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我還是想看你桀驁不馴的樣子
元謀。
曆經三個多月生長,製種菜心、小白菜、生菜等相繼迎來收獲。
收割、晾曬、脫粒、清選……
每一道工序都不容易。
彭謙卻時刻守著,也是見獵心喜,元謀的製種環境比想象中還更出色。
溫暖幹燥的氣候讓種子隻需經過簡單晾曬,就能將含水量控製得很低。
借助農民風選油菜籽的扇車、篩子等進行篩選後,種子的大小、飽滿度、色澤等指標表現都極為出色。
種子產量也遠超出了預期。
常規菜心種種子產量本來就低,這次在元謀每畝種子產量卻達到了60~70斤。
如此效益不僅能覆蓋成本,還可能略有收益。
簡單匯報了些情況,彭謙又說:“現在正在進行發芽實驗,測試純度、淨度和發芽率,有很大可能能達到出口標準。”
陳家誌想了想,開口道:“快過年了,買好回來的票了嗎?”
彭謙:“額…還沒有。”
陳家誌:“趕緊買,我等著你回來一起去找丁建輝,讓他看看菜心種子的品質。”
彭謙:“……”
丁建輝是花城種子公司的采購,陳家誌吃了番苦頭才從他手中拿到試製種的機會。
陳家誌不是記仇的人。
隻記得他說過‘收獲後不能保證收購’、‘小子,別那自信’、‘種子出口沒那容易’、‘你以為你誰啊’……
這次四九菜心種子總產量還行,接近兩千斤,不過大都是在京城種子交易會上拿到的訂單。
屬於丁建輝的隻有一小份。
本來當初從他手中拿的母本也隻是種類多,但每種的量都很少。
找他驗貨是應有之理,再不小心多透露一些也不過分吧?
彭謙有些哭笑不得,這小老板還有些記仇。
他隻能又說得詳細了些。
今年在元謀的冬繁製種有成功,也有失敗。
葉菜類除了菜心外,其它蔬菜種子也有斬獲,隻是部分種子純度還有待驗證。
同時茄果類製種因技術不熟、不了解元謀1~2月夜間低溫等等原因,最終取得的效果不佳,還要繼續改進。
而且還有效益問題。
菜心、小白菜等多是常規育種,產量不高,價格一般,效益不高,甚至比不上直接種菜的效益。
相對來說,雜交製種產量高,母本的價格也高,父本還可以作常規商品種賣。
如果有好的雜交種,收益能高出數十倍。
同理,番茄、青椒、茄子雜交製種的收益也很高,未來還是要往這方麵發展。
陳家誌說道:“彭老,這些都好說,你先抓緊時間買票回來,晚了我怕等你回來丁建輝先休假了。”
彭謙:“……”
試繁種的成功讓陳家誌嚐到了甜頭。
雖說效益還一般,但已經走到了正確的道路上。
不過陳家誌也把雜交種的事放在了心上,現在菜心還少有雜交種,不過未來很常見。
他想到了張樺在研究的尖葉菜心。
除了代繁種,等政策放開了,還可以從科研院所購買品種授權進入種子領域,不一定要完全自行育種。
或許還可以和科研院校合作?
結束通話後,陳家誌也沒有再上樓頂,而是下樓去了育苗大棚。
如今這10畝大棚用途多種多樣,除了用於嫁接的科研,也是專用育苗場。
一盤盤展開了幾片真葉的芥蘭不斷被工人運輸到菜場移栽。
一畝大棚的芥蘭苗大概可以移栽37~38畝,10畝大棚就算全部用於培育芥蘭苗也不夠400畝地移栽。
所以,空出來的棚經過消毒後,又立馬進行播種。
除了芥蘭,用於連州基地的黃瓜、茄子和番茄也會在第二批同時育苗。
其中還包括砧木。
所以10畝育苗大棚的任務也格外重,不停歇的運轉也滿足不了連州1000畝合作基地的用苗需求。
隻能分開,一半在當地培育實生苗,一半在花城培育嫁接苗,再運輸過去。
也剛好能形成更直觀的對比,起到一定的推廣作用。
而且,因為要嫁接,等嫁接苗出圃時,大約是4月份,移栽時間比常規苗更晚,後期麵臨的氣候也更惡劣,但也更能體現嫁接苗的抗性優勢。
且夏季高溫期菜價也明顯更高。
對現有的幾種嫁接組合在廣東的表現,菜場已經做了試驗性驗證,效果不錯,但還需要更大範圍的實戰證明。
…
又過了三天,彭謙終於從元謀趕了回來,陳家誌在車站接上了這位傳統育種家。
其身上還攜帶了一塑料口袋用作樣品的種子。
放進後備箱時,陳家誌揭開繩子看了看,內還有許多小包裝。
彭謙說道:“菜心、小白菜、上海青、大利生菜等每一樣種子我都帶了點回來,同時也各郵寄了份給繁種單位。”
陳家誌又隨意拿了一小包種子打開,抓起一把攤在手心,篩選得很細致,“好種子。”
彭謙笑了笑,“等回辦公室我再給紀鬆打電話問問,發芽率應該也統計出來了。
我感覺也很不錯,比大多數用於出口的菜心種子都更好!”
陳家誌又趕緊把種子放回去,拴緊,蓋後備箱,打開車門,“彭老,先回去打電話,順便約下丁建輝。”
彭謙莞爾,這坎看來是過不去了。
其實陳家誌也隻是在開玩笑,他和丁建輝還不至於是深仇大恨。
何況後續還要仰仗別人給訂單。
發動車後,陳家誌又想起剛才提到的生菜種子,“彭老,生菜是南京的大利生菜吧,在元謀的表現怎樣?”
彭謙:“很好,種出來外觀漂亮,口感也很好,老李喜歡拿來燙火鍋。”
陳家誌:“我準備在廣州也種種試試,看看它的表現如何。”
彭謙想了想說,“大利生菜的適應性還不錯,應該能行。”
大利生菜是久經不衰的品種,當然能行,陳家誌也隻是想菜場多吃點紅利期。
很快,到了靠譜鮮生辦公室。
彭謙也沒耽擱,陳家誌燒水的功夫,他就先給紀鬆打了電話。
跟著就仿佛對麵說一個數字,他就複述一個數字。
“純度96.5%。”
“淨度98.3%。”
“發芽率93%。”
“水分6.1%。”
每說一個數字,彭謙的聲量都會有個小小的提升,等說到水分時,已經稱得上是亢奮了。
辦公室外走過一兩個人時,也會探究的往看。
等彭謙打完電話,陳家誌也泡好了茶,問道:“彭老,試驗驗證結果很出色嗎?”
彭謙笑了笑,“至少丁建輝知道這個結果後,一定會非常感興趣。”
陳家誌樂了,“有你這句話就夠了。”
喝了杯茶後,彭謙又打電話給蔬菜種子批發部,與丁建輝預約驗貨時間。
過了一會兒,可能是得到了通知,丁建輝把電話打了回來。
“老彭,你們菜心製種成功了?”
菜心製種並不難,難的是這個季節,冬天製種菜心可很少見,而且是在內地。
彭謙抬頭對陳家誌笑了笑,又說:“丁經理,眼見為實,種子我也帶了樣品回來,你拿回去測試下就知道了,嗯~按我的判斷,比你們出口的菜心種子要強得多。”
“我現在在白雲,隨時有空。”
“好,那就等會兒見。”
放下電話,彭謙哈哈大笑道:“丁建輝慌了,約我們中午一起吃飯。”
陳家誌念頭也通達了。
能讓丁建輝這急的放下麵子,可想市蔬菜種子公司在種子出口創匯上下滑有多嚴重。
而彭謙也不至於拿這事戲耍他,所以態度大變也不稀奇。
隻是略微顯得有些滑稽。
吃飯的地點也約在白雲,陳家誌和彭謙並不急,但也沒有刻意擺譜。
不過抵達飯店時,丁建輝也在門口等著了,“陳總,老彭,一段時間沒見,風采依舊。”
陳家誌回道:“丁經理做事也是雷厲風行,種子都帶來了,先驗貨?”
“驗貨的事不急,我信老彭。”丁建輝擺手道:“先吃飯,吃了飯再談工作。”
話雖說這樣說,陳家誌注意到丁建輝不自然的神色一閃而過。
便也帶了一小袋約2斤菜心種子進飯店包間。
放在桌子上後,丁建輝隻是客氣了兩句,便很認真的查看。
良久。
他才歎道:“果然不錯啊,要是純淨度和水分數據亮眼一點,妥妥的優等品!”
彭謙笑道:“我們也內部測過,發芽率93%,純度96.5%,淨度98.3%,水分6.1%,應該都遠高於出口標準吧?”
“真能達到這個指標?”丁建輝震驚的合不攏嘴。
彭謙:“我們的測試比較簡陋,帶樣品回來,就是想看看專業檢測結果。”
“沒問題!”丁建輝啪的一拍桌子,又問:“菜心種子總產量有多少?”
彭謙:“將近兩千斤。”
丁建輝訝然道:“這多?”
陳家誌連忙提醒道:“丁經理,你給我們的母本隻夠試種,大部分菜心種子都是給其它單位代繁的。”
丁建輝:“……”
回旋鏢落到臉上讓丁建輝很難受,但自己得為傲慢付出代價。
廣州菜心種子出口的境況日漸欲下,根本原因便是種子質量差強人意。
就拿發芽率來說,別說93%了,就連85%的出口標準都達不到。
而影響發芽率的因素也包括純淨度和水分等等指標。
如果真能達到彭謙說的指標,絕對的優等品,利於種子出口創匯。
飯桌上丁建輝長袖善舞,絲毫不在意種子的真偽。
但吃了飯回到單位後,卻迫不及待的找人檢驗驗證。
幾天後等結果出來時,他激動又無奈的聯係上了陳家誌。
“陳總,種子能多勻點給我嗎?”
此時的陳家誌很想來一句,我還是想看你桀驁不馴的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