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團聚
上午九點多,西單街頭早已熱鬧起來。
自行車的叮鈴聲商販的吆喝聲行人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
路邊的副食店門口擺著成箱的汽水與新鮮蔬果,國營服裝店的櫥窗掛著時下流行的的確良襯衫,往來人群摩肩接踵,有提著網兜采購的居民,也有外地來的遊客,連空氣都飄著附近小吃攤傳來的糖炒栗子香,處處透著繁華鮮活的氣息。
公交車「眶當」停在站台,下來一群背著帆布包的年輕人,說說笑笑地往西單商場的方向湧。
一輛白色伏爾加轎車緩緩停在路邊,副駕駛車門打開,譚靜雅走了下來。
她穿了件米白色連衣裙,領口綴著細碎的珍珠扣,長發用淺色絲巾鬆鬆係在腦後,襯得身姿愈發窈窕。
她抬眼望向眼前的建築,那是一間掛著「國營西單雜貨店」木牌的底商,門窗雖有些陳舊,卻掩不住臨街的好位置,隨即轉頭看向駕駛室,聲音帶著幾分好奇:「這就是你買的新底商?」
李哲從駕駛室下來,順手關上了車門,笑著點頭:「沒錯,過戶手續已經辦好了,你先看看這環境,覺得適不適合開新餐廳?」
其實方才坐車過來時,譚靜雅就沒閑著,一直透過車窗觀察一西單的街道比崇文門還要繁華,主路兩側商鋪林立,每隔幾步就有招攬顧客的店員,往來的人流量更是肉眼可見的大,商業氛圍很濃。
她語氣滿是期待:「我覺得挺合適的,咱們進去看看吧?」
李哲從口袋掏出一串鑰匙,打開底商的門鎖,做了個「請」的手勢:「譚經理,邊請?」
譚靜雅輕笑一聲,率先邁步走進屋。
剛進門,一股淡淡的潮氣就撲麵而來,屋子空蕩蕩的,隻有四根粗壯的承重柱立在中間,好在整體格局方正,沒有太多遮擋。
一看到這空間,譚靜雅立刻進入了「工作狀態」,腳步輕快地在屋轉了一圈,嘴小聲盤算著:「門口是收銀台,後廚在間隔開——這一片還有那邊都可以擺散桌——」
「我跟你想的一樣。」李哲跟在她身後,指著靠側的區域說,「一樓就做散客區,桌子之間的空間得大一些,讓客人坐得舒服,既顯檔次,也能適當提提價格。」
譚靜雅停下腳步,轉頭看向他:「裝修的話,我覺得可以借鑒老店的風格,客人熟悉,咱們推進起來也快。」
「借鑒是得借鑒,但得往上提個檔次。走,咱們去二樓看看。」說話間,兩人上了底商的二樓,二樓的麵積稍小一些,有個木頭隔開的小房間,李哲敲敲隔間的木頭,說道:
「包間要好好設計一下,選一些隔音的材料,避免有些喝酒的客戶嗓門高,影響到其他客人。
另外,專門隔出幾個大包間,能坐十幾個人的那種,承接商務局;再弄幾個中等的,家庭聚餐十來個人正好用:小包間也不能少,朋友小聚要的就是私密。
這樣不管是高端客還是普通客,都能留住。」
譚靜雅掏出隨身的小本子,把他的想法記下來,又抬頭問:「裝修隊找得怎樣了?」
「現在給新超市裝修的公司,活兒做得還不錯。」李哲靠在門框上,語氣輕鬆,「我已經跟公司經理打過招呼了,要是他能承接,就讓他接著幹。
回頭讓他先出設計圖和工費單,咱們再一起商量。「
譚靜雅點點頭,合上本子,「廚師這邊我已經有眉目了。新找了兩個川菜師傅,另外想搞新老搭配從老店調兩個師傅過來,再給老店補兩個新的。
你也知道,老店三個廚師一直沒分主次,短時間內還成,時間長了肯定出問題。所以我想讓韓師傅留在老店,以後後廚就以他為主,也能穩住人心。
,李哲點點頭,認可了她的安排,又追問:「那新店的後廚怎安排?」
「我計劃雇四個川菜師傅兩個湘菜師傅,跟老店一樣,主打川湘菜。」譚靜雅頓了頓,等著他的意見。
「六個師傅恐怕不夠。」李哲忽然話鋒一轉,眼睛亮了亮,「這次新店,我還想加點新東西引進烤鴨怎樣?「
「烤鴨?」譚靜雅微微蹙起眉,說出了顧慮,「咱們沒做烤鴨的經驗啊!而且烤鴨得有專門的烤爐和區域,技術要求還高。京城做烤鴨的餐廳那多,要是做得不正宗,反而砸咱們的招牌。「
李哲早就想過這些問題,他耐心地解釋:「別管是外國人,還是外地人,對京城的印象就是看故宮爬長城吃烤鴨逛胡同。烤鴨就是京城餐飲的招牌和符號。
多少外地人來京都是奔著吃烤鴨來的,咱們加了這個,能吸引不少客人,菜品也能更豐富。雖說有難度,但我覺得值得試試。「
他望著譚靜雅,語氣滿是信心,「以後國內經濟肯定會快速發展,交通也會越來越便利,來京城旅遊的人會越來越多。烤鴨會是很多客人的首選,如果餐廳沒有烤鴨,會流失很多客人。
而且,咱們要做,就做高檔正宗的梨木烤鴨,把名頭打響,以後沒準還能超過全聚德!」
這番話讓譚靜雅動了心,她琢磨了一會兒,點頭道:「你說得有道理,如果真要引進烤鴨,那可得好好規劃。
後廚得重新調整,烤鴨的烤爐得單獨隔出一塊區域,離川菜灶遠點兒,免得串味。
而且烤爐得通風好,還得離客人區遠,別讓油煙飄到餐廳,影響客人吃飯。「
她越想越細致,「不光要找烤烤鴨的師傅,還得問清楚鴨源,必須得是新鮮的填鴨,才能烤出皮脆肉嫩的口感,供應鏈也得穩定。
對了,烤鴨的配套餐具也得特別弄,用那種保溫的木盤,看著就高檔。」
李哲知道這事急不來,拍了拍她的肩膀:「這樣,等忙完這兩天,咱們去全聚德考察一下,看看能不能請幾個退休的老師傅來指點指點。」
譚靜雅一聽就樂了:「要是能那樣,可就太好了。」她知道李哲跟全聚德的店長關係不錯,這事對別人來說難,對李哲來說倒是可以試一試。
「既然要考察,就多走幾家。」李哲又補充道,「京城還有幾家高檔老字號餐廳,咱們也去看看,學學人家的裝修風格和管理服務,爭取比老店再提升一個檔次。」
兩人又接著聊起了餐廳的細節,比如人員招聘怎安排,培訓內容要側重哪些方麵,裝修進度該怎推進,聊了快一個小時,才把大致的思路理清楚。
出了底商,李哲打開車門,對譚靜雅說:「上車,帶你去個地方。」
譚靜雅有些好奇,但也沒多問,坐進了副駕駛。伏爾加緩緩駛離西單大街,往西邊開了大概幾分鍾,停在了一個小區門口一西單雅苑小區。
譚靜雅下車一看,眼睛都亮了。
小區的樓房是青磚灰瓦的樣式,看著就雅致,樓前的冬青叢修剪得整整齊齊,綠油油的一片,偶爾還能看到幾棵老槐樹,枝葉繁茂,給小區添了幾分生機。
「這小區環境真好,你怎帶我來這兒了?」她轉頭問李哲,語氣滿是疑惑。
「上去你就知道了。」李哲笑著,帶著她走進了三單元。
樓道很乾淨,台階上沒有一點雜物,牆麵上刷著米黃色的塗料,還貼著幾張「愛護環境」的宣傳畫。
兩人順著台階往上走,李哲在三樓停下腳步,從口袋掏出一串鑰匙,遞給譚靜雅,指了指旁邊的302房間:「開門吧。」
譚靜雅接過鑰匙,手指微微有些發顫,她睜大了眼睛,似乎猜到了什。
鑰匙插進鎖孔,「哢嗒」一聲,門開了。一股新裝修的味道撲麵而來,有木頭的清香,還帶著點淡淡的潮氣,卻一點都不難聞。
這套剛剛裝修完,牆麵新刷的白漆看著乾淨又亮堂;地麵上鋪著白色的瓷磚,時尚又氣派。
原本朝南窗戶裝著老式的木質窗框,現在都換成了嶄新的鋁合金窗戶,玻璃擦得一塵不染,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整個客廳都暖融融的。
譚靜雅忍不住在屋子走了起來,主臥和次臥都帶著方正的窗台,陽光能直接照到床上。
主臥外麵還贈送了一個約三平米的陽台,陽台欄杆是刷著白漆的鐵欄杆,嶄新的白漆看著格外清爽,她站在陽台上往下看,能看到小區鬱鬱蔥蔥的綠樹,還有幾個老人在樓下的石凳上聊天。
廚房和衛生間在房子的西側,麵積都不算小。
廚房的牆麵貼著淺色的瓷磚,櫥櫃是新打造的,原木色的櫃門看著很溫馨;衛生間,嶄新的坐便馬桶擦得亮,靠側的牆根處還弄了個浴池,瓷磚鋪得整整齊齊,看著就漂亮。
李哲跟在她身後,輕聲說道:「這個房子是跟底商一起買的,我讓人加緊裝修的,用的都是好材料。你看看,裝修得還滿意嗎?」
譚靜雅轉過身,眼睛閃著光,聲帶著點哽咽:「這是給我住的?」
「對。」李哲點點頭,語氣溫柔,「這邊離新餐廳近,你住在這兒,不管是上班還是生活都方便,也省得你來回跑了。」
「喜歡,這房子真好,小區環境也好。「譚靜雅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摟住李哲的胳膊,腦袋輕輕靠在他的肩膀上,隨後仰起頭,在他臉頰上親了一下,聲音軟糯,「謝謝你,阿哲,你總是這貼心。
我之前還想著,要是新店忙起來,來回跑太麻煩,就在附近租個房子住,沒想到你都替我安排好了。」
李哲抬手揉了揉她的頭發,笑著說:「跟我還客氣啥。門窗地板都是新換的,牆和欄杆也重新刷過,廁所的防水也做足了。
抽時間,咱們再去添置點家具,就能入住了。」
譚靜雅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格外好,她鬆開李哲的胳膊,像隻美麗的蝴蝶似的在屋子轉來轉去,開始規劃起來:「主臥得放一張大點的床,再擺個衣櫃,靠窗的位置可以放個小桌子,平時看看書曬曬太陽多好。
次臥就當成書房吧,放個書桌和書架,你來了也能辦公。
客廳得買個電視,對麵是沙發和茶幾,再掛幅畫,看著就溫馨。
廚房得買套新的廚具,還有冰箱,以後咱們就能在這兒做飯了——.」
她一邊說,一邊想像著兩人在這生活的樣子,眼睛滿是憧憬。陽光透過鋁合金窗戶,落在她的臉上,映得她嘴角的笑容格外甜。
===
傍晚,廣渠門內大街被一層灰蒙蒙的暮色籠罩,筒子樓的樓道剛剛亮起昏黃的燈泡,光線在斑駁的牆麵上投下晃動的影子。
陳淑萍推著自行車回到樓下,將車停進樓道,臉上掩不住幾分疲憊。
自從丈夫李振國去了萬安鎮罐頭廠,她既要上班,又要做飯回家還得管著小胖子的功課,全靠母親陳老太在身邊搭把手買菜做家務,若沒這份幫襯,她一個人實在撐不下去。
她拎起背包往二樓走,走廊光線昏暗,混著家家戶戶飄來的飯菜香。
筒子樓的居住條件本就局促,家家戶戶都在樓道支起灶台做飯,再堆上雜物,連光線都被遮去大半,別說住戶進出不便,就算有小偷摸上門,都得小心別摔個大馬趴。
快走到自家門口時,陳淑萍忽然瞥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站在灶台前忙活。
這樣的場景,她曾見了無數次,可最近三四個月,卻再也沒出現過。她忍不住揉了揉眼睛,疑心是自己累得看花了眼。
她揉了揉眼睛,還沒等看清,就聽見那人笑著開口:「媳婦兒,回來啦?猜猜我給你做啥好吃的了?「
自從丈夫五月底回來過一次,至今已有三個多月沒見。陳淑萍眼圈一紅,聲音發緊:「你啥時候回來的?咋不提前說一聲?」
李振國手的鐵鏟沒停,鍋的菜發出「滋滋」的聲響,他扭頭看著媳婦,臉上帶著歉意:「這段時間正是應季果蔬下來的時候,廠子忙得腳不沾地,白天盯著生產線,晚上還得對帳。
也就是今兒個要往京城外貿公司送罐頭,我順道坐貨車過來,明兒個一早天不亮就得走。」
陳淑萍伸手摸了摸他的胳膊,工裝外套上還沾著點塵土,手背上曬得黝黑,比上次見麵時糙了不少:「人了,倒是沒瘦,我還怕你在那邊吃不好,累瘦了呢。」
「累是肯定累,可老家沒斷過肉,想瘦都不容易。」李振國笑起來,眼角的皺紋擠在起,「你聞聞,這味不?」
陳淑萍這才靜下心來仔細聞,濃鬱的肉香裹著土豆的綿甜,還有點花椒的麻味,她皺了皺鼻子:「這香,是土豆燉雞?不對,味更醇厚些,難道是鴨子?」
李振國掀開鍋蓋,蒸汽「騰」地冒出來,帶著熱氣的香味更濃了。
「是大鵝,土豆燉大鵝。」他用鐵鏟輕輕翻了翻鍋的肉,「上次老二回村買了隻大鵝燉了,你兒子吃了一回就惦記上了。我今兒個來的時候,特意去菜市場挑了隻肥的,讓你和媽也嚐嚐鮮。」
陳淑萍聽就皺起了眉:「你這是瞎花錢,鵝多貴啊。」
「不貴不貴,你一會嚐了就知道。好吃的話,下次我再買。」李振國把鍋蓋蓋好,推著她往屋,「你上了天班,肯定累壞了,回屋歇會,我這快好了。」
「我跟你搭把手吧,多個人快些。」陳淑萍不肯走,伸手就要去拿旁邊的菜籃。
「不用不用,你歇著就成,菜收個汁就好了。」李振國把她推進屋,又轉身回灶台忙活。
陳淑萍拗不過他,隻好進了屋。
屋的空間不大,擺著一張方桌兩把椅子,還有一個舊衣櫃,牆角堆著小胖子的課本和習題冊。
她換了身洗得發白的藍布褂子,又在櫥櫃拿了碗筷,在方桌上擺好,剛整理完,就聽見李振國喊「吃飯嘍」。
四道菜端上桌,土豆燉大鵝放在正中間,金黃的土豆裹著濃稠的湯汁,大鵝肉燉得軟爛,油光鋰亮;旁邊是一盤炒雞蛋,黃澄澄的看著就有食欲;還有西紅柿拌白糖,紅的果肉撒著白的糖粒,透著清爽;最後是一盤炒豆角,翠綠的豆角裹著油星。
小胖子早就聞著味兒跑過來了,趴在桌邊盯著土豆燉大鵝,咽口水的聲音都能聽見。
陳老太看見桌上的菜,臉上露出笑容:「這大鵝燉得真不賴,聞著就。」
她拿起筷子,夾了個最大的鵝腿放到小胖子碗:「吃吧,學習一天累了,多吃點補補。」
小胖子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鵝肉的香味在嘴散開,他含糊不清地說:「好吃!比上次二哥燉的還香!」
李振國也夾了個鵝腿給陳老太:「媽,我不在家這段時間,多虧了您照顧淑萍和孩子,您也多吃點。「
陳老太笑著接過,又給李振國夾了塊肉:「你也多吃,在那邊一個人忙活,肯定辛苦。」
「廠子剛開始生產,很多事都得我親自盯著,生產線的溫度原料的配比,一點都不能馬虎。」李振國給陳淑萍夾了個鵝翅,「等明年生產線穩定了,我就能多回來幾趟了。」」
陳淑萍咬了口鵝翅,肉質軟爛,湯汁入味,心的委屈和辛苦好像都被這口肉融化了。
她看著桌上的家人,陳老太低頭啃著鵝腿,李振國又給小胖子夾了塊肉,小胖子啃完了鵝腿,拿著饅頭掰成兩半蘸著肉湯吃。
「姥姥,你嚐嚐這個!」胖子舉著蘸了肉湯的饅頭遞到陳老太嘴邊,「這饅頭蘸著肉湯,比肉還香哩!」
陳老太咬了一口,笑著調侃:「你這個壞小子,是想騙我多吃饅頭,好把肉都留給自己吧?」
「哈哈——」一家人的笑聲,混著飯菜香味彌漫在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