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大峴山西
大峴山的西側,沂山餘脈處。
孫策座下西極駿馬剽捷善跑,騎從追趕不及。
他思索衡量之際任由坐騎發揮,等他回神時已在沂山餘脈的一處山梁上。
山梁樹木早已被樵夫砍伐,近些年也生長出一些灌木雜林,普遍不高,難以遮蔽視線。
【記住本站域名 台灣網超給力,??????????.??????書庫廣 】
身在馬上的孫策左右扭頭,就能看到南邊沿著山勢修建的古齊長城輪廓。
山風吹刮,孫策莫名渾身一涼。
他左手下意識挽緊韁繩,坐騎也是不安打響鼻,前蹄擦地。
孫策右手拍了拍馬鬃,左右觀察遠近的低矮雜木林子,這應該是山民行走的固定道路。
這樣的亂世,道路也有踩踏的痕跡,兩側的灌木也有砍伐修剪的痕跡。
孫策確認附近沒有危險後,就拉扯韁繩,準備原路返回。
隻是馬匹載著他順山梁小道行走時,沿著斜斜的小路走向了山坳。
好巧不巧,三名山民砍柴完畢,各自背著柴捆躬身從灌木中走出。
他們也看到了孫策,來不及解下柴捆,隻能蜷縮一團,依偎在路邊,低頭不敢與孫策對視。
孫策卻見這三名柴夫身形雖瘦,卻拳腳矯健,隔著粗布短衣也能感受到對方一身腱子肉。
對於這樣的腱子肉,孫策實在是看不上,這樣一身腱子肉的士兵不耐久戰,膀大腰圓的才是他眼中的精銳好兵。
除了輕俠劍客外,軍中武技講究實用與抗打。
又見著三名柴夫被肩上的乾柴壓的難以起身,孫策那點警惕心也就散了。
柴夫都是砍伐濕柴,就地集中後晾曬,可能一段時間後才會來打捆晾乾的乾柴。
砍去側枝細枝後,保留耐燒的主幹,打捆後帶回家中儲備著。
至於對外售賣……哪怕臨淄城附近,經曆過兩輪亂軍之後的青州,民間已經沒有了樵夫生存的環境。
人口減少的太多,殘存人口的生活周邊僅僅是正常生長的草木,就夠這些人日常燒煮飯食了。
秋季再針對性割草砍樹,怎都能屯夠冬季所需的取暖燃料。
民間已經不需要樵夫了,可官府或軍隊以及豪強大姓還需要組織樵夫日常打柴,以做儲備之用。
孫策也沒從這三個樵夫縫補破爛的短衣外看到什標識物,就斷定這幾個樵夫是給官府打柴的山民。
就在孫策經過之際,一名蹲著的山民以短刀悄悄劃開了肩上麻繩,依舊半蹲著架住柴捆,不使傾斜或搖晃。
他另一手拄著打柴爬山路的長杖,確認孫策到三四步外時他猛地抬頭,手中短刀投擲而出。
幾乎緊隨他之後,另外兩個樵夫也將隨身短刀投擲而出。
血肉之軀麵對銳器時是很柔弱的,三名樵夫有默契的甩刀刺殺,孫策缺乏防備,背後立刻被紮中。
「賊子竟敢害我!」
孫策暴怒,狠狠拉扯韁繩,同時狠踹馬腹,座下良駒邁步疾馳向遠處加速。
可還沒跑到十步外,又是三枚手斧打著旋飛來。
恰好孫策回頭時瞥到,猛地回頭躲避,同時緊繃背上肌肉。
脊背正中被一斧頭劈中,疼痛濕熱沉重感同時傳來,而另一個斧頭則砸在孫策的右肩後。
還有個飛斧,打著旋貼著孫策右臉頰飛過。
而這時候孫策從左邊回頭過來,扭頭太猛,右臉頰被飛斧劃開一條口子,立刻血液湧出。
「快殺了他!」
一名樵夫高呼督促,手中包漿發亮的登山木杖也被他投擲而出,另外兩個人也是齊齊投擲,見木杖未能擊中孫策,也沒能將孫策從馬下擊落。
三名樵夫見孫策縱馬已跑到十五步外,當即想也不想轉身就跑。
他們真的不認識孫策,隻是砍柴時見孫策單騎而過,就生出了劫掠馬匹的心思。
也不是貪圖馬匹的價錢,隻是想敲悶棍打死這個錦衣騎士,然後牽走馬,找個隱蔽地上先拴著。
等風聲過了就去啖了這頭馬。
孫策忍著疼痛控馬疾馳百餘步,就見蔣欽二十餘騎朝他而來。
蔣欽抵近後率先一躍下馬,跪伏在地:「末將護衛不力,君侯恕罪。」
隨行騎士紛紛下馬跪拜在地,孫策的親隨騎士越過這些人,來到孫策左右,立刻觀察診斷孫策的傷勢,無不大驚。
孫策忍著疼痛,問蔣欽:「公奕何以在此?」
「末將本射獵此山中,聽聞君侯帳下健兒呼喝君侯,這才率騎從而來。」
蔣欽回答後,才抬頭觀察孫策傷勢,不由臉色大變,倍感為難:「末將斷後,君侯速速回營。」
他真有些解釋不清楚,軍隊都是在大峴山東邊的山間道路開闊處紮營,並沒有太過控製清除附近的山民。
他真是來這打獵弄點野味改善夥食,運氣好還能遇到山民女子。
感覺自己有些解釋不清楚,最關鍵的是,他的好兄弟周泰被孫策送給趙基後,這讓蔣欽這幫周泰的鄉黨也有些不好立足做事。
能感受到蔣欽的惶恐,孫策強忍著疼痛:「有勞公奕,刺殺我的是山間樵夫,隻有三人,務必生擒!」
「喏!」
蔣欽高聲應答,整個人也鬆了一大口氣。
隻要生擒這三個刺客,他自能立刻洗清自己身上的嫌疑。
起身讓開道路,還分出一半騎士參與護衛,目送孫策走遠到三十幾步外,蔣欽緩緩拔劍指著山路另一側:「追!務必生擒刺客,抓到刺客的,我有重賞!」
「喏!」
十幾名精銳騎從紛紛上馬,取出弓弩,或持矛戟,沿著山路追趕而去。
他們攜帶的獵犬也興奮起來,歡聲狂吠,在道路高處的灌木中快速穿梭。
隻是蔣欽勒馬不動,觀察地麵上已經被泥土包裹的血跡,又扭頭去看孫策撤離時一路滴瀝的血跡。
他緊皺雙眉,感覺這不像是齊侯的一貫風格。
若真是輕傷,區區三名刺客,早就被齊侯自己手刃了,豈會假手於人?
就算沒有手刃殺賊報仇的體力,以孫策的報複心來說,也會留在這監督,直到親眼確認殺死刺客為止。
蔣欽太了解孫策了,頓時感覺渾身沉甸甸的,前程黯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