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菜要怎賣,還是賣農場?
傍晚,陽光不再刺眼,陳家誌穿著短袖短褲,腳踩拖鞋,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在江心菜場遊蕩,那感覺就像是社會閑散人員。
「多了很多新麵孔,從江心菜場走出了太多熟練工了~」
路過一塊地時,陳家誌停了下來,單腳駐在地上,打量著前方正在收菜心的一名名收菜工。
各個動作麻利,戴在大拇指上的鐵指甲」收割著一根根菜心。
他還注意到有的女工用上了黃色的橡皮筋輔助收菜,這樣有助於塑形,能讓新人更快上手,也能讓老手排菜更加美觀。
雖然隻有兩三年時間,但江心菜場已經是個有底蘊的菜場。
騎過一塊塊菜畦,到了育苗棚,每個棚蓋的不是薄膜,而是換上了防蟲網。
不同於最初在東鄉菜場時的進口產品,這是國產的,菜場在使用過程中也一直和廠家保持著聯係。
如何改進如何更好的防蟲選擇多大的目數————目的都是為了減少農藥的使用。
過了育苗棚,又往前騎了一段距離,陳家誌看到了東升農場,站在邊緣,前方就是略微有些琳琅滿目的菜地。
對一個專業菜場來說,用琳琅滿目來形容不是褒義詞。
簡而言之,太雜亂了。
又是葉菜,又是茄果,又是瓜豆,東升農場偷師那久,結果就學了這?
雖然東升的苗子是從江心菜場買的,陳家誌還是要說東升的管理水平不太行啊!
在分界線上,陳家誌又選擇了往南騎,沿著河流又回到了菜場辦公區。
這的建築更多了。
擴建了的泡沫箱廠冷庫農殘檢測中心工人食堂宿舍和辦公樓,一座又一座建築,靠譜鮮生在這留下了太多痕跡。
想到還有三年的合同,陳家誌自語道:「要不還是不搬了,不然也不知道給誰做了嫁衣。」
土壤水源設施——每一樣都費了諸多心思,也為公司培養了諸多管理人員和熟練工人。
想想還真有點難以割舍。
天黑了,工人們還在進行收尾,一邊入庫,一邊出庫,陳家誌像個普通工人一樣幫著搬運。
等冷庫前的大貨車裝滿出發後,他也和小組長等管理人員一樣坐在宿舍前的台階上,聽著各自說著今日的工作,明天的安排,還有技術員普及了一些理論知識,旁邊還有來旁觀學習的菜工——————
這種夜談是老傳統了,江心菜場一直在堅持和改進,一天天一年年累積下來,培養的人才越來越多,從這輸出的力量成了靠譜鮮生新建場的發動機,甚至連幾層台階都變得越發有光澤。
第二天第三天————分配給江心菜場的訂單穩定了下來,菜場也越發忙碌,從清晨天還沒亮,到夜戴著頭燈收尾。
然而,無論怎忙,晚上的總結和技術經驗交流卻是始終沒斷過。
在江心菜場呆了三天,陳家誌已然有了決定,留下這。
這不僅是菜場,也會是靠譜鮮生的黃埔軍校。
江心菜場很忙,合利農場也很忙,每天隻是收菜播種都要占據很多精力,更何況還有澆水植保除草移栽間苗翻耕耙地等等工序。
這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生產也從來不容易。
在陳家誌的認知,後世的市場都比較穩定了,菜心芥蘭等粵菜也隻有廣東一個主市場,其餘的都是細枝末葉。
在市場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拚的就是生產管理,有穩定的供應,有品質穩定的菜,你就能拿捏住市場,買家也不會輕易換貨源。
而現在競爭者們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認知很淺。
從玉區泰記合興永隆等等蔬菜企業都是如此,可能在他們看來,隻要種植麵積夠大,那我就能菜多,菜多就能長期有菜。
事實卻不是這樣,麵積很重要,但生產管理更重要,決定一個菜場管理水平的永遠都是人。
這是陳家誌的優勢。
在他的影響和指點下,易定幹郭滿倉李明坤的才能被提前激發,同時還發掘了敖德海敖德良戚永鋒伍勇魏良才胡春梅黃山等生產管理型人才。
如今,再又曆經了大半年的磨礪後,市場機會再次降臨。
這一次,靠譜鮮生在生產端也爆發了前有未有的力量。
從十月初開始,一車又一車菜從菜場發往港口,一畝又一畝種子陸續播下。
陳家誌從江心菜場到了彭村基地,經過兩三個月的休耕後,雞心芥也再度上市。
雞心芥出口沒有市場,但它在花城深城港澳珠海等地都很暢銷,為檔□和配送注入了活力。
陳家誌的腳步沒有停歇,從彭村離開後,他回了花城,又再去了滬市,呆了兩天後,又到了深城,回花城的途中又去了合利農場。
幾個菜場都隻有一個旋律,收菜,播種,收菜,播種————
他們不知道這次機會能持續多久,隻是開足了馬力搞生產。
繁榮合利江心三大基地茬口期的銜接都異常緊密,沒有一畝土地空著,沒有一天時間浪費。
另外,浦東新區宣橋菜場MH區浦江菜場也都在搶時間建場。
對日葉菜出口的增長也很迅速,畢竟這是一個擁有上億人口的狹小島國,經濟發達,市場廣闊。
靠譜鮮生甚至都不用太刻意宣傳,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客戶上門求購葉菜。
房少華挑挑揀揀,婉拒了很多人,但客戶名單仍在日益增厚。
這些客戶,有進口企業,有大批發商,也有連鎖的百貨超市~
甚至還有來自韓國的企業。
行程匆匆,兜兜轉轉,陳家誌在這天臨近中午時又回了花城,坐在車上,看著靠譜鮮生的兩層辦公樓,他越看越覺得小氣了。
「也不知道這次有沒有機會換一個~」
車在門口停下後,樓上就探出了幾個腦袋。
「老板回來了。
「老板辛苦了。」
「老板,什時候聚餐啊?」
「我們想吃海鮮大餐。」
臨近中午,也忙得差不多了,因公司業務增長而感到興奮的眾人紛紛起哄。
陳家誌下車後衝樓上揮了揮手,「等忙完就請你們吃大餐。」
「啊,那得忙到什時候去了,我還希望公司一直忙呢~」
「不是不可能哦,感覺也沒過多久。」
其實對日出口開始增長也過去了十幾天時間,但忙起來後時間就會過得很快O
才準備上樓,就見李秀從樓上走了下來。
陳家誌笑道:「秀,還好吧?」
李秀也回之一笑,「群眾的呼聲你應該都聽到了。」
陳家誌又說:「辛苦了。」
「哪能有你辛苦,全公司的人都說你辛苦,每個檔口每家店,還有每一畝土地你都會親自去看。」
李秀從陳家誌手接過了保溫杯,又想去提雙肩包,陳家誌拒絕了,和她並排向上走去。
「這十幾天,辦公室的人每天都在討論你又到哪了。」
「是?」陳家誌打趣道:「這有閑心,看來工作還沒有飽和。」
「哪有,也都累得不輕。」
「嗯「6~
陳家誌仍然沒有單獨的辦公室,他習慣性的坐在了陳正旭的工位上,桌上的文件被一盒竹葉青茶葉壓著。
「知道我今天要回來,應該是送我的了,秀啊,晚點記得提醒我帶回去。」
「家還有啊!」李秀說:「你想喝我現在給你泡一杯。」
「嗯,多放一點茶葉,泡濃一點。」
陳家誌把桌上的文件拿到了正中間,放在最上麵的正好是外貿業務情況,他嘀咕道:「正旭去當秘書也會是個好秘書。」
李秀問:「家誌,你說什?」
「我說正旭做事心細。」
陳家誌揚了揚手中的文件,隨後埋頭看了起來。
從菜場生產上的繁忙他就對最近的出口業務有了預期,隻是看了增長曲線後仍會感到驚歎。
繁榮菜場日出口量從十幾天前就拉滿了,日均40噸,日收6萬多美元。
江心菜場要晚幾天,最近日均產出約35噸,每天也能往港口發一櫃貨,單日創匯約3萬美元,昨日總日收約19.5萬元。
合利農場也要晚幾天開始出口,從一開始的一天50~60噸,增長到現在的一天100噸,單日創匯15萬多美元,另還有70餘噸在珠三角銷售,昨日日收132.6萬元。
一杯濃茶不知何時被放在了桌上,陳家誌喝了一大口,大腦再度變得清明。
彭村基地雞心芥日產約30噸,日收約7.2萬元——
檔口配送菜店————陳家誌草草的翻閱而過,放下文件,仍舊在回味出口業務的韻味。
「這就是賺小鬼子錢的感覺?」
「得勁!」
小日本為了針對中國菠菜的出口,臨時提高了氯氰菊酯類農藥農殘的檢測標準,誤傷了大多數國內的葉菜出口基地。
但卻給靠譜鮮生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尤其這還是在質量標準體係實施幾個月後。
除了賺錢,經此一役,靠譜鮮生內部對重視農殘問題會更有積極性。
畢竟這確實能帶來利益,未來這樣的機會也還會有。
「單日本市場每天創匯就超過24萬美元,漬漬————舒坦。」
陳家誌又喝了口茶,隨即閉上眼想養會兒神,腦海冒出的卻是一筐筐美刀O
大腦太過於活躍了。
現在離日本提高氯氰菊酯農殘檢測標準也隻過了十幾天,他感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由不得他不暢想往下的局勢。
浦東新區宣橋菜場MH區浦江菜場都在建設中,有沒有機會趕上這波機會?
合利農場也一早就定下了擴增基地的計劃,隻是有不少農戶種的中晚稻影響了拿地,但現在也在動工了。
還要移栽遲菜心~
下一秒陳家誌的思維又切換到了大利生菜,大利生菜也是最近對日出口的主要品種之一。
然而,這實際上是為同興泰對付美國生菜準備的。
陳家誌搖了搖頭,「已經有些亂套了,也不知同興泰現在情況如何。」
想到這,他主動撥通了同興泰的電話,沒人接,才想起這會兒可能人還在睡覺。
「家誌,吃飯了。」
李秀提了個飯盒進來,放在了桌子上,「媽知道你今天不會回去吃午飯,一大早就起來給你燉了雞湯,讓我給你帶過來。」
「好,突然還有點想這一口。」
香江,區泰記,都已經中午了還沒有下班,一箱箱餘下的蔬菜還擺放在菜欄。
這時市場的人流量已經很少了,但也沒人敢提前走,隻是乾耗著也沒有辦法。
看著一個個無精打采的員工,區景泰無奈的揮了揮手,「下班吧,晚上再來。」
員工這才敢離開。
區景泰也起身來到裝菜的泡沫箱前,歎了歎氣。
有還沒走的員工說道:「區總,要不再試試往日本發貨吧,前段時間聽客戶說他們也急需葉菜。」
「現在就這處理了也可以,萬一發貨過去日本,運氣好通過了就賺了。」
區泰記前些天又斷續往日本發了兩次貨。
然而,結果沒有任何改變,兩次都慘遭無情退貨,隻是現在這局麵和被退貨也差不了多少。
「你以為我沒想過?」
區景泰搖了搖頭,歎道:「隻是近幾天沒有日本方麵的客戶再主動聯係我了,可能他們也不抱希望了,唉,我再試試吧。」
幾經折騰,區景泰給多家有合作關係的客戶發去了傳真。
一直等到下午才有人回複,是一家連鎖百貨超市客戶,區景泰幾個月前才去日本簽訂的客戶。
對方的態度很冷淡,或者說絕情,區景泰看了很絕望。
「區總,很抱歉,我們已經和貴國其它蔬菜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請不要再聯係,我怕他們誤會。」
區景泰沒心思睡覺了。
他反覆琢磨著文件中的話語,貴國其它蔬菜公司」表明了國內有企業還在做對日出口生意。
會是誰?
區景泰有了個驚悚的想法。
他把電話打給了東升農場,「讓李繼勇來接電話。」
等待的時間似乎也很漫長,其實李繼勇是奔著來的,出了汗,也喘著粗氣。
「喂,區總。」
「江心菜場最近正常?」
「正常啊。」李繼勇想了想,說:「他們最近的菜都挺好,出菜量也很多,每天都有好幾車菜。」
「他們賣到哪兒去的?」
「市場唄,還能是哪————」
「你去打聽清楚,現在,立刻,馬上!」
區景泰的聲音一句比一句響亮,李繼勇不敢有絲毫耽擱,又飛奔去了隔壁菜場,再又飛奔回來,汗水已浸濕了他的衣衫,說話也變得吞吞吐吐。
「江心菜場——他——他們每天——每天都有一櫃菜——發往——發往日本!」
「艸,可惡啊!」
這是區景泰猜到了的答案,也是他不願麵對的答案。
江心菜場是怎通過日本的檢疫的?
他不由想起幾個月前江心菜場的異常,那時江心菜場三天兩頭的翻車。
東升農場被淹時,江心菜場也被淹;東升農場順利出菜時,江心菜場可能遭了病蟲害,一夜之間上百畝菜毀於一旦。
就很不江心菜場。
感覺像換了人一樣。
他嘲諷過江心菜場,也為江心菜場找過許多原因,但從來沒往農殘方麵想。
如今,迷霧被揭開了。
江心菜場還是那個江心菜場,甚至變得更為厲害,可怕,深不可測!
更讓他難受的是日本的客戶這次一斷開,後續應該很難很難保得住了。
一股絕望的氣息籠罩著他。
菜要怎賣,還是賣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