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深港並進
屋外漆黑如墨,冷風簌簌,屋內燈火通明,劃拳聲陣陣。
“八匹馬啊!”
“四季財!”
“哥倆好啊~”
“陸陸陸……嘿,喝酒!”
“你這劃的哪門子拳?又來了,陸陸陸是什雞吧東西?!”易定幹一臉不服氣。
“我這劃的是21世紀的拳,趕緊的,喝,別賴賬哈~”
陳家誌靠著一手出其不意,屢屢在劃拳中獲勝。
“再來!”
“差不多咯,早點洗漱,早點睡覺,身體才能倍兒好。”
“漬…沒勁。”
“家誌說的對,現在天冷了,早點洗漱睡覺,躺被窩也暖和。”
陳家誌想幫二姐收拾下碗筷,陳家芳說:“家誌,不用,我來就行了,你們抽支煙歇一下就趕緊洗漱去。”
頓了下,陳家芳又說:“我們現在也不常做飯,大多時候都是在食堂吃。”
陳家誌借著酒勁,說:“合著今天就是專門給我開小灶啊?”
“是啊,老娘打電話來的,說你天天加班,一年從頭到尾就沒休息過,讓我們給你補一下。”
“……”陳家誌說:“你和易哥今年也一天沒休息吧?”
“習慣了就也還好。”陳家芳停了下,說:“至少能把你易哥拴在地,免得他出去鬼混。”
陳家誌看著抽煙的易定幹笑了下,“他現在有點不像他,變了個人似的。”
易定幹插嘴道:“論變化大,我易老總哪比得過你陳大老板,我再不跟緊點,以後就沒得玩嘍。”
陳家芳已抱著三副碗筷去了廚房,陳家誌靠在椅子上,對易定幹說道:“現在可以多享受生活了,賺錢就是為了過得更好,我二姐該跟著你過些好日子了。”
“我知道。”
“過段時間公司會再分紅,你和二姐這次可能能拿小200萬,可以放幾天假,休息一下,菜場就讓老郭他們三個先看著。”
易定幹眼眸閃動了一下,“這兩個月賺了多少錢,又分那多紅,我們的工資不是才漲了?”
“工資才幾個錢?”陳家誌笑了笑,“公司賬上現在有差不多八千萬現金,除了一千萬無息貸款,其它的都可以算作是淨利潤,再拿三千萬出來分紅一點也不影響公司運轉。”
廚房的洗碗聲都安靜了幾秒。
易定幹也驚訝於這個數字,幾個月前買房子的錢不僅賺回來了,還有多。
“這錢賺得~痛快!”
“所以適當休息幾天,總不能一年到頭一天也不休息吧?”
“好!”
工人是按天記工,但公司一個月也給了四天假期,不願意休息的就算加班工資。
這在當下實屬是菜場中的異類,工資高也就算了,還有休息時間。
目前珠三角的菜場大概僅此一家。
管理人員也是如此,一周有一天休息時間,隻是通常沒人休罷了。
陳家誌覺得前幾年有掙錢的欲望支撐著沒什問題。
時間長了,隨著生活條件好起來,總會有其他需求。
全年無休太苛刻了。
即使自願也要節製。
…
翌日,陳家誌賴了床,這鄉下的環境格外寧靜,讓他睡得很舒服。
洗了臉,晃悠著上了街,今天是臘圃圩,圩集上很熱鬧。
陳家誌找了家早餐店,點了碗豬雜粥和湯粉,吃得暖心又暖胃。
等到菜場時,已經是早上十點,嚴聰和易定幹都在菜場等著了,還有兩個菜場沒有巡田。
“陳大老板,休息好了?”
“嗯啊,還是鄉下養人。”
“那就走著?”
“走。”
合利農場三個場,目前一共5000畝地,每個場都分成了好幾塊地。
按理來說,管理難度很大。
不過從小樓鎮到派潭,再到正果,每個場,每塊地,陳家誌都會隨機下車走一走。
要說管得多精細算不上,但每塊地都還能過得去,入得了眼,產出也做得還可以。
能做到這一步就夠了。
巡完正果鎮的基地,返程的路上,陳家誌談起了日本市場的情況。
近幾日小日本秘而不宣放寬了葉菜限製,意味著出口市場會有變化。
合利農場和江心菜場的出貨重心也要注意適時調整,下一階段的出貨重心會回到內地和香江。
易定幹點了點頭,“國內行情回暖了?”
“有這個跡象了。”陳家誌看著窗外,“正好,遲菜心也又要上市了,這個月利潤也還有保障。”
“好。”易定幹又問:“日本市場應該也還會有吧?”
“當然,現在我們有優勢。”
陳家誌笑著說:“是其他人來挑戰我們的位置,別忘了,我們還有大利生菜,滬市還有西蘭花,出口日本的量會縮減,但想把客戶搶走卻沒那容易。”
“我懂了,明年初主抓生菜。”
“等巡完基地,我會統一出種植規劃。”
“那就更穩了!”
…
又在小樓飽飽的睡了一覺,早上八點過時,陳家誌才讓嚴聰開車出發。
“老板,回城嗎?”
“不,都到合利了,順便再去趟深城,認識路?”
“認識,我和旭總跑過幾次。”
嚴聰開車很穩,不論坐前排,還是後排,都不會有任何不適。
確認他找得到路,陳家誌便安心的看經濟報紙。
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持續深入,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貨幣大幅貶值加劇了外債負擔,許多企業因無法償還外債而破產。
同時,大量外資撤離東南亞。
很糟糕。
經濟的惡化勢必會影響當地對進口蔬菜的需求,讓國內蔬菜出口東南亞的生意很難做。
然而,陳家誌卻見新聞報道中提到,中國與東南亞的經貿合作在逐漸加強。
他覺得出口東南亞的生意仍可以做。
東南亞華人數量不少,且祖上基本來自兩廣、福建等沿海一帶,對葉菜天然有需求。
而赤道橫穿東南亞,以當地的氣候,種蔬菜不容易,種葉菜難如登天。
這個需求是長期存在的。
且,陳家誌還想著找榴蓮的投資機會,泰國的金枕榴蓮,或者馬來西亞的貓山王都是他的潛在目標。
尤其是貓山王,前世他曾和一位朋友交流,巔峰時進口一櫃貓山王到國內,淨利潤可達幾百萬元。
他這位朋友來自上市企業宏輝果蔬,在海外投資有上千畝貓山王榴蓮基地。
不過直到他重生時,他都還沒能吃上宏輝果蔬的榴蓮。
現在榴蓮還是小眾水果。
李秀和二姐也都挺喜歡吃,如果有機會,陳家誌也想試一試。
能弄個種植基地最好,即使不能,也可以做榴蓮的進出口貿易。
陳家誌把這事默默記下,回頭要找人打聽,或者派人去泰國和馬來西亞了解情況。
…
抵達深城布吉時,已過了正午。
靠譜鮮生在市場外的街道上租了兩間底商門麵作為辦公場所,看上去平平無奇。
公司的人大多是夜貓子,陳家誌估計辦公室也沒幾個人,就先去布吉農批走了一圈。
市場仿佛更大了,逛市場相當於健身。
陳家誌走下來熱乎乎的,卻沒看出多少名堂。
隻好又回了辦公室看報表,看數據,成績其實不算差,漲幅也不小。
隻是與花城一比,靠譜鮮生在深城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陳老板來了?!”
“嗯,老劉,過來坐著聊會兒。”
下午三點過時,個子瘦小的劉明華來了辦公室,精氣神挺足。
他拿了張塑料椅子坐下。
陳家誌給他遞了支煙,說:“檔口的生意你了解?”
“了解,我就在檔口賣菜。”劉明華抽了一口煙,想了幾秒,又說:“生意總體還可以,隻是與大商戶相比,確實相差太遠了,旭總和才總來看了後都不是很滿意。”
“布吉有哪些大商戶?”
“最知名的要屬益園蔬菜批發行和廣嘉蔬菜貿易行,這兩家都是深城地區知名的蔬菜大王。”
劉明華不假思索就給出了答案,顯然益園和廣嘉的名聲都不小。
不過陳家誌沒聽過,也不了解。
劉明華將兩者的情況娓娓道來。
“廣嘉的老板叫葉楚,聽說在布吉做蔬菜生意快有十年了,主要經營菜心、芥蘭、包菜等十餘種精品蔬菜,主要供應深港兩地。”
“益園經營品類差不多,不過從下半年開始,益園北運菜的量似乎增加了不少……”
乍一聽之下,益園和廣嘉似乎平平無奇。
不過在交易規模上,這兩家全年能占到整個布吉市場蔬菜交易量的5%。
作為對比,江南63號檔今年平均下來占江南市場的交易量約為1.2%~1.5%。
益園和廣嘉的交易量都遠超江南63號檔。
“他們有自有基地嗎?”
“還不太確定。”劉明華遲疑道:“聽才總和旭總分析,似乎是沒有,隻是與菜場合作。”
陳家誌微微頷首。
如果益園和廣嘉的蔬菜也全來自自有基地,那其交易量就有點太嚇人了。
眯眼想了會兒後,陳家誌笑看著劉明華,“你認為靠譜鮮生有可能超過益園和廣嘉?”
“這…這……”
“實話實說就行。”
“可能~會有點難。”劉明華眼睛躲閃著瞄向了他處,“我們現在的規模相差太大,葉楚能被稱為蔬菜大王,也很有些手段。
聽說有的檔口生意明明做得好好的,就因為和廣嘉的品類有衝突,最後就莫名其妙不做了,或者是改品類了。”
“哦,懂了。”
陳家誌笑了笑,菜霸嘛,在花城沒遇著,沒想到深城反而有。
他此前一直認為深城市場管控很嚴,因為就菜價來說,深城比花城更低。
深城市場監管為了保民生,把菜價、批發差價、零售差價等等都規定得很死,執法又較嚴。
隻是現在看來,這並不影響菜霸的存在。
菜霸也不止是會哄抬價格。
這時,
陳正旭、李才、周小熊幾人又組團來了辦公室,陳家誌一個個聊了會兒。
周小熊、劉明華等常駐深城的人員對超過益園和廣嘉信心都略有不足。
但陳正旭和李才卻是鬥誌昂揚。
廣嘉和益園規模的確大,但相比靠譜鮮生也有劣勢。
其大概率沒有自有基地,貨源存在不穩定,這是其一。
其二,經營方式粗暴,菜霸嘛,就別指望他講文明,樹新風了。
廣嘉和益園行事作風比較粗糙,不管是對上遊基地農戶,還是對下遊客戶都是如此。
能做到如今的規模,一是占了市場先機,地理位置好,與香江方麵建立了合作。
二則是打壓有威脅的對手。
聊到最後,陳家誌問道:“靠譜鮮生是有威脅的對手嗎?”
“還不是,我們雖然漲幅快,但由於雞心芥主攻配送,近期菜心、生菜等貨源又大量出口日本,檔口交易量一直沒做起來。”
李才說的輕描淡寫。
“廣嘉是永隆在深城的代理人,益園是合興的代理人,他們有很大一部分菜都流向了香江。”
陳家誌記得合興和永隆在內地都有菜場,和其合作的益園與廣嘉卻可能沒有自有基地。
想了會兒,陳家誌又問:“所以你們想怎做?”
李才看了眼陳正旭,沉吟道:“以我為主,堅持公司一貫的穩定策略,提供靠譜的服務,用時間來慢慢蠶食市場。
這既不至於立即引起各方注意,也能讓公司的影響力發展出去。”
陳正旭補充道:“如果能削弱合興和永隆在香江的市場份額,這個進程會更快。”
供港三趟快車始於1962年,由於鐵路老化和公路運輸的發展,合興等依賴供港三趟快車的傳統勢力影響力在下滑。
其自身也在尋求改變。
合興與永隆來內地自建基地,與益園、廣嘉合作;以及益園經營北運菜都是佐證。
陳家誌微微頷首,“可以,思路很清晰,看來我來深城有點多餘了。”
他來深城,有部分原因就是怕兩人過於激進。
市場和生產不一樣,生產猛過頭了,最多菜爛地。
而市場一個不慎,會死人。
現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法就很合適。
在布吉穩中行事,暗中蠶食,同時想辦法削弱合興和永隆在香江的市場份額。
合興永隆拿貨少了,廣嘉和益園也相當於被變相削弱,反過來也會影響合興、永隆。
深港齊頭並進。
即使合興與益園、永隆與廣嘉反應過來,靠譜鮮生和同興泰也不是吃素的,這時候再鬥一場也不遲。
“陳總你以後得少來深城,尤其布吉檔口少去,在花城也要注意安全。”
陳正旭說完又看向嚴聰,後者點了點頭。
“來都不能來?”
“廣嘉這夥人有點不一樣。”陳正旭麵色凝重,“麵可能有狠角色。”
陳家誌心泛起了嘀咕,這牛逼哄哄的企業他前世都沒聽過,莫不就是因為當菜霸被打掉了?
也不怪他有這種猜測,他聽過合興,也知道合興後來有去寧夏建菜場。
但永隆印象不深,廣嘉更是沒聽過。
按理說都在菜心、芥蘭行業混,即便隔得有點遠,但現在如此勢大的企業,未來卻一點耳聞都沒有。
大概率中途垮掉了。
看著麵色凝重的陳正旭,陳家誌說:“你們在前線麵對麵競爭,我可不想躲在後方當縮頭烏龜。”
“呃…不是這個意思。”
“我心有數,該來時我肯定會來的,你勸也沒有用。”
陳正旭和李才麵麵相覷,知道勸說無果,也隻能探討下一步。
遲菜心馬上上市,雞心芥也快進入產量高峰期,兩者未來兩個月將會是競爭深城和香江市場的先鋒品種。
此外,則是菜心、芥蘭、大利生菜等組成的主力品種。
隻要供應量上來,深城檔口和配送需要做的就是穩定積累客源。
香江和日本方麵,大利生菜如果能把美國生菜擠出去,同樣能削弱合興、永隆的實力。
市場上的策略很快就定了下來,但發動機仍然是菜場的生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