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95章 楠榜港

      其中,日本對於德國更加強大是最驚喜的,德國就能拖住蘇聯,還有英國,法國等一幹國家,這樣日本就有底氣在遠東實現其戰略上的擴張野心。

      德國哪怕統一整個歐洲,對於現在的日本來說,也絲毫不會威脅到日本的利益。

      反之,歐洲的其他列強才是日本在遠東整個區域內,擴張的最大阻礙。就以遠東帝國為例,目前外國在遠東帝國利益的排名,可以這樣劃分。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日本,日本在1931年占領東北後,這些年依舊在對其他地區進行滲透和蠶食,日本在遠東帝國利益中以軍事和政治為主導,同時,伴隨著巨量經濟利益。

      而單純以經濟利益考慮,英國在遠東帝國更加龐大,盡管自一戰後其影響力逐漸下降,但直至現在,英國仍然是在華經濟利益最龐大的西方列強。長期對遠東帝國投資排在第一位,涵蓋金融、貿易、投資、航運等重要領域。

      其次是蘇聯和法國,蘇聯的在遠東帝國利益與其他列強截然不同,更具政治和戰略色彩,經濟收益並不高。

      而法國在遠東帝國利益雖然也比較龐大,但是法國的重心放在西南地區,暫時和日本衝突較小,不過,不討論遠東帝國,而從東南亞來說,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利益,日本人不可能不動心。

      至於東非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並不屬於歐洲國家,所以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而且兩國在遠東帝國利益,更多以經濟為紐帶,而非殖民和軍事征服。

      所以,在遠東帝國的列強利益衝突中,日本和英國,蘇聯的矛盾最大也最突出。

      但是,進一步把範圍拓展到整個遠東地區,包括東亞,東南亞還有大洋洲一些國家,美國,東非,法國這些國家,也就進入了日本未來針對的名單之中。

      而後者也是東非希望看到的局麵,東非就怕日本不上鉤,幫助東非完成在南洋地區殖民體係的重構。

      ……

      東非對三個軸心國國家的態度,可以說完全不同,其中德國和東非關係比較平淡,而對意大利,東非卻采取了友好和積極的外交模式。

      而在針對日本問題上,東非甚至已經把後麵的劇本都已經寫好,就等著日本自己把自己埋在墳墓,東非最後再把土填上。

      日本已經成為了東非選中的“敵國”,不過,在南洋方麵,東非對日本采取放任的消極對待策略,近些年甚至放開日本對南洋東非殖民地的滲透,情報工作開展,甚至是有意的收縮在南洋的軍事力量部署。

      包括蘭芳海外省,東加曼丹,棉蘭老島三塊領土,都呈現這種趨勢,並且連同其他列強殖民地一樣,主動向日本國內透露整個南洋區域的軍事,經濟,城鎮,資源等各類情報。

      不過,東非在南洋也不是全麵采取這種消極戰略部署,在勿洞島和巽他海峽方向,東非就一直在加強軍事上的投入。

      勿洞島已經成為東非太平洋海軍的核心,其目前定位有些類似美國的夏威夷。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主力艦艇,基本停泊在勿洞島上的港口。

      而巽他海峽地區,東非最近幾年也和荷蘭政府展開了新的談判,最後在東非的壓力下,荷蘭不得不將巽他海峽北岸的部分土地,租借給東非。

      楠榜港。

      這就是現在東非和荷蘭共用的一處港口,也是巽他海峽北側蘇門答臘島南端沿海最重要的港口。

      不過從楠榜港的實際部署來說,這處港口基本主要為東非海軍服務,荷蘭更多用於經濟用途,就比如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物資中轉和商船停靠。

      部署此地的東非海軍,隸屬於東非印度洋海軍艦隊,而不是太平洋艦隊手中。

      “巽他海峽北部現在基本上被帝國控製,唯有南岸,荷蘭人一直不鬆口,不過掌握北岸,我們也擁有了對巽他海峽的絕對控製權。”東非海軍上校海德正在半完工狀態的楠榜港海軍基地指揮室和下屬們說道。

      在他們麵前,鋪開著一張巽他海峽地圖,紅色區域,就是東非海軍部署區域,包括蘇門答臘島南端的兩塊土地,還有巽他海峽中間的桑吉昂島,和西部的帕奈坦島。

      這四個區域,將巽他海峽牢牢地鎖死在東非海軍手,雖然理論上荷蘭也可以通過爪哇島等區域,和東非共享巽他海峽的主導權。

      但是,很顯然荷蘭人沒有這樣的實力這做。

      楠榜港海軍基地的中校溫斯特說道:“爪哇島是荷屬東印度的核心,也是他們的底線,所以,荷蘭人不答應我們在爪哇島建設基地,這是必然的結果。”

      “他們允許帝國租借楠榜港和吉打邦最南端的土地,就已經很有誠意了。”

      “有了這兩塊區域,我們在巽他海峽最後的短板也就得到了補齊,因為桑吉昂島和帕奈坦島的麵積太小,停泊條件也不足。”

      桑吉昂島的位置雖然極其優越,處於巽他海峽的中心位置,但是還不到十平方公,且缺乏天然深水港,這使得桑吉昂島想要完全支撐東非海軍對巽他海峽的主導權,完全做不到,就是物資補給和軍事設施建設,也頗有難度。

      這也是東非後續為什和荷蘭達成新的協議,以圖謀巽他海峽兩岸土地的重要原因。

      海德上校認同的說道:“如果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殖民地,帝國甚至可能都不會允許巽他海峽存在其他國家的勢力。”

      “現在,荷蘭人不僅割讓了多塊土地,並且把巽他海峽的主導權交給東非,這也算是他們能做到的極限了。”

      “不過,這顯然是一個聰明的決定,如果荷蘭不主動對帝國做出讓步,那荷蘭人最後的收獲隻能是一地雞毛,別說巽他海峽,就是整個東印度群島,恐怕都因此賠進去。”

      對於荷蘭這種小國而言,在外交事務中,站隊問題尤為重要,自身實力的弱小,而其海外利益的主體又恰好距離本土十分遙遠,更別說東非的實力,在超級大國中都排在第一位。

      別說,東非攻占東印度群島,隻要東非在亞丁灣和非洲西海岸禁止荷蘭軍艦通過,切斷荷蘭和東印度殖民地的聯係,荷蘭就將失去這一塊最重要的殖民地。

      

      所以,在東印度群島問題上,荷蘭人根本沒有底氣對東非說“不”,那意味著更大的代價。

      溫斯特中校就毫不掩飾這一點:“現在荷蘭還能統治東印度群島,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說實話,不用我們親自動手,但凡給予當地的反荷蘭勢力一些甜頭,他們自己就能把荷蘭人驅趕出去。”

      海德卻一臉嫌棄的說:“東印度群島現在放在荷蘭人手中,是最好的結果,畢竟荷蘭在當地的大方向上,已經和我們保持一致。”

      “而且東印度群島的印尼人,屬於阿拉伯教人群,如果有可能的話,未來東印度最好的結果就是分成眾多國家,這樣一來,在南洋地區就少了一個潛在的威脅者。”

      對於東印度群島,東非必然不可能讓其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僅僅是荷蘭手中的東印度群島麵積,就超過一百多萬,而人口更是高達五千多萬。

      根據1930年荷蘭對東印度群島的統計數據,僅僅是爪哇島人口就高達四千三百多萬。

      別說整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就是爪哇島一地獨立,都能成為現在南洋地區的人口大國。

      溫斯特中校也說道:“現在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人口數量確實有些多,尤其是爪哇島的人口,再過幾年就有可能超過五千萬,如果看做一個國家,也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人口大國,和法國,意大利相當。”

      “而如果未來,東印度群島殖民地不解體的話,這就是一個麵積超過百萬平方公,人口可能過億的新興國家,而且東印度群島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發展潛力也是具備大國基礎的,各種工業所需的資源都不缺。”

      “讓這樣一個國家出現,不僅僅是威脅到帝國在南洋的利益,甚至能讓整個南洋地區的地緣格局大洗牌。”

      東非不能容忍南洋出現一個區域大國,這不僅僅針對荷蘭手下的東印度群島殖民地,還有法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英國的印度殖民地,馬來殖民地都是東非未來要拆解掉的目標。

      畢竟,南洋是東非世界戰略中和南美同等重要的雙翼,是東非的核心利益所在。

      所以說在南洋,荷屬東印度就已經被東非視為第一潛在威脅,光是這一個區域的人口,就占到了整個南洋的一小半左右。

      在1935年,整個南洋人口超過一億三千萬之多,爪哇島就有四千多萬,所以放眼整個地區,如果沒有外部勢力幹涉的話爪哇島,都是南洋主導性大國的有力競爭者。

      至於說東非對荷屬東印度的警惕,參考前世澳大利亞對印度尼西亞的警惕就可以知曉。

      誠然,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印度尼西亞隻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且內部矛盾嚴重,可誰能保證印度尼西亞就一定不能解決內部問題呢!

      溫斯特中校就說道:“爪哇島在未來,就應該分成至少兩個國家,這樣爪哇島就無法形成合力,威脅南洋地區的平衡。”

      “還有英國的印度殖民地,麵積也有些超標,緬甸應該從其印度殖民地中脫離,否則的話,印度就有可能把手伸到南洋,而且區域內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抵擋這個龐大的國家。”

      目前緬甸還在英屬印度手下過日子,這就等於印度在南洋存在一塊勢力,如果不是克拉地峽分割的話,說不定英國的馬來殖民地也可能加入印度大家庭。

      而現在克拉地峽掌握在東非手中,這就注定了馬來殖民地和印度不可能連成一片。

      海德上校說道:“這些都是未來的事,至少現在,帝國就不好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南洋進行分割。”

      “帝國不是沒有能力這樣做,而是要考慮國際觀瞻還有現實問題。”

      “在沒有將英法等傳統殖民勢力,還有美國趕出去之前,南洋就算不上帝國的勢力範圍,就是現在,我們在南洋的軍事實力最強,也說不上區域事務的主導者。”

      南洋現在的狀態,有些類似非洲西北部,而且更複雜,因為這實際上還多了日本這個玩家,而在非洲西北部,東非的主要競爭對手隻有美國,英國和法國。

      雖然說日本在南洋並沒有殖民地,但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很容易插手南洋地區,是重要的變量。

      而東非就希望把日本的作用擴大化,讓其攪亂南洋局勢,最後東非把這塊羽翼補齊。

      而且,南洋對東非的意義顯然還在非洲西北部之上,畢竟這是東非通往遠東市場,還有太平洋的必經之路,沒有第二個選擇。

      東非到太平洋,隻有南洋具備價值,往北就是亞洲大陸,想通過陸地溝通遠東大市場,就必須經過蘇聯控製的中亞區域,而且當地交通十分落後,從遠東帝國西部,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甚至沒有一條現成的公路和鐵路,除此外,繞路澳大利亞海域也是一個選擇,但是也很不劃算。

      最後就是通過美洲溝通和太平洋的聯係,但是美洲唯一具備價值的海陸通道,巴拿馬運河牢牢的控製在美國手中,就算通航條件惡劣的麥哲倫海峽,也屬於智利。

      海德上校說道:“帝國想控製南洋,就必須掌握巽他海峽和馬六甲海峽中的一處,我們現在已經控製了巽他海峽,隻要能確保這的安全,東非就能保證在南洋的軍事存在,維係帝國在南洋的利益。”

      “不過,巽他海峽依舊具有局限性,帝國的大部分船隻,首選還是馬六甲海峽,也隻有南方少數省份和遠東的貿易,選擇巽他海峽更具有成本上的優勢。”

      最近這些年,在東非政府的引導下,雖然巽他海峽也變得比以前更加繁榮,不少東非的商船會選擇此處通過,最後抵達遠東。

      但是,依舊改變不了巽他海峽備用線路的這個事實。

      這就類似前世遠東帝國的歐亞班列,發展的速度確實非常驚人,但是無法超越海運,除非遠東帝國遇到極其特殊的情況,那就是海運路線被完全封鎖,隻能依靠歐亞大陸橋和外部進行貿易。

      東非控製的巽他海峽,也是類似的情況,當然,同樣是海運,加上東非特殊的地理位置,巽他海峽航線的情況要好上不少。

      (本章完)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