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駛過智能能源中心,五十塊高清屏幕組成的牆還亮著,像一麵巨大的電子瀑布,實時流動的能源數據在夜色中格外醒目。張副總望著那麵牆,忽然歎了口氣:“想起二十年前在老山前線,發電機一壞,整個陣地就成了瞎子聾子。那時候要是有這套微電網係統,能把光伏、風電、儲能實時匹配,戰士們也不用摸黑換電池了。”他轉頭看向周院士,“老周,你說這技術發展快不快?當年咱們算著怎把鉛酸電池的容量再提10%,現在人家固態電池能量密度450Wh/kg,還能在零下40°C工作,真是換了人間啊。”周院士望著窗外掠過的光伏路燈,燈杆頂部的傳感器在暮色閃著微弱的紅光。“快是快,但不是憑空來的。”他語氣帶著學者的嚴謹,“你看他們的智能微電網,邊緣計算芯片是自己設計的,調度算法是自己編的,連散熱銅管的材料都是自己研發的一一這是把整個產業鏈都吃透了。就像蓋房子,別人是買現成的磚、現成的梁,他們是從燒磚、製梁開始,一磚一瓦自己壘,這樣的房子才結實,抗得住風浪。”汪良工忽然指著遠處一片亮著燈的建築:“那是他們的電池工廠吧?白天路過時看了一眼,自動化程度真高。”他翻出手機存的照片,車間機械臂在流水線上精準操作,AGV小車無聲穿梭,“吳浩說他們的超級固態電池已經量產,成本還在往下走。這意味著什?意味著不光軍隊能用,老百姓也能用得起,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甚至偏遠地區的供電,都能受益一一這才是技術的價值,既能保家衛國,又能造福民生。”
張副總忽然想起什,從包拿出張小蕾給的那份車載儲能係統測試報告:“你們看這個,零下40°C容量保持率82%,充電速度比新型鋰電池快兩倍,還防穿刺、防爆炸。去年有輛巡邏車從六十米沙丘翻下去,電池殼都癟了,居然沒冒煙一一這要是用到邊防,能解決多大問題?以前冬天巡邏車在高原趴窩,戰士們得裹著大衣推車,手凍得連槍都握不住。”他的聲音有些沙啞,“我們總說“科技強軍’,什是科技強軍?不是說有多少先進武器,是讓戰士們在冰天雪地能喝上熱水,在沙漠戈壁能開得動車,這才是最實在的。”
車輛拐過一個彎,青年創新工作室的白色建築出現在前方,三棟“品”字形的樓像三塊巨大的水晶,落地窗透出的燈光在草坪上織出溫暖的網。周院士望著那片燈光,忽然笑了:“想起我剛回國那會兒,實驗室連台像樣的光譜儀都沒有,測個數據得排隊等半個月。你看現在的年輕人,30打印機、電子顯微鏡、基因測序儀,想要什有什,還能隨時連線各個領域的專家一一真是趕上好時候了。”他頓了頓,語氣帶著幾分羨慕,“林溪他們討論“沙行者’機器人時,一會兒提沙漠蜥蜴的足底結構,一會兒說鈣鈦礦光伏的轉換效率,一會兒又聊強化學習算法,這種跨學科的思維,我們那時候想都不敢想。”
汪良工點頭附和:“這就是體係的力量。他們建了極端環境生物實驗室,建了青年創新工作室,建了智能能源中心,不是孤立的,是相互支撐的。生物實驗室的微生物研究能啟發材料學,能源中心的儲能技術能支持機器人研發,這種“產學研用’的閉環,讓創新有了土壤。”他翻看著白天的行程表,“從智能能源到生物實驗室,再到創新工作室,一路看下來,你會發現他們的技術不是零散的點,是一張網,能把光伏、儲能、生物、人工智能都串起來,這種整合能力,比任何單項技術都寶貴。”
張副總忽然指著窗外一群年輕人的身影,他們剛從創新工作室出來,正圍著一輛越野車討論著什,有人手還舉著個機器人模型。“你看他們,都這個點了還在忙。”他的語氣帶著讚許,“想起我們年輕時,在部隊搞訓練,總說“輕傷不下火線’,現在的年輕人搞科研,勁頭一點不比我們當年差。林溪說他們為了優化機器人的散熱係統,在沙漠守了整整一個月,每天記錄數據到淩晨一一這種拚勁,就是我們國家的底氣啊。”
車輛緩緩駛入園區酒店招待所的停車場,路燈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周院士推開車門,一股帶著草木清香的晚風湧了進來,吹散了車內的沉悶。他抬頭望著夜空,戈壁的星星格外亮,像撒了一把碎鑽。“以前總擔心技術斷代,怕我們這些老家夥退了,後麵沒人接得住。”他的聲音帶著釋然的笑意,“今天看了吳浩他們,放心了。你看小吳,三十出頭,既有戰略眼光,又能沉下心搞研發;林溪他們,二十多歲,敢想敢試,還能解決實際問題一一這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張副總走下車,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腰,軍裝的紐扣在星光下閃著光。“可不是嘛。”他望著遠處基地的輪廓,光伏陣列在夜色中像一片安靜的海,“我們那時候,搞科研靠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蠻勁;現在的年輕人,靠的是智慧,是協作,是全球視野。以前我們能造出兩彈一星,靠的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現在他們能搞出這多原創技術,靠的是體係化、國際化、市場化一一時代不一樣了,玩法也不一樣了,但那股子為國爭光的勁頭,沒變。”
汪良工點點頭道:“我想起吳浩說的那句話,“以前是攢電腦,現在是造電腦’。”他的語氣帶著感慨,“我們這代人,很多時候是在別人的基礎上修修補補,能做到“跟跑’就不容易了。他們這代人,是真刀真槍在“領跑’,從底層技術開始,一點點啃硬骨頭,這種氣魄,我們當年想都不敢想。”他忽然笑了,“說真的,有點羨慕他們,生在一個能讓他們大展拳腳的時代,也有點佩服他們,能接住這個時代的挑戰。”
周院士走到酒店門口的台階上,回頭望了一眼基地的方向,夜色中的建築輪廓像一群沉默的巨人,守護著這片戈壁上的希望。“老了,老了。”他輕輕歎了口氣,語氣卻沒有失落,隻有欣慰,“我們這代人,完成了我們的使命,把國家從積貧積弱帶到了世界前列。現在,該把接力棒交給吳浩他們了。他們跑得比我們快,看得比我們遠,一定能帶著國家跑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