謝,也將趙基收複七郡定性為護衛國家邊防的正常軍事行動。
趙基肯接受這個護國公,那輿論道德自會逼迫趙基,努力修整,讓趙基向“護國公’這個公爵名號來發展。
這隻是劉備的第一步,緊接著就上表天子,極力稱頌大司馬趙基的功勳與高尚德行。
認為留大司馬趙基在外總督雍涼並幽四州軍政事務是四州吏民的幸事,卻也是其他各州士民的損失。所以劉備認為諸胡邊患既然已經消除,那朝廷就該遷回雒都,並請護國公大司馬入朝執政。把趙基約束在朝廷這個框架內,那很多事情就能消磨掉趙基的精力。
一個人的精力與時間是有限的,當趙基忙於朝野各種糾紛衝突時,那自然就會放鬆對舊部、雍涼幽並的管理和控製。
否則放趙基待在西州,一門心思想著怎應對朝廷的迫害,可能有朝一日真會走上歧路,與朝廷兵戎相見。
劉備也不希望趙基造反……趙基如果反了,眼前很多還在堅持的官吏會崩解的。
這些官吏不僅在朝廷中樞,也分布於各州各郡,正是這些人存著一股漢室可以三興,眼前波瀾即將平定的信念,才讓各地軍閥無法快速兼並、統合郡縣的資源。
哪怕是軍閥,也要披著為漢室牧守一方的皮,否則你怎讓各縣執行命令?
各縣又怎能正常汲取、壓榨治下的人力、武力資源?
漢室正統名望的影響力一直都存在,甚至隨著趙基的軍事勝利而逐步高漲。
正是這種各方中低層官吏形成的固有共識,才讓漢室天子的影響力持續複蘇、壯大。
如果趙基反了,趙基麾下的絕大多數官吏就算有些人不理解、不想支持趙基,可他們也會繼續追隨趙基……因為,取得最終勝利後的果實過於豐盛,正常人很難拒絕,更別說職業性格更貪暴的官吏。所以朝廷必須穩住趙基,給天子爭取親政的機會……最好天子親政時,能把趙基引入朝廷,由趙基來負責、主持親政典禮。
雖說天子劉協在李傕郭汜時期就已經倉促元服並親政,可這種親政並沒有帶來什值得吹捧的事跡,隻是間接推動了三輔大亂與朝廷東遷。
天子親政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幹的事情太過於糟糕,乏善可陳。
與之相比,趙基在安邑兵諫後就推動三省製度;三省製度下,趙基名義上督兵治民於雍涼幽並四州,緊迫時實際上隻有太原、河東二郡。
可就是在趙基提議、推動的三省製度,分割公卿的權力,瓦解公卿集議執政的慣性後,朝廷能高效處理各地的人事調動。
正是擺脫了公卿、門閥影響仕途,朝廷才煥發出勃勃生機。
也是在屏蔽了公卿借朝廷名義的幹擾,趙基才能打的周圍漢胡豪傑難以呼吸。
哪怕袁紹,目前次子、外甥就在趙基手為質。
李傕郭汜更是直接授首…按著天子、公卿對李傕郭汜的恨意,就是封賞再多的事情,也難以宣泄他們的喜悅之情。
因此,相對優秀的三省製度可以保留,但趙基這個人繼續存在,真不利於漢室三興。
這種情況下,劉備能怎辦?
劉備也是沒辦法,不管他想做維護漢室三興的忠臣,還是想取代趙基……他必須想辦法把趙基壓下去,最好是按著趙基的頭,壓到水給溺死!
就這樣,許都春耕結束後,沉默的政治氣氛下,劉備的奏表仿佛狂風一樣吹刮各方。
形勢也很明顯,要同意劉備的提議,要呂布重新找個類似劉備的人重新提議。
就連呂布都開始給大將軍幕府的掾屬們謀劃出路、退路……這樣的許都朝廷,隻能同意劉備的提議。沒有得到趙基或趙彥的正式回複前,呂布就開始推動天子遷回雒都得計劃。
為了保證這件關係國家根本穩定的事情能順利進行,呂布也是緊跟著劉備上表朝中,想要親自率兵返回雒都,以便在河雒之地執行軍屯,以供朝廷遷回許都後能有各種錢糧用度。
免得像東遷後入雒都,最後吃不飽肚子,被趙基脅迫去打陳留之戰。
朝廷各方,在沒有的趙基、趙彥回複之前,就這樣因此忙碌、紛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