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章 梅利利亞
軍火貿易是暴利行業,如果能實現壟斷,收益是極為可觀的,東非這些工業強國自然希望可以少一些競爭對手。不過在這些工業強國中,蘇聯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國家。蘇聯的軍火貿易特征,第一是價格便宜,第二是喜歡“白送”。
相對於經濟上的收益,蘇聯更看重政治收益,從而擾亂正常的市場價格,這一點在遠東帝國和中亞的軍火交易市場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蘇聯的“低價”甚至“免費”策略,在冷戰時期更加突出,為了與西方進行全球競爭,蘇聯經常做一些虧本買賣,導致血本無歸,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並為其後期的經濟困境埋下了伏筆。
而且這種模式還很不得人心,就算蘇聯軍事援助過的國家,也不見得會念蘇聯的“好”,在前世非洲一些國家就是如此。
蘇聯在非洲做了很多無效投資,經常援助一斷,盟友跳反。
……
梅利利亞市,這是一座位於地中海海濱的小城市,這和西班牙本土隔海相望,1497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派遣公爵佩德羅占領梅利利亞,自此以後這就長期處於西班牙的統治下。
19世紀末,西班牙在當地的影響擴大,梅利利亞成為夫海岸線得土安和阿爾及利亞邊界唯一官方貿易中心,所以梅利利亞的商業比較繁榮。
而梅利利亞也是西班牙非洲軍團的核心駐地之一,除此外,梅利利亞還有一支西班牙的常規部隊駐紮在此地。
後者在名義上依舊受到共和政府的節製,它們的經費、補給和最高指揮權來自於馬德的共和國民軍。
現在瓦爾德斯上校就是梅利利亞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擔任梅利利亞駐軍司令一職,他的副手拉臘中校正在向他匯報工作。
“上校,現在我們的部隊已經全部換裝完畢,並且對梅利利亞第一步兵團的拉攏也已經完成,絕大部分軍官和士兵都已經是我們的人。”
“假如戰爭爆發,我們可以立刻控製梅利利亞絕大部分兵力。”
瓦爾德斯上校點點頭說:“路易斯,你做的很好,現在政府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否則我們也不至於被逼上絕路。”
“軍隊是國家的基石,也是西班牙利益的重要保證,而我們非洲軍團更西班牙在摩洛哥利益必不可缺的底線。”
“可是,對於我們這些為國家在北非風吹日曬的功臣,他們居然對我們的付出視而不見,還妄圖進行打壓。”
“說到底還是政府已經徹底腐敗,並且被蘇聯人滲透,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繼續坐在高位上,蠶食西班牙國家的未來!”
拉臘中校對如今的共和政府也恨得咬牙切齒,他說道:“共和政府完全就是胡作非為,不管是經濟改革,還是破壞宗教傳統,都是對西班牙民眾利益的破壞。”
“這種從蘇聯流傳過來的歪風邪氣必須得到糾正。”
不管瓦爾德斯上校還是拉臘中校,他們和背後的家族都是西班牙傳統利益集團的一員,因此,他們早就對西班牙共和政府心懷不滿。
瓦爾德斯上校很滿意下屬的表現,他說道:“這次事變是上帝賦予我們的權利,雖然現在政府的權柄被奸人控製和滲透,但是上帝會保佑我們。”
“畢竟我們才是上帝的忠實信徒,更何況共和政府倒行逆施,現在西班牙國內對他們早就怨聲載道。”
“我們背後還有德國,意大利等正義國家的支持,獲得勝利的可能性很大,隻要等到莫拉閣下等人一聲令下,就可以推翻現在的共和政府,恢複西班牙優良傳統。”
現在西班牙的保守主義集團並沒有唯一領袖,內部山頭林立,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幾個人分別是莫拉,桑胡爾霍,利亞諾和佛朗哥幾人。
莫拉是他們中資曆很深的一位,同時也是政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因此現在莫拉算是保守主義集團的頭號代言人。
至於前世莫拉為什沒有競爭過佛朗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佛朗哥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還有德國和意大利的支持。
德國和意大利之所以支持佛朗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莫拉顯得過於保守,或者說他極端保守。
雖然是德國和意大利顯得很極端,但是不可否認這兩個國家,本身也帶有一定的進步性,在現階段能夠推動國家的發展,即便是不可持續性的。
如果莫拉成為西班牙統治者,那西班牙大概率會和隔壁葡萄牙一樣,沒有什新變化,反而會出現一定的倒退。
瓦爾德斯上校和拉臘中校等人現在還看不清楚形勢,所以他們隻能找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來說,而佛朗哥現在在陣營,還並不算太突出。
不過,涉及到非洲軍團,佛朗哥的影響力就很大了,在非洲軍團有不少佛朗哥的心腹,就比如梅利利亞的非洲軍團下外籍軍團的布盧加中校,就是佛朗哥的鐵杆嫡係。
外籍軍團也是佛朗哥的嫡係部隊,日後會成為叛亂的絕對主力。
非洲軍團和外籍軍團的關係很特殊,前者是一個臨時性的作戰單位,由多個軍事力量混編組成,其中就包括外籍軍團。
而且別看外籍軍團的名字有“外籍”一詞,實際上九成都是由西班牙人組成,與之相比,西非軍團下的摩洛哥正規軍才更符合“外籍”的定義,這支部隊實際上就是由當地雇傭的摩洛哥士兵組成,隻有軍官是西班牙人。
除了上述兩支部隊以外,梅利利亞非洲軍團下還有直屬的第一支隊,這應該算是非洲軍團的直屬軍事武裝,所以,非洲軍團本身也是一個情況非常複雜的隊伍。
不過,非洲軍團毫無疑問是一支專業的、久經沙場的雇傭軍部隊,以極強的戰鬥力和殘酷著稱,他們也是現在西班牙軍隊中最為精銳的力量。
即便是下屬的,由摩洛哥本地人組成摩洛哥常規部隊,也同樣驍勇善戰。
瓦爾德斯上校就對非洲軍團有著極大的信心,他對拉臘中校說道:“我們的部隊,戰鬥力絕對遠超過本土那些義務兵,在補齊了後勤和裝備後,對本土更是有著極大的優勢。”
非洲軍團的組織形式主要是雇傭,因此職業化程度更高,對於這種部隊,戰鬥力直接和經費掛鉤。
而非洲軍團的駐地剛好不在本土,所以擁有相對獨立的財政係統,在經費的使用和管理上享有巨大自主權。
非洲軍團的高級指揮官在其轄區內,憑借對於經費的分配、物資的調配,使得他們能夠建立起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效忠於個人的地方軍事體係,成為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
聊到了後勤問題,瓦爾德斯上校這時突然想到了什,他轉頭對拉臘問道:“這個星期意大利方麵的物資到港了?”
拉臘中校回複著說:“還沒有,按照慣例一般都是周二船隻抵達梅利利亞對我們進行物資上的補充,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意大利方麵好像做出了調整。”
瓦爾德斯問道:“他們有什變動?”
拉臘中校說道:“聽說是航線的變動,至少意大利都是從本國港口出發,然後把貨物運輸到梅利利亞,但是一個月前,他們將發貨地改到了班加西港。”
聽到班加西港,瓦爾德斯並不陌生,他問道:“這個班加西港不就是意大利在北非的殖民地?”
拉臘如實回答道:“班加西就是意屬利比亞的首府,距離梅利利亞其實也不算太遠,當然,肯定沒有之前意大利本土近。”
“從意屬利比亞到我們這,中間隔著法屬利比亞,突尼斯還有阿爾及利亞。”
以亞平寧半島和突尼斯之間的海域為分界線,班加西港所在的位置就屬於東地中海,而梅利利亞屬於西地中海,距離上自然更遠一些。
瓦爾德斯上校皺著眉頭問道:“意大利的利比亞殖民地,我也有過一些了解,那可算不上什好地方,連農業發展都十分困難,意大利難不成還能從班加西給我們提供物資上的支持?”
對於瓦爾德斯上校的疑問,拉臘中校做出了解釋:“上校應該沒有關注今年的一條重要新聞,那就是之前在國際上比較沸沸揚揚的北非鐵路,在今年年初正式開通了。”
“也就是說這條鐵路到現在都已經運營了三四個月時間,我想這可能是意大利方向做出調整的主要原因。”
北非鐵路其實在歐洲還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畢竟這可是世界上第一條跨越撒哈拉沙漠的鐵路,同時也是一條東非和歐洲貿易的陸地交通大動脈,不管是哪一個,對於歐洲人而言都比較震撼。
從工程難度上來說,北非鐵路的建設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它象征著人類對撒哈拉沙漠的“征服”,而撒哈拉沙漠作為世界第一大沙漠,又是距離歐洲最近的沙漠,本身就帶有很大話題性。
然後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北非鐵路的開通同樣蘊含著巨大的商機,畢竟東非如今的經濟體量,對於整個歐洲而言,都不容忽視。
僅東非這一個國家,毫不客氣的講,就能抵得上半個歐洲,歐洲的人口才五億,而東非就高達兩億,而且東非的麵積也比歐洲稍大,同時東非的經濟和工業體量也完全能達到“洲級”。
瓦爾德斯上校這時意識到了這條鐵路的重要性,他說道:“這樣一來,班加西對意大利的重要性可就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意屬利比亞可以說就是一個沒人在意的地方,現在通過北非鐵路打通了商路,瞬間就讓班加西變得炙手可熱。”
“當然,即便如此班加西的發展也應該在商業上,而不是工農業,現在意大利竟然從班加西調撥物資給我們,那隻能說意大利從東非拿貨,然後再發給我們!”
拉臘中校對於他的判斷也十分認同,他說道:“最近一段時間,意大利負責給我們提供的援助物資,以食品,藥品,彈藥等為主。”
“而這些東西,從東非購買反而更加方便,畢竟東非什都能生產,其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彈藥方麵,意大利和我們的武器體係並不兼容,而東非卻可以做到,雖然我們裝備德式武器,可東非本身也屬於德意誌國家,很多標準和德國其實是共通的。”
“當然,能讓意大利把物資換成東非貨,隻能說東非商品的價格更低,這讓意大利從中有利可圖。”
“其他不說,糧食方麵意大利本身就是一個進口國,他們也需要從東非進口糧食,因此,還不如幹脆從班加西把援助物資調撥給我們,省去一些中間環節。”
班加西港已經成為了東非和歐洲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而意大利方麵因此可以賺到不少差價。
經過北非鐵路,最後從班加西港運輸的物資,不一定全部抵達意大利,也可能由意大利的船隻銷售到歐洲或者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國家,所以順便捎帶一些援助物資發往梅利利亞也就不足為奇了。
瓦爾德斯上校對於北非鐵路的開通,還是有些羨慕的,他說道:“這條鐵路開通對於我們而言,也未必是好事。”
“在沒有北非鐵路開通前,東非運往地中海的貨物,隻有兩條,要經過蘇伊士運河,要經過直布羅陀海峽。”
“而經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東非商船,大部分以我們西班牙為中轉地,現在,東非卻可以通過北非鐵路做到這一點,這等於意大利搶了原本我們國家的一部分生意。”
拉臘中校倒不這看,他說道:“北非鐵路確實是一條新通道,但是陸地運輸終究比不過海運,尤其是對東非西海岸的城市來說,還是走直布羅陀海峽路線更劃算。”
“因此,北非鐵路能搶到的市場很有限,更何況北非鐵路距離蘇伊士運河更近,所以,即便要說這條線路的威脅,那也是英國人更緊張才對。”
拉臘中校的這一點判斷很正確,畢竟現在北非鐵路的主要貨源地,就是東非的大湖區,而大湖區其實屬於東非的東部,在沒有北非鐵路以前,大湖區銷售到歐洲的貨物,大部分通過北方鐵路,從蒙巴薩出海,再經過紅海航線抵達地中海。
因此,北非鐵路實際上搶的生意,更多的是來自於蘇伊士運河方向,而不是直布羅陀海峽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