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幾家歡喜
林為民走到商鋪前,對著穿中山裝的男子笑著招呼道,“趙經理,讓您久等了。”
“林科長客氣了,我也是剛到。”趙經理走下台階,熱情地跟林為民握手,目光轉向李哲時,眼帶著幾分驚訝。
林為民連忙介紹:“趙經理,這位是李哲李老板,也是我朋友,想看看這鋪子。李老弟,這位就是西單商業服務公司的趙副經理。”
李哲上前跟趙經理握手,“趙經理,幸會幸會。”
趙經理笑著說:“李老板這年輕就有實力買商鋪,真是年輕有為啊!”
“趙經理過獎了,就是想做點小生意,給自己找個營生。”李哲客氣地回應。
寒暄過後,趙經理拿出鑰匙,打開了底商的門鎖。
推開那扇褪色的木製玻璃門,一股淡淡的黴味撲麵而來。
李哲走進鋪子,仔細打量起來:牆麵是斑駁的白灰,不少地方的牆皮已經脫落,露出麵的磚;地麵是水泥地,布滿了裂縫,還有幾處明顯的凹陷。一層角落立著兩個老式鑄鐵暖氣片。
李哲繞著一層走了兩圈,注意到中間有四根水泥柱,問道:“趙經理,這鋪子的麵積有多大?”
“一樓是 260平米,二樓是 220平米,總共 480平米。”趙經理答道,“二樓有幾個木頭隔斷的小房間,要是用不上,拆了重新規劃就行。”
李哲又上二樓看了看,木頭隔斷確實簡陋,輕輕一推就有些晃動,拆起來很方便。
李哲停下腳步看向趙經理,先拋出第一個問題:“趙經理,這鋪子的產權沒問題吧?後續能不能正常過戶?”
趙經理立馬點頭,語氣肯定:“產權絕對清晰,所有手續都齊整,隻要談妥價格,隨時能去辦過戶,這點您放心。”
李哲又問,“那除了房款,水電和供暖費是按什標準收?是交給公司,還是直接交給水電局?”
“水電按我們單位內部標準收,比外麵市場價能低個兩成左右,統一交給公司結算就行,不用您跑水電局。”趙經理解釋道,又補充了供暖的事,“供暖費也是統一標準,冬天會集中供暖,一樓二樓都有暖氣片,您要是需要加裝,也可以跟供暖局申請。”
李哲指了指牆麵脫落的白灰:“我想問問,這兩層商鋪的水管和屋頂是否有漏水的情況?”
“目前是沒有發現漏水的情況,如果日後發現小問題,例如更換水龍頭和管道,這個您需要自己處理。”趙經理說得條理分明,
“要是大問題,像屋頂漏水、主水管破裂這種,您跟公司說一聲,我們會協調人來修,不用您操心。”
最後,李哲盯著臨街的窗戶,問出最關心的用途問題:“我還想問下,這一片讓不讓做餐飲?營業時間有沒有限製?比如晚上想多營業會兒,會不會有規定管著?”
“做餐飲沒問題,但得提前去街道辦備個案,把該辦的手續辦齊。”趙經理答道,“營業時間沒限製,您想早開門、晚關門都成,隻要別大半夜吵著周邊居民,沒人會管。”
李哲對鋪子的條件基本滿意,話鋒一轉,問到了最關鍵的價格:“趙經理,這鋪子貴公司打算賣多少錢?”
“12萬。”趙經理幹脆地答道。
李哲微微皺眉,說道:“趙經理,這個價格有點高了。我一個朋友前段時間剛在亞運村買了個五百多平米的底商,還是純一樓的門麵,也才不到十萬塊。
您這鋪子是上下兩層,而且設施老化,買下來還得花不少錢裝修,您看能不能再便宜點?”
“李老板,這位置可不一樣啊!”趙經理連忙解釋,“亞運村那邊現在還在建設,雖說以後要辦亞運會,但眼下的繁華程度跟西單沒法比。西單現在可是京城最熱鬧的商業區之一,人流量大,生意好做,這價格已經很實在了。”
“話是這說,但裝修的成本也不低啊。”李哲繼續爭取,“牆得重新刷,地麵得翻新,水電線路也得全換,這些下來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一旁的林為民也幫腔:“趙經理,李老板是我朋友,您看在我的麵子上,給個實在價,大家以後也好打交道。”
趙經理沉吟片刻,說道:“既然林科長開口了,我也不墨跡,價格方麵,我讓一步,11萬。”
李哲想跟趙經理進一步聯絡感情,爭取再降點價,便提議道:“趙經理,要不這樣,我在同和居定個包間,晚上咱們一起坐坐,您再跟我詳細說說鋪子的情況,咱們也順便聊聊後續的手續。”
沒想到趙經理直接擺手拒絕:“李老板,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有規矩,從來不參加客戶的宴請。
咱們有事說事,我給您報個底價,10萬 8千。您要是覺得合適,咱們就辦手續;要是覺得不合適,您再看看其他鋪子。”
李哲沒想到對方這堅持原則,隻好說道:“趙經理,鋪子我挺滿意,我再考慮考慮,明天給您答複。”
“成,您考慮好了,直接去西單商業服務公司找我就行。”趙經理說完,跟兩人打了個招呼,鎖上商鋪門就走了。
看著趙經理的背影,李哲問道:“林哥,這位趙經理還真是……與眾不同。”
林為民笑了笑,感慨道:“不管哪個單位,總有幾個堅守本心的人。這種不貪小利、按規矩辦事的,我自問做不到,但心確實佩服。”
頓了頓,他又問道:“老弟,西單商業服務公司讓他負責出售,估計價格很難再降了,你到底怎想的?”
李哲沒有猶豫,語氣堅定:“這底商,我買了。”西單的位置擺在這,以後隻會更繁華,這個價格值。
林為民聞言,朝他豎了個大拇指:“老弟,局氣!”
……
蘇州胡同七號院的後院北屋,燈光暖黃。
譚靜雅把最後一道水汆丸子湯端上桌,看著滿桌菜——宮保雞丁紅豔油亮,水煮肉片飄著辣油,芹菜花生米清爽解膩,幹鍋土豆片泛著焦香,都是李哲愛吃的。
她抬頭看了眼牆上的掛鍾,指針已經過了七點半,心不禁犯嘀咕:早上明明約好一起吃晚飯,怎還沒回來?
就在這時,前院傳來汽車熄火的聲音。
譚靜雅快步走到北屋門口,扒著門框往外望。
沒多久,垂花門被推開,李哲的身影出現在院門口,金子和火焰一見李哲,立刻搖著尾巴圍上來,蹭著他的褲腿打轉,嘴發出“嗚嗚”的撒嬌聲。
李哲笑著走上前,對門口的譚靜雅說道:“譚姐,今天臨時有件事要處理,回來晚了,讓你久等了吧?”
譚靜雅臉上露出溫柔的笑容,接過李哲的公文包,連忙說道:“你先在屋歇會兒,我去把飯菜再熱一下,馬上就能吃。”
“好。”李哲應了一聲,邁步走進客廳。
下午,李哲和林為民看完底商後,又去看了一套住宅——那是一套低層板樓的兩居室,小區環境整潔宜人,價格也在李哲的預期範圍內,他當場便決定買下這套房子。
之後,李哲本想晚上請林為民一起吃頓飯表示感謝,可林為民說今天是他丈人的生日,晚上要回家陪家人聚餐,無法赴約。
李哲也沒有強求,從汽車後車廂拿出兩瓶茅台遞給林為民,讓他帶回去給老丈人當生日禮物。林為民知道李哲不差錢,也沒有過多推辭,爽快地收下了。
李哲在屋簡單洗漱了一下,隨後從櫃子取出一瓶茅台,擰開瓶蓋,醇厚的酒香瞬間彌漫開來。
他倒了兩杯酒,剛放好杯子,譚靜雅就端著熱好的菜走進來,看到桌上的茅台,臉上露出詫異的神情,問道:“呀,今天怎想起喝茅台了?”
李哲雖然賺錢速度快,但畢竟創業時間不長,家底還不算厚實,還沒到日常隨意喝茅台的地步。
他買來的茅台,要是招待客人,要是談生意時用,平日自己很少喝。
“今天有好事,得喝點好酒慶祝一下。”李哲拿起酒杯,遞給她一杯。
“啥好事?”譚靜雅接過酒杯,好奇地問,順勢坐在他旁邊。
“我今天在西單買了一套底商,麵積大概 480平米,是上下兩層的結構,那邊客流量特別大,交通也很便利。”李哲喝了口酒,繼續說,
“我打算明天就去簽合同,等忙完這陣,帶你去看看。要是那地方適合開餐廳,咱們就開蜀香居的分店;
要是不合適,我就把它租出去,也能有筆穩定的收入。”
“真的?!”譚靜雅眼睛一亮,隨即又問道,“那底商多少錢啊?”
“十萬多點。”李哲答道。
“媽呀,比亞運村的底商還貴?”譚靜雅驚訝地睜大眼睛——她知道李哲在亞運村買了五百多平米的底商,花了將近十萬元,現在又是十萬多……
李哲解釋道,“亞運村得等明年亞運會開了才能發展起來,現在還偏得很;但西單現在就是京城最繁華的商業區,人流量擺在那,這個價格很值。”
譚靜雅點點頭,給李哲添了一杯酒,舉起酒杯:“確實是大好事,咱們幹一杯!”
她輕輕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過喉嚨,連忙夾了口芹菜花生米壓了壓。
隨後,她又看向李哲,笑著介紹道:“老板,這個幹鍋土豆片是餐廳新研發的菜品,嚐嚐味道怎樣,合不合你的口味。”
譚靜雅和李哲如今的關係早已不同往日,但她還是習慣叫李哲“老板”。
原因也簡單,她擔心自己要是改口叫得順口了,萬一在外人麵前不小心叫錯,暴露了兩人的特殊關係。
李哲夾了一塊土豆片放進嘴,外焦嫩,帶著調料的香辣,忍不住讚道:“好吃!又是一道下飯菜。”
一想到即將新開一家將近五百平米的餐廳,譚靜雅就有些興奮了,開始跟李哲琢磨起新店的事:“要是咱們想十一月份開業,現在就得開始準備了,時間肯定很緊張。”
她皺了皺眉,“四百八十平米的店,比蜀香居大了一倍多,裝修、設備、人工都得加倍,我怕十一月份未必能趕得及。”
李哲看著她略顯焦慮的樣子,安慰道:“時間不用卡得太死,咱們按部就班地準備就行,越著急,越容易出錯。”
譚靜雅點點頭,順著李哲的話說道:“我覺得新店的裝修風格可以按照蜀香居現在的風格來,這樣既能保持品牌辨識度,咱們也有裝修的經驗。
不過新店的麵積比蜀香居大了一倍多,相應的裝修花費、設備采購以及人工成本,估計也得增加一倍左右。”
李哲卻有不同的想法,他說道:“新店麵積更大,而且位於西單這種更繁華的商圈,我想把裝修檔次再提高一些,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顧客。
裝修隊也得重新找,找一家更專業、經驗更豐富的團隊來做。”
之前蜀香居裝修的時候,李哲是從老家找的人,當時主要是圖省錢。但這次要裝出更高檔的效果,還是得請專業的施工隊,這樣質量和速度才能有保障。
譚靜雅聽後,立刻問道:“那你有合適的裝修隊人選了嗎?要不要我幫著打聽打聽?”
“暫時不用。我已經聯係了一家裝修超市的施工隊,現在正在和他們初步接觸。如果他們的方案和報價合適,裝修質量也能達到我的要求,到時候就把新餐廳的裝修工作一並交給他們來做。”李哲說道。
譚靜雅又想到人員問題,說道:“新店規模大,至少需要六七名廚師才能滿足運營需求,我提前去打聽、物色合適的人選,多挖幾個川菜好師傅。”
“成,那咱們就分頭準備。”李哲點點頭,“你負責找廚師,我負責裝修和餐廳手續。”
譚靜雅想了想,又說道:“蜀香居這段時間的盈利,咱們先不分了吧,直接投入新店。不過……”譚靜雅猶豫了一下,“我估計蜀香居的盈利,可能不夠新店的投資。”
“剩下的錢我先墊上。”李哲拍了拍她的手,“等新店盈利了,你再慢慢還我。”
“謝謝。”譚靜雅心一暖,摟住他的胳膊。
李哲順勢摟住她的腰,笑著說:“謝可不能光用嘴說,得有實際行動才行。”他的手慢慢往下移,拍了拍豐腴的臀……
譚靜雅的臉瞬間紅了,嬌嗔道:“討厭,先吃飯,菜都要涼了。”
兩人邊吃邊聊,從新店的菜品規劃聊到服務流程,從營業時間聊到員工培訓,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
晚飯過後,兩人都帶著幾分酒意,一起去了浴室。
水汽氤氳中,曖昧升溫,從浴室到床上,折騰到後半夜,譚靜雅比往日更加熱情,似乎是回應李哲的體貼……
……
下午三點。
萬安鎮楊馬村,村東的田地一片忙碌。
馬長河家的大棚地基已經挖好,幾根水泥立柱筆直地立在地,像是撐起大棚的骨架。馬長河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背心,手拿著一根竹竿,正指揮著幾個村民搭架。
“大奎,你那竹竿咋搭的?歪歪扭扭的,能不能走點心!”馬長河嗓門洪亮,對著不遠處的一個壯實漢子喊道。
隻見大奎正費力地將竹竿綁在水泥立柱上,手的繩子繞了好幾圈,卻還是沒綁結實,竹竿輕輕一碰就晃了晃。
大奎停下手的活,撓了撓頭,憨笑道:“馬哥,這竹竿太滑了,不好綁。俺再試試,保證綁結實!”
“試啥試!再試也是瞎耽誤功夫!”馬長河快步走過去,一把奪過大奎手的繩子,“看好了!先把繩子在立柱上繞兩圈,再穿過竹竿,拉緊了打個結,這樣才不會鬆!”
他一邊說,一邊麻利地操作著,沒一會兒就把竹竿綁得穩穩當當,“你說你,跟我幹了這久,連這點活都幹不利索,真是笨得像頭驢!”
大奎也不生氣,依舊憨笑著:“馬哥,俺這不還在學嘛。您手藝好,多教教俺,俺肯定能學會。”
馬長河哼了一聲,又轉向其他村民:“都抓緊點!天黑之前必須把骨架搭好,別磨磨蹭蹭的!”
說完,他自己也拿起一根竹竿,往水泥立柱上搭——他幹泥瓦匠出身,手上有勁兒,幹活也麻利,每一根竹竿都搭得又直又穩,綁繩子的動作更是一氣成。
村民們被他的勁頭帶動,也加快了手的活。
有的遞竹竿,有的綁繩子,有的調整角度,田地隻剩下竹竿碰撞的“劈啪”聲和繩子摩擦的“沙沙”聲。
太陽漸漸西斜,傍晚六點的時候,一座齊整的大棚骨架終於搭建完成——竹竿縱橫交錯,架在水泥立柱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弧形,遠遠望去,和李哲公司的蔬菜大棚幾乎一模一樣。
這也是整個楊馬村的第一座蔬菜大棚。
馬長河站在大棚旁邊,雙手叉腰,看著自己的成果,臉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對著村民們揮了揮手:“行了,今兒個就幹到這吧!大家都累了,回去歇著,明天還有活幹。”
“馬哥,那咱們明天幹啥啊?”大奎一邊收拾工具,一邊問道。
“明天準備育苗。”馬長河應了一聲,眼神滿是期待——他早就眼饞李哲種大棚掙錢,如今自己也有了大棚,想著以後能靠這大棚多掙點錢,好給剛出生的孩子攢點家底。
可轉念一想,他臉上的笑容又淡了下去,多了幾分隱憂。
村民們陸續走了,田地隻剩下馬長河一個人。
他繞著大棚走了一圈,手指輕輕敲了敲竹竿——骨架是搭好了,可最關鍵的棚膜還沒著落。
現在種大棚的人越來越多,棚膜早就成了緊俏貨,別說高價買,就算有錢,也未必能買到。
“這可咋整?”馬長河歎了口氣,心又急又愁。
他之前在李哲公司幹過一個月,學了點大棚技術,本想著自己建棚能賺大錢,可沒成想卡在了棚膜上。
他掏出煙盒,抽出一根煙點上,煙霧在夕陽下慢慢散開,“不行,得趕緊想轍,不然育苗了也沒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