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朱應北上就是為了建造全新的都城,屬於應天這一套班底自然也是要帶過去,為未來直接遷都做準備。
當然。
在南邊這一套體係,北邊也要準備好。
特別是皇家產業,銀行,還有工坊等。
免得以後遷都北平後,什都沒有。
“看來你已經想好了。”
“新都修建後,未來也隨時遷移。”朱元璋也是看明白了朱應的意思。
“是啊。”
“南邊的基本上都已經鋪開了,接下來就從北平府開始,向北邊鋪開。”朱應肯定的說道。
正在這時。
殿外腳步聲傳來。
“參見太子殿下。”
一眾禁衛還有仆從紛紛跪下恭迎。
但朱標則是腳步匆忙的走入了大殿內。
“雄英。”
“你準備北上了?”朱標十分關切的問道。
顯然。
在收到了這個消息後,朱標就馬不停蹄的來了。
“就在這幾日,籌備新都建設,還有其他產業,整軍。”
“反正在應天有老頭子還有爹。”
“足矣了。”朱應笑著回道。
“我知道你的性格,決定了就不會反悔。”
“總之,北上之後,一切小心。”朱標關切的說道。
“這是自然。”
“普天之下,能傷我的人可還未曾出世。”朱應笑著回道。
……
北疆!
大寧府邊境。
如今處於秋收之際,還未入冬,但北疆已經有了幾分冷意。
“大寧邊軍第一巡視千戶營將士何在?”
一個身著戰甲的千戶騎著馬,大聲喝道。
“在。”
自這個千戶麵前,千眾巡視騎兵大聲應道。
每一個都是全副武裝,手提長刀,背後還配備著弓箭。
在以前。
在昔日朱應執掌大寧邊軍以前,騎兵雖持長刀長槍,卻並非將弓箭完全配備,隻有小部份配備,但自北疆一戰,封狼居胥之後,這已然成為了大寧邊軍騎兵的製式了,戰馬跨弓,背後箭壺內至少保證五十支羽箭。
“巡視北疆邊境,吾大寧邊軍職責所在。”
“此番我千戶營輪換巡邊,不可有失。”
“每日巡視不可缺,每日巡視不可漏。”
“吾邊境之地,更是吾大明屏障所在,倘若被異族混入我大明疆域,必會給吾大明百姓帶來無盡傷害,昔日北疆遭屠仍曆曆在目。”
“第一巡視營的將士們,你們當中大多數是昔日追隨太孫殿下征伐的老兵,也有剛剛秋收入伍不久的新兵,但無論新老,皆為我大明軍人,守土報國便是職責所在。”
“好了。”
“過多的廢話,我也不多說了。”
“傳本千戶令,按慣例,巡視我千戶營五十邊境,以百戶小營為一隊,老帶新,慎重對待。”巡視千戶大聲道。
“謹遵千戶令。”
眾百戶大聲回道。
隨後開始分隊,巡視邊境。
而在一個百戶小營內。
朱允熥正在其中,在兩個月前,他就被安排啟程前往大寧了,如今正是大寧邊軍的一員,並且還是最靠近邊境,最靠近異族的。
短短一個月時間。
朱允熥也是接受了軍營的洗禮。
每日的訓練,巡視。
不過也幸虧是在自己大哥府內接受了王衛的特訓,還修煉了煉體訣,這才讓朱允熥沒有那般吃不消。
北疆邊境。
“兄弟們。”
“你們知道我們為何要巡邊嗎?”
朱允熥的百戶忽然開口,笑著看向了身後的眾將士。
“百戶。”
“防範異族乃是太孫殿下親口所定,而且還親口說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我們這些老兄弟豈會不知道。”
一個老兵笑的說道。
“張老三,你給我滾一邊去。”
“我是要教導新兵。”
陳百戶沒好氣的道。
“哈哈。”
許多老兵都是大笑了起來。
看得出。
大寧邊軍雖然有著上下軍職之分,但彼此之間都是親如兄弟,並沒有什隔閡。
畢竟如今還留下來,能夠在軍中的老兵都是在北疆浴血奮戰,出生入死的生死弟兄,這可是多少權柄和金銀都換不來的。
“新來的兄弟們。”
“你們剛剛入伍,如今我大明在太孫殿下政令之下,已經不是當年的軍戶籍,隻要是我大明兒郎皆可入伍從軍報國。”
“你們年紀輕輕能夠來到大寧北疆入伍從軍,足可見你們的赤子之心,足可見你們忠義報國之心。”
“我是你們的百戶,也是你們直屬上官,更是年長你們幾歲。”
“你們別看著現在的北疆非常安寧,但幾年前可不是這樣的,在那時候,還是遼東之戰的時候,這北疆時常有韃子,有元人偷偷混入我大明,在我大明疆域內燒殺搶掠,雖然都是人,但這些雜碎可都是沒有人性的,他們見到我大明的百姓就殺,就搶。”
“特別是那該死的韃子。”
“你們是沒有見過他們的殘忍啊。”
陳百戶帶著幾分追憶,緩緩開口道,臉上的殺意與恨意絲毫沒有掩飾。
“百戶。”
“標下聽說曾經太孫殿下最開始就是在大寧邊軍入伍效力,能不能說說太孫殿下的故事啊?”朱允熥帶著好奇的看著陳百戶問道。
而這話落下。
許多入伍的新兵也都紛紛看向了他。
顯然。
朱應之名早就名傳天下,封狼居胥,無雙上將。
如今更是認祖歸宗,成了大明的皇太孫。
許多新兵不知多少是因為受到了朱應為國殺敵,封狼居胥的事跡所激勵,毅然踏入了軍伍,為國效力的。
“是啊百戶。”
“俺之所以入伍從軍都是聽了太孫殿下的事跡,對於太孫殿下曾經為國殺敵的事跡,俺們都很好奇。”
“百戶,你說說吧。”
“……”
一眾新兵紛紛期盼的看著陳百戶。
看著這些新兵的熱切。
陳百戶一笑。
“你們這些新兵蛋子算是問對人了。”
“我們的百戶當初可是與太孫殿下一同為袍澤,可以說是一路見證了太孫殿下從兵卒成就了封狼居胥的大英雄。”一個老兵笑著說道。
“那為何百戶沒有進入王衛?沒有去應天?”朱允熥不解問道。
在太孫府那多天,朱允熥自然知道自己大哥府上的王衛都是追隨他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忠心為上。
如果這個百戶真的是昔日與大哥並肩作戰的兄弟,應該被接入應天了吧?
“朱通小子。”
“你這就有所不知了。”
“原本,陳百戶也是有望與兄弟老兄弟一起編入太孫殿下的親隨的,可……”
一個老兵帶著幾分黯然的看向了陳百戶,欲言又止。
其他老兵也是紛紛低下了頭。
眾多新兵則更是不解。
“嘿,這有什?”
“不就是斷了一隻手嗎?”陳百戶爽朗一笑,直接抬起了自己的左手。
眾新兵一看。
頓時驚了。
陳百戶的左手臂的袖袍空了很長一節,左前臂已經沒有了。
朱允熥見此,想要開口卻不知道說什了。
這。
或許就是戰場真正的具現化,真正的殘酷。
“原本。”
“我是太孫殿下的親隨王衛,那時候在太孫殿下的帶領下,我們大寧邊軍五萬弟兄已經殺入了北疆腹地。”
“也正是那一日。”
“太孫殿下率領我們五萬兄弟正麵衝殺十萬元軍,讓元軍合圍破滅,屠滅北元王庭,那一戰我也被一個元人崽子給斬了手臂。”
“太孫殿下恩澤,準予我退伍還鄉,不僅給了我數倍的撫恤恩澤,還要給我在地方官府安排衙役之職。”
“但我追隨太孫征戰這多年,雖斷臂,可相比那些戰死在北疆的兄弟們,這又算得了什?”
“再而,我也不能墮了太孫殿下的威名。”
“我陳鬆寧死也不會辜負太孫,辜負大明。”
“所以我懇求太孫,讓我留在大寧邊軍,讓我留在北疆,哪怕隻是一個小兵卒我也願意,縱然斷了左臂,我還有右臂可以殺敵。”
“太孫恩澤,準予我留下來,並且給予我守備之位,我拒絕了。”陳百戶笑了笑,將斷臂之事,還有太孫恩澤之事全部都說了出來。
看得出。
對於這個選擇,他沒有任何後悔。
而陳百戶的話音落下後。
在場之人全部都變得沉默了。
雖然隻是幾句話,但每一個人都可以想象到當初北疆之戰究竟有多慘烈。
特別是這些親曆的老兵,或許都不願意回想。
“好了。”
“這些都已經過去了。”
“我是一個粗人,不會說什大道理,但將軍,也就是太孫殿下,以前常說了一句話。”
“有國才有家,有國才有族!無國家不存,無國族不全!”
“作為大明軍人,保家衛國為任,這就是你們這些新兵需要銘記的。”
“還有,我們的太孫殿下是英雄,真正的大英雄。”
“如果可以,我還想追隨太孫再征沙場,寧死不悔。”
“那些永遠留在北疆的弟兄也不後悔。”陳百戶又大聲的說道。
話音落下。
更是讓所有新兵都明白什叫做視死如歸,什叫做死而無悔。
“大哥。”
“以前在應天隻是聽說你的戰功戰果,卻根本不知你在北疆究竟經曆了什。”
“可看著這些軍人對你如此崇敬,對你的絕對信服,這些都是你用命拚殺出來的。”
“我會追隨大哥你的腳步,蛻變為真正的大明軍人。”
“作為你的弟弟,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朱允熥心底暗暗想到,對如今的軍伍生涯充滿了堅定。
“好了。”
“話就說到這。”
“巡邊。”
“雖然那些韃子和元人這兩年老實了,但也要防好,這群雜碎萬一撲來可不是開玩笑的。”陳百戶揚起手,大聲道。
……
北平城!
“臣北平布政司郭資。”
“攜北平府大小官員恭迎太孫殿下。”
“臣北平衛指揮使張玉。”
“攜北平軍眾軍官將領恭迎太孫殿下。”
……
“草民恭迎太孫殿下。”
“願太孫聖福。”
……
今日的北平城前,空前熱鬧。
城前不僅匯聚了北平府的大小官吏,還有北平軍的眾將領。
甚至於在聽到朱應來到北平城的消息,城中數萬的百姓都爭先恐後的來到城外等候,隻為一睹太孫殿下的聖顏。
如今大明天下萬民,九成都對朱應感恩戴德。剩下的一成則是那些權貴地主。
因為朱應的國策,讓無數百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田地,能夠種田養活全家。
因為朱應的國策,讓無數曾經被地主,被賦稅所壓的萬民得以輕鬆不少,解脫不少。
這等恩澤。
唯有底層萬民才能真切感受到。
此刻他們的高呼聲,一層締一層,似乎難以斷絕,而且他們也是發自內心的高呼。
在這高呼聲下。
王駕停在了城前。
朱應緩步走了下來,看著城前還有周圍匯聚的百姓,微微一笑:“大明的臣民們,免禮平身。”
話音落。
朱應抬手一展。
“謝太孫殿下。”
無數臣民高呼道。
“此番。”
“孤來北平,為遷都議,為定陪都議。”
“更為大明北方疆域生計民生而來。”
“自今日起,往後很長一段時間,孤都將在北平府。”
今已來此,朱應也沒有隱瞞來意,大聲宣布道。
而陪都之名一出。
一石激起千層浪。
讓此間匯聚的臣民全部都變得震驚。
北疆之地相比於南方,那可謂是差了不知道多少。
定北平為都城?
哪怕是陪都。
這也是位格升華。
“北平升都,城池會迎來重新規整,驟時還請萬民予以配合,倘若有利益受損,朝廷官府也會予以補償。”
“此番孤初臨,就暫且先行處置公務。”
朱應宣布之後,又說了一句,便轉身歸於王駕內。
隨後王駕啟程。
在後。
三千王衛拱衛。
還有淮西眾將,六部官員,皇家產業與皇家銀行等隨行。
這一次北上入北平。
朱應這一行人數超過了萬眾,可謂是聲勢浩蕩。
不過。
這一切都是為了定都做準備。
在應天的那一套班子如今都會在北平重新準備一套,同時還要修築皇宮,修築官道,鑄造皇家產業與銀行。
這一切都需要朱應來親自處置。
未來的事情,仍然不少。
一切盡在朱應的規劃之下。
隻有將此事處置了,特別是軍隊重整了,便可開啟對外動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