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0章 現金充沛

      與銷售收入相比,西蘭花畝產量的增加同樣令人驚喜。

      陳家誌稱讚了敖德海的技術,才又詢問挑選西蘭花種植區域一事,在這茬西蘭花收割前,就提過要建設專門的西蘭花基地。

      敖德海回過神來,道:“老板,我不擅長基地選址,這件事恐怕還得你費心。”

      陳家誌說:“我這也的確有些備選區域,不過也需要你去實地調研,人生地不熟,得小心判斷。”

      敖德海更忐忑了,又道:“老板,要不還是你定好地址,我負責建設基地。”

      陳家誌笑了笑,說:“別緊張,就是去看看,到一個陌生地方,你總得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村民村幹部好不好打交道。”

      想到這些天對出口的思考,陳家誌又說:“另外也要遠離工業汙染,土壤、水源都要稍微好一點……”

      敖德海最終勉強答應下來。

      菜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有時候呆久了,確實會排斥和外界接觸。

      尤其是敖德海這種本身話不多的人。

      但對於一個菜場場長來說,技多不壓身,隻是種菜肯定不夠。

      陳家誌給敖德海提供了幾個地點,也在滬市周邊,但有的沒在滬市行政區域內。

      最遠的在鹽城響水,陳家誌有所了解,是以後較為知名的西蘭花產區。

      不過這會兒響水還沒有西蘭花種植,也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區域,陳家誌選擇意願不高。

      他做西蘭花主要是為了出口市場,通過西蘭花建立相關渠道,再以此帶動其他品類蔬菜。

      所以前期還是得自建種植基地,堅持高標準,高品質,豎立標杆,打出口碑,從立意上就要高。

      包括葉菜也是,他一直在強調農藥化肥減量使用。

      甚至隨著時間發展,他現在略微有點嫌棄繁榮菜場的地理位置。

      周邊工廠太多了。

      不利於宣傳。

      就算喊出有機產品,別人也會質疑,在大城市,周邊工廠眾多,怎做到的有機?

      隻是現在換不了,隻能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打磨。

      …

      這天下午,薛軍來到了增城,才到沒多久,就下了一場瓢潑大雨。

      陳家誌給來躲雨的薛軍發了一支煙,視線也看著窗外的雨。

      薛軍擦了擦頭發上的雨水,道:“還真是黃皮鼓脹,龍舟水漲啊,我這才準備來買黃皮果,就下暴雨,這農諺描述得太精準了。”

      陳家誌道:“一代一代人傳下來的經驗,你以為和你開玩笑啊~”

      雨下了一會兒,河流和稻田的水位就漲起來了。

      易定幹冒雨回來時,一個勁的和陳家誌說幸好把地勢低的菜田輪作了水稻。

      否則很可能被淹。

      “山上的水都往山下跑,溝渠的水漲滿了,全往水稻田亂竄。”

      “還好是水稻,如果種的是菜,基本全沒了。”

      “幸好幸好啊!”

      易定幹後怕不已。

      相比蔬菜,水稻隻要不淹得太狠太久,基本不會受多大影響。

      陳家誌也很慶幸,又問:“新建的基地呢,受影響大不大?”

      “被淹了一部份,但播種了的不多,損失不大。”易定幹說道:“龍舟水這波行情應該是穩了。”

      陳家誌說:“菜價還沒漲起來。”

      易定幹沉吟道:“照這樣的雨多來幾場,行情遲早得來!”

      隻要來,靠譜鮮生就能抓住。

      合利農場和江心菜場分屬兩地,目前一個地方受災了,還有另一個補上,再不濟繁榮菜場割了西蘭花後,也在整地種葉菜了。

      隻要有行情,靠譜鮮生都抓得住。

      雨到傍晚才徹底停下來,打亂了菜場今日的工作,還好冷庫有存貨。

      但老天爺喜歡連著下雨。

      一下就是三五天。

      易定幹和戚永鋒被折磨得痛不欲生,每天隨時打電話保持著信息暢通,確保每天有菜發往市場。

      通過易定幹的協助,薛軍也與果農和果販子達成了收購協議,定下了一批黃皮果和荔枝。

      陳家誌和李秀也跟著一起回了城,先去南北市場的水果檔口看了看。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發展,檔口上也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水果。

      種類齊全,不過能穩定賺錢的品類還不多。

      薛軍的想法是先什都試著做一做,最後每個季節篩選兩到三個品類做主打。

      陳家誌覺得他思路很對,靠譜鮮生有資本,水果也不是主營業務,他也願意給時間去練手,自然可以這樣先把市場摸透了再談賺錢的事。

      另外,百色引種砂糖橘也挺順利,果樹所已經建好了苗圃。

      陳家誌認可了薛軍的工作,呆了一會兒,又和李秀回了靠譜鮮生。

      還是那棟兩層小樓,樓上樓下都被利用到了極致。

      陳家誌回來時正是下午,辦公室人不多,他去了陳正旭辦公室,在辦公桌上找到了整理好的文件,仿佛陳正旭知道他會來看一樣。

      陳家誌感覺陳正旭每件事都做得讓人舒心。

      李秀幫著給泡了一杯茶,隨後又去了其它辦公室,留給陳家誌一個安靜的環境。

      從報表上,陳家誌清晰的看到了龍舟水的影響,讓疲軟的市場微微一震。

      菜價有了起色。

      有意思的是除了配送價和檔口價,陳正旭還單獨增加了一列:市場價。

      原因自然是體現差距。

      市場價是最低的,像菜心,僅有5~6毛/斤,而檔口價可以賣到25元/箱,配送價可以達到1元/斤。

      這就是持續穩定帶來的市場價值。

      不過這個價格是兩天前的價格,今天的沒有,可能還沒統計。

      一直看到下午六點左右,李才和陳正旭才一起來到了辦公室。

      一進門,李才就先開口問道:“陳總,菜場的菜都還好吧?”

      陳家誌抬了抬眼皮,說:“明知故問,早上你和易定幹通電話時,我就在旁邊聽著。”

      李才撓了撓頭,“嗨呀,這不想著再確認一下,畢竟這兩天菜價眼看著在漲。”

      陳家誌問:“多少了?”

      李才說:“菜心今天檔口賣35元/箱,其它菜漲幅也都不小。”

      陳家誌微微頷首,菜心每箱漲了10元,還不錯。

      

      “菜場總體受影響在可控範圍內,保持基礎供應沒問題,再多就難了。

      而且這天氣誰也說不準,端午節可還有10來天才到。”

      陳正旭燒了開水,先給陳家誌把茶水添滿,才又給自己和李才泡上。

      “前兩天我在市場上碰到了從玉的銷售經理常浩。”

      陳家誌端起茶杯,訝然道:“從玉又往批發市場走貨了?”

      李才接話道:“旭總和我說了後,我這兩天都在盯著,目前還沒看到來貨,應該隻是提前來接觸一下,畢竟近幾天泰國金融動蕩的動靜不小。”

      在陳家誌的帶領下,如今靠譜鮮生的核心管理層都挺關注東南亞的經濟動態。

      泰銖對美元在前兩天一度貶值到了27:1,市場極度恐慌。

      而從玉泰國業務並不少,至少劉雲帆從靠譜帶走了一名泰國客戶。

      陳家誌沉吟片刻,分析道:“可能常浩是來詢價,但國內批發價和出口價相差太遠,習慣了出口賺取高利潤的從玉,很難接受國內價格,想立馬調整過來沒那容易。”

      “壯士斷腕需要很大的魄力,從玉下不了這個決心。”陳正旭直接給出自身觀點,“除非撞倒了南牆,不然從玉不會掉頭。”

      陳家誌問:“會不會太武斷了點?”

      陳正旭笑了笑,說:“可能隻會有老板你覺得做這個決定很輕鬆。”

      夜幕降臨後,陳家誌也去了江南市場走訪,結果暴雨再度突襲而至。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如此,前一刻還豔陽高照,下一秒就是飄潑大雨。

      在老天爺的照顧下,菜場管理欲仙欲死,不過緊跟著市場方麵就迎來了久違的行情。

      陳家誌走在亮如白晝的市場,晴了兩天後,原本有些濕噠噠的地麵已經幹了。

      他想著,在郊外的菜地,也應該有一批葉菜腐爛枯黃,或者是長出各種斑點。

      體現在市場,就是各個檔口的蔬菜品質參差不齊。

      有的好,有的差,不過即使普普通通的菜也開始變得搶手。

      回到63號檔口,采購商圍住了裝菜的貨車,搬貨卸貨的人忙成一片。

      現場十分嘈雜,卻沒有人吼著喊著要貨,這個時候都是自己搬,光嘴上喊毛用都沒有。

      銷售員也增加了新麵孔,李才居中指揮寫單簽單,其餘兩人分工合作,清點一輛輛裝菜的三輪車。

      陳家誌看到有人在開箱驗貨,也跟著去瞧了瞧,是一箱菜心,至少在這個市場是優品。

      那人瞧了眼陳家誌,似是沒認出來,又趕緊拿蓋上泡沫箱,隨即也加入了搬貨大軍。

      陳家誌原本還想幫下忙的,瞧了下被圍得死死的貨車,無從下手啊。

      便隻好在檔口的記賬桌旁邊坐下,看李才寫單簽單,其手中的筆就沒停下來過,時而還會被老客戶催促。

      “財神爺,今天早點把單子拿過來唄,我好給你們公司打款。”

      “早不了,老散,你那要下午才能把單子給你,等一天再打款哈~”

      聽聽,這是批發商該說的話嗎,別人積極想付款,你還主動往後拖!

      老散又說:“收錢不積極,不怕你們老板收拾你啊~”

      李才手往旁邊一指,“老板今天來了,就在旁邊,想告狀你隨意。”

      老散這才注意到旁邊的陳家誌,“哎喲,陳老板今天也來了……”

      敢情你剛才沒看到我啊,陳家誌與老散寒暄了片刻。

      也當場承諾了會盡快安排人把單子給他送過去,老散這才滿意的走了。

      李才說道:“陳總,你一句話,我們得跑斷腿,現在客戶多,每個都要當天給單子的話,白天都沒時間休息了。”

      陳家誌道:“那就找辦公室人做這事,或者多招個人進來,咋地,客戶積極付款還能有錯了?”

      李才氣勢弱了下去,嘀咕道:“也不用這急吧,都是老客戶了,這錢晚一兩天收也不影響。”

      陳家誌一時以為自己在看科幻片,他沉默片刻,道:“珍惜現在的時光,說不定以後想這輕鬆收錢就沒這容易了。”

      無論是配送,還是檔口,如今靠譜鮮生收錢都很輕鬆。

      催賬?

      也有,但是是客戶催賣家打單。

      連著兩三天,陳家誌都出現在了檔口,行情是一點點往上爬。

      如今,江心菜場和合利農場一天出菜量在120~150噸左右。

      同興泰日銷量30~40噸,檔口約50~60噸,其餘的都走配送,偶爾也還會有一兩櫃出口。

      行情整體向上走後,每日銷售金額也又開始了爬坡之旅。

      從4~5月份的日收10萬以下,一路又爬上了日收30萬元的門檻。

      但龍舟雨還在持續,每當你以為他要連晴好幾天時,雨就來了。

      菜價隨風雨起舞,靠譜鮮生的日收又摸到了40萬元的門檻。

      等6月初,連州合作基地的番茄、黃瓜和茄子上市時,這個門檻順理成章的突破了。

      要不說老天爺才是行情的發動機呢~

      陳家誌審閱著近期的財務報表,5月末6月初這段時間,靠譜鮮生毛收入超過了1000萬元。

      再往前回顧,

      繁榮菜場的西蘭花也帶來了2073萬的毛收入;

      3~4月份占大頭的雞心芥也創造了500多萬的毛收入;

      江心菜場和合利農場在前三個月也合計創造了約1100萬元的毛收入。

      再加上近來的1000萬元。

      相當於分紅後的這3個多月時間,靠譜鮮生又創造了4500萬元的銷售額。

      開銷雖說也不小,微噴灌改造、更換機械器具、購置車輛、修繕場地設施、買農資、地租,以及員工工資等等都需要花錢。

      然而,錢再怎花,都擋不住這恐怖的賺錢能力。

      尤其是繁榮菜場那茬西蘭花,農資人工均攤地租等總投入大約100多萬元,銷售額2073萬。

      即使再把下一茬青菜的種植成本,施有機肥、人工、種子、化肥等等算進去,其淨利潤也高達1800萬元。

      相比之下,江心菜場和合利農場在3~5月創收約1100萬,實際淨利潤隻有105萬元就很稀鬆平常了,在珠三角的菜場中屬於較差水準。

      陳家誌清楚這是‘苦練內功’的結果。

      好在最近又站了起來,利潤率又快速提高到了30%以上。

      在對比了各個菜場的財務明細後,陳家誌也更為理解了場長們搏一搏的心態。

      博與不博,簡直是天壤之別。

      一個是穩紮穩打,日積月累,另一個卻能立竿見影。

      後者明顯更有誘惑力。

      看完報表,陳家誌重新泡了杯濃茶,思索著賬上近3000萬現金接下來要如何分配。

      (本章完)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