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4章 挖人;風向

    當賣農場的想法出現在腦海時,區景泰不禁捫心自問,情況已經這嚴重了?

    他承認他此刻慌了,就連前幾次被退貨時,他都沒這慌亂過。

    可想而知靠譜鮮生給了他多大的壓力。

    如果大家都被退貨,都不能出口日本,他其實沒什好擔心的。

    但偏偏有例外啊,靠譜鮮生還在往日本出口葉菜,而且其經營的蔬菜種類幾乎和區泰記完全重合。

    GOOGLE搜索TWKAN

    區泰記的客戶做熟了進口業務,麵臨阻礙時第一時間肯定會想著突破阻礙,肯定都會陸續注意到靠譜鮮生的存在。

    或許已經注意到了。

    區泰記已經有客戶被搶走。

    長此以往,區泰記花了幾年時間才開拓出的成熟市場都可能為靠譜鮮生做了嫁衣。

    區景泰確實慌了。

    他從包摸出煙,有些哆嗦的點上,盡力的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

    出售農場肯定是最後一步,輕易不會這做,現在也還沒有到絕境,香江市場還能挺一挺,寶島也有部分市場。

    他的目光放在了內地,早知道…早知道就早點重視內地市場了。

    對菜心芥蘭等蔬菜來說,珠三角或者說廣東才是潛在的最大的消費市場。

    現在入場雖說不晚,卻解不了燃眉之急,深城東莞從化番禺…一共接近5000畝地的菜場。

    這一兩年太相信出口市場,擴張太急切了。

    這時,區泰記的銷售經理高宇說道:「區總,我們…要不要調查一下靠譜鮮生是如何通過日本方麵的檢疫的。」

    「還能怎,他們達標了。」

    「萬一不是呢?」

    區景泰眼有了些神采,「你說得對,不排除這個可能。」

    想了想,區景泰又說:「我馬上親自去日本,走訪客戶,調查市場情況,高宇,菜欄這邊你盯一下。」

    「好。」

    區景泰一直很重視日本市場,他這兩年有意讓兒子學習日語,就是為了將來去日本留學,熟悉了解當地的蔬菜消費習慣經營模式,為日後接手區泰記做準備。

    可還沒等到兒子讀大學的年齡,已經開發的客戶可能就要離他而去。

    他不甘心。

    到了東京後,區景泰在一家餐廳約見了以往合作最緊密的日本進口商人東野俊,其與區景泰在蔬菜進出口上合作多年。

    然而,東野俊給區景泰的感覺也同樣變得生疏冷淡了。

    「區總,我也很難搞。」

    「因為【食品衛生法】的規定,我們進口商要花費巨資接受命令檢查和實施自主檢查,而且由於通關時間延長,蔬菜滯留港口的費用大大增加。

    其次,由於蔬菜保鮮期短,而批批檢查導致進口通關放慢,致使菜質下降,同時,檢驗費也從原來每批次5萬日元抬升至80萬日元,高額費用迫使我們不得不陸續取消對華訂單。」

    區景泰聽明白了,對方的處境也並不輕鬆。

    他試探著問:「我聽說還有個別中國企業能保持著對日出口,他們是如何運作的?」

    「硬指標過關。」東野俊沉吟道:「如果你也能自行完成各種指標檢測,並在通關抽檢時次次全部合格,你也能有此待遇。」

    「他們真的能達標?」

    「真能,現在做葉菜進口的企業基本都知道有一家中國企業能通關。」

    東野俊攤了攤手,「因為這個指標別說你們,就是日本的農民也遠遠做不到,這個政策就是為了針對菠菜進口的,隻是波及範圍有點大,現在國內反對的聲音也很大。」

    區景泰又問:「這個限製有沒有可能取消或者調整?」

    「這是可以肯定的,因為它不僅影響到了中國葉菜出口,也影響到了歐洲和美國的出口,隻是這個時間很難說得清楚。」

    東野俊舉起了手中的酒杯,又道:「我隻能祝你好運。」

    很多時候,日本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它的政策多變,在農產品上麵對國內的競爭時,更是反覆橫跳。

    區景泰知道還有機會,但不確定什時候迎來改變。

    他又用了一天時間,走訪了不同的客戶和市場,得到的回覆大同小異。

    在這些客戶,已經有好幾個在與靠譜鮮生合作,區景泰很輕鬆就看了出來。

    其他客戶都垂頭喪臉,就你們幾個一臉興奮,對靠譜鮮生還頗為熟悉,

    想猜不出來都難。

    這也正是麻煩的地方,客戶沒有遮掩的意思,很可能已經有和靠譜鮮生長久合作的打算,也意味著區泰記想再恢複合作就很難了。

    畢竟靠譜鮮生能全方位的取代區泰記。

    區景泰離開了日本,回了香江,又去了番禺東升農場,他估計下次再去日本,可能很多事情都得回到五六年前那樣,一切從頭再來。

    更糟糕的是眼下的局麵要如何賣菜?

    除了卷入內地市場進行慘烈廝殺,他也已經無路可走,不,還有一條路,賣農場。

    賣給誰呢?

    區景泰又一次站在了東升農場和江心菜場的分界線上,對麵菜場仿佛打仗一樣忙得飛起,他看到一名臀部渾圓的健壯婦女一邊小跑著,一邊嘶吼著,像是在催促同伴~

    還有運輸菜的三輪車轟鳴著行駛在菜場的道路上。

    不得不說,這個菜場很好,是他理想中的樣子,但偏偏這個場不是他的。

    更讓他糟心的是身後的東升農場差太遠了,偷師偷了個一團糟。

    區景泰有些許破防。

    但如果到了不得不出售的地步,他希望東升農場能變成江心菜場的樣子。

    一天後的夜晚,區泰記的菜也源源不斷的殺入了花城和深城的批發市場。

    …

    煙台,萊陽。

    記者何佳佳個子很高,經過登記後,邁著一雙大長腿踏入了廠區。

    這是一家蔬菜加工廠,主營業務之一是速凍菠菜。

    辦公室主任劉宏順迎了出來,「何記者,你好,歡迎光臨,請到辦公室坐著喝茶。」

    何佳佳招呼道:「劉主任,多有打擾,喝茶就不必了,我就幾個問題,問了就走。」

    此時跟在身後的攝像師已經在拍攝了,劉主任也隻好微笑著同意,記者可不好得罪。

    何佳佳問道:「劉主任,聽聞貴廠菠菜因農藥殘留問題出口日本屢遭退貨,確有其事?」

    「呃……」劉宏順臉色變了,「我們生產的菠菜總體質量上是安全的,是日方刻意製定了嚴苛的農殘限量標準~」

    沒等他說完,何佳佳就打斷道:「也就是說被退貨也是真實發生的。」

    劉宏順又做了解釋,何佳佳也聽完了,但說的幾個問題隻問了一兩個就告辭走了。

    隨即何佳佳又去其它幾個工廠,這些工廠都是龍大集團的合作廠家,最終會通過龍大集團的渠道完成對日出口。

    隻是最近半個月,菠菜出口屢次被退貨,注意到此事的何佳佳便計劃以此寫一篇報導。

    她也沒有刻意誇大,隻是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如實寫了出來。

    …

    花城,江南市場又一次被夜幕籠罩,市場人聲鼎沸,來往的人絡繹不絕,陳家誌耳旁時不時就會傳來激烈的砍價聲。

    「菜心18元/件。」

    「給你15賣不賣?」

    「這個價格賣不了啊,老板。」

    「賣不了就算了。」

    隨即問價的人轉身就走,時而還會有檔口老板又把客戶拉回來降價出售。

    從進入市場大門後,陳家誌沒有繞圈子,徑直往63號檔口走去,隻是這一路走來就看到不下四五次類似的場景。

    可想而知現在的市場有多慘烈,但63號檔還算歲月靜好。

    由於出口日本分擔了大部分出貨量,檔口的銷售壓力很小,而且本身也不愁賣。

    像如今市場行情差,很多葉菜檔口都走不動貨,本來今天的市價可能是20元/件,但賣到最後可能1512甚至10元/件就處理了。

    而63號檔不會,隻要不偏離市場價格,永遠會有一批客戶固定拿貨。

    這就是長期穩定的好處。

    現在絕大部分檔口都做不到一點,做得好一點的檔口可能能保持有長期有菜心芥蘭等固定品類的菜,但品質起伏不定,今天好,明天差,或者是這個月好,下個月差,客戶流動性較大。

    還有的檔口做得就更差了,最基礎的菜心都不能保持每天有貨,就更別提客戶穩定性了。

    相比之下,63號檔雖然看著靜悄悄的,檔口賣菜的人員也換了幾個,除了搬貨卸貨,交流的聲音也很少,但賣起菜來卻是妥妥的降維打擊。

    一晚上能穩穩按市價標準把所有菜提前賣完。

    陳家誌隻抽檢了幾箱蔬菜質量,再查閱了近兩日的客戶名單,菜沒變,客戶沒變,這就是最好的答卷。

    見到有靠譜鮮生的麵包車路過,陳家誌揮了下手,「帶我一程,在越秀市場門口把我放下。」

    開車的配送員叫黎樂,笑道:「老板,我剛好要去越秀的檔口拿小蔥,可以直接把你帶進去。」

    「好,我也懶得走了。」

    越秀市場也才新搬遷兩三年,場地設施都還很新,不過在交易量上卻始終要被江南市場壓一頭。

    江南日均蔬菜交易量已經能穩定在5000噸左右,且上升勢頭不減。

    越秀市場始終徘徊在2~3千噸,在花城也穩居第二。

    其它市場都在不斷被二者虹吸流量,有個別的甚至已經悄然消失了。

    靠譜鮮生因為自身在江南市場名氣不小,願意入駐越秀市場也獲得了優待。

    所以雖然來得晚,但也拿到了一個位置不錯的檔口。

    隻是偏偏比從玉差一點。

    麵包車從從玉的檔口路過,又很快在新檔口停下,陳家誌注意到從玉的生意還不錯,自家檔口似乎要差一些。

    新檔口才開始經營不久,雖說打上了靠譜鮮生的招牌,但了解的客戶會更願意到江南去拿菜,隻有少部分常在越秀市場的客戶換了拿貨點。

    另外,這個檔口除了葉菜,也會經營茄果和瓜豆類蔬菜,貨源地主要是連州。

    而從玉的檔口則是專營葉菜。

    「老板~」

    「今天賣得怎樣?」

    「嗯~比較一般,可能最後會低價處理一批菜。」

    這個檔口的銷售員叫唐懷傑,原本也是在江南市場,最近才被調來越秀,丁喬則是已經和陳正彥去了滬市。

    「哪些菜會低價處理?」陳家誌隨意在檔口走著,這的菜品更豐富。

    按理說,既能吸引葉菜客戶,也能吸引茄果和瓜菜客戶,人流量應該會比從玉更大。

    然而,卻要更低一些。

    唐懷傑吞吞吐吐道:「今天可能會都剩一些。」

    「包括菜心?」

    「嗯~」

    「原因呢,每天可都是定了計劃的哦,現在低價處理葉菜對我們來說很虧,我們並不缺把葉菜賣出去的渠道。

    隻是為了盡快讓新檔口有起色,才盡力保障葉菜貨源,賣不完或者低價賣都是對公司資源的浪費。」

    陳家誌很清楚一個檔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靠譜鮮生,也需要時間讓新市場的人來了解。

    但新檔口每天拿多少貨,都是唐懷傑等銷售人員定的,菜心等葉菜一點也沒硬塞,因為靠譜鮮生不愁賣。

    唐懷傑指了另一個方向,沉吟道:「市場又多了一家葉菜檔口,這兩天來的貨很多,價格給得也稍便宜一點,影響到了這兩天的出貨。」

    陳家誌跟隨著看過去。

    唐懷傑又說:「明天我會再減少一點葉菜拿貨,多賣其它菜。」

    陳家誌點了點頭,認可了他的解釋,又說:「沉下心來做好產品和服務,生意會慢慢好起來的。」

    唐懷傑笑了笑,說:「我知道,靠譜先生嘛~」

    「就是這個意思。」

    陳家誌往剛才唐懷傑指的方向走了過去,招牌上打著東升農業的旗號。

    他還看到了一個有些眼熟的男子,穿著白色背心和黑色短褲,臉龐有些黝黑,麵容堅毅,陳家誌依稀辨認了出來。

    王曉東。

    他前世在滬市菜場打工時的老板,他印象中很全能的一個人,生產銷售一把抓。

    此刻卻在檔口忙前忙後的賣菜。

    「可能這就是他前世決定自己乾的原因之一。」

    陳家誌自語道,向前走去,這個東升農業應當就是區泰記的檔口。

    王曉東也注意到了他,上前問道:「靚仔,買什菜,菜心芥蘭芥菜奶白菜,我們的菜都還不錯,價格也便宜……」

    陳家誌打斷道:「王總不是在從化管菜場,怎賣菜來了?」

    王曉東詫異的打量著眼前的靚仔,「你認識我?」

    陳家誌微微頷首,一時又沒話了。

    王曉東也不好追問,又道:「老板需要買點什菜?」

    這聲老板讓陳家誌有點恍然。

    他突然說道:「如果在東升呆不下去了,可以來我這幹。」

    王曉東訝然:「你是?」

    「靠譜鮮生,陳家誌。」

    在王曉東驚愕的眼神中,陳家誌又消失在人流中。

    他就是靠譜鮮生的老板?

    他怎認識我?

    他是特意來邀請我的?

    一個個問題不斷冒出,王曉東心已經有點亂了,賣菜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要不要去靠譜鮮生?

    從同事的眼神中,他知道這事瞞不住,肯定會被捅到區景泰那去。

    而且他本身也不想幹了。

    …

    陳家誌又去從玉的檔口晃悠了一下,菜價賣得也不高,像是搶著在出貨,東升也是如此。

    「看來新檔口想有起色,還得一步步積累,但也比從零開始強得多。」

    次日晚上,陳家誌又到了深城布吉的檔口。

    這的競爭比之花城有過之而無不及,市場菜多得堆積如山,菜價沒有最低,隻有更低。

    靠譜鮮生在這的名氣也不高,還好有雞心芥撐著,多少能帶來些穩定客源,隻是也挺艱難。

    現在也隻能先熬著。

    熬到有人撐不住,熬到現在地的菜賣了倒了爛了,行情才有可能回來。

    不過這些和靠譜鮮生關係不大,靠譜鮮生當下的主戰場在日本。

    任國內市場競爭再激烈,有了小日本設置的技術壁壘,絕大部分國內的葉菜企業都無緣日本市場。

    也有企業不斷地在嚐試,但屢屢遭遇退貨。

    這讓能順利通關的靠譜鮮生貨源愈發搶手,訂單增加,菜價上漲。

    繁榮合利江心三大基地幾乎每天都有過半乃至大半的葉菜發向日本。

    可謂日進鬥金。

    且,閔行和浦東新區的基地合利新增基地也很快就要出菜了。

    陳家誌隻希望小日本麵對國際壓力時,能多堅挺一會兒。

    雖然這過於奢望了。

    …

    北方。

    一篇新聞報導也逐漸引起了社會上的關注。

    ——

    【農藥殘留超標,出口日本葉菜被大量退貨】

    ——

    據日本農業新聞報導,8月初,來自國內的菠菜在抽樣檢查中被查出農藥殘留超標……

    標題醒目,且簡單直接的點明了新聞要義,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

    報導洋洋灑灑一大篇,起因,經過,以及造成的影響,都寫得很清楚。

    由於氯氰菊酯在葉菜種植中使用非常普遍,導致受影響的省市眾多。

    這篇新聞出來後,便有諸多地方報紙和媒體進行轉載報導,使新聞影響不斷在擴大。

    在此過程中,也有很多媒體把矛頭對準了蔬菜農藥殘留。

    這幾年,農殘問題頻頻被提及,群眾都快麻木了。

    在有心人和公知的引導下,有些人不分緣由就開始抨擊批評國產葉菜。

    這股風很快就刮到了滬市,也刮向了深城和花城。

    (本章完)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