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男二號,方星河在《英雄》隻有兩場大戲。
第一場是戰爭大戲。
故事背景是韓國滅亡後,韓安(韓廢王)被秦王囚禁於陳縣,其子韓譽在舊都新鄭發動叛亂,欲救其父。
秦王政聞其勇武,親臨新鄭,與韓國前太子譽,於戰場上兵戎相見。
第二場是武打大戲。
韓太子譽兵敗逃離,隱居於趙國,無名在飛雪和趙後的陪伴下找上門,欲取其頭顱取信秦王。韓太子想要稱量無名的武功,與其對打,成為全片武打高潮。
戲很簡單,但方星河的任務可不簡單。
作為武術導演,他必須將這兩場大戲設計出花來,成為視覺奇觀的有機組成部分。
戰爭戲,主要有幾大場景。
第一,秦弩方陣。
原版《英雄》鋪天蓋地的箭雨,將會平移至此處,一出場就打殘了韓國叛軍的步卒兵團。第二,騎兵衝陣。
韓太子率領百騎,從側翼繞過秦兵前陣,直撲中軍,向大軍發起決死衝擊。
第三,單騎闖關。
韓太子白馬銀槍,單人殺穿半個中軍,凸顯其勇武。
第四,引弓射王。
韓太子陷入亂軍之中,實在難以突進,於是在百五十步之外,躍至馬背,引弓射向王駕。
在這,方星河設計了兩箭。
第一箭端坐於馬背,以低射高,被“陛楯郎”組成的盾牆輕易擋下。
第二箭,翻身立於馬背上,左腳踩著馬鞍下部,右腳踩著馬鞍上沿,同時駿馬在嘶鳴中人立而起,韓太子踩馬引弓,一箭射穿護衛盾牆!
此箭並非擊穿百十護盾本身,而是找到了防禦疏漏,箭矢將在特寫中直射秦王麵門。
當然,未中。
方星河設計的未中原因是蒙毅,史記“出則參乘,入則禦前”,貼身保護秦始皇,武力高絕。事發突然,蒙毅以身護至秦始皇身前,抬手擋箭。
箭矢穿透臂甲、手臂、肩鎧、肩頭,最終,尾羽卡在蒙毅身上,箭尖懸於秦王眼前。
這讓秦王極其震撼,歎曰:韓太子竟然如此神勇?
韓太子確實勇。
刺駕未果,仍然能夠單騎殺出中軍,揚長而去,自此成為心腹大患。
此事,亦是秦始皇添加防護的導火索。
丞相李斯以和氏璧刻小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於上,煉出五龍交紐天子玉璽,既符合曆史,又給最終結局做了一個鋪墊。
但對天子玉璽隻有特寫,未有說明。
鏡頭,玉璽散發出蒙檬清輝,最終被一隻大手覆上。
關於這幕大戲,還有一個小故事。
早前,方星河尚未跟港台決裂時,衛萍和謀子想讓金成吾來扮演蒙毅。
拍大片嘛,堆明星是慣用操作。
很多外行人都以為劇本是一個很嚴謹的東西,定好了就不能輕易改變。
大錯特錯,劇本恰恰是一個項目最不嚴謹的東西。
如果真請金成吾加盟,那就得給人家高光,蒙毅的戲份將一躍成為第三,並且在片尾時真有可能跟無名打一場。
劇本?臨時改唄。
不過,當方星河打進NBA,並與港台決裂,這想法就不成了。
你方哥已經是獨一無二的世界級偶像,且不提他有沒有投資《英雄》,單從角色份量的角度出發,就得讓他成為絕對的武力戲眼。
什叫做武力戲眼?
之前的所有打戲都不如這一場精彩,這一場打完之後,故事臨近結尾,再沒有新的打戲。
哪怕無名這個主角,也要被韓太子壓一頭。
無名唯一一敗,就是敗給太子譽。
從李蓮傑的個人角度出發,功夫皇帝半場都不想敗,還想多打幾場,最好從頭到尾一路打過去,所有人都給自己做配。
原版《英雄》就是這樣的結構,很平,沒啥起伏高潮。
可惜,他按不住方星河。
好萊塢動作巨星的身份並不比NBA請假巨星的身份高貴,講到在美國文體界的地位,顯然是咱方哥更高。因此,新版的兩段高潮都出現在方星河身上。
比如這段戰爭戲,壓根就沒功夫皇帝什事。
方星河將其設計在了故事中期。
趙後聲音清冷:“秦國叛將樊烈的頭顱並不足以讓秦王信任你。”
無名:“誰的頭顱能讓我見到秦王?”
“天下惟有一人,韓太子譽。”
趙後細講韓太子的故事,畫麵轉場,銜接韓太子刺王之戰。
這場戰爭戲,拍得極其辛苦。
大場麵調度太折騰人了,大場麵動作也太考驗人了。
韓太子從始至終都在馬上戰鬥,為了實現最好的動作效果,必須一次又一次的磨。
剛開拍時,謀子慌得一批。
“小方,你騎馬的水平怎樣?可千萬注意安全啊!”
“放心吧,哥們練過。”
主創們以為他在美國抽空練過,其實,你方哥是在夢練過。
一億多星光砸下去,馬術瞬間來到89點,然後他仗著協調和柔韌,天天在馬背上嚐試高難度動作,沒幾天就幹到92點。
他的馬也不簡單。
導演組考察了世界上所有的馬種,從大宛馬到阿拉伯馬再到夏爾馬,隻為找出最配方星河的特殊坐騎,單單是錄像就拍了200來段。
像《英雄》這種大項目,折騰是必然的。
最終,方星河選中了一匹來自英國某貴族的克萊茲代爾馬,名字叫做坦摩爾。
單單隻為租借它,便花了50萬歐,那邊甚至派來了養馬師和醫官,空運過來八人團隊。
就這,都是因為方星河麵子大。
人家聽說是Star river拍《英雄》要用,才肯放馬,否則花100萬也借不來。坦摩爾是一匹白色公馬,身高183,肩背幾乎與方星河平齊。
體重958公斤,肌肉緊實,線條流暢,腿形修長,腳上生長著白色叢毛,走路時抬腿很高,動作極其優雅。
坦摩爾性情溫順,動作靈活,唯一的缺點是衝刺速度沒有汗血馬快,但它的優勢足以覆蓋任何缺陷一帥。
軍團的其餘戰馬都是蒙古馬,導演組已經盡可能挑選高頭大馬了,可它們的平均身高仍然隻有160,簡直把你方哥襯托得像是天神下凡。
方星河的戰甲也不簡單。
道具組跟他征求意見的時候曾問過:“盡量寫實還是以華麗為主?”
那必須是華麗。
謀子最開始還有點意見,被方星河幾句話就給幹沒詞兒了。
《英雄》是基於曆史改編的商業功夫大片,上級審核在意的地方,必須尊重曆史,審核不在意的細節,盡管往帥上靠就得了。
然後道具組就用硬塑搞出來一套流光溢彩的銀甲,鍍膜又雕紋,花胡哨跟白銀聖鬥士似的。有些死腦筋的官老爺總覺得搞文化傳播應該真實、大氣、以內涵取勝,所有博眼球的手段都是邪道。這話對也不對。
嚴肅向的東西肯定不能戲謔,態度必須端正。
可商業娛樂向的東西,好看才是王道。
大部分芸芸眾生隻是活著就很辛苦了,他們隻圖一樂,那就給他們樂,沒必要按著他們的腦袋上價值上深刻。
酷炫帥但膚淺的東西,在傳播學上就是受眾廣闊。
韓流假不假?
你把他們的妝造去掉,一個個醜得跟比目魚似的。
韓流膚淺不膚淺?
曲式套路,歌詞重複,舞蹈擦邊,影視劇情要硬虐要黑深殘。
可韓流在中國肆虐了十幾年,全世界知名,為他們的旅遊事業和文化事業貢獻了天量GDP。方星河很討厭韓流,也曾為限韓令拍手稱快。
如今身在其位,他仍然不喜歡韓流,卻開始以之為鑒。
華娛正處於萌芽期,現在,覆蓋人數大於一切,你得先傳播出去,給世界留下足夠的熟悉感,然後才能慢慢考慮深化形象。
所以,對於韓太子的設計,在不影響劇情的前提下,一切都應該以酷炫帥為主。
人性是相通的,咱們看好萊塢大片時愛看大胸美女,外國女孩看功夫片時一樣愛看瀟灑帥哥。“他們拍什都光鮮亮麗,咱們拍就得灰土土的跪在真實,老張,你拍文藝片拍魔怔了吧?懂不懂什叫做商業大片?”
謀子還是挺聽勸的,捏著鼻子忍了方星河那套銀白全甲。
於是,新版《英雄》的服飾道方麵也產生了巨大變化。
原本無名、飛雪等人的戰國袍都盡量尊重了史實,以棉麻為主,皺巴巴的不算很有質感。
現在,服飾形製未變,但用料好了很多,該飄逸的飄逸,該挺括的挺括。
飛雪一身素白,趙後大紅色袍服,美不勝收。
就李蓮傑的武士服沒變他是刺客,穿貴了不符合人設,讓他自己灰土土去吧
老李站在片場邊上,羨慕得眼珠子通紅。
“憑什啊?白馬銀槍單騎突陣,最帥最牛的事兒都讓他一個人幹了,回頭我還得讓他揍一頓……”鞏俐和章子儀笑個不停,紛紛打趣。
“小方確實帥。”
“人家能撐起來這套裝備,換成你,不一定怎樣呢。”
小章不敢造次,鞏姐可不在乎,直接把好萊塢巨星損到敗退。
“得,你們是有了弟弟忘了哥,告辭!”
“噯,別走啊,都說今天的打戲超級精彩,你真不看看?”
“不看了。”李蓮傑搖搖頭,“馬上的功夫戲,我看也白看,不是一個路數。”
章子儀不懂什路數,隻是感慨:“方導到底是怎練的?怎什都行,什都會啊?”“天賦唄。”
李蓮傑眼神複雜,輕聲歎息:“我像他那大時,剛能把套路打明白……”
鞏俐好奇:“你們倆練的東西到底有什區別?”
李蓮傑也不諱言,直白道:“我練的是武術表演套路,體校出身,他練的是傳統武術架子,道門出身。簡而言之,我練的所有東西都為表演,他的練法循序漸進通往實戰,方向不一樣,練法也不同。”章子儀瞪大眼睛:“小方真能打職業啊?”
李蓮傑搖搖頭:“小方空手搏擊到底什水平我不知道,反正給他把真家夥,劍也好槍也罷,幾秒鍾就能戳死一個泰森。”
“……”
“真的,他練的六合大槍,純純的真功夫。”
李蓮傑看著拖槍而行的方星河,忍不住咧嘴眥牙。
“三米五的騎槍,我拎都拎不起來。”
取景器,方星河翻身上馬,右手握著槍尾末梢,單手將大槍平舉,緩緩橫劃一個半圈。
“諸君,隨我殺敵!”
攝影機在大搖臂上從跟隨到俯拍,謀子拍案叫絕:“牛逼!好看!”
國內武俠片有一個痼疾一一除了李蓮傑趙聞卓等極少數真打星,大部分明星連劍都舉不穩。1斤左右的道具劍,舉劍指人,抖得和帕金森一樣。
這就沒法拍特寫,也渲染不出來殺氣。
功夫高強,全靠嘴吹。
《臥虎藏龍》周潤發的動作戲就垮得一批,好在西方觀眾隻是看個熱鬧,也分不出來好壞。方星河對於《英雄》的野心可不止是讓觀眾看個熱鬧,他想要全方位吊打此前的所有動作片。舉槍雖然隻是一個小細節,但在特寫鏡頭下,他的動作穩如泰山,控製自如,天生帶著一種韻律感。那是淵淳嶽峙的宗師氣度。
觀眾不一定懂得其中的難度,但是一定能夠感受出來那種不凡,從而深信太子譽的強。
雖然這根擺poss專用的大槍是特製的碳纖維管,卻也需要接近20的扭矩,哪怕以方星河的變態素質,也是又加了2點力量之後才能保證動作穩定性。
至此,他是一點星耀庫存都沒有了,在NBA辛辛苦苦炒熱度,一朝回到解放前。
不過……值得。
如此極限的動作,那強那帥,誰看了不得一聲“臥槽”?!
馬戰能玩的花樣太少,細節必須到位。
可他仍不滿足,就連上馬動作,也設計得格外囂張。
右手拖槍,大步前行,到白馬旁邊不踩馬瞪,輕鬆起跳,人在半空時,左手拉住馬鞍後沿,似借力非借力,左腿高高跨過馬背,穩穩坐在馬鞍當中。
1米85的鞍高,上它好像上床一樣。
片場現場,誰看誰迷糊,大家一塊兒吸溜了三噸涼皮。
前戲都如此帥氣了,正菜當然更不一般。
馬戰動作,方星河的思路是“大力出奇跡”,突出一個爆炸。
全程不離馬背,突擊中的基礎動作隻有一刺一甩,簡單樸實,但在他的大力下殺人如割草。深陷敵陣後,則以彈抖為主,崩開身前士卒,艱難向前跋涉。
槍頭如毒龍,崩崩崩在敵人中間亂舞狂彈,每一次都能抽飛至少一個全甲士兵。
為了體現那種打擊感,特寫鏡頭中出現的士兵由武行扮演,外麵套特製甲,麵是緩衝墊,被方星河一槍抽上去,甲崩人飛。
人飛的特技動作,采用的不是傳統中式的威亞倒拉,而是後世好萊塢的威亞衣結合動捕演員肢體控製。這個年代的傳統中式武俠片,在渲染人被打飛的動作時,辦法是先把人懸空,再用人力倒拉,飛出去的動作很飄,很浮誇。
而後來的好萊塢超英片,砸飛人的動作更寫實,好像真的被泥頭車撞到一樣。
比如《魔女1》,一拳把反派幹飛,人體像是炮彈一樣撞到牆上,視覺效果十分暴力寫實。怎實現的?
把威亞衣穿在動捕演員上半身,威亞線在後背固定幾點,假如擊打受力點是胸膛,那牽引發力點是後背對應位置。
然後,不以人力牽引,而使用機械蓄力,瞬間拉飛,速度快發力猛。
與此同時,動捕演員需要完全放鬆肢體,上身挨打,那就放鬆下肢,形成上身塌陷,雙腿拖在前麵的真實受力姿態。
直到撞中預定目標物,四肢隨著慣性張開後甩,該給表情給表情,該吐血吐血。
至此,綠幕中的全部表演結束,剩下的就是特效的活兒。
方星河為了實現這一效果,不但改良了威亞係統,還搞來兩輛吊車。
經過滑輪組牽引,吊臂擺頭拉著武行狂撞出去。
但是,哪怕是在棚,到處都是棉墊和緩衝板,仍然沒有武行能夠完美實現方星河想要的效果。主要是這個年代的人不知道動捕為何物,更沒專門練過,失控狀態下的肢體控製力遠遠不達標。最後,方哥一擺手,親身上陣。
倒飛,將數位士兵撞得人仰馬翻,後背貼地,整個人開始翻滾,如同保齡球一樣,霹靂撲通翻滾出七八米距離,撞出一條空曠血路。
方星河連拍了6條類似特效,有撞人的,有撞盾的,有三四個士兵共扛的,總之,盡力實現了效果的多樣化。
拍完這一批動作,全劇組的人都徹底服透了方星河。
“牛逼!真牛逼!”
“方導純爺們!”
“想人之不敢想,能人之不可能阿……”
這畫麵描述起來簡單,實際上,每一次都得被機器拖飛十多米,中間連滾帶翻,還得注意肢體控製,難不難你們自己掂量。
哪怕綠布下麵到處都是海綿墊,方星河也把自己折騰得遍體鱗傷,天天擦跌打藥膏。
那種危險程度,叫所有人都捏著汗。
衛萍更是嚇得嗷嗷直叫,好幾次都喊著“不拍了不拍了”。
不拍哪行?
換別人拍更不行。
除了方星河能靠著99的協調和99的柔韌處理好這種失控中的翻滾,其餘武行,出事的概率實在太高了。也因為這事兒,方星河獲得了全劇組的真心尊重。
“都誇房龍大哥拍戲拚,方導也絲毫不差,真猛,真有那種好戲大過天的精神!”
“別白折騰,趕緊洗出來剪剪,我好拿著宣傳去!”
衛萍決定把相關影像做成花絮,放出去好好宣傳。
方星河一樂,讓他拍了幾個身上青紫的鏡頭滿天星們,是時候好好心疼giegie了。
戰爭戲,就這樣一場又一場的磨了下去。
在馬背上站立拉弓的那場戲,反而比預想中順利,一場就過了。
主要是坦摩爾的馬背足夠寬,騎著的時候不舒服,站著的時候那叫一個穩。
方星河都沒用威亞輔助平衡,練了幾次就掌握了訣竅。
馴馬師一聲令下,坦摩爾人立而起,方星河後腳踩實馬鞍下沿,前腳虛弓,卡住馬鞍上沿,以強大的核心控製力,輕鬆穩住身形,張臂拉弓。
等到坦摩爾落地,馴馬師馬上領走它,方星河被威亞吊著慢慢落地,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絕了!這個鏡頭,一定會載入電影史冊!”
謀子激動壞了,就感覺自己好像踩了狗屎,不知道咋贏的,反正贏麻了。
這可不是後期特效,而是一個實拍的大廣角鏡頭,細節真實無比,構圖美不勝收。
稍有一點運作經驗便可以預料,這一幕,將會打動多少觀眾。
但咱方哥卻覺得,隻是justsoso。
真論好看,獨角戲肯定不行,還是得有人襯托。
對吧,傑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