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老胡說的話,眾人都麵麵相覷,這也太隨便了吧?
建別墅專門算給他們的福利,這花銷是不是也太大了點?以至於說完過後,大家有些不敢相信。這時候的鄧鐵濤對著老胡問道:
“這個中藥產品在國外銷量到底是有多好?”
雖然他們是搞技術的不用知道市場詳細的情況,但是這一會兒他還真是想知道中藥在國外的潛力。老胡聽到這個問題就知道鄧鐵濤是關心什了,他說道:
“全部的銷售額,現在我們還沒統計具體的,我就說剛上市的大馬市場的銷量吧,上市十九天時間,銷售額在十二萬美金的樣子。”
原本討論別墅和待遇的氣氛瞬間凝固了。
老胡輕飄飄一句“十九天十二萬美金”,如同驚雷般砸在眾人心坎上。
“十二萬……美金?”鄧鐵濤下意識地複述了一遍,他瞳孔不自覺放大又收縮,定了定神,手指微微用力捏了下自己大腿,指關節都有些發白。
饒是他經曆風浪無數,掌管著一所中醫藥大學的資源,也被這個數字震得有些發懵。
這甚至不是一個月的銷售額,僅僅是十九天啊!
一旁的黃耀桑教授手的卷煙差點沒拿穩,他瞪大了眼睛,臉上的法令紋都仿佛深刻了幾分:“多少?十二萬美金?!胡先生,你這……是開玩笑還是打錯算盤了?賣藥材還是賣黃金?”老胡看到眾人一副見了鬼的表情,知道這數據的效果立竿見影。他拿出火柴給吸煙的黃教授點燃煙,然後肯定地點點頭,臉上略帶自豪的篤定:
“黃教授,千真萬確,就是十二萬美金,實打實進賬的。就是我們在馬來西亞首批鋪開的幾個精裝成藥的銷售成績。這還不是全部市場呢,隻是東南亞的一塊試驗田。”
眾人麵麵相覷,短暫的寂靜後是壓抑不住的嗡嗡議論。
“嘶……”劉仕昌倒吸一口涼氣,作為溫病大家,他精於計算藥理分量,此刻腦子飛快地打著算盤:“一斤豬肉七毛錢……十二萬美金……就是十九萬人民幣……買二十七萬斤豬肉?這……這也太嚇人了!”他的聲音都帶著點顫音。
“是啊!”沈懷民這會兒才找回自己的聲音,接上剛才被震撼打斷的話,“我老婆前兩天還嘮叨說豬肉七毛錢一斤……這十二萬美金換成人民幣就是十九萬!十九萬能買多少頭豬啊?堆起來怕是能把這院子堆滿了!”他用手指了指這寬敞的四合院,試圖用最樸實的民生計量方式讓大家理解這數字的龐大。那畫麵感,讓在場所有人心頭都是一跳。
司徒鈴教授扶了扶眼鏡,素來沉穩的針灸大家臉上也難掩驚訝:
“這……這藥丸藥膏,竟比金子還貴了不成?我們平時上山采藥抓方子,何曾想過……”
“司徒教授,此言差矣啊!”梁乃津看了一眼四合院的兩棵側柏,他眼滿是感慨:
“不是藥比金貴,是我們的祖宗智慧、我們辨識炮製的功夫值這個金價!以前隻道人參靈芝是寶,哪想到我們老祖宗那些藥方精工細作後,漂洋過海也能這般受用?”
趙思兢這位活草藥字典,此刻眼神最是複雜,聲音低沉卻帶著前所未有的激動:
“老頭子我走了一輩子山林,圖的就是草藥能治病救人。以前隻想著哪家農戶被蛇咬了,趕緊扯把犁頭草……哪家娃拉肚子,掐點五指柑揉一揉……是真沒料到啊!這些野草葉子、木根藤條,按了老祖宗的方子配伍好了,過了海去,居然就能換來這多錢,能讓我們住上胡先生說的“花園別墅”……”他搖搖頭,又感慨萬千:
“這世道……變了!變了!但變了好啊!”
鄧鐵濤在最初的震驚過後,眼中已放出銳利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
然後他聲音洪亮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
“好!好一個“真金白銀’!胡先生啊,你這消息對我們很重要!”
他環視一周,目光灼灼地掃過仍處於震撼中的同僚們:
“咱們以前總在琢磨老祖宗的方子如何有效,如何精妙,琢磨怎才能在雜誌上發文章評教授,怎才能在院內科立穩腳跟……格局小嘍!太小嘍!現在有胡先生和方言他們搭的這個台子,讓中醫藥能在國際上給闖出這般身價……這說明什?說明老祖宗的智慧放到世界去,它照樣是寶貝!是硬通貨!說明中醫的根沒枯、道沒斷,隻要有好的路子,就能開出萬兩黃金的花!”
“之前咱們還嘀咕別墅待遇啥的,怕給組織添負擔、怕給胡先生你增加壓·……”
鄧鐵濤自嘲地笑了笑,隨即擺擺手說道:
“現在看來,是我們這幫老頭子小瞧了自己的本事,小瞧了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的價值!這別墅,該住!不僅該住,更要住出我們嶺南中醫的骨氣來!用咱們壓箱底的本事給胡先生掙錢,也給咱們國家的醫療事業爭臉、掙外匯!”
鄧鐵濤這番話,瞬間點燃了所有人的熱情。
之前的疑慮和震撼,在這一刻化作了前所未有的動力和信心。
老胡聽到這話糾正道:
“哎呀,不是給我賺錢,是大家一起賺錢!最主要是給咱們國家賺外匯,讓國家重視咱們中醫!”黃耀桑用力點頭,目光炯炯:
“對!就該是這樣!方大夫用那手冊和《通詮》給咱弄來勳章是軍功,現在胡先生用咱的本事去海外“打仗’贏金山,那是商功!雙管齊下,中醫何愁不興?”
司徒鈴眼中閃著睿智的光芒:
“這說來,我們研究的針灸鎮痛優化、快取穴位記憶法……胡先生,你說國外那些有疼痛困擾的高端人群,會不會也是大市場?”
這會兒她已經開始主動替產品線動腦筋了。
“還有趙老您的那些獨特草藥的替代表和速查口訣!”沈懷民興奮地補充道,“如果做成便攜圖表冊子,配上外文說明,賣給國外的戶外探險家或者林業人員,絕對暢銷!保證能給國家賺來更多外匯!”趙思兢聽到這話,笑著說道:
“哈哈,好!好!說的沒錯!”
老胡見時機成熟,接過話茬說道:
“各位專家放心!咱們隻要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把本事亮出來,把產品做好做強,我胡某人敢擔保!你們的手藝,絕對能在國際上殺出重圍,贏得個金山銀山!到時候別說花園洋房,諸位想在香江半山、瑞士湖畔置辦個修養別院,也是指日可待!”
方言在廚房聽著外邊的動靜,感覺老胡在做股東動員方麵的演講力也挺強的,至少從目前來看,大家反應都挺大。
就連在廚房幫忙的蕭承誌和鄧南星都一樣。
剛才聽到外邊老胡說的話都有些激動了。
前段時間一直在忙活考研的事兒,一直都沒考慮公司的事兒,現在被老胡一說賺錢這事兒,心思也忍不住活躍了起來。
蕭承誌對著方言說道:
“方哥,那我們現在沒事兒,也可以幫著搞搞研發啊?”
“就是,我在家都快閑出問題來了,現在就想著有沒有什事兒好幹。”
方言看向他們,問道:
“這才休息幾天?你們就想著幹活兒了?”
蕭承誌擺擺手:
“哎呀,忙習慣了,閑不下來。”
“我在家閑著一天天的都不知道怎過了。”
鄧南星也說道:
“沒錯,現在我和周圍同齡人也玩不到一塊兒,我都考研究生了,他們還在想著今天看什電影明天去勾搭人家姑娘。”
方言一聽這事兒,說道:
“考完研的福都沒享夠吧?”他揶揄道,“前陣子是誰累得嗷嗷叫喚的?”
蕭承誌說道:
“方哥,忙慣了,真閑不下來!以前天天門診,分析課,猛一鬆下來渾身不自在。看看外頭這些老師傅,想想那些可能值金山銀山的藥方……”他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就感覺渾身有勁兒沒處使。”南星也跟著說:“沒錯,方哥。我現在成天琢磨針法藥理的,就想著專業精進了,必須找點正事兒做啊!”
“而且咱們也是技術入股,不能光等著拿錢不是?”
方言理解地點點頭,順手拿起剛切好的冬瓜放進旁邊湯鍋:
“嗯,懂了。這就像剛爬完一座高山,腳底下沒了那股勁兒撐著,反而不習慣。”他蓋上砂鍋蓋,轉身正色道:“那這樣,這幾天先好好歇歇,等所那批專家和趙老他們的資料到位了,少不了抓你們來做義務勞動力!整理古籍、篩選藥方、做初篩實驗記錄,到時候活兒多的是,就怕你們嫌枯燥。”“不枯燥!”
“肯定不枯燥!”蕭承誌和鄧南星幾乎是異口同聲,臉上充滿了期待,手上的動作也更麻利起來。晚飯時間,方言家直接擺了兩個大圓桌。
方言家自己人一桌,廣州中醫醫藥大學的人一桌,方言陪客和老胡和客人坐在一起。
今天的飯菜讓鄧鐵濤他們有些驚訝,居然大部分都是粵菜,而且看做法和成品,那都是相當的地道,簡直就像是方言去粵菜館端過來似的。
最顯眼的長碟,臥著一條海鱸。
隻用薄薄薑片和蔥段鋪陳其身,簡簡單單的清蒸手法,最大程度鎖住了魚肉的汁水。
潔白的魚肉瓣瓣分明,筷子輕輕一夾便離骨,蘸上旁邊小碟方言特調的、微帶豉香卻不掩本味的蒸魚豉油,入口是海洋的純淨甘甜和魚肉本身的細嫩爽滑。
這正是粵菜“清淡而鮮”的精髓。
旁邊的瓷盤上,是疊得整整齊齊的雞塊。
選的是嫩滑的小母雞,色澤金黃油亮,皮與肉之間凝著一層透明的“水晶凍”,一看就知火候精準。骨頭處還帶著恰到好處的、象征“斷生”的嫣紅血絲。
這地道做法讓老廣東們一看就倍感親切。
配的是薑蔥蓉和沙薑豉油兩款經典蘸碟。
一口下去,皮爽肉滑,雞味十足,原汁原味的魅力瞬間征服了在場所有嶺南人的味蕾記憶。方言剛剛放下的冬瓜盅最為吸引人眼球。
挑選了一個大小適中的冬瓜,上半部被精細地雕刻成蓋碗狀。
揭開蓋子,一股裹挾著冬瓜清香、海鮮甜味和火腿醇香的蒸汽噴薄而出。
盅內湯色清亮微白,內容極其豐富,切成小塊的鮮嫩冬瓜芯、彈牙的去殼蝦仁、細膩的雞胸肉粒、鬆軟如絮的幹貝絲、以及木耳,雖然因為條件有限沒有廣州的那豐盛,但是所有食材的本味在隔水慢燉中完美交融,成就了這一盅集清淡、清甜、清潤於一體的經典靚湯。
喝上一口,湯水清而不寡,鮮而不膩,一勺入口,溫潤入喉,最是滋養脾胃,尤合趙思兢和老鄧頭這樣的長者。
此外還有最不能少的一道生菜。
碧綠油亮的生菜葉片整齊碼放,顏色翠綠得如同剛摘下來,隻在表麵淋了一層薄薄的、明亮透紅的蠔油芡汁。
火候拿捏得妙極,生菜斷生即起,根莖依然清脆爽口,葉片則吸足了調料的鮮美醇厚,是解膩清口的絕佳之物。
另外還有其他北方食材做的清淡菜品,雖然叫不上名字,但是味道也是相當合眾人的胃口。大家吃起來了一時間都忘記說話了。
等到吃了好了一會兒,鄧鐵濤才想起對方言誇獎道:
“方大夫這手藝真是不得了,做的像是大飯店大廚一樣,以前我聽承誌說過,現在第一次吃,這才明白他說的還真是不錯。”
方言笑著說道:
“您誇獎了,我這個人除了中醫,就喜歡研究做菜,自己做的多了,這些漸漸的就做好了。”聽到方言這說,眾人恍然大悟。
鄧鐵濤對著趙思兢說道:
“趙老這習慣倒是和你一樣啊?”
趙思兢說道:
“我那是喜歡研究藥膳,·而且這些年,哪有方大夫這個條件啊,他這些食材我一吃就知道都是頂尖的。”
聽到趙思兢的話,沈懷民問道:
“這些食材怎判斷是不是頂尖的?難道和中藥材也講究道地?”
趙思兢聽到沈懷民的問題,放下筷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暗自感慨這茶水也是好東西,旋即他接過話茬說道:
“道地?當然要講!”
“不光藥材講究水土、時令,這食材也一樣!”
他特意瞥了方言一眼,方言隻是笑著點了點頭,算是默認。
老爺子指向白切雞盤那層晶瑩的“水晶凍”:
“這道地的小母雞,得是吃穀米、喝露水長大,籠子圈養的可養不出這層漂亮的凍!而且火候拿捏太要命,滾水“三提三浸’,雞皮繃緊鎖住汁水,骨頭得留那絲「血線’,差一絲肉就老,多一分又不夠熟……你們嚐這雞皮,是不是脆彈得像雨後春筍皮?肉嫩得跟新剝蓮子似的?非道地跑地童子雞,非老師傅的手藝,絕難做到!”
然後,他的目光落回自己剛喝過的冬瓜盅上,眼神像在審視一株珍貴的藥材:
“方大夫這冬瓜盅的妙處,旁人喝個清鮮,老頭子嚐的是“根骨’!這主料的冬瓜芯,得是三伏天正午前、頂著露水摘下的七成熟本地冬瓜,瓤子才嫩得入口即化。幹貝絲是遼東淡幹的金鉤貝,不用硫磺熏的天然貨,嚼起來才有股子回甘的海味,還能這般緊實彈牙……”
“這“頂尖’二字,跟認草藥是一個理!得懂它的秉性,知道什時間、什地方、用什法子養出來、烹出來才算得上品。差一絲水土,短一分火候,少一刻新鮮,那味道、那口感和滋養人的“精氣神’就不對了!”
趙思兢說完,看向方言,感慨道:
“方大夫不光廚藝好,這識貨的本事,挑食材的眼光,也得是頂尖的行家才行!老頭子行走山野一輩子,最信“真材實料出真味’。”
方言擺擺手,自己這些材料都是之前老胡為了照顧黃慧婕,讓燕京飯店送過來的,黃慧婕住在方言家這段時間,方家的食材基本都是他們在讓燕京飯店供應,講究的就是一個頂尖。
要讓方言來弄,菜市場可買不到這些頂尖貨。
“都是老胡想辦法弄到的,我可沒那個本事。”方言把功勞推給了老胡。
聽到方言的話,老胡說道:
“這些食材好是好,但是也得專業的人才能做出好菜,就像是咱們有了道地藥材,也需要能夠大家配伍出來,才能變成治病的藥,賺外匯的產品。”
“沒錯,沒錯!”眾人紛紛點頭。
老胡今天也是三句話不離賺錢,大家還就吃這套。
方言這次在場,也沒閑著,對著眾人說道:
“老胡說的好,頂尖食材配頂尖手藝,才能做出這桌地道粵菜;頂尖中醫智慧配上咱們的轉化能力和國際通路,那就能開創一個真正讓中醫名揚四海、讓咱們大家夥兒都過上好日子的新時代!來,我以茶代酒,敬各位“真材實料’的國寶專家,敬咱們這個擰成一股繩、一起賺外匯、開大船、奔金山的光明前程!”眾人紛紛舉杯,氣氛熱烈。
等到吃完飯過後,方言就安排人去秘方研究所。
這段時間都是三班兩倒,二十四小時的生產,所以全天研究所生產線都是有人的,隻有地下的研究實驗室這會兒已經關閉了。
晚上七點,方言和老胡,還有索菲亞開車把人送到了華夏中醫研究院外邊,眾人下車後,方言帶領他們朝著麵走去。
這次還讓小姨子跟在一起,把照相機拿著,到時候給大家都拍個照。
門口的門衛見到方言帶著一群人,做個登記後,就讓大家一起進去了。
這會兒已經是下班時間了,大部分研究大樓的都已經熄燈。
門口能看到亮燈的建築物隻有人民衛生出版社。
方言帶著眾人往麵走去,這時候麵冷冷清清的,偶爾能看到一些研究員匆匆走過,看到方言和一眾人後,會簡單的打個招呼,叫一聲“方主任。”
接下來就沒有其他人,眾人一直跟著方言朝著麵走去,終於到了最深處,其實也就是進入了隔壁大學的後麵,在這看到了燈火通明的秘方研究所。
這同樣還有崗哨,而且還是持槍的,防衛級別和外邊一樣高。
眾人光是看到這,就已經能夠感覺出這在上級領導眼的地位了。
等到方言帶著眾人進去後,發現曾路泉教授還在生產線上。
“方主任?胡先生?你們怎來了?”他見到眾人到來也是有些驚訝。
方言對著他說道:
“給你介紹一下,今天來的可都是貴客。”
說罷,方言就開始把身後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一群人都介紹了一遍。
曾路泉聽到這些人原來都是南方那邊的大佬們,甚至還有傳奇人物鄧鐵濤,黃耀焱,趙思兢這些人,一時間也是很激動。
以前聽過名字,但是沒親眼見過,今天一下都見到了。
接著他又聽到方言說道:
“他們以後都是我們的股東了,都是技術入股,這次給我們提供了幾個秘方,我們要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想辦法在國外市場上上市。”
曾路泉眼前一亮,這好啊!
這些人一來就提供了秘方,誠意滿滿啊!
“今天帶鄧老他們幾位過來,就是想趁這個機會,讓各位“智囊’親眼看看我們研究所的陣地,看看咱這個平台如何把老祖宗的智慧、大家的絕活兒,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
“也好讓他們心更有底,回廣州後能更有針對性地組織那邊的資源團隊,跟我們這邊無縫銜接起來。”
“以後啊,嶺南的研發力量,和咱們這個研究所,就得擰成一股繩搞項目了”
曾路泉說道:
“那正好,咱們這邊回來的研究人員已經有好幾個了,秘方就讓他們來研究突破,看看能不能達到國際標準。”
這倒是和方言想的不謀而合了。
方言說道:
“還沒給大家說呢,這些新回來的都是全國各地研究所或者高校的人員,一部分是通過衛生部抽掉進京的人員,一部分是我們通過關係聯係到的京城回流的專家,他們接下來就是研究所的主力人員,負責我們技術攻關,還有其他一係列中醫藥材商業化技術開發的。”
這時候老胡說道:
“要不………咱們先拍個照吧,到時候掛在車間,掛在辦公室,也讓其他回來的人,知道我們團隊的實力。”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畢,月票多了100,再欠2000字,還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