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他看著吳浩,語氣中帶著期許:“武器裝備的發展,從來不是孤立的。它既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也深刻影響著戰爭的形態和國家的安全策略。你們現在做的事情,不僅僅是在研發幾個新產品,更是在為我們國家未來的國防安全,搭建一個堅實的技術平台。”

    張副總也站起身,目光如炬:“周院士說得對。未來的戰爭,是體係與體係的對抗,是技術與思想的較量。我們不僅要讓武器裝備“硬’起來,還要讓作戰思想“活’起來,讓國防體係“強’起來。今天看到的這些技術,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但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清醒,技術的發展永無止境,挑戰也無處不在。”

    他轉向吳浩和他的團隊:“希望你們能繼續保持這種創新的勁頭,把技術做深、做透,真正做到自主可控。軍隊也會積極配合,提供更多的實戰場景,讓這些技術在戰場上得到檢驗和完善。隻有軍地協同,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

    吳浩站起身,向各位領導和專家深深鞠了一躬:“請各位領導放心,我們一定不辜負期望。創新之路沒有終點,我們會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些技術打磨好、應用好,為國家的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夜色漸濃,會議室的燈光卻愈發顯得明亮,仿佛要穿透戈壁的沉沉夜幕。牆上的時鍾悄然滑過九點,討論的熱度卻絲毫未減,像爐中持續燃燒的炭火,不斷迸發出思想的火花。

    周院士端起茶杯,溫熱的水汽模糊了鏡片,他輕輕吹了吹浮沫,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投影幕上那些跳動的技術參數。“小吳,剛才聊了不少具體技術,也暢想了未來裝備,”他放下茶杯,語氣帶著學者特有的嚴謹,“但技術發展總有其內在規律。你覺得,未來十年,武器裝備技術的發展主線會是什?是沿著現有路徑持續優化,還是會出現根本性的“範式轉移’?”

    這個問題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直切技術發展的內核。吳浩沉吟片刻,指尖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仿佛在梳理一團紛亂的線路。“周院士,我認為會是“雙線並行’,既有“量變積累’,也有「質變突破’。”他走到幕前,調出一張技術演進曲線圖:“您看這條藍線,代表現有裝備的迭代。比如電磁炮,從30兆瓦到50兆瓦,射程從百公到數百公,精度從米級到分米級,這是持續優化,是“線性進步’。我們現在的脈衝儲能技術,已經能支撐30兆瓦發射,但正在攻關的超導儲能模塊,未來可能讓瞬時功率突破100兆瓦這依然是電磁炮,但威力和射程會發生質的飛躍。”

    “而這條紅線,”吳浩指向另一條陡然上揚的曲線,“是可能出現的「範式轉移’。比如,當儲能密度達到1000Wh/kg,固態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突破2000Wh/L,現在的裝甲車輛可能會被“電磁裝甲’取代一不再靠厚重鋼板防禦,而是靠瞬時強電磁場偏轉來襲彈藥。這就不是優化現有坦克,而是重新定義裝甲作戰平台了。”

    周院士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你這個“雙線論’很有見地。那從基礎科學的角度看,哪些領域的突破最可能引發這種“範式轉移’?”

    “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交叉,這三個領域最關鍵。”吳浩語氣篤定,“比如我們正在研究的“金屬空氣電池’,理論能量密度能達到10000Wh/kg,是現有固態電池的20倍。如果能解決充放電循環問題,未來的無人機可能實現跨洲際飛行,艦艇可以告別傳統動力一一這就是能源材料帶來的範式轉移。”他頓了頓,補充道:“再比如生物與機械的結合。我們的極端環境實驗室發現,某些嗜熱菌的蛋白質結構能在高溫下保持穩定,這啟發我們研發新型耐高溫傳感器。未來,可能會出現「生物電子融合’的裝備用微生物降解戰場汙染物,用生物修複裝備損傷,甚至用基因編輯的細胞製造特種材料。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器’,而是一種“作戰生態係統’了。”

    張副總一直沉默地聽著,這時忽然抬手示意:“小吳剛才說的“作戰生態係統’,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技術變了,作戰思想肯定也要跟著變。”他身體微微前傾,軍人的銳利目光掃過全場,“如果未來的裝備真能實現“能量自主’“分布式協同’,那我們的作戰樣式會發生什變化?還能沿用現在的“集中優勢兵力’那套理論嗎?”

    這個問題像一塊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層層漣漪。吳浩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光伏陣列在夜色中泛出的淡淡藍光,那些整齊排列的藍色板麵向著星空,仿佛在默默積蓄著能量。“張副總,我覺得“集中優勢兵力’的核心思想不會變,但“集中’的方式會徹底重構。”

    他轉過身,語氣中帶著一種洞悉未來的沉穩:“傳統的集中,是空間上的聚集一一幾百輛坦克在平原展開,幾千名士兵向陣地衝鋒。但未來,可能是“能量的集中’“信息的集中’,而物理空間上是分散的。比如,一百個分布式能量節點,平時散布在百公範圍內,各自靜默待機,一旦需要,能在30秒內通過微波無線傳能,將能量集中到某一點,為電磁炮或激光武器供能一一這就是“物理分散,能量集中’。”張副總指尖在桌麵上劃出一個圈:“這意味著指揮體係要從“樹狀’變成“網狀’?以前是「司令員-軍長-師長’的層級指揮,未來是不是要變成“雲指揮’,每個作戰單元都能直接獲取信息、調用資源?”“是的,而且是“動態組網’。”吳浩調出一張指揮係統示意圖,“就像我們的智能微電網,2000個節點能實時匹配供需。未來的作戰單元,小到單兵,大到艦艇,都是網絡中的一個節點。發現目標後,誰離得最近,誰的武器最適合打擊,係統會自動分配任務,不需要層層請示。去年我們和某部做過模擬推演,用這種模式,防空反應時間從8分鍾壓縮到1分20秒。”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