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而在前線,趙基與幽州豪強代表們舉行幾場狩獵後,這些幽州豪強明顯已被趙基的射術所震撼。尤其是對公孫瓚、鮮於輔這樣能聚集數萬漢胡聯軍的人來說,戰場上遇到趙基,會非常的無解。小規模的戰鬥就如狩獵一樣,趙基乘馬而過,以趙基為圓心,半徑六七十步內的猛獸幾乎不需要第二猛獸如此,那精銳甲騎、甲兵也是如此,公孫瓚、鮮於輔也不可能穿戴三層鎧甲。

    這意味著一旦交兵,趙基接近到他們身邊一定範圍後,他們一定會被優先射殺!

    而陣地相持戰,趙基以及隨從善射騎士更是難纏。

    這意味著雙方大軍不動的情況下,己方的精銳部隊會在小規模遭遇戰時被趙基以及騎從以極大的傷亡比給幹掉!

    精銳部隊擋不住,普通部隊也是人,更是支撐不了多久。

    除此之外,舍棄陣地戰,直接進行決戰……這更糟糕。

    從趙基應募虎賁以來,趙基推動主導的戰爭,或者被動應戰的陳留汴水一戰,趙基作戰風格就非常的雄烈。

    從來不打隔夜仗,能一日內將你擊潰,就絕不會留手,搞什相持。

    所以這種一波流決戰打法……雖然無法精細總結趙基的優勢,可實際的戰例最有說服力。

    因此通過幾場狩獵,趙基有意展示之下,公孫瓚、鮮於輔已然絕望。

    幽州騎士的優勢,在麵對冀州步兵時還有那點優勢。

    可麵對趙基時,不管大規模、還是小規模戰鬥,公孫瓚都找不到合適的破解戰術……除非困守易京,通過後勤拖垮趙基的大軍。

    至於安排幾十名精銳襲殺趙基,這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趙基臨陣廝殺的例子太多了,許多戰爭陷入相持時,就是趙基親自突陣才取得突破性進展。趙基全軍都知道趙基是臨陣百人斬,不是說趙基從戎以來總共積累斬首百級,而是一場需要趙基介入的戰鬥,那趙基個人斬首數據就在百人上下!

    限製趙基臨陣斬獲數據的從來不是趙基的勇氣或作戰技巧,而是敵軍的韌性與數量!

    幾十個精銳,就想襲殺趙基?

    更絕望的是,趙基不止一次臨陣一劍劈飛弩矢……這是短小、強勁、飛行軌跡難以捉摸的弩矢,不是箭矢。

    至於戰鬥時徒手抓箭反射回去的例子也有,但趙基能避免就避免,因為抓箭反射太過浪費時間。趙基躲閃不及,寧肯用鎧甲抵禦箭矢,再取箭快速射擊。

    除非拿出漢高祖圍殺項王的陣勢……你不僅要兵力多,還要保證趙基身邊不能有太多的護衛。例如當年,如果項王身邊有千餘精騎,漢軍能否順利圍殺,也是一個難以考究的問題。

    如今趙基表現出來的勇猛遠在項王之上,可宗室之中可能再出一個高祖一樣的英傑?

    被趙基嚴重挫傷信心的公孫瓚已經想象不到可以擊敗趙基的方式,以公孫瓚對軍心的了解,哪怕趙基的東征遊牧大軍潰退。

    隻要趙基能活著退回雲中或五原地區,隨時可以糾合大軍發動第二次東征。

    公孫瓚不僅了解軍心,更了解鮮卑、匈奴、羌人的族群心性。

    隻要趙基還活著,這些被他殺死父兄親戚的諸胡部族貴族,哪怕兵敗之後,依舊會去依附趙基!別說這些被趙基打服的人,就是幽州豪傑,也快有這種傾向。

    不同於公孫瓚,鮮於輔則思維更加的廣泛,可他依舊絕望。

    因為趙基隻要領兵出征,就不飲酒,也不親近女色,更是鎧甲不離身,出行最少五百餘車騎精銳相隨。隻要趙基的大軍在側,偵查範圍向外延伸二百餘,誰能圍殺五百精銳車騎護衛的趙基?

    數十萬東征的遊牧大軍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趙基本人。

    鮮於輔看來,哪怕趙基單馬獨行,一人就如一國,誰能不怕?

    國家之所以可怕,就是因為你不守規矩,國家可以殺你、或滅族。

    那趙基單騎獨行,也能殺你,滅你的族!

    趙基隻是想通過幾場狩獵活動,就像去年與孫策比賽射虎,當時為的是震懾孫策,警告孫策別搞小動作。

    今時也是這樣想的,他可不想被東胡聯軍、幽冀聯軍聯合夾擊。

    這樣的戰爭一旦爆發,就算打贏了,也沒有什意義。

    他根本不具備接管幽州、冀州的人才儲備,強行接管,隻會被稀釋控製力,反倒會有被滲透的可能性。所以必須狠狠展示自己的威懾力,不求震懾每一個參與狩獵的幽州漢胡豪強,隻要能懾服其中的一部分這樣幽州漢胡豪強就無法聯合織造什大陰謀,就算有大陰謀,其中有一人告密,那自己就算沒有白忙活。

    陰謀這種東西,參與的人越少,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而軍事戰爭,曆來就是一個人數遊戲。

    就在公孫瓚被趙基壓服之際,他收到了一封來自袁紹的密信。

    公孫瓚見密信泥封完善,心中再次癢癢起來。

    因為這位信使,是涿郡人士仁,是自少年時就追隨劉備的人,也能算是公孫瓚當涿縣縣令時小弟的小弟不能說是很熟,隻是認識,知道劉備手底下有這個人。

    不管是當年涿縣縣令公孫瓚知道士仁這個輕俠、無產惡少年;還是今日幽州牧前將軍薊侯公孫瓚知曉這位車騎將軍府從事士仁,都是士仁的榮耀。

    公孫瓚猶豫再三,出於對劉備的信任,還是當著士仁的麵敲開泥印,拿出麵的帛書。

    帛書一共有兩封,一封是劉備寫來的,劉備認為趙基久督兵於外,功勳卓著為人桀驁,不敬天子遲早將成為炎漢社稷存續之災禍。

    所以劉備想要聯合公孫瓚、袁紹,一起合力迫使趙基入朝執政。

    公孫瓚對劉備的提議,隻有一陣哂笑。

    不是看不起劉備的設想,而是劉備竟然還懷著擁護天子,三興炎漢的想法。

    大司馬趙基已經證明,非劉不王的白馬之誓已經展現出了它的負麵影響。

    白馬之誓,固然為漢室傳承壓製了異姓王、異姓王國的出生和壯大,避免了七國之亂、類似春秋戰國的局麵發生。

    同時,也堵死了漢室天子成為周天子的可能性。

    如果能異姓封王,現在就不存在這糾結的困難。

    給趙基一個疆域稍大一些的王國,再扶持一些異姓、同姓的實權王國,這些王國自然會積極整合內部資源,去跟趙氏王國喋血死磕!

    可白馬之誓的限製之下,上到漢室天子,再到公卿,誰都不敢搞這種操作!

    不是沒有破局的解法,而是白馬之誓堵死了這種可能性。

    白馬之誓的影響之下,異姓不王……若已經為王,不想重蹈漢初諸王的舊路,那就必須咬牙一口氣把事情做絕,將漢室天子拉扯下來,自己去當天子!

    公孫瓚看了劉備的帛書後,當著士仁的麵用燭火燒了。

    至於袁紹的帛書,公孫瓚看都不看,連著一起燒了。

    士仁詫異:“君侯,這是何故?”

    “能平天下者,唯趙大司馬。”

    公孫瓚語氣平靜,仿佛陳述:“袁紹最善蠱惑,我怕受他挑撥,做出不智之事。回去見到玄德,實話實說即可。告訴他,幽州男女久曆邊患之苦。幸得大司馬撥雲見日,我自當鼎力相助,以成生前身後之名。”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