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談話漸漸深入,有人問起薪資體係,吳浩坦言道:“我們的平均年薪是一線城市同行業的1.3倍,核心骨幹還有股權激勵,去年有個項目組因為電磁炮技術突破,每個人分到了超過百萬的獎金。但我們不搞「大鍋飯’,貢獻大的拿得多,沒成果的就算熬資曆也沒用。”
有人關心工作環境,吳浩說:“實驗室全年溫濕,設備都是國際一流的,連實驗服都是用抗菌麵料做的,冬天加絨,夏天透氣。
我們還規定,晚上十點後不準加班,周末必須休息,要是發現哪個團隊強製加班,負責人要被扣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搞垮了身體,再多成果也沒用。”
張副總聽著這些,忽然感慨道:“小吳啊,你們這哪是管理公司,是在打造一個“創新生態圈’啊。人才有奔頭,工作有激情,生活有保障,難怪能在沙漠搞出這多成果。”
“其實道理很簡單。”
吳浩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說道:“科研要靠人來做,而人是有感情、有需求的。你把他們當家人,他們才會把基地當家。
你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尊重,他們才敢放手去闖、去試。
就像這餐廳的飯菜,看著是小事,其實是讓大家知道,公司在乎你吃得好不好,自然也會在乎你工作得順不順。”
午餐接近尾聲,服務員端上了甜點,芒果慕斯上點綴著食用金箔,旁邊放著一小碗冰鎮銀耳羹。周院士舀了一勺羹,看著窗外的光伏陣列,忽然說道:“我年輕的時候,搞科研講究“安貧樂道’,總覺得談待遇是思想落後。
現在看你們這樣,才明白,讓科研人員過上好日子,才能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攻克難關。
這不是享樂主義,是對人才最基本的尊重。”
汪良工笑著接話:“可不是嘛,當年我們在山溝搞試驗,啃著窩窩頭畫圖紙,總說“等成功了就好了’。
現在小吳他們,讓成功路上的人先過上好日子,這才是進步啊。”
眾人紛紛點頭,看向餐廳的目光多了層深意一一這的每一道菜、每一處細節,都藏著對人才的重視,對創新的渴望。
在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正是這樣的理念,讓上萬名科研人員紮下根來,把圖紙上的構想變成現實,把沙漠的夢想種成綠洲。
離開餐廳時,一位來自軍工企業的年輕的工程師悄悄對吳浩說:“吳總,我能不能申請來你們這兒工作?哪怕從助理做起也行。”
吳浩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隨時歡迎,不過得先通過我們的考核一一我們這兒,可不養閑人。”年輕工程師臉一紅,卻攥緊了拳頭,眼神亮得很:“吳總放心!專業考核、項目答辯,怎考都行!我在單位主攻的就是電磁兼容設計,跟基地的能源調度係統能對上,就算從最基礎的調試做起,我也能拿出成果來!”
“喲,這小夥子倒是急得很。”張副總哈哈大笑,拍了拍那工程師的後背,“小吳這兒是塊寶地,誰不想來?不過你也得掂量掂量,他們這兒的“考核’可不是走過場,沒真本事連門都進不去。”汪良工眯著眼睛笑:“我看啊,這餐廳的帝王蟹比咱們單位的盒飯有吸引力多了。小吳,你這哪是搞科研基地,分明是用美食打人才爭奪戰嘛。”
周院士也跟著點頭,語氣帶著讚許:“能讓年輕人主動往前衝,說明人家是真看到了奔頭。當年我們搞“兩彈一星’,靠的是一腔熱血;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既要有熱血,也要有實在的保障,才能讓更多人沉下心來做事。”
正說著,那年輕工程師所屬企業的領導一一王總,佯作板起臉,衝吳浩擺手:“小吳,你這就不地道了啊!當著我的麵挖人?這小夥子是我們去年剛從哈工大挖來的尖子,手頭上還攥著三個軍品項目呢,你想撬走可沒那容易!”
吳浩連忙拱手,笑著解釋:“王總您可別冤枉我,是年輕人自己有追求。再說了,真金不怕火煉,他要是在您那兒能發光發熱,哪會動心思?您這兒要是不好,他也不會成長這快不是?”
“你這張嘴啊,倒是會說話。”王總被逗樂了,語氣軟下來,“說真的,你們這人才生態確實讓人眼熱。我們單位也在學,上個月剛把食堂補助提了三成,可跟你們這“頓頓有海鮮’比,還是差遠嘍。”這話剛落,旁邊幾個跟著來的年輕研究員已經按捺不住,有個戴眼鏡的姑娘小聲跟同事嘀咕:“聽說他們的智能農場能自己培育耐鹽堿作物,我研究植物生理學的,去那兒說不定能搞出新品種……”另一個小夥子接話:“我更想去無人機實驗室,他們的蜂群算法公開了部分論文,我照著複現了三次都差口氣,要是能跟項目組當麵請教……”
“嘿,你們一個個都反了天了!”周院士見狀,故意板起臉,“忘了自己單位的課題還沒結題?忘了實驗室的設備剛更新完?小吳這兒好,你們單位就差了?真要想去,先把手的活兒拿個「優’再說!”王總也跟著敲邊鼓:“就是!誰要是敢背著我投簡曆,這個月獎金直接扣一半!不過話說回來……小吳,你們民用版的調度係統要是試點成功,可得優先給我們單位留個技術合作名額,不然我真得派一隊人天天來你們餐廳“蹲點’,不光挖人,還得偷師!”
吳浩朗聲笑起來:“王總放心,技術共享、人才交流都是好事。真要是能形成良性競爭,不管人在哪兒,最終都是為國家做事。”
說話間,眾人已走到餐廳門口,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蔭灑在地上,斑斑駁駁。那年輕工程師悄悄拉了拉吳浩的袖子:“吳總,我回頭就把簡曆發您郵箱,成不成的,我都想試試。”
吳浩拍了拍他的胳膊:“好,我等著。但記住,不管在哪兒,能沉下心搞研究,才是根本。”年輕工程師用力點頭,眼的光比頭頂的太陽還要亮。
周圍的人看著這一幕,都笑了一一在這片戈壁上,最動人的從來不是豐盛的午餐,而是年輕人眼的向往,和那種“想做事、能做事”的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