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6章 鞏固環印度洋戰略優勢
修一條公路的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隻要蘇聯鬆口,東非就可以借道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選擇一條最優路線,不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建成。
遠東帝國和中亞之間可以選擇的道路其實有不少,但大多數條件極為惡劣,而其中條件比較好的多集中在北部,也就是蘇聯控製之下。
因此,過去東非雖然有意建設這樣一條陸地通道,卻也隻能存在於理論層麵。
弗德希皇儲在離開辦公室後就去找到了恩斯特,想把自己的想法和父親商討一下。
此時,恩斯特夫婦正在和前奧匈帝國皇帝魯道夫在花園打理植物,隨著逐漸放下政務,現在恩斯特也過上了養老生活。
魯道夫的精神麵貌不錯,擺脫了奧匈帝國這個爛攤子後,現在哈布斯堡家族的政治事業完全轉移到了西非地區。
恩斯特一邊擺弄著從納米比亞移植過來的多肉植物,一邊問道:「魯道夫,現在哈布斯堡在西非開拓的過程還順利?」
魯道夫拿著鏟子處理著泥土,頭也不抬的說道:「卡爾和斐迪南乾的都還不錯,現在西非兩個殖民地的框架已經搭建起來,後續隻要不斷積蓄力量,招募移民,再過些時間應該就可以有國家的雛形。」
哈布斯堡君主國和新奧地利王國,隨著現在哈布斯堡家族的不斷投入,搞得還是比較有模有樣的。
甚至還有一些曾經哈布斯堡的舊臣也選擇了「入股」。
在德國吞並奧匈帝國以後,阿道夫對原奧匈帝國的統治階層進行了一定的清洗,因此有些貴族就跑到了東非。
這些流亡貴族來到東非後自然要「拜碼頭」,結識新的人脈,然後就和哈布斯堡家族重新取得了聯係。
得知了哈布斯堡家族在西非的「投資」後,一些不甘沒落的年輕人,也想混個「從龍之功」。
眼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新奧地利王國雖說是個草台班子,但是它的前景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這得益於東非和南德意誌王國兩個國家的發家史,所以讓他們認為哈布斯堡君主國和新奧地利王國未來也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而這些「人才」或許沒有太大的才能,但是也讓兩個西非的新生國家,彌補了一定人才上的缺口。
尤其是他們的管理能力,還是比較在線的,畢競能跑到西非這個條件艱苦的地方和哈布斯堡家族重新創業的人,他們本身就有一定的毅力和學識。
真正爛泥扶不上牆的流亡貴族,可不會前往西非過苦日子,而是乾脆在東非,依靠帶過來的財政,躺著混吃等死。
恩斯特說道:「看來哈布斯堡的年輕一代,現在也算嶄露頭角,雖然說西非的環境歐洲差了太多,可是潛也很。」
「隻要能夠堅持下去,以後兩個國家發展成為南美那些中等規模的國家,也是有很大機會的。」
南美洲的國家,除了巴西這個巨無霸和殖民地以外,其他國家在一點上都比較相似,那就是規模都不算小,當然,這主要是歐洲國家相比。
麵積最小的烏拉圭也有十七萬平方公,放在歐洲在麵積上也符合中等麵積國家的標準。
因此恩斯特判斷道:「以後哈布斯堡君主國和新奧地利,把麵積擴大到十幾,或者幾十萬平方公也是有可能的。」
「再解決了人口和經濟上的短板,在全世界範圍也不會混的太差。」
魯道夫一邊把一株虎尾蘭栽在自己剛挖好的坑,一邊說道:「在西非建國的難度確實不大,不過這也是卡爾他們有多大能力,前提還是有東非的照顧。」
「否則的話,別說在西非建國了,就是想要立足都是一件艱難的事,不用說英國和法國,就是一些殖民地的私人武裝都有可能讓所有投資打水漂。」
哈布斯堡家族在西非立國,看起來沒有太大波瀾,但正如魯道夫認知的一樣,這一切都建立在東非的庇護下。
否則英國和法國可不願意看到新的「南德意誌王國」在非洲大陸上誕生,畢競這種新的國家出現,未來必然會損害兩國在西非的利益。
可惜,他們也完全找不到理由,把哈布斯堡君主國和新奧地利王國這兩個眼中釘清理掉。
首先是兩國忌憚於東非的實力,在19世紀末一直到一戰前,英國或許還能和東非在同一地位上對話,至於現在,英國在麵對東非時,根本沒有任何底氣。
而且東非還拿捏著英國的諸多軟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英國的主要殖民地,除了加拿大以外,幾乎都和東非勢力範圍貼著。
在英國實力比東非強大的時候,這些殖民地就是英國遏製東非發展和威脅東非國家安全的棋子。
反過來這些殖民地就直接變成了東非手的「人質」,隨便掐死一個,英國都不會好受。
法國相對於英國情況好一些,但是也很有限,法國的殖民地集中在西非和北非,但這些區域也都是東非伸手就可以勾到的。
其次,英國和法國在法理上也無法對兩個哈布斯堡國家進行指責,畢竟這兩個國家,都是從東非的多哥蘭殖民地劃出來的。
作為原東非的領土,東非想怎處置,英國和法國自然沒有理由來決定,因此他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兩個國家出現。
而且英國自身也不乾淨,他們在中東的巴勒斯坦也是這幹的。
最後,英國和法國現在也沒有太多精力盯著這兩個西非小國,麵臨歐洲日益緊張的局勢,他們本土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證,對海外利益的關注度不可避免的下降。
恩斯特說道:「德國和法國的關係並不好解決,所以接下來兩國必然會爆發戰爭,而法國隻要陷入戰爭中,哈布斯堡家族建立的兩個國家,就可以趁機在西非侵蝕法國的殖民地。」
「西非地區的法國殖民武裝在失去和本土的聯係後,根本就不值一提,當然,屆時你們也不能打著我們的旗號這幹。」
「也不能和德國搞在一起,這件事最好不擺在明麵上,日後即便法國還存在,他們拿你們也沒有辦法,如果和德國搞在一起,就沒有回旋的餘地了。」
恩斯特之所以這提醒,就是害怕哈布斯堡犯渾,畢竟等到德國對法國開戰,同一時間哈布斯堡君主國和新奧地利王國也對法國的殖民地開展「戰爭」。
這本身就容易引起國際社會的胡思亂想,如果哈布斯堡的人就勢說自己和德國是一夥的,那就完全沒法收場了。
屆時東非如何和國際社會交待?現在東非和德國實際上已經麵和心不和,相互看不順眼,不排除外來成為直接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因此,哈布斯堡家族必然不能和德國扯上關係。
魯道夫對於恩斯特的提醒,笑著說:「我們再無知也不可能和德國合作,畢竟你們東非才是我們背後的支持者。」
「更別說阿道夫政府和我們哈布斯堡家族之間的關係也談不上好,他們吞並奧匈帝國,本來就屬於趁火打劫的行為。」
恩斯特點點頭說:「你們心有數就好,在殖民地的戰爭和歐洲不一樣,殖民地的擴張完全可以裝糊塗,當初我們東非就是這過來的。」
西非地區就和當年東非一樣,雖然各方殖民勢力都宣稱某一處地方是自己的勢力範圍,但這完全就是一筆糊塗帳。
就比如東非在占領東非高原後,不斷侵蝕葡萄牙人莫三比克的領土,他們就很難察覺,因為葡萄牙人在邊境根本就沒有多少人。
東非的殖民武裝可能都向南擴張數百公了,葡萄牙人都很難察覺,再加上當時連電報都沒有,等到葡萄牙本土收到消息,黃花菜都涼了。
而哈布斯堡家族在西非完全可以複刻這一模式,就以法屬達荷美為例,總共就才千百人的法國人,他們總不可能在邊境一直盯著哈布斯堡君主國的動作。
所以,哈布斯堡君主國趁著法國人「不注意」,把自己的界碑往達荷美挪一挪,恐怕都很難察覺。
當然,等德國和法國真打起來後,哈布斯堡君主國完全可以動作再大一點,直接把達荷美吞掉,到時候法國也拿哈布斯堡沒有辦法。
就在恩斯特和魯道夫閑聊著西非的一些事項的時候,弗德希皇儲也終於來到了。
弗德希皇儲和魯道夫打了招呼後,和恩斯特說道:「父親,這次我過來是有一件事想找你,這件事和蘇聯有關。」
聽到「蘇聯」一詞,恩斯特瞬間就被引起了注意,他問道:「蘇聯怎了?」
弗德希皇儲說道:「也不是什大事,就是最近蘇聯發生了一些變化,包括他們外交人員和契卡的活動,我們推斷出蘇聯的對外政策可能發生了變化。」
「再結合西班牙內戰,不排除現在蘇聯因為德國的威脅,所以不得不改變以往和其他國家的外交策略,這可能是蘇聯主動向我們緩和兩國關係的預兆。」
聽弗德希皇儲這說,恩斯特並沒有感到奇怪,畢竟現在德國在歐洲確實是一個令人感到畏懼的國家。
德國毫不掩飾他們的野心和對戰爭的渴望,因此蘇聯麵對這個強大的敵人,就不得不做出改變,除非蘇聯政府認為他們可以獨自戰勝德國。
但是毫不客氣的說,這種可能性不大,不要說蘇聯,恩斯特就是認為現在德國如果是東非的鄰國,德國也將成為東非最大的威脅。
恩斯特皺著眉頭問:「蘇聯現在已經公開表達了他們的想法?」
弗德希皇儲搖搖頭:「並沒有,不過種種跡象都說明蘇聯現在對外政策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恩斯特了然道:「既然如此,我們就等到蘇聯徹底決定改變兩國關係後再做回應,畢竟蘇聯隻會有求於我們,他們會按捺不住的。」
弗德希皇儲說:「父親,我也是這想的,當然,我這次找你來並不是隻告訴你這件事。」
「考慮到接下來蘇聯可能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轉折,而且蘇聯可能有求於我們,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契機,我們應該提前準備好清單,做好和蘇聯談判的準備,為東非撈取利益。」
對於他的判斷,恩斯特自然是認同的,他說道:「不管接下來蘇聯準備如何做,我們都占據主動性,如果能夠繼續維持和蘇聯的貿易,這也是一件好事。「
東非和蘇聯的貿易一直在進行著,畢競蘇聯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實施的過程中,依舊還是需要和東非,美國等國家打交道。
而蘇聯的市場體量不管對世界上哪個國家而言都是尤為重要的。
因此蘇聯如果有意和東非緩和關係,開放市場,哪怕隻是部分市場,對東非經濟也是有益的,如今國際市場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東非雖然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可是美國和德國也不差。
這不像前世遠東帝國和美國競爭中,美國的工業已經自廢武功。
因此,東非工業想維持較好的發展,就必須和美國,德國等工業國競爭,原材料和能源上東非並不缺乏,唯有市場對東非最重要。
弗德希皇儲說道:「不僅如此,父親,這次既然蘇聯有改善關係的想法,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過去的一些想法,尤其是在中東和中亞的戰略也可以藉助這個契機,說不定就具備了可行性。」
「就比如瓜達爾港到遠東帝國的陸上通道,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和蘇聯的談判,來完成這一目的。」
弗德希皇儲這一說,倒是讓恩斯特眼前一亮,他說道:「如果真如你所說,那我們在印度洋的戰略和布局,或許就可以更進一步了。」
不管是中東,中亞,南亞或者遠東帝國西北這些地方,都屬於東非在印度洋戰略的重要環節。
畢競東非想穩固印度洋霸權,就必須對印度洋北岸的亞洲沿海地區進行控製。
目前東非在印度洋北岸的勢力集中分布在阿曼,波斯灣和瓜達爾這些地方,這些地方都屬於中東地區,而中亞,包括阿富汗還有南亞,東非的勢力就很薄弱了。
在這兩個區域,蘇聯人和英國分別占據絕對優勢,而英國人在東非眼還是比較好擺平的,隨著英國的不斷衰落,他們退出印度也隻是時間問題。
而蘇聯則完全不同,現在的蘇聯正如朝陽一樣,是一個世界新興大國,未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東非現在能夠從蘇聯那占到更多的便宜,也就越能夠在兩國的競爭中,奠定優勢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