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商量好的計劃,洪中相繼與東升農場和合興達成了訂單意向。
兩家都考慮在友誼農資進貨。
日暮西山,陳家誌也從家來了菜場,與洪中一同站在田埂上。
“你沒給他們透底吧?”
“他們倒是想細問,但我可沒那傻。”洪中笑道:“我給他們說這要算在技術服務。”“對頭,就是這做。”陳家誌手上拿著煙,“賣農資就該和技術服務相結合,你後續還得和植保站打好關係,如果能挖兩個技術人才出來,那就更穩妥了。”
“有必要嗎?”
“有!”陳家誌說:“想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就得配套相應的服務。”
“好,那我招人!”
洪中現在很重視陳家誌的意見,除了他是股東,持有股份以外,更和他每次的建議效果都立竿見影也有關。
陳家誌又問:“種子呢,他們沒買種子嗎?”
“沒有。”洪中說道:“東升從日本引進的種子,合興也有海外渠道,我最近也在關注行業情況,有很多外資種企也都進入國內了。”
“安?”陳家誌訝然,他沒空關注這個。
洪中凝神道:“美國孟山都、先鋒和聖尼斯、日本的阪田和瀧井、韓國的漢城和興農、法國的利馬格蘭等等企業都進入了國內。
有的設立了辦事處,有的成立了合資公司,韓國農友去年更是在京城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的種子企業。”
“看來你也沒少費心思。”陳家誌稱讚了一句,隨即又很納悶,“但普通民企還不能進行種子生產和銷售吧?!”
“是。繁種基地生產出來的種子隻能由政府統一供應和集中銷售,種業還未向民企開放。”“哦~”
陳家誌不知該如何說了。
洪中笑了笑,“難得還有你不知道的事。”
陳家誌很想說這很正常,術業有專攻,然而他又無法解釋自己為何知道哪些種子好。
想了一會兒,陳家誌說道:“這些企業應該都才進入國內不久,還在市場推廣期,我覺得你可以去北方接觸一二,運氣好,興許還能買些便宜種子回來。”
洪中考慮了下,答應了下來,“行。”
接下來兩天,菜價依然居高不下,菜心批發價再一次達到了3元/斤。
還有菜的菜農都很幸運的要大賺一筆。
江心菜場的菜不多,供港和檔口的供貨量都隻能勉勵維持在10噸左右。
陳家誌減少了去市場的次數,菜場的工作重心也轉到了移栽和管理。
在此期間,菜工團隊人數也再次增加,達到了400餘人。
這多人,每天都自帶工具來移栽菜苗。
不到一周時間,600畝菜場就移栽完畢。
穴盤苗很健壯,移栽成活率很高,並且也進行了追肥,恰逢天晴,葉菜生長很快,幾天時間,菜場就再次生機勃勃,萬物競發”
而行情依舊堅挺。
同時,東鄉菜場也正式成為了過去式,除了敖德海夫妻,大部分熟練菜工也都決定跟著過來,也有部分人被陳正旭調去了靠譜鮮生。
這天,正是搬家的日子。
“永鋒,瞧你那熊樣,口水都快掉地上了,要不要給你放半天假,你和娟嬸兩人回去授個粉?”人一到,早等著的戚永鋒就到車前接自家媳婦,迎來易定幹一頓調侃。
一車人也紛紛哄笑了起來。
“哈哈,對,就該給永鋒放半天假,要是黃娟還不來,永鋒都快憋不住去采野花了”
黃娟惱道:“你們還真是一點都沒變,當了場長也還是滿口黃腔,沒一個正經的!”
戚永鋒也不怵,衝易定幹說道:“行啊,要放假那我等會兒就不過來了,娟,走,回家!”易定幹撇嘴道:“靠,你來真的,有這饑渴嗎?”
“你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戚永鋒哼哼道,又被黃娟斥了幾句,這才安分下來。
陳家誌也站在樓上看一群人打鬧,等安頓好,易定幹領著敖德海和大姐夫吳成勇也來到了他辦公室。“德海過來後擔任副場長,管理新拿的300畝地,同時會多3個小組長,其中一個小組交給勇哥,另兩個小組易場長會推薦一個新人,德海也從老人中挑一個,有問題沒?”
敖德海沉吟道:“我沒問題,馬上就能投入工作。”
吳成勇遲疑了下,也點頭同意。
陳家誌給兩人泡了茶,說:“勇哥你也不用怕,管人而已,不懂就問,新拿的地也需要整理,拿來練手也正好合適。”
吳成勇喝著茶,帶著點點局促,“好,我盡最大努力。”
喝了一壺茶,陳家誌又帶著人去看新接的地。
早稻已經黃了,金燦燦一片,最多半個月就能完成收割。
兩塊荒地上的“菜山’也已腐爛,一堆一堆的看著很惡心。
陳家誌說道:“雜草和石頭都清理幹淨了,先開溝打地,再把這些腐爛的菜鋪在地,都是很好的養料,下一茬菜種出來差不了。”
敖德海笑道:“在東鄉菜場也有這樣的經曆,腐爛的菜當肥料,種出的菜很漂亮。”
整體來說,新租的地肥力還不錯,唯獨排水較難。
但大力開溝又會破壞肥力,後麵又是雨季,調整田形的時間不多,隻能保留原有基礎開溝。定下框架後,敖德海就領著人先動起了荒地。
這也是給他積累開荒經驗,為以後建分場做準備。
平整、開溝、耕地、施肥、再耕、整畦……
敖德海采用了整一塊播一塊的開荒方法,整體性會有所欠缺,但優點是能盡快出菜。
這種方法難說好壞,雖說現在不差錢,但陳家誌仍挺認同這一做法。
在花城,因為地租和人力成本增加,能做長久的大菜場極少,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放棄。
江心菜場暫時也沒在他的長久規劃。
所以,也沒必要在一些細節上精益求精。
在他的認知,經營基地,一開始投入越大,吼得越歡,最後收場就有多慘淡。
“咚咚咚。”
“請進。”陳家誌抬頭看著進來的徐瑤,“喲,看著度了不少,減肥卓有成效啊!”
“是嗎?”徐瑤愉悅的笑了笑,“陳總,6月份的賬目做出來了,業績爆炸。”
“哈哈,也不枉全場的人都那辛苦。”
“我先放這了呀”
徐瑤又小跑著出門,聽腳步聲就很歡快,轉過身就下了樓。
陳家誌搖了搖頭,放下了手中的書,拿起報表看了起來。
平賬是一門藝術活,江心菜場、東鄉菜場和靠譜鮮生就有很多牽扯不清的地方。
但好在現金多,關起門來又都是自家人,所以倒也好做。
整個六月,江心菜場實現銷售額627萬元,大幅刷新了記錄。
月初收尾的青椒可圈可點,菜心在月中深陷泥潭,但又在月末迎來超級大反彈。
月末8天,一共賣了520萬餘元,一戰成名!
供港的配額任務也集中在月末超額完成,並再一次獲得了優等評價。
江心菜場7月也拿到了400噸的供港配額。
開支方麵,工資發了65萬,給靠譜鮮生的代銷費42.6萬元,泡沫箱廠成本約25萬,電費、油費、修理費等雜七雜八的支出20萬。
另有月初買樓買車買農資,支付冷庫和泡沫箱尾款、食堂建設等費用”
計算下來,6月的總支出便是359.6元,結餘267.4萬元。
這業績確實很爆炸。
賬戶上的餘額達552.4萬元,還有一筆給靠譜鮮生買樓的借款72萬元。
有了錢,便又要思考怎花出去。
陳家誌早有了些想法,在市場投資建設冷庫,擴大終端渠道的銷售儲藏優勢。
其次建設鋼架育苗大棚,現在人力成本低,育苗移栽的性價比還很高。
同時還會投入部分資金用作科研,主要涉及種子育種留種、設施和機械改進、肥料配比、配套技術等等”培育的種子也不會對外銷售,現階段目標還是自產自銷。
察看著業績報表的同時,陳家誌也在筆記本上完善著心中的想法。
500多萬不是個小數字,能做很多事,除了冷庫、大棚、科研,都還能剩下很多錢。
投資新菜場的事也可提上日程。
隻是位置要如何選?
花城如今有了江心菜場,他更傾向於開拓其它城市的市場。
深城是一個選擇,距離更近,靠近港澳,但他對那邊不熟。
其次是滬市,他在滬市寶山呆過幾年,對那邊的種植環境更熟。
而且滬市的地租低,他記得2002年時,寶山的地租每畝才200多元。
同時市場也不小,浦東新區也才剛成立兩三年,出口日韓也更方便。
隻是距離花城遠,不便於管理。
在腦海中思索著這兩個地方,陳家誌一時難以抉擇。
索性暫且擱置,出門散心。
在農場工作就這點好,隨時能看到田園風光。
尤其如今花城工業愈發發達,汙染嚴重,想呼吸口新鮮空氣也不容易。
李才和薛軍在城呆久了,厭煩了城的汙濁,今天也回到了菜場。
“陳哥,地好多菜都可以收了!”
“今天就可以多收點,別等了,趁現在菜價還堅挺,賣菜苗也劃算啊!”
陳家誌才出門,李才和薛軍就一前一後騎車飛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