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2章 讓月球的燈光照亮更遠的星河
春節剛過,基地接到地球航天局緊急任務:接收10名航天工程與微生物專業的博士研究生,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深空探測專項研學」,為「月球三號計劃」儲備人才。消息下達後,各部門迅速行動——蘇曉宇升級美食街餐食配方,陳玥改造實驗室增設研學工位,李銳則牽頭設計航天任務實操課程。
研學團抵達當天,「星塵九號」運輸艙精準停靠。當10名身著藍色航天服的研究生走出艙門時,陳玥與李銳已在艙外等候,手中捧著嵌有「月心桂」葉片的紀念徽章:「歡迎加入月球科研前線,這的每一組數據都將寫入深空探測史。」
在微生物實驗室,陳玥用互動全息投影展示「氦-3轉化菌」的工作機製。當紫色螢光菌群隨著模擬月壤環境變化呈現不同活性狀態時,研究生們紛紛俯身記錄。「這些微生物是月球的能源基石,」陳玥操作著調控杆,「你們的任務之一,就是優化它們在極端輻射下的代謝效率。」
艙外作業實操課上,李銳帶領研究生們穿戴重型航天服進入模擬艙。「月麵重力僅為地球六分之一,邁步時需控製力度,避免重心失衡,」他親自示範設備檢修動作,「記住,艙外作業每一秒都要精準,你們手中的扳手,連接著整個基地的能源安全。」研究生們輪番實操,在虛擬月壤上完成氦-3轉化艙管線排查,汗水浸透了內層工作服。
研學期間的技術突破格外亮眼。航天工程專業博士王浩在月球車駕駛實訓中,發現環形山陰影區導航定位偏差問題。他連夜繪製星光導航輔助模塊設計圖,結合月麵星軌跡資料庫,提出優化方案。李銳帶領工程團隊驗證後,僅用72小時就完成係統升級,定位誤差從原來的1.2米縮減至0.1米。
【記住本站域名 台灣網解無聊,t????w????k??????????n????.c????????m????等你尋 】
「這就是科研攻堅的效率!」李銳在技術評審會上公開表揚,「王浩的方案將直接應用於新一代月球車,為月球三號計劃的月麵勘探任務掃清障礙。」地球航天局同步發來賀電,邀請王浩研學結束後加入深空探測工程組。
閉營儀式上,王浩作為代表發言:「在月球的實操讓我深刻體會到,航天科研不是理論推演,而是在極端環境中尋找最優解。前輩們的堅守,就是我們青年科研人的標杆。」他的話引發全場共鳴,多名研究生當場提交了加入月球基地的申請。
研學團離隊後,基地科研迎來關鍵突破。陳玥團隊曆時半年培育的「月球水稻」成功收獲,這種融合地球高產基因與月球耐輻射微生物特性的作物,生長周期縮短40%,米粒礦物質含量提升3倍。豐收當天,科研人員用新米煮成粥品,在實驗室舉行了簡單的慶祝儀式。
「月球水稻實現主糧自給,意味著我們徹底擺脫對地月物資運輸的依賴。」林峰在豐收總結會上宣布,「下一步啟動月球農業產業園建設,為深空探測任務儲備長效食物供給係統。」
蘇曉宇立刻將月球水稻納入餐食體係,推出「科研能量套餐」——稻花蛋白粉配生態艙果蔬汁,為熬夜攻關的團隊提供高效營養補給。他還特製真空包裝的稻花香米,作為科研成果樣本寄往地球航天部門,讓後方團隊共享突破喜悅。「科研人員吃得好,攻堅才有力氣,」蘇曉宇笑著說。
同期,李銳帶領的工程隊在深層探測中取得重大發現:地下500米處的天然溶洞內,不僅蘊藏著儲量豐富的液態水,還存在一種特殊發光礦物「月熒石」。這種礦物導熱性是現有航天材料的3倍,且能在黑暗中持續釋放低能耗藍光,是製造深空探測器核心部件的理想材料。
「月熒石的發現是月球三號計劃的關鍵支撐,」林峰在緊急調度會上強調,「我們要同步推進開采利用與生態保護,絕不能破壞月球原生地質環境。」基地隨即成立專項委員會,陳玥擔任首席科學家,負責製定微生物修複方案。
「開采前先在周邊布設微生物防護帶,」陳玥在方案匯報中詳解,「利用月心水球菌代謝產生的黏合物質固定岩層,同時投放能降解開采殘渣的工程菌。我們既要取之有道,更要護之有方。」李銳的工程團隊則優化開采設備,采用低振動鑽探技術,將對岩層的影響降至最低。
時光飛逝,月球基地建成五周年慶典如期舉行。地球航天局領導資深航天科學家通過全息投影參會,吳剛小隊全體成員也在線上連線送祝福。慶典播放的紀錄片,從「星塵」任務獼猴探路,到如今「月心桂」成林氦-3高效轉化,每一幕都讓在場科研人員熱淚盈眶。
「當年我們用老式儀器測月壤溫度,數據誤差能有兩度,」吳剛小隊隊長張遠的身影出現在全息屏上,「現在你們培育跨星球菌種開采月熒石,把月球建成了深空探測樞紐,這就是中國航天的傳承與突破!」
慶典高潮,林峰揭曉「月球三號計劃」核心規劃:建設深空探測指揮中心月熒石材料實驗室地月轉運樞紐三大核心設施,目標將月球打造為人類探索木星土星的「太空母港」。「五年前我們在月壤插下國旗,」林峰的聲音鏗鏘有力,「五年後,我們要讓月球的燈光照亮更遠的星河!」
慶典結束後,陳玥與專程趕來的吳剛小隊老隊員趙強來到「星塵紀念碑」前。碑上刻著所有為月球探索奉獻的名字,從「星塵」任務的獼猴到每一位科研人員。「當年我們留下的國旗,現在成了科研基地的精神坐標,」趙強撫摸著碑上的刻字,「探索的火種在你們手中越燒越旺。」
「這是科研人的接力,」陳玥望著生態區成片的「月心桂」,「我們正在培育能適應木星環境的共生菌種,為下一步探測打基礎。」趙強點頭讚許,從背包取出當年的勘探記錄本:「這有我們當年的月震數據,或許對你們的深層實驗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