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財神爺歸位
“誰這時候又要建菜場?!”
農業局局長萬思源生氣的拍了拍桌子,“局前幾天才發了通知,要警惕擴大蔬菜種植麵積,這通知白發的嗎?”
來人拿著一份等著蓋章的文件,道:“局長,不是新建,而是轉讓。”
萬思源接過文件,道:“現在滯銷這嚴重,誰還敢在這時候接手?”
“靠譜鮮生。”
萬思源也看到了文件中的名字,隨即默默地在蓋章申請上簽了字。
“拿走。”
“是,局長。”
來人仿佛已經預料到了這個場麵,默默的繃著,等出了門才裂開嘴笑了起來。
如今市好多蔬菜基地,無論國營還是民營,都在向政府訴苦。
敢於逆向擴張的很少。
靠譜鮮生是一個,而且還是最有份量的一個。
因為靠譜鮮生讓花城走在了建設無公害蔬菜城市的最前列,還在全國各省市中露了臉。
現在他要擴張,得,領導們還巴不得他大力擴張。
…
有了市的備案後,陳家誌也快速行動了起來。
11月中旬,他便在江心菜場與區景泰簽好了合同,隨後又讓財務去把錢打給了區泰記。
“陳總,希望你好好經營東升農場,我是番禺人,我會再把它買回來的。”
“我會用心經營的。”
陳家誌與其握了手,他覺得區景泰不會再有買回來的機會。
交易完成。
從此以後,東升農場也屬於靠譜鮮生了。
陳家誌覺得東升農場這個名字取得很好,他也就保留了這個名字。
正適合用來種生菜,東升西落,美國人的生菜也是時候在東亞退場了。
“走,永鋒,和我去巡田。”
“好,誌哥。”
今天是個陰天,陳家誌、戚永鋒還有幾個菜場的小組長等騎著自行車完成了對東升農場的第一次巡田。
從地理條件來說,東升和江心沒多大區別。
隻是東升弄得比較雜,種菜是它的主業,但也還有雞鴨養殖、水稻、水果、魚塘等多種副業。
基地總麵積1500畝,實際種菜的麵積大概有1200餘畝。
戚永鋒道:“老板,要大改?”
巡完田,一排自行車停在了東升的辦公樓前,東升的設施也很齊全,冷庫、庫房、機械器具、車輛,乃至東升也有泡沫箱廠。
基本是在模仿江心菜場。
陳家誌沉吟道:“大改就不必了,把菜田弄好就行了,也不用管理,直接休耕上肥,準備下一茬菜。”
戚永鋒驚訝道:“現在地的菜不要了?”
“不要了,反正也賣不了幾個錢,收菜的人工費都不一定夠,直接打了肥田,趁這段時間,菜場也能繼續招人,同時育苗場培育生菜種苗,東升農場下一茬主種大利生菜……”
陳家誌徐徐道來。
這時候就不要婆婆媽媽,直接按他的安排來就行。
因為以戚永鋒現在的才能,很可能還搞不定2400畝的大菜場。
但也不能不讓他幹場長了。
所以陳家誌直接定下了種生菜的大方向,後續戚永鋒管起來也簡單。
等戚永鋒熟悉了大菜場的管理,再讓他來全盤操作,這樣會更穩一點。
“好,老板。”
離開前,陳家誌又和戚永鋒交待作好調整管理架構的準備。
兩個菜場遲早會合並。
現有的小組長不夠用,在小組長和場長之間還得增加一個總管的職位。
同時也還得有副場長。
另外,技術部的植保員也要調整。
至於人事、財務、采購等部門則會由陳家誌負責調整。
“永鋒,早點聯係洪中,把有機肥先上了,爭取能在春節前看到生菜上市。”
“誌哥,包行的。”
兩個多月時間,戚永鋒認為怎也該夠了,他現在雖然穩重了,但那顆又快又猛的心可從未熄滅。
把事情都交待清楚後,陳家誌才又回了城。
即使開始降溫了,蔬菜市場寒冷的行情也並未終結,很多商戶都還在苦熬著。
隻有靠譜鮮生,檔口菜價雖然低,但每個銷售員都很熱情。
對他們來說,每一個穩定的客源才是長期的財富。
“我回來了!”
這天下午,去了滬市一個月的李才回到了花城,臉色紅潤,留著時下流行的中分劉海。
一走進辦公樓就引起了婦女少女們的注意。
“財神爺,你再不回來,我都差點把你忘了。”
“回來了好,回來了好啊,天天看老板一個帥哥都快看膩了,換個類型的也還可以。”
“呸,要不是老板結婚了,我估計你巴不得天天看。”
李才有些受不了這種熱情,也沒心思與這群人顯得他在滬市的輝煌經曆。
他徑直回了自己辦公室,果不其然,姐姐和姐夫都在。
“回來了,坐著喝會兒茶,正旭對象送的紅茶。”
“呃……”
提到對象,李才就覺得這茶燙嘴,趕緊提起了滬市的情況。
“曹安市場檔口的生意開展起來了,已初步積攢了些客源,後續做起來隻是時間問題。”
按靠譜鮮生的經營方式,貨源會很穩定,客源隻會越來越多。
“做得不錯。”
“嗨,也是運氣好,宣橋和浦江菜場的菜才上市沒幾天,滬市的報紙和電視台也報道了靠譜鮮生逆勢向日本出口葉菜。
這名氣一下子就起來了,就連滬市蔬菜集團的配送中心都在拿我們的菜,還有不少酒樓酒店客戶……”
陳家誌和李秀安靜的聽李才聊著,時不時附和或者稱讚兩句,讓李才給說爽了。
半響後,又喝了一杯茶水,李才問道:“總部這邊怎樣了?”
陳家誌笑了笑,“挺好,葉菜出口日本的生意一直沒停過,越秀檔口也基本做起來了,布吉檔口增幅慢一點,但總體也在上漲。”
李才沉吟道:“那接下來我就主要抓一抓布吉檔口吧,深城現在經濟發展得很快,也得重點拿住。”
陳家誌頷首道:“我也有這個想法,隻是可能沒那容易。”
“我知道,合興和永隆嘛。”李才說:“布吉供港的菜大多是通過他們,布吉77號的葉興文就是與合興合作,此前我們的雞心芥就有通過他流向香江。”
“還有這事?”
陳家誌訝然,他還和葉興文通過電話,沒想到是合興的貨源。
“嗯,合興在改開前就和五豐行合作,是供港三趟快車的重點分銷企業,幾十年的底蘊了,根深蒂固也正常。”
五豐行即華潤五豐,國字號企業,是改開前香江農副產品最主要的供應商,現在也是其一。
“確實是塊硬骨頭。”陳家誌說:“隻能一點一點撕咬他的肉。”
“隻能這樣了。”
“過兩個月可能有一次這樣的機會。”陳家誌和其說了大利生菜的計劃。
李才卻關注到了另一件事,“誌哥你說公司把東升農場給買下來了?!”
“是的,才簽合同兩天。”
“……”
李才突然感覺他在滬市的成果有點不值一提了,虧他還有點沾沾自喜。
陳家誌又給李才倒了一杯茶。
李才一口喝了,“我們現在有多少基地?”
陳家誌說:“珠三角有近8000畝地了,合利農場還在擴,最終應該會有8400畝地左右。”
李才喃喃道:“加上滬市的三個場,公司已經有一萬一千多畝地了?”
陳家誌笑了笑,“是的。”
“呼~”李才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氣,“靠譜鮮生是不是已經是全國最大的民營蔬菜公司了?”
“哈,哪那容易?”陳家誌揶揄道:“前段時間的新聞你沒認真關注啊!”
“什新聞?”李才和李秀姐弟都一臉疑惑。
“葉菜出口日本頻遭退貨。”陳家誌笑了笑,“其中就有提到一家山東企業,龍大集團,新聞上說他們自有基地就有幾萬畝,合作和輻射的基地更是超過十萬畝。
龍大集團最初好像也是做出口日本的蔬菜生意才發家的。
另外,他們還做水餃、湯圓等其它食品出口,公司總營收早已達到了數億元。
小日本針對國內菠菜出口,可能主要就是針對龍大集團,他們是國內最大的菠菜出口企業。”
李才和李秀都睜大了眼,不得不說,兩姐弟的眼睛有點神似。
“還有這牛逼的蔬菜企業?”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可不要小瞧了任何人,其它省份說不定還有更牛的企業。”
頓了頓,陳家誌沉聲道:“同誌們,革命尚未成功,仍需繼續努力!”
李才似乎又找到更大的目標了,道:“好,先把合興幹掉!”
李秀瞪了瞪眼睛,“先找媳婦,正旭過年都要帶對象回家了,你今年帶什回去?”
李才想說過年又去增城釣魚,但麵對姐姐的眼神,說去釣魚估計得挨揍!
帶一條魚回去見父母啊?
咋辦,咋辦~
陳家誌適時開口道:“財神爺可能挑花了眼,就他這長相,快趕上我了,又有錢,想找個對象多容易。”
李秀說:“還是得找個賢惠的。”
陳家誌笑道:“對,找個像你這樣的就合適。”
李才又說:“誌哥,那哪有那容易,我姐這樣的太難找了,也就是我們十八鄉沒有比你更帥的了,不然我姐哪能看上你。”
“瞧你們倆的德性~”李秀留下一句話走了。
李才這才鬆了一口氣。
“你自己泡茶喝,我還有點事,得處理下。”
陳家誌在筆記本上唰唰唰的寫了起來,他在寫一份招聘啟事,算是為前世老板王曉東量身打造的。
王曉東家是滬市郊區的農民,軍人出身,在大裁軍時期退伍選擇了南下花城,進入菜場幹了幾年,又回滬市種菜,隨後一步步做大做強。
其懂生產,懂管理,懂銷售,同時極其重視人才培訓。
前世陳家誌、易定幹、李明坤幾個都是跟著他才真正學會了如何管理菜場。
雖然還不知其為何會選擇離職,但陳家誌知道這是個人才。
現在正是其弱小的時候,但又沒有聯係方式,陳家誌思來想去,決定通過報紙發招聘啟事試試。
即使招不到王曉東,萬一能招到其它人才也可以。
現在滬市新建了兩個菜場,正是缺人的時候,而且滬市的市場建設、人才隊伍建設都還要加強。
如果王曉東能來,市場、人才培訓,乃至生產,他都能協助管理。
片刻後,他就寫好了,隨即又去讓人通過傳真發往滬市。
再回辦公室時,李才也坐在了工位上看檔口的銷售情況。
“老板,越秀檔口的出菜量漲幅太踏馬猛了吧!”
“不止是檔口,配送中心的配送量也增加得很快,另外,幾家門店現在生意也很好,後續還要多開店。”
“嘶~我不在的時候你們居然做了這多事。”
李才看了之後才知道滬市那點漲幅算個屁啊。
“還要開多少家店?”
“按旭總的想法,他想在珠三角開幾百家菜店。”
“……”李才緩了緩,問:“公司這兩個月到底賣了多少錢了?”
陳家誌比了一根手指。
“一千萬……”
李才止住了嘴,一千萬想想也不可能,光繁榮菜場就不止兩千萬了。
那這一根手指隻能代表億了。
一億!
李才嘴巴微微張開,又閉住,再張開,卻不知該說什了。
原來他們靠譜鮮生和龍大集團的差距也沒那大哈?
“出口日本還不到兩個月吧?”
“不到,從小日本身上也還沒賺到一億。”陳家誌仿佛在說一件尋常的事,“但把今年的都算上,又遠不止一個億。”
李才喃喃道:“什時候開始用億做單位了?”
“就從現在開始,你得早點習慣。”陳家誌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後出去精神點,別給公司跌份,這個中分的發型就不要留了。”
李才吹了吹頭發,“那要怎樣的發型才配得上公司一個億的業績。”
“……”陳家誌搖了搖頭,“算了,你隨意。”
李才:“無論什發型都配不上唄。”
“下班了,早點回去休息,別東想西想。”陳家誌收拾起了公文包。
“休息個鏟鏟,我晚上要去賣菜。”
“財神爺歸位了?”
“我不配叫財神爺,感覺公司有我沒我沒多大區別一樣。”
李才有些吃味了,僅僅離開了一個月,他像是進入了兩個公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