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章 大明今日之問題(二)

      倪元璐退下後,張之極上前一步,掃過眾人。

      這位年輕的英國公繼承人,此刻同樣是激動莫名。

      他深吸一口氣,強自鎮定下來,聲音卻依舊帶著一絲顫抖。

      “我等最終找到的答案,隻有八個字!”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人口滋生,地不足養!”

      話音落下的瞬間,殿內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員眉頭微皺,似乎對這個答案不以為然。

      在他們看來,王朝的問題千頭萬緒,豈是這區區八個字能夠概括的?

      然而,不等他們細想,張之極猛地一揮手。

      侍立在旁的小太監們齊刷刷地扯下屏風上的白紙,一張巨大的圖表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漢高祖時,天下初定,丁口千八百萬。”

      張之極的聲音陡然拔高。

      “至漢平帝時,不過兩百年,人口已至五千七百餘萬!足足翻了三倍有餘!”

      “後經戰亂,至漢光武帝時,人口回落至兩千餘萬。”

      “然,至漢桓帝時,不過百年,人口便再度攀至五千六百餘萬!赫然兩倍有餘!”

      ……

      他一路從漢講到宋,終於在圖表的末端落下尾聲。

      “至宋時,太宗在位,天下丁口三千餘萬。”

      “至徽宗皇帝,不過一百三十年,人口已達一萬萬有餘!又是一個三倍!”

      聽到一萬萬這個數字,一些走神的官員們這才稍稍被他引回注意力,但仍有些人神遊物外。

      “我等翻檢各朝卷宗,取《漢書》、《通典》、《舊唐書》、《永樂大典》、《宋會要》諸篇,逐一審視,方有此數據!”

      說到這,張之極的眼神中燃燒著狂熱的火焰,聲音激昂到了極點。

      他麵向所有官員,拋出了一個人盡皆知的問題。

      “然,我大明開國之初,洪武二十六年,有載丁口六千餘萬!”

      “至今,我大明黃冊之上,依舊是六千餘萬!”

      “敢問諸位大人!”他厲聲喝道,“承平二百三十四年,天下無事,我大明的人口,真的隻有六千餘萬嗎?!”

      “這可能嗎?!這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這誰都知道,你倒用不著這大聲。

      殿中有些人這下子是真的進入了節奏,在認真推測此時大明人口。

      翻了一倍,一億兩千萬?還是翻了三倍,變成一億八千萬?

      總不至於……有兩億吧?

      這個念頭在一些人腦中一閃而過,隨即又被自己否決。

      而另外一些人卻在權衡這場日講的目的,計算與自己職司、家產的關聯。

      所以……

      真的要清丈田畝了是嗎?

      要不要先把田地分散到宗族之中?

      還是觀望一下先?田地這物,一旦散將出去,過個幾年可真說不太清楚啊。

      就在這片各懷心思的沉默之中,一個沉穩的聲音響了起來。

      “臣,有疑問。”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位官員站起身來,正是前南京戶部尚書畢自嚴。

      這位老臣,此刻臉上並無譏諷或反對,反而帶著一種極為濃厚的興趣和探究。

      “張小公爺此論,以史為鑒,發人深省。”他先是客氣地一拱手,給予了肯定。

      “但臣以為,治學當嚴謹。”

      “王朝初年,戰亂頻仍,百姓流離,多有逃避戰亂、丟棄戶籍者,是故丁口數較少。”

      “待天下安定,隱匿於山林之間的戶口又會紛紛回歸。如此一來,以兩朝極值相比,或會將丁口增長之倍數,估算偏高。”

      畢自嚴的聲音不疾不徐,條理清晰。

      他微微躬身,再次一禮:“但臣依舊覺得,此法已足稱雄文,隻是為求嚴謹,故有此一問。敢問幾位大人,可還有更充分的論據?”

      他的目光灼灼,像是在欣賞一塊絕世的美玉,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更完美的一麵。

      張之極聞言,非但沒有被駁倒的窘迫,反而長舒了一口氣,對著畢自嚴微微一揖。

      “畢部堂所言甚是!我等也有此想!”

      他伸手一引,小太監們再次扯下屏風上的紙張,露出一張新的圖表。

      “此乃我大明宗室人口增長圖表,數據來自宗室玉牒記錄。”

      張之極朗聲道:“故禮部右侍郎徐光啟曾有《處置宗藩查核邊餉議》呈上。”

      “其中有言:洪武中,親郡王以下男女五十八位耳。永樂而為位者百二十七,是三十年餘一倍矣!”

      “隆慶初見存者二萬八千,萬曆二十二年見存者六萬二千,即又三十年餘一倍也!”

      “萬曆三十二年見存者不下八萬,是十年而增三分之一,即又三十年餘一倍也!”

      然而,畢自嚴卻緩緩搖了搖頭。

      “此封奏疏,老夫也曾拜讀。”

      “宗藩過往,生下一子便可得宗祿,鎮國將軍得祿千石,鎮國中尉得祿四百石。”

      “利之所趨,人人生子,均以繁衍為要事,乃至有生子百人之事。”

      “然天啟五年定限祿法,各地宗室永為定額,此等瘋狂繁衍之勢必將遏製。以此為證,恐有偏頗。”

      張之極點點頭,坦然承認:“畢部堂所言極是。”

      “宗室之增長,不過是取最極端之情況,即百姓若衣食無憂,乃至生育有所鼓勵時的增長速度,確實不可作為憑證。”

      

      說罷,他帶著一絲戀戀不舍,退後一步。

      就在眾人以為這場論證就此結束之時。

      吳孔嘉順勢上前一步。

      他先是向著禦座方向一禮,再向著百官一禮,動作一絲不苟。

      “就如畢部堂所言,人口繁衍之事,史書不可盡信,宗室亦不可為憑。”

      “最確切之法,還是要以百姓生養為樣,方可探知究竟。”

      他將手一揚,屏風上的白紙被小太監們齊齊拉下,新的一頁再度展示在眾人眼前。

      沒有複雜的曲線,隻有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和數字填在表格之中。

      “此,天啟元年至今,京師人口繁衍報告。”

      吳孔嘉的語氣毫無波瀾,仿佛在念著一本與自己毫不相幹的賬本。

      “我等調集人手,對京中六百八十一名穩婆進行查調。”

      “其中,少數粗通文墨者,曆年接生數據均有賬本可查。多數不通文墨者,隻得口述近一兩年之數據。”

      “最後一共錄得有效出生數據,三萬七千二百八十二條。”

      “京師百萬人口,一對夫妻一生,大約產子五人。然,其中半數或難產,或早夭。”

      “最終存活長大之嬰兒,兩萬七千餘人。”

      “我等又探訪各坊市保甲鋪長五百二十五人,兼查調京中棺材鋪、香燭鋪賬本二十八處。”

      “共得有效死亡數據五千八百二十七條,算得京中百姓,平均亡故之年歲,時為四十五歲。”

      “以此推算,京中百萬人口,則每年亡故之人,約為兩萬兩千餘人。”

      吳孔嘉頓了頓,冰冷的目光掃過全場。

      “是故,按此可得,京師之中,百萬人口,若不算外地遷入、遷出,則每年新增丁口,為五千人有餘。”

      他環視一周,最後總結道。

      “換言之,京師人口繁衍之速度,約為每年千分之五。”

      話音落下,畢自嚴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臉上滿是讚歎與折服。

      “如此精巧考據,聞所未聞!以生計對死計,以穩婆對棺材鋪……妙!當真妙絕!”

      他對著吳孔嘉拱了拱手,再不發一言,緩緩坐下。

      吳孔嘉卻依舊麵無表情,繼續道:“那,千分之五的人口增長,對我大明,到底意味著什呢?”

      “洪武二十六年,天下安定,吏治清明,彼時考得天下六千萬丁口,當為信史。”

      “其時天下仍是地多人少,生民繁衍之速或比今日京師更快。”

      “但為審慎計,我等仍以千分之五核算當時人口增長。”

      “那,從洪武二十六年至今,二百三十四年後的今天,我大明的人口數額是……”

      所有人的心思,終於被全部吸引過來。

      哪怕再心思深沉之人,也被這條理分明、層層推進的考據之法吸引了注意力。

      他們死死地盯著那些屏風,屏住了呼吸。

      吳孔嘉緩緩抬起手,輕輕一揮。

      嘩啦!

      所有屏風同時切換到下一頁。

      一張新的圖標,一個巨大到令人不敢直視的數字,出現在所有人的麵前!

      吳孔嘉冷冷地,吐出了那個最終的答案。

      “一億九千三百五十四萬!”

      整個皇極殿,瞬間炸開了鍋!

      再也無人顧及君前失儀,所有的震驚、駭然、不敢置信,在這一刻盡數爆發,化作鼎沸的聲浪,幾乎要將大殿的屋頂掀翻!

      “一億九千萬?!這……這怎可能!”

      “看似有理有據,可……可這也太駭人聽聞了!”

      “不對!還有災患、戰亂、瘟疫!豈能如此簡單核算!”

      “不錯!南方多有溺嬰之事,生而不養,人口滋養如何能與竟是一般!”

      “若今日已有一億九千萬,那百年之後呢?三萬萬?四萬萬?!”

      “不可能!天下哪有這多土地來養活這多人!”

      吳孔嘉冷冷地看著眼前這片混亂,不發一言,心中卻同樣掀起了驚濤駭浪。

      五人之中,隻有他出身商賈,於算術最為精通。

      這個數字,當初初算出來的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

      是他,親手花了一個時辰,用算盤反複校驗,最終才顫抖著確認了這個結果。

      曆朝史書所載竟然是真的!

      承平兩百年,人口便可翻為三倍有餘!

      這個潛藏在故紙堆中,被無數讀書人視而不見的秘密,就這赤裸裸地擺在所有人的麵前。

      然而……天下如此多的聰明人,為何隻有禦座上那位年輕的君主,注意到了它?

      “肅靜!肅靜!”

      糾儀官聲嘶力竭地斥著。

      許久,殿中的嘈雜才漸漸平息下來,但那一張張神色各異的臉,卻說明了他們內心的震蕩,遠未停止。

      吳孔嘉麵無表情,轉過身對著禦座深深一揖,默默地退回隊列。

      他的任務已完成。

      巨石投下。

      而這潭死水,將因此而徹底沸騰。

      【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