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溟寶府內,經卷狼藉的景象已被忙碌取代。
黑梟與小青姑這對“準旁門教主”,興致勃勃地將《化生玄煞秘錄》的第一階段理論補全完善,好盡快的給付諸於實踐,來實現旁門教主的美夢。
天下修士如過江之鯉,便如大小青姑也不過其中一二微塵。
她們姐妹二人入道也有二百餘載,殺人不少,救人也多,奇緣際遇都有,但是名聲主要還是在寶光州渾水山上穀一帶廣為流傳。
小青姑心清楚,在正道三宗的眼內,她們姐妹倆不過稍微看得過去的旁門後起之棟梁,同玄門正宗內的真人法師難以相提並論。
即便它日姐妹倆有幸得道,亦不過被稱上一句散仙。
唯有這開派立宗,才能一舉揚名宇內,走到哪都被高看一眼。
因在這立宗的背後,還有許多無法言說的天大好處,就是正道玄門也得收起傲氣成見,多加禮敬。在寒溟寶府內,完善初章的過程中,小青姑更切實的感受到梟郎的才情。
初章之中有許多在她看來難以融會貫通的關隘,總能在梟郎一番旁征博引之下,輕鬆的解決。她雖然清楚其中少不了那本無字書的幫助,但心中仍是忍不住對梟郎起有崇拜之情,同時也對梟郎與她分享無字書的秘密,感到一種濃厚的信任。
因此,即便在她和阿姐傳訊通信,向其求教魔法上的妙諦以增補初章,也未曾將無字書的秘密告之。這日,二人出府,又去探地尋脈。
“地煞陰穴乃此初章上的根基,小刺峽上的煞氣雖寒,我卻嫌它駁雜稀薄。”
黑梟立於峽口外的黑水河畔,背對著刮來的寒風冰屑,指尖撚動地丘輿圖,目光掃視河灘,又道:“需尋一處天然陰煞,來引其為我所用。”
“也可自造一處。”
小青姑補充說道:“地脈有靈,可聚煞眼,小如泉池,大如江湖,為一方陰土之始源,也是福地之根。按理來說,靈山福地下的地脈煞穴自然是「立壇造穴」的首選。
其次就是戰場遺址、萬人枯塚、地肺火眼邊緣陰寒處,還有江河陰煞漩渦,亦或是極陰極寒之地。這些地方也有煞質沉積,也就是所謂的雜煞,一般多為築基三境的散流,在降陽龍這一功課中所取用。那小刺峽內的地脈雖弱,不具天然煞穴,但是我們若以法力將流入峽中的那條黑水河旁支細流仔細疏導,再緩步改造峽內的風水,將原上黑水河,附近陰寒之地的煞質,全部引流沉積於小刺峽內,定能在此造出一處煞眼魔穴。
如此一來,可為後續穴上立壇打好基礎。”
“哈哈,夫人是這方麵的行家手,我聽憑夫人發令。”
在《叱魔役神法冊》入門功課「神感召」這一步,也是先要尋穴造壇,因此小青姑可謂熟門熟路。小刺峽中光線晦暗,視物朦朧。
那一條流經峽底的黑水河旁支細流,其水質若沉汞一般,不聞潺潺流水之聲,隻有冷寂霜氣撲麵而來。此水與荒原黑水河同源,可寒意尤甚。
二人在這條細流之上並肩,立足於小青姑所放的道道魔影之上。
小青姑將她那一柄地闕易魔焰光叉祭出,將此寶器當空一運,叉體一翻,三股尖叉對準細流內的沉冰,噴出一束又一束的琉璃焰光,焰落冰化。
“來!”
黑梟對峽口千丈高處所懸寒溟寶府一招,府中混溟池一根甘露水柱內,催消二扇脫府飛出。這二扇乃是鱉殼扇製樣,全用水鵝羽毛編製,形如鱉殼。
從前老星君在寶府內煉丹之時,此二扇便是用於丹爐灶口催火、消火之用。
他暫將消火扇別在腰上絛帶後,拿起催火扇對著那些化冰焰光猛地一扇,霎時焰火鋪攤於河道,堅冰寒霜全數化去,冒著蒸汽的河水開始奔騰起來。
如此施為之下,一路在峽底扇開光焰,蒸汽氤氳,暖河潺潺。
“好水。”
黑梟笑道。
“這可不夠。”
小青姑沒有喜色,道:“咱們得將這峽底的河道擴寬,尤其是將此細流與黑水河的岔口處疏通,使這主河旁流兩個河道內的水脈靈機可以連貫。
而後我再坐忘入定,陰神出竅深入數千丈的地肺之下,以五行生克製化之妙,於午時從那的地、火、風、水中引出地肺毒火,往數千的土層上緩緩泄流。
一直到小刺峽內產生無窮地熱,才可永保峽中活水不被封凍,這樣此地才有一點風水。
有了這個基礎,才能造出一口煞眼魔穴來。”
“夫人辛苦了。”
黑梟上前擁住小青姑道。
“請夫人去府中歇息,調養精神,暫將寶叉借我,這等擴道苦活,由我操持便可。”
“不可。”
小青姑非是不願借,而是她這地闕易魔焰光叉可是千花洞中一寶,非是等閑寶器,如無一定的魔法造詣,難以自如運用,還易被寶叉引動內魔、舊傷,及其妄念,自內焚身。
“夫人不要小覷於我,我這一副妖身秉承開明天獸一絲形神之妙,何物不能禦。”
在拿過寶叉後,黑梟持叉噴焰,道道焰光穿空,如靈蟒蜿蜒過岸,土質地岩立馬化開,熔熔一片。再將手中催火扇於左右分揮,兩岸處的熔岩更旺,流焰熱漿在兩岸擴展,造成大麵積的塌陷,使得小刺峽底的河道更寬更深,轉眼已擴百數十丈。
見到梟郎妖法澎湃,小青姑這才放心的上遁回府。
峽底,黑梟吭哧吭哧的幹起活來,河麵暈開的熱光,蒸騰的霧汽,到處可見黑梟忙碌的身影。在峽底河流同黑水河岔道這一段,那是最為吃力的一段。
這的水勢較為湍急,在將岔道岸口給燒化擴寬的過程中,不知哪燒多了,黑水河數千鈞的大水,一下急慌慌的衝出,眨眼間就黑梟衝出個小湖小河來。
河岸上的口子被衝大,連小刺峽新拓墾的河流都要從此處倒流出來。
幾次失誤之後,黑梟自然也是學聰明了,每次將一段岸土上燒開一點,便拿另一把消火扇,給熔開的岸邊扇冷、硬化,給淤堆成一堵厚牆似的。
如此連軸轉的忙活小半個月,這份苦活總算是快收尾了。
在此期間,還有些意外收獲。
前麵幾次大水衝岸之時,從黑水河深處竟是意外帶出了大塊的殘骨,個個都有屋舍一般大,有像舶板,有像礁石,骨色如焦,入手冰寒。
這些外形奇大,質地堅硬的殘骨,估計是東海那些蠔蚌貝介之類的屍骸,從海流衝到地丘黑水河,黑梟決定拿來當作建造祭壇的材料。
雖說府的靈料不少,無論是混溟池,還是老爺子備下的,都很充足,另外小青姑也帶來許多家私,但是黑梟也不確定新法初章實驗幾次才能成功。
雖說情況如此,但黑梟信心充足。
因為在本體那,也在同步進行實驗,進度和心得都是遠超他這。
當然,這並非他這沒有意義。
將催消二扇插在腰後,黑梟提著寶叉回到小刺峽內。
在這的河道上,還浮遊著從上遊飄下的蒸汽,黑梟在河上飛遁,帶出的尾流輕輕掃開水汽。他才靠近峽口,便能覺察到一陣暖意,他知道小青姑已經從地肺之下導出地熱,使小刺峽可以終年常溫,不過這種大範圍的地熱,還是需要定期施法維持。
“來看這個。”
峽口頂上,小青姑站在一片魔影內,虛舉著一座玉冰方碑。
“甘水!”
見到碑上的兩個古篆,黑梟明白小青姑這是要給小刺峽中的河流起個名字,於是接過這一方碑,將其落在小刺峽前的河畔旁。
在這甘水河畔,昔日荒寒死寂的小刺峽,如今彌漫著一股奔騰的活力。
河水內暖流潺潺,因持續的地熱蒸騰著細微的白霧,飄出峽外又成了空中搖曳的霜粒寒塵,這峽內風景與峽外的刺骨朔風形成鮮明對比,不免讓二人產生一種成就感。
“該去看看咱們的煞眼魔穴。”
黑梟極是歡喜的說了一聲,拉著小青姑的小手來到峽底開闊處。
此處正是甘水河一處平緩回灣,內中河床深闊,被黑梟以法力硬生生擴出六十丈方圓,小刺峽一麵峭壁底下,都被他燒空了一些。
在二人落腳之處,已經不再是板結的凍土,而是被寶叉反複灼燒,又經消火扇急速冷卻後所形成的光滑岩台。
“便是此處了。”
黑梟指尖點向此處回灣的河床中央,那處河水濃浪渾波來回翻湧,回卷如黑油一般。
輕輕的捧上一手水來,能見水有發絲似的東西,一旁的小青姑皺眉道:“小心,水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