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老臣(2)
趙煦讚許的看向馮京。
三世為人,趙煦發現自己其實更習慣和這些老狐狸打交道。
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想要什。
隻要能找到利益共同點,再以君王的身份下場,和其溝通、交流,那很容易就能達成合作。
不像其他人。
特別是少壯派的那些年輕人。
竟然還有原則和道德這種東西!?
不可思議!
讓人讚歎!
大宋這樣的王朝,居然真有著不少堅持原則和道德的士大夫!
也讓人頭疼!
這些年輕人,總是不講武德,而且都很頭鐵。
趙煦每次和他們交流,都很困難。
隻能一邊忽悠著,一邊用胡蘿卜吊著。
實在要獨走的人,就隻能統統找借口,找理由趕走。
更讓趙煦有些崩不住的是……
這些人什樣的成分都有。
有新黨的,也有舊黨的,甚至還有好幾個是他上上輩子用的順手的近臣……
而趙煦明明記得,那幾個家夥在他上上輩子,已經沒什道德和原則了。
幾乎都是權力生物!
隻能說,人在年輕的時候,確實是挺幼稚的。
但老登們不一樣。
尤其是馮京這樣本來就沒什節操和道德的老登!
用的好了,絕對是一個好用的工具人。
就和文彥博一樣!
隻是……
馮京雖然一直就沒什節操和道德,但他和富家綁的太深了!
富家什來頭?
晏殊那一派!
晏殊又是誰?
仁廟的宰相,絕對心腹親信!
甚至可以這說——晏殊就是仁廟的嘴替!
很多仁廟自己不適合說,不適合做的事情,都是晏殊操持。
兩者之間的綁定,無比深厚!
若仁廟有子,繼承大統,那可能還沒什事。
這個派係,會和代表章獻明肅的劉係、錢係一樣,隨著時間自然消逝。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可問題是,仁廟無子!
入繼的是趙煦這一係!
而且,趙煦的祖父一上位,就搞了個大新聞——濮議。
曠日持久的濮議,讓無數仁廟老臣和既得利益者,在危機下開始抱團。
然後,這些人中的大部分,自然而然的選了,最能代表他們利益的人——富弼。
濮議的塵埃,尚未落定。
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便已呼嘯而來。
接連的劇變,使這些人在危機下,越抱越緊。
這就是富弼會成為一個死硬的守舊派的原因。
也是馮京會在熙寧變法的時候,忽然變得那強硬的緣故——既是因為,變法確實傷害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也和他們已經和老臣們、既得利益者綁定的太深,隻能硬著頭皮走到底有關!
這就解釋了,以馮京這錦毛鼠的性子,為何在熙寧變法的時候,態度會那堅決——趙煦的父皇,都給了他台階下了。
為此,甚至不惜親自放風——朕做夢,夢到馮京了啊!
馮相公啊,您就是朕的良宰!
快回來吧!
朕已經思念相公很久了!
然而,當年的馮京,在得知了這個事情後,卻和個渣女一樣,十分感動,然後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以其為人、性格和對權力的渴望,要說背後沒有什力量在促使他這樣去做,誰信呢?
當然,這些隻是趙煦在現代研究相關史料後的猜測。
具體實際情況怎樣?
恐怕除了馮京外,當代已沒幾個人說得清楚。
但,這一點也不妨礙,趙煦拿著自己的猜測,自由心證,假定事實確實如此!
然後,就開始了各種熬鷹操作。
以權為餌,爵為誘,一點點的吊著馮京。
既給他希望和權力,但始終壓著他,讓他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
其目的既是要榨幹這個四朝元老的政治價值。
同時也是為了麻痹,守舊派的心理。
此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目前來看,效果不錯。
三位元老,皆是舊黨!
而且,備受尊崇,文彥博甚至有權對朝政發表意見,每入都堂,都是宰執親迎。
馮京和張方平,也都是宮中常客。
經常性的也會被邀請到都堂議事——雖然這兩人,都沒有投票權,甚至連發言權都沒有。
但禮遇拉滿,地位拉滿!
所以,守舊派們也就沒什顧慮的,坐看著元祐政治慢慢發展。
被趙煦日拱一卒,不斷的被切香腸,等到他們發現,某個政策或者改革,讓他們感覺不舒服的時候。
一切都晚了。
然後就隻能麻痹自己——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自當有新氣象。
朝廷大體還是好的。
朝政也沒什大的變化!
隻是奸臣作祟!
不過是小人為禍!
待天子親政,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卻不知,這所有的一切,都有趙煦的影子。
甚至,幹脆就是趙煦的意誌!
隻是被包裝在‘都堂集議’、‘宰執議政’、‘兩府協商’的偽裝下。
當然了,趙煦也沒精力去幹預都堂的所有決策。
所以,都堂日常七成以上的政事,還真確實是‘兩府協商’、‘宰執議政’的決策下產生、決定的。
趙煦在這個事情,隻是一個無情的簽押機器。
這也是宰執大臣們,願意聽話的原因所在。
互相交換,各取所需。
也算是趙煦在現代留學學到的政治智慧了。
他並不想做一個大權獨攬,乾坤獨斷的君王。
無論是上上輩子,還是如今,他都不是那樣的人。
比起他的父皇,什都管,什都抓的執政風格。
趙煦,更喜歡找一個能幹的宰相,然後授權給他,讓他去做事,自己在背後把握大的方向。
這就是為何,他上上輩子,會放任章惇獨相的緣故!
如今,他找到馮京,自然也是如此。
讓人做事,隻要這個人能把事情做成,那,趙煦不介意與其分享權力,讓渡好處。
甚至,為其遮風擋雨。
於是,趙煦便醞釀了一會情緒,眼角微紅的對馮京道:“皇考在時,曾與朕言……”
“諸老臣之中,馮公最為忠貞,若遇大事,可與之謀!”
“今果如此!”
“此事,朕便托付節度!”
“願節度持公秉道,任用賢才,舉薦良臣,成此大業!”
“待到功成之日,朕將親為節度設宴慶功,並明詔天下,使節度功業,播於海內!”
簡單的說就是——這份榮光,朕不會獨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