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首長現在可是把希望全放在這些木箱了,從目前為止沒有看到陪葬的銅錢,估計像朱檀這樣生活奢靡的親王是不屑用銅錢的,金銀珠寶才配得上他的身份嘛。
果然這些木箱給楊首長帶來了驚喜,打開的第一個箱子就看到金光閃閃的金錠,一塊塊統一規格的長方形金錠碼放得整整齊齊。
楊首長馬上讓警衛秘書去把隨行的財務人員喊來,這些黃金得清點造冊,然後貼上封條後馬上運回省上交財政,這總共有五箱金錠和十箱銀錠,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正好能緩解魯省的財政困難。剩下的那些木箱就交給省考古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們登記造冊了,有兩箱書畫卷軸、一箱古籍善本、兩箱珠寶首飾、兩箱絲綢錦緞,居然還有一箱陶瓷瓶罐,打開瓶塞就能聞到刺鼻的藥味,倒出來都是一粒粒黑乎乎的藥丸,看來這些就是這位魯王還未吃完的長生不老仙丹了。
在這些木箱專家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宋高宗題跋的金粉《葵花蚨蝶》扇麵、元朝畫家錢選自跋的白蓮手卷和《百蓮圖》,大幅的金碧山水絹畫等等,好多都是國內罕見的文物珍品。古籍善本還發現了《四書集注》、《通鑒節要》、《杜工部詩史》等珍貴的宋元刻本書籍。由於木箱頭存放的文物數量很多,特別是那兩箱珠寶首飾,現場實在無法進行清點造冊,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把所有木箱都封存起來,直接搬運出去,裝上卡車馬上運回省。
大家夥輪番上去吃午飯,然後又返回陵墓進行清點打包,特別是那三百多個精美的陶俑,專門去鎮上供銷社找來幾十個木箱來存放。
等到前室後室的所有陪葬品都搬走後,最後就是魯荒王的棺槨了,原本還想著把整個棺槨運回省的,但坳不過很多人的請求,那就現場開棺吧,辛苦忙碌了好幾天,總要一睹這位魯荒王的真容吧。費了一番功夫打開棺蓋,大家終於可以看到這位英年早逝的明代魯省的第一位魯王了。
魯荒王朱檀是頭朝北,仰麵躺著,屍體已經幹癟成一具幹屍,並沒有腐爛,整個屍骨層層包裹在棉被和袍服邊。
他的外層穿著金緞四團龍袍,腰上係著一條雙層雕刻的玉帶,中間還鑲嵌著一塊精美的寶玉,周圍有許多小塊玉石點綴,這工藝就算是現在的也是頗為震撼,可見當年朱檀的生活確實奢靡無比。他的頭部兩側還枕著絲帶,發髻非常完好,上麵甚至還帶著金簪,他的兩腋下各夾著一塊金餅。他的身下還鋪著褥子,褥子上有十九枚金質方孔圓錢,上麵刻著是“洪武通寶”,身下壓錢,是自古以來的葬俗,其數為十九,應該是象征著這位魯王是十九歲薨歿的,與“隨年錢”之俗類似。棺底還鋪墊草木灰,用來防潮防腐,這在明代墓葬中很常見,加上王陵是鑿山掏洞而建,隔絕了氧氣和濕氣,所以魯荒王的屍身保存完好。
專家們並沒有對魯王的棺槨進行清理,還是決定帶回省妥善處理,所以欣賞完之後就重新蓋上棺蓋,封存捆綁後就搬運走了。
至此整座王陵都清空了,能搬走的都搬走,剩下的後續工作就交給縣來處理了,這讓縣領導和金館長等人很是無奈和懊悔,隻能請求省在他們以後開發這座王陵時能夠返回部分文物作為曆史的見證了。王向東也算是完成任務了,自然也就跟著大部隊返回濟市了,再一次來到濟市城南千佛山下的軍區駐地。
楊首長肯定不會讓他們馬上回京城了,這次特意邀請來魯省幫忙,不負眾望的找到了兩座魯王陵墓,收獲了如此豐富的陪葬品,怎著也得好好款待他們呀。
當晚就在軍區駐地設宴招待了王向東四人,軍區的好多首長以及得知消息的省府領導也都到場了,這相當於辦了一場慶功宴。
王向東四人自然就成為了宴會的焦點,受到了一番表彰,吃飯時更是成為大家敬酒的目標,王向東最終隻能以佯醉結束了這場熱情的招待,張勇三人早就被灌醉了,然後都被攙扶到招待所休息了。第二天楊首長就派了個警衛員開著吉普車帶王向東他們進濟市城內去遊玩了,說好的必須在這停留兩天的,遊覽一下魯省的泉城。
濟市的三大名勝古跡是大明湖、趵突泉和千佛山,千佛山就在軍區駐地的身後,站在軍營操場上就能看到山上的景觀,王向東他們也見多了石刻的佛像,所以爬山就免了。
王向東一聽說要帶他們去遊覽大明湖,腦海中馬上閃現出那句經典的台詞:“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不過他現在可不敢說出這句話來,不知道這是否真有相關的傳說。
大明湖位於濟市老城的北邊,麵積達五十公頃,是由幾十條泉水匯聚而成的,其中就有號稱“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於是大明湖也有了“天下第一湖”的美稱,濟市也被稱為泉城了。
“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現在的大明湖已經被開辟為公園了,入園遊覽還得買門票,當然這些都是警衛員小林來安排了。遊走在大明湖畔,水波浩瀚的湖麵,亭台樓閣點綴其中,春暖花開,綠樹青草,可以感受到一股詩情畫怠。
“大明湖畔人文薈萃,南岸就有為紀念二安之一的辛棄疾而修建的稼軒祠,二安是指辛棄疾和李清照這二位大詞人,前者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後者是婉約派的傑出代表,二者在濟市可謂是相得益彰啊,王科長,咱們進去瞧瞧。”小林指著前麵的樓閣介紹道,看來他是經常幹導遊了。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如虎。”
“眾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都在牆上刻著,王向東他們看到了都忍不住朗誦出來,緬懷一下這位文武全才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