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製度
大營村,代銷店門口。
上午,忙完家務後,胖嬸趙兵媳婦等一群老娘們和幾個閑漢又坐在代銷店聊閑篇。
現在進入九月中旬,天氣沒那熱了,往年這個時候是代銷店最熱鬧的時候,可今年卻少了幾分氛圍。
原因也很簡單,快嘴媳婦和王大腳缺席了。
張玉珍送走最後一個買醬油的村民,也搬了個凳子湊過來,掐著手指念叨:「可有日子沒見王大腳了。她家咋的了,出啥事了?」
胖嬸說道:「嗨,還能是啥事?無非是當初她去四季青公司鬧事,人家不跟她家合作建大棚了,眼瞅著跟她一起報名的種植戶的大棚都建起來了,她心不得勁,在家慪氣唄。
前幾天我去看她,頭發都愁白了。「
張玉珍詫異道:「娘,真的假的,頭發真白了?「
胖嬸應道:「那還能有假?那真是上大火了。」
趙兵媳婦說道:「誰說不是呢?俺家的大棚早就建好了,地的菜苗都移栽到棚了,中午的時候,俺得去地給趙兵送飯,下午跟他一起在棚幹活。雖然累一些,但眼瞅著菜苗長高,越來越有盼頭了。」
胖嬸提議:「要不,哪天咱們起去腳家,勸勸她?」
趙兵媳婦說:「俺就不去了,俺家種了大棚,俺要去了,她更鬧心。」
胖嬸看向一旁的張玉珍:「玉珍,要不咱倆去?」
張玉珍想了想,搖頭:「俺家小虎也在四季青公司工作,俺去也不合適。」張玉珍擔心王大腳會托自家說情,給兒子添麻煩。
「也對,可俺一個人也不想去啊—」胖嬸歎了一聲。
張玉珍提議:「要不你叫上快嘴媳婦一起去。」
胖嬸撇撇嘴:「可別提她了,自打她家快嘴從南方打工回來,這都過去多少天了,她連門都不出了。那老爺們就那香?」
張玉珍和趙兵媳婦對視一眼,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三人的笑聲,引得旁邊打牌的幾個閑漢也往這邊瞅。
趙兵媳婦小聲道:「其實,俺覺得——快嘴媳婦不出門,也許不是因為快嘴,而是有其他原因。」
胖嬸來了興趣,眯著眼問:「趙兵家的,你都知道啥,快跟俺們說說—」
趙兵媳婦露出為難神色:「埃呀,這話咋說呢—」
胖嬸看到她這副表情,知道麵肯定有內情,八卦之心頓時燃起,抓住趙兵媳婦的手:「趙兵家的,你小聲跟俺說,俺保證不告訴別人—..」
「涘呀,娘。」張玉珍突然叫了一聲,把胖嬸嚇了一跳。
「玉珍,你驚乍的幹啥,俺差點被你嚇死。」胖嬸拍著厚實的胸脯。
張玉珍沒說話,用手指著馬路的東頭,胖嬸扭頭望去,一眼就看到了往代銷店走來的快嘴媳婦,頓時有些心虛,隨後,她又發現快嘴媳婦懷抱著個—孩子!
「娘,快嘴家的,你打哪弄了個孩子?」胖嬸驚訝出聲,立刻吸引了周圍人的注意。
快嘴媳婦臉色微變,抱著孩子的手輕輕哆嗦了一下,隨後又抱緊懷的孩子,小姑娘依舊黑乎乎的,但比之前圓乎了不少。
她家男人把孩子帶回來有一段時間了,孩子都是她在帶。她雖然年紀不小了,但之前一直沒有孩子,頭一次照顧孩子的她手忙腳亂,很辛苦,可卻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踏實感。
她已經打心眼將這個孩子當成了自己閨女。
這些天之所以沒有把孩子帶出來,也是擔心村人說閑話,但醜媳婦總得見公婆,她知道這一天是躲不過去的,趁著天氣還不冷,今兒個把孩子帶出來。
她自己就是個愛說閑話的,也知道其他人見到自家抱回來的孩子,肯定也會說閑話,可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退縮,越要挺直了腰杆,大聲說話,大聲懟回去,這樣以後才沒人敢拿這事來說嘴。
「哈哈」快嘴媳婦咧著嘴,聲說道:「這是俺家的閨,今兒個特意抱出來給你們瞧瞧——」
代銷店外的人都被驚到了,一個個張大了嘴巴—.
臨近中午。
四季青公司的食堂飄著飯菜的香味。
馬援朝剛乾完農活,來食堂吃飯。他走到食堂外的水龍頭前洗把臉,又洗了洗脖子的毛巾,搓了搓臉,隨後把毛巾掛回脖子。
看著眼前五百多平米的大食堂,馬援朝心中感慨萬千。
他和李哲家是鄰居,關係不錯,誰家有活都會相互幫忙。去年這個時候,兩家條件差不多,都窮得很穩定。
結果,李家老二貸款建了個大棚,當時他還覺得這李家老二瞎胡鬧,簡直就是個敗家子。同時心也腹誹老李在家沒威信,連自己的兒子都管不住。
誰曾想,這才過去一年時間,李家不僅沒敗落,反而成了村的暴發戶,從一個大棚擴建到幾十個,還在村蓋了二層小樓,李家老二更是開上了洋車。
娘,這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根本不敢想。
他原本那一絲不服和妒忌,也都沒了,剩下的隻有羨慕。
前些天,他帶著黃桃罐頭和麥乳精去了李家,托老李的關係才進了四季青公司。雖然活累一些,但給的工錢高,還管飯,嘿,整個廊方市也找不到這好的工作了。
馬援朝進了餐廳,從架子上拿了自己的飯缸,走到窗口打飯,他對著李酒缸笑道:「
酒缸,今兒個中午吃啥?」
李酒缸說道:「今兒個吃大鍋菜。」
「有肉嗎?」
「那必須的,肉豆腐粉條都有,香得很。」李酒缸拿著勺子,將滿滿一勺子的菜放進他的飯缸。
「酒缸,多來點肥的。」馬援朝笑道。
李酒缸挑了幾塊肥肉,一並放進他的飯缸,又遞給他兩個饅頭:「那邊的鍋有綠豆湯,要喝自己盛。」
「好。」馬援朝找了個位置坐下,先咬了一口饅頭,饅頭又宣又軟,他又大口吃菜,大鍋菜香得冒油,十分地道。
「呼嚕呼嚕——」沒一會兒,他就吃完了一缸子菜和兩個饅頭,又走到窗口打飯:「酒缸,再來一份。」
李酒缸又給他打了一份菜,遞過去兩個饅頭。
馬援朝說道:「兩個不夠吃,再來兩個。」
李酒缸瞪了他一眼,沒說話,又塞給他兩個饅頭。
「嘿嘿,謝了。」馬援朝笑了笑,端著飯缸回到座位上,大口吃著飯菜,沒一會兒,又吃完了一缸子菜和兩個饅頭,打了個飽嗝。至於剩下的兩個饅頭,他直接揣進了兜。
他家一共四個孩子,兩個小的才十來歲,正是能吃的時候。一家人平常吃的都是二合麵的饅頭,隻有逢年過節才能吃白麵饅頭。每次他把白麵饅頭帶回家,孩子們都搶著吃,能樂上大半天。
他把飯缸的菜湯喝了,起身去打了一缸子綠豆湯喝,能防中暑。
他盛了大半缸子綠豆湯,正準備往座位上走,卻看到牆上貼了一張白色的告示。他好奇地走過去看,一開始還有些漫不經心,看著看著臉色大變,手一哆嗦,飯缸的綠豆湯撒了出來。
「娘,這是誰貼的告示,憑啥不讓俺們免費吃飯了!」馬援朝語氣中透著不滿。
他的聲音頗高,頓時驚動了其他吃飯的人。
坐在旁邊的李振生問道:「咋的啦,你喊啥,嚇人一跳。」
馬援朝指著告示:「振生,這上麵寫的你都知道了?」
「俺知道啥?它認識俺,俺可不認識它啊。」李振生笑道。
「你還有心情笑,這上麵寫著,以後食堂不免費了,員工也要付錢買飯。」馬援朝大聲說道。
他的話驚動了其他員工,大家都紛紛湊過來看告示。
識字的人擠到前麵看,不識字的在一旁打聽,場麵鬧哄哄的。
很快,食堂要收費的消息傳遍了食堂,新員工們低聲議論,都帶著些許不滿。
李酒缸從後廚走了出來,問道:「嘿,你們都圍在這,鬧哄哄的幹啥呢?」
李振生問道:「酒缸,以後食堂吃飯要收費,你知道不?」
「知道啊,吃飯付錢,那不是應該的嘛。」李酒缸說道。
馬援朝急了:「酒缸,話不能這說。俺當初進公司的時候,李總可是說了員工免費就餐,這才吃了幾天就改了,這不是騙人嘛。是不是得給俺們一個交代。,其他新員工也紛紛附和。
「是啊,公司不能說話不算數。」
「沒錯,李總也不差錢,沒必要克扣俺們這點飯錢。」
李酒缸的臉色沉了下來,指著馬援朝:「馬援朝,把你兜裝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夥都瞧一瞧,不用李總來,我就給你個交代。」
馬援朝臉色一變,趕忙雙手捂著衣服兜:「你——這—」
即便馬援朝不拿出來,在場的人也知道他兜是啥他每天都會往家帶兩個饅頭,其他人又不是傻子,也不是瞎子,怎會看不到。
「你什你,怎不說了?李總說了讓員工免費吃飯,可沒說讓你往家帶。「」李酒缸說道。
馬援朝臉一紅,狡辯道:「又不是我一個人帶,別人也拿了,我是看到別人帶,自己才帶的——」
李酒缸點點頭:「你說的沒錯,不光你帶了,其他人也帶了。而且,不光有人往家帶,還有人浪費糧食,這才是公司停止免費吃飯的原因。在指責公司之前,先想想你們自己做得對不對?」
李振生問道:「酒缸,那以後食堂的飯菜貴不貴?不會要高價吧。」
李酒缸繼續說:「大家夥放心,李總已經說了,食堂就是為了給大家實惠和方便,不僅不會貴,反而會便宜賣給大家,讓家吃好吃飽。
另外,公司還會給大家一些餐補,也就是餐費補貼。這一算,其實花不了幾個錢。」'
一個新員工說道:「俺還是覺得免費吃飯更實在,說實話,我當初就是奔著這個來的。」
「你要是有想法,可以向公司反映,說得對,公司也會采納。你要是不想幹,也可以辭職,公司現在就能把工錢給你。」李酒缸沒慣著他,直接懟了回去。
「其他人也是,想接著乾的,吃完飯找個地方休息,下午好好幹活。不想乾的人,直接去人事部辭職!「
李酒缸愛喝酒不假,但人不傻,每次李哲開會他都會用心聽用心學,漸漸也聽出了一些門道。
剛才那番話,有不少就是昨天開會時學的,也算是現學現賣。
雖然他的話不算深奧,卻著實把員工都鎮住了一沒人敢高聲議論,也沒人去辦離職。畢竟,即便四季青公司不讓免費吃飯,依舊是整個萬安鎮工錢最高的。
真要離職了,那才是大傻子—
下午。
村北地頭。
今天李哲帶著楊興斌巡視了公司的大棚,包括試驗田公司的直營種植大棚和一部分種植戶的大棚。
這期間,楊興斌還和公司的幾位主管談了話,了解了具體情況,算是對公司的整體情況有了初步認知。
食堂中午發生的事情,李哲已經聽說了,他並不是很在意一要是連這點小事都要他費心,那公司這些主管豈不是白養了?乾脆都別幹了,一起辭職得了。
李哲真正在意的,是大棚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楊興斌蹲在地頭,拿著根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李哲也蹲下身,掏出一盒中華煙,遞給他一支:「楊主管,關於公司的管理製度,你有啥想法?」
楊興斌接過煙,點燃後吸了一口,用樹枝指著「種植戶」三個字:「先說合作種植戶,他們積極性高,大棚管護得也不錯,種植端不用太操心,技術員定期去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就行。
倒是後續收菜的時候,公司可能要多費點心思,得提前定好標準,避免扯皮。
不過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公司自己的生產製度和管理標準。」
李哲抽了口煙,菸灰輕輕彈在田埂上:「我正想跟你說這個,構架別搞太複雜,咱們以前是小作坊,現在要往規模化轉,但層級多了反而礙事。你有啥具體想法?「
楊興斌用樹枝在地上劃了個簡單的框架,抬頭說道:「我琢磨著按「區域+職能來分最合適。
咱們現在的大棚麵積,設3到4個大棚組就行,每組負責20到50畝,每組配一個組長,不用再設副組長之類的崗位。
另外單獨配1個技術員,專門管種苗和病蟲害指導,再配1個後勤員,負責工具和物料管理,最後朱益民總牽頭,這樣一層到底,沒人推逶。「
「這個思路我同意,」李哲猛吸了口煙,「但光有構架不行,得把每個崗位的活兒說清楚。比如組長到底管啥?人又該幹到啥程度?別到時候出了問題互相甩鍋。」
「您這點考慮得透。」楊興斌順著話頭往下說,「我打算製定一份《崗位說明書》,把職責寫死。比如組長要管本組的考勤生產進度,還要協調人員。
工人就負責大棚日常的澆水施肥整枝采摘,而且得給他們定「責任田每個工人固定管3到5畝,實行「誰管護誰負責」,要是出現種苗壞死產量不達標這種事,直接跟績效掛鉤,該扣就扣。」
李哲點點頭,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著:「生產上的標準也得統一,咱們有去年傳下來的種植經驗,我嫂子那邊有詳細的數據,您覺得該怎把經驗變成規矩?」
「我想編一本《大棚種植操作手冊》。」楊興斌立刻接話,「把播種間距澆水頻率施肥的種類和用量,還有病蟲害防治的時間,都寫得明明白白。
寫完後組織工人集中培訓,確保每個人都按一個標準來,不然你種你的我種我的,最後產量質量肯定差得遠。
當然,涉及到具體的種植標準,還得請朱主管和幾位有經驗的技術員參與製定。「
「這個沒問題,回頭叫上朱哥陳老師周青禾我爹我嫂子一起研究。」李哲應了一聲,繼續說:「光有標準沒人盯著,等於白設。你看是不是能定個巡查製度?」
「確實有必要。」楊興斌在地上又劃了條線,「我計劃讓組長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本組大棚,記錄蔬菜生長情況和工人的工作狀態,技術員每周抽查,發現問題馬上指導整改。
您每半個月做一次全麵檢查,重點看生產標準落沒落實,這樣一層層盯著,就不怕管理鬆散導致減產了。」
見李哲沒有反對,楊興斌繼續說:「另外還有紀律方麵,工作時間偷懶閑聊私自帶蔬菜,第一次口頭警告,第二次扣績效,累計多次違反紀律直接開除。」
兩人聊了半天,終於說到最核心的收益問題。李哲身體微微前傾:「工人出來幹活,最看重的還是錢。製度好不好,關鍵看能不能讓他們多掙錢。你在薪酬這塊有啥方案?」
「我設計了基礎工資+績效獎金的體係。」楊興斌語氣加重了些,「基礎工資每月固定發,比咱們當地同行業平均水平高一些,先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這樣他們才不會隨便辭職。
績效獎才是關鍵,要讓覺得多幹能多得」。」
李哲想了想說道;「那管理層的薪資呢?他們管著一組人,責任比工人重。」
「您放,我考慮到了。」楊興斌組織了一下語,「組長的績效除了跟本組大棚收益掛鉤,還加了人員管理考核。
要是本組當月沒人遲到早退,也沒出生產事故,就有額外獎勵,這樣他們才會用心管手下的人。」
李哲聽完,心有了底,隨即提出自己的要求:「楊主管,有兩點得注意。第一,製度要簡單易懂,別搞那些複雜條款,讓工人都能看明白。
第二,薪酬計算得公開透明,每月月底把各大棚的產量質量數據,還有工資明細都貼出來,接受大家監督,省得有人猜忌。」
楊興斌立刻點頭:「您說的這兩點太重要了,製度看不懂工資不透明,再好的製度也推行不下去。我回頭寫方案的時候,一定注意。」
兩人又蹲在地上聊了半個多小時,一點點細化。
夕陽漸漸西斜,楊興斌手的樹枝在地上畫滿了線條和文字,原本模糊的管理框架,也變得清晰起來。
李哲掐滅菸頭,站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土:「行,今天就先聊到這。楊主管,明天我要去一趟京城,有事你可以給我打電話。「
楊興斌也跟悶站起來,把樹枝扔到田埂邊:「好,我盡快把方案和標準整理出來,跟幾位主管一起討論,等您回來做決定。」
「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