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5章 元鳳十一年大朝會
台灣小網→??????????.??????
陳曦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他和劉備使用的統一天下的方式是有著非常大的隱患的,因為沒有經過戰爭,所以曹操係和孫策係,乃至其他一些曆史遺留的玩意兒,劉備和陳曦是不能耍手段直接清除的。
在官職爵位上,對於這些人,需要一定程度上一視同仁,也就是他們不犯錯,沒有明顯罪行的情況下,需要讓他們繼續蹲在自己的職位上,有功勞的時候,也必須要像追隨劉備的官僚一樣,該晉升晉升。
換句話說,也就是,原本應該全部屬於劉備麾下,然後拿來再分配的官職職位,被這些人占了起碼一半,而且沒有特殊的原因你還不能動這些人,所以真要說的話,其實相當的難受。
再加上,如果當時就選擇大封群臣,那相當於雙倍的官職爵位撒出去,原本就不足的位置會變得更為緊俏。
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這種問題,比方說將原本的州變得更小,合成出來新的州,這樣的話,就能塞入更多的官職爵位。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其實就是這玩的,但陳曦思來想去拒絕了這一套做法,因為這種實屬是真正會加重底層百姓負擔的操作,所以陳曦選擇了另一種,也就是壓製所有人的官職爵位。
比方說元鳳元年該大封群臣的時候,隻給各個勢力之主進行的官職爵位的賞賜,並且結算了北疆的功勞,至於理論上統一天下該有的大封群臣,元鳳朝建元的時候並沒有去做。
這個當時就有一些微辭,但最後所有人還是閉嘴了,因為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元鳳朝是承襲靈帝少帝湣帝的,所以真要計算的話,也隻是普通的皇帝登基,並不是開國。
而非開國的情況下,最多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會搞出來後漢開國的時候,一把三百多個列侯的情況,劉桐小心翼翼的進行小規模的冊封也是完全合理的,所以各級官僚有所嘀咕,但在明麵上也確實不好說什,畢竟是劉桐攝政,並非是劉備登基。
元鳳元年避開之後,到後麵陳曦就沒有什壓力了,元鳳五年的時候,雖說按照理論來講,劉備已經完全掌握了漢室的權柄,真要說的話,確實是如同開國一般了,但這個時候,陳曦已經成為了新的bug。
也就是陳曦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其他人在這件事上的功勳很少,算是混點殘羹剩飯還行,想要登上台麵,那就屬於想的太多的典型,因為完全把持了內政的陳曦,終於發揮出來了自己應有的能力。
如果說在泰山年間的陳曦,還屬於人的範疇,屬於天下幾個頂尖的謀士聯手就能擊敗的水平,到鄴城年間的時候,陳曦已經有了幾分聖人的氣度,差不多需要天下半數的謀士聯手才能掀翻。
可等入主了長安之後,終於把持了漢家內政,能調動這個國家的力量之後,陳曦可以完完全全的做到力壓天下文臣。
斷檔的強,五年直接打穿了漢家四百年對於盛世的記錄,堵上了所有人的嘴,讓他們麵對陳曦的偉業隻能認了當年那句捧殺的話——五百年有聖人出,陳子川當孤月淩空。
以前的陳曦是做不到這個程度的,因為所能調用的極限就在那,對於陳曦而言,很多時候都不是自身上限的問題,而是時代上限的問題,而入主長安,把持了天下的權柄之後,陳曦才真正發揮出來了自己的力量。
用陳曦的話來說,他是增幅器一般的存在,地盤越大,根基越厚,增幅的倍率越高,所以隻有泰山一地,隻有半個北方,以及擁有整個天下,他所能帶來的增幅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在元鳳元年的時候,陳曦隻是頂尖的文臣,但到元鳳五年的時候,陳曦已經能堵住天下文臣的嘴了。
也隻有這樣,麵對隻是尚書仆射的陳曦沒有升官,其他人確實沒有什太好的辦法,隻能就那接受現實,這世間能看到的偉業是非常可怕的,進而帶來的結果就是,從一開始大封群臣可能帶來的弊端,直接被陳曦按頭一路按到現在,靠著時間直接消弭掉了。
「封,諸葛孔明為尚書仆射……」詔書之中讀出來了對於諸葛亮的安排,或者說是徹底打通了從尚書仆射到丞相的路,陳曦在這上麵呆了十年,現在元鳳十一年陳曦成為了丞相,那十年後,陳曦從丞相位置卸任了呢,那諸葛亮就是理所當然的丞相。
不過和陳曦進位為丞相的情況不同,封諸葛亮為尚書仆射之後,各大世家前來參會的人員已經開始了竊竊私語,他們雖說也都知道諸葛亮深得劉備一係的看中,但現在陳曦進位丞相,諸葛亮接替為尚書仆射,對於他們來說還是接受不能。
畢竟見證了陳曦的時代,然後有人去接陳曦的位置,這些人要是能完全接受才是見了鬼了。
加之現在這個操作,無不在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陳曦以前扯的那個鬼故事可能要成真了,元鳳二十年,陳曦可能會和劉備一樣直接卸任,然後不管朝中諸事,這對於漢世家而言是非常糟糕的消息。
雖說到元鳳二十年的時候,各大有野心,有能力的世家應該將自家的封地建設的七七八八,別的不說,最起碼真的是能自給自足的狀態,但能從漢室內部進行白嫖的話,還是想要白嫖的。
「孔明接任尚書仆射了啊。」蔡瑁帶著幾分嘀咕傳音給張昭說道。
「那是必然的情況,光是看之前每次有什大事,陳子川將他都帶在身邊,就知道他肯定是接替陳子川的。」張昭帶著幾分唏噓說道,但眼中遮掩不住那種豔羨,曾經他也是有機會的,但這機會啊。
隻能說,這世間誰也不要看不起別人,與人為善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陳群和荀攸則是對視了一眼,然後兩人同時看向了鍾繇,鍾繇則是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表示這個事兒很早就敲定了,陳曦是肯定要退出朝堂的,後十年朝中的工作,就主要看諸葛亮了,陳曦會逐步減少自己插手。
「也就是說所謂的謠言其實有幾分是真的了?」陳群帶著幾分凝重傳音給鍾繇說道。
其實很多頂級文臣都聽說過那個不知道從什地方傳出來的謠言,也就是所謂的漢室當前運行的經濟製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由於陳曦本身過於強大的操控能力,和超乎想像的遠見,導致這種真實存在的問題,無法表現出來,所以在元鳳中後期,陳曦會抽身而退,讓其他人運轉國家,進而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有效的修正。
「不太確定,甚至我還特意查過了,都沒查到這個傳言是從什地方傳出來的,但還是那句話,這樣的話能在長安流傳,還沒有人辟謠,那起碼是有幾分真實的。」鍾繇麵色沉靜的回答道,「所以接下來都小心一些,別一腳踩到坑麵去了。」
陳群聞言心中一凜,確實,接下來他也是要坐鎮長安,為陳曦打工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是因為一時失誤,出了問題,那也是個麻煩。
與此同時,荀諶則是在叮囑西普立安,怎說呢,西普立安自從參與完小世界大演武之後,就聽陳曦的話去自己調研去了,壓根沒拿袁家人當人,好在調研了一段時間後,因為要參加大朝會,就被抓了回來。
也正因此,荀諶才有時間給西普立安進行交代。
「你讓我代替你作為袁家的謀主?」西普立安有些奇怪的看著荀諶,「不是,你們袁家有不少的文臣,我空降過去,真的沒問題嗎?該不會過去了就有一群人跟我勾心鬥角吧,這工作你不行給別人得了。」
「這些人之中隻有你最合適,一方麵你和我同時來了長安,所以對你進行交代,最為合適,另一方麵,袁氏那邊的情況,其他的文臣去操作,難免會急功近利,而你不同。」荀諶看著西普立安很是認真的說道。
這話並非是在糊弄西普立安,而是真正如此,西普立安在幹事的時候,基本沒有什急功近利的想法,都是盡可能做到最好,而且目光也很長遠,這對於現在的袁家而言,極為重要。
袁氏麵對的羅馬侵蝕問題,在荀諶看來實屬是無法短時間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前提下,所有急功近利的操作都隻能給袁家帶來破綻,讓羅馬更容易的薅袁家的羊毛。
既然如此,還不如安穩一些,找一個踏實能幹,且目光長遠的家夥來頂替自己,這樣就算有所損失,最起碼在未來是好的。
「你們袁氏的那些謀臣信你可未必信我。」西普立安回憶一下高柔閻圃辛毗那些人之後,看著荀諶帶著幾分嘲笑詢問道。
當然這話也不是假的,西普立安才去的時候,就注意到這群人對他有一些偏見,也就等他幹出來一些成績之後,這些人才開始正視他,但就算如此,那些人其實也沒有意識到,其實西普立安遠比他們認知的強。
隻能說,人心的偏見,會蒙蔽自身的認知。
「你無需信他們,你隻需要去做對於漢室有利的事情就可以了,隻要你做的對,做的比他們更好,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服從你。」荀諶搖了搖頭說道,「這一點,我相信你能做到。」
「我認為正確的事情,未必是你認為正確的事情。」西普立安將話直接挑明了,他知道荀諶明白自己說的是什。
荀諶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緩緩地開口道,「我短時間無法回東歐那邊,而且我覺得你做的東西有些不同於我,隻是憑藉我的經驗和智慧,但並未阻攔,隻是謹慎的進行壓製,但我既然無法在袁家,你想做什就做吧,隻要於袁家有利即可,我相信你的智慧。」
西普立安聞言,看了兩眼荀諶,他其實是個樂子人,喜歡整點別人做不到的樂子出來,而荀諶現在這個說法。
「也好。」西普立安緩緩開口道,倒不是他看不起袁家那些謀臣,說實話,要說厲害確實是厲害,但他們不是一個層麵的厲害,西普立安強在組織力架構上,而其他人強在利用組織力上。
「多謝,我會讓淳於將軍為你提供證明。」荀諶緩緩點頭,心下雖說有一些疑惑,但這場多年的相處,荀諶也已經意識到,西普立安確實是一諾千金,既然答應了,那就不可能胡搞。
西普立安不再說什,他原本沒這容易答應的,但在長安這邊調研出來的東西,以及陳曦給他講的東西,外加最為重要的,陳曦表示他可以在袁家那邊進行大規模的社會驗證,讓西普立安最後接受了荀諶的建議。
沒錯,荀諶在這麵隻占了很少一點,長安這邊完全不同於西普立安認知的組織構型,但卻完美的運行下來,才是讓西普立安覺得自己有必要在袁家進行大規模社會實踐,去確定自己的分析哪有問題的原因。
很快一行人在劉桐的帶領下來到了未央宮,上一次大朝會在萬象神宮那邊開的,這次自然得換個地方,對這種細節,劉桐還是很講究的。
隨著劉桐的落座,所有的文武群臣也都按照次序入座,也就多虧現在是漢代,官員本身就有屬於自己的座位,陳曦很多後世的習慣才能延續下去,比方說幾案上的茶水和點心等等。
「接下來將啟動元鳳十一年大朝會,對於第二個五年計劃進行結算,並對於第三個五年計劃的詳細細節進行解說。」劉桐微微坐直然後對著眾人宣布道,她已經不想再搞什提問環節了,大家到底對什玩意兒有興趣,劉桐也都清楚,所以也不瞎折騰了,直接上硬菜。
說完,劉桐給陳曦了一個眼神,雖說第三個五年計劃的詳細解說這次是由諸葛亮進行的,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收尾,還是需要陳曦進行通報。
陳曦感受到劉桐傳遞過來的目光,點了點頭,然後起身,在場原本還在竊竊私語的眾人瞬間停止了相互之間的交流,他們也想聽一下二五計劃的到底完成的怎樣,雖說也有風聲說是超額完成了,但能從陳曦嘴麵說出來的,中亞的世家也能安心一些。
畢竟他們現階段能不能拿到更多的物資,全靠漢室是否給力,強大的漢室才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物資,所以在陳曦起身開始宣讀二五的基礎指標的時候,這群人都開始祈禱,希望一切都是超標完成。
「我也差不多知道你們想聽那些,一些細節的指標就不說了,到時候有邸報,你們自己看就是了,大的那些我來大致講一下。」陳曦看著在場眾人笑了笑說道,「首先是鋼鐵產量,目前並州冶煉司,青州冶煉司,以及新建的幽州冶煉司運營良好,漢室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六萬噸每年。」
其實是十萬噸,但因為有孫乾這邊的固定開支,所以陳曦是按照六萬噸報的,畢竟就算是六萬噸對於在場眾人而言衝擊也非常大,尤其是羅馬這邊派過來旁聽的蓬波尼在聽到鋼鐵產量六萬噸的時候,整個人都有些懵,什鬼,鋼鐵產量六萬噸?
「但鋼鐵產量在大幅增多的同時,我們的鋼鐵缺口也在同比增幅,元鳳十年因為農業和手工業需求的緣故,鋼鐵缺口在七萬噸左右。」陳曦一邊宣讀鋼鐵產量,一邊隨口將測算出來的鋼鐵缺口也報了出來,在場眾人聽完皆是嘩然,啥情況,怎缺口越來越大了,上回不還是不到兩萬噸的鋼鐵缺口嗎?怎現在年產六萬噸,缺口還變成了七萬噸?
「陳侯,我可以進行提問嗎?」坐在比較前方,對於鋼鐵產量也有足夠認知,自家也有鋼廠的荀諶帶著幾分詭異看著陳曦,在其他人的敦促下抬手詢問道。
「請問。」陳曦麵色平淡的點了點頭,他就知道這個數據一出來,一群人肯定是要詢問的,因為這不合符他們的認知了。
「元鳳六年的時候,我們的鋼鐵產量剛剛破萬噸,然後當時說鋼鐵缺口也就是幾千噸,現在我們年產六萬噸,為什鋼鐵缺口卻變成了七萬噸了?」荀諶很是直接的詢問道。
「因為鋼鐵的缺口會隨著鋼鐵產量的增大而增大,比方說以前收割水稻的時候用的是石刀,元鳳五年的時候用的是鐮刀,現在用的是人力收割機,這三個玩意兒哪個用鐵用的多,你也知道。」陳曦神色坦然的看著荀諶說道,「再還有水桶,以前都是木桶,現在是鐵桶了,再比方說車架,現在的車架應該都經過了鋼鐵加固。」
荀諶聞言臉都有些泛綠,合著這搞,那越搞缺口越大?
趴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