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0章 巧合

    穿行在菜田,陳家誌和敖德海溝通了許多。

    可能是很久沒親身種菜,他現在變得喜歡聽各個場長絮絮叨叨的說菜場情況。

    小到丟失了幾個菜筐,或菜工之間激烈的罵架,或價格的漲跌,或小日本方麵的反應,或有哪些領導來視察,又或者今天要播種什菜,播多少,要做哪些工作等等。

    GOOGLE搜索TWKAN

    不一而足,他都喜歡聽。

    當然,也知道了敖德海的規劃。

    繁榮菜場現在很有錢,這是一切規劃的前提。

    除卻支出的各種成本,這5個月繁榮菜場的利潤有近700萬元。

    敖德海已經看好了新的地,想將基地麵積也擴大到一千畝,來年再種植一季西蘭花。

    因為向日本出口西蘭花的季節性關稅還在,完全可以複刻今年的經驗,在明年5月初上市,再賺一筆。

    陳家誌沒理由不同意。

    某種程度上,蔬菜也是餐桌上的必需品,即使外部可能出現經濟危機,像日本這種發達國家,也少不了蔬菜需求。

    何況還是錯位競爭。

    滬市的葉菜出口也沒有珠三角那內卷,這就像一片處女地,隻有繁榮菜場等少數人在開墾。

    這個錢得投。

    不過他也提了自己的要求,要逐步重視國內市場的開拓。

    明年種了西蘭花後的土地,跟著也能種植各種葉菜,這時就需要加強國內市場的開拓,以滬市為中心,逐步向蘇州杭州寧波南通無錫等市場擴散。

    這是一個很長遠的計劃。

    需要數年乃至十年時間的耕耘。

    敖德海走在碎石路上,無意識的會踢走一兩顆石子,石子沿著路滾動,等他再走近時,又會再次踢到那顆石子。

    他以為他已經想得夠長遠,但沒想到老板比他想得更遠,更有大局觀。

    他甚至不知道老板說的幾個城市在哪個位置。

    但那又何妨。

    就像他此前從沒接觸過出口,如今也能做得極為熟稔。

    敖德海很乾脆的接受了老板的所有建議,在他的印象,老板所做的決策幾乎就沒有出過錯,他隻需按照老板的想法把事情做好,目標就會達成,然後就是享受勝利的果實。

    很多次都是如此。

    哢嚓~

    不知何時,李秀出現在了前方不遠處,手中的相機才按下快門。

    李秀喊道:「給你倆拍幾張照。」

    陳家誌揮了揮,回道:「我長得帥,隨便你拍,要不要擺個poss?」

    李秀又喊:「正經點。」

    胡春梅正在旁邊菜地指揮幹活,接話道:「陳老板雖然現在黑了點,但也確實長得帥。」

    陳家誌得意的說:「胡姐這話中肯,我愛聽。」

    哢嚓哢嚓,又是接連幾張照片拍下,李秀隨意拍了幾張,然後又去菜地給工人拍。

    被她這打岔,陳家誌一時也忘了剛才聊到哪了,隻好眺望著菜田的景色O

    剛好看到房少華在往這邊走來,很快就到了近前。

    「老板,敖場長。」

    「也是出來走走,還是有事?」

    「有點事和老板聊聊。」

    敖德海便找了個理由,去看工幹活去了。

    房少華這才談及昨天劉雲帆給他打的電話,他沒有隱瞞,也沒有添油加醋,就原原本本的複述了一遍。

    陳家誌問道:「你怎想?」

    房少華沉吟道:「他不應該撬公司的客戶。」

    「這不重要。」陳家誌問道:「他邀請你去從玉,你有想法嗎?」

    「我覺得繁榮菜場很好,即使將來公司經營方向改變,減少出口,我也不會去從玉。」

    房少華說得斬釘截鐵,不帶絲毫猶豫。

    他在繁榮菜場體驗好,不僅是因為出口業務好做,還因為他喜歡上了種菜的感覺,也認同這是一項很有前途的事業。

    陳家誌沉聲道:「這就足夠了,劉雲帆的事不用再去管他,另外,繁榮菜場對日韓的出口業務也不會停,不過要注意風險。「

    房少華聽說了東南亞帳期的事,說道:「之前也有日本企業提過蔬菜代賣,不過我們拒絕了。」

    陳家誌想起了香菇出口的事,頷首道:「拒絕得很對,對外出口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求人家,付款上絕不能慣著客戶。」

    頓了頓,陳家誌又問:「福岡太行株式會社現在沒有做香菇出口了嗎?」

    「沒有,他們很久沒有從國內進口香菇了。」房少華道:「聽說太行原本計劃在寧波投資數億的基地和工廠也快停擺了。」

    陳家誌挑了挑眉,「你聽誰說的?」

    房少華道:「和太的工作人員對接時,閑聊時提起過,不像假的。」

    陳家誌停在了原地,皺眉想了一會兒,他感覺這件事透著熟悉的味道。

    他在蓉城種菜時,和菇農有過幾年接觸。

    當時他的菜地旁邊就是菇農的大棚,還時不時從菇農那弄些免費的菌渣和碳酸銨來肥田。

    一來二去就混熟了,偶爾也在一起閑聊,似乎有人曾提起過日本企業來華投資香菇,最後倒閉跑路的故事。

    該不會就是太行株式會社吧?

    陳家誌一時很難判斷,因為過了很多年了,他記得並不是很清楚。

    但事到如今,不得不防。

    「少華,後續注意下太株式會社,及時催款,我擔心他們跑路。「

    「啊?不會吧,太挺有實力,也直很守信。」

    「不要高估日本人的底線,到生死存亡的時候誰還管那多。」

    「好,我會關注這事。」

    從老板的語氣中,房少華也感覺到了老板的重視。

    隨即想到太行株式會社在寧波的投資,當時對接的日本業務員語氣似乎也很沉重,事情可能真的不一般。

    劉雲帆離職又撬走客戶的事確實惡心了靠譜鮮生一次。

    被撬走的客戶還包括新加坡的俞紅,一名相對較熟的老客戶。

    影響不大,但很惡心人。

    這梁子也算是結下了。

    *

    京城,又一天的會議開完,陳觀葉從海子出來後回到了下榻的酒店。

    他給花城的秘書打去了電話。

    「康銘,定下來了,我任扶貧小組組長,負責花城與百色的扶貧協作,後續的事情可以安排了。」

    「好的。」康銘又說:「恭喜,領導。」

    陳觀葉歎道:「苦差事,有什好恭喜的,我隻希望真能在這事上做出點成績。

    對了,上次籌集的教育捐款得趕快準備了,這次和百色的同誌也進行了對接。

    當地山區的條件很艱苦,教育衛生醫療交通產業每一樣的任務都很艱巨。」

    康銘道:「正因為艱巨,所以市才讓領導您來挑大梁,就像教育捐款這事,下麵的企業也多次催著說想打款了,應該沒人到我們前麵。」

    陳觀葉訝然道:「又有人催,誰?」

    「還是靠譜鮮生。「

    「又是那個妙人啊!」

    康銘笑了笑,「他最近做出了些成績,可能想在領導您麵前表現一下。」

    停頓了下,康銘又說:「合利農場在國慶節時就開始出菜了,產出很穩定。

    另外,他們還利用配送批發市場等渠道協助派潭小樓正果三個鄉鎮的農民銷售滯銷的柑橘,以及冬瓜等農副產品。「

    陳觀葉認真聽著,先是驚訝於才兩個多月時間就能出菜,效率驚人。

    隨後又大感有趣,妙人還時刻記著扶貧。

    但不得不說,這很對他胃口,尤其這還是一個能做實事的人。

    同時,一個農業企業在對百色扶貧協作中也能發揮很關鍵的作用。

    琢磨片刻,陳觀葉說道:「康秘書,研究一下,看看這兩年還有沒有什項目能套到增城去,一個能帶動農戶發展的企業值得鼓勵。」

    「好,領導。」

    陳觀葉心情大好,扶貧事業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年,但此次海子的決心很強,還給各省市做了拉郎配。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在前幾年一直飽受爭議,甚至一度很危險。

    如今雖然挺過了難關,但在取得了經濟發展成果後,更應該擔當起扶貧的表率和先鋒。

    所以花城很早就有了相關研究,陳觀葉也才會早早就在準備。

    市也有很多企業在響應。

    但大多數企業除了捐款,對去偏遠地區投資卻是唯恐避之不及。

    隻有這靠譜鮮生一直在他麵前展示存在感,就差沒直說選我選我。

    陳觀葉神清氣爽的來了餐廳,嘴還哼著小曲。

    「老陳,撿錢了,情這好?」

    陳觀葉偏頭看了看,說話的人是滬市的副市長薑以任,兩人有過幾次接觸。

    「撿錢倒沒有,就是遇到家有趣的蔬菜企業。」

    陳觀葉回憶了下,「還有點巧,他們在滬市和雲南也投資了基地。」

    「嗯?」

    薑以任頓時來了點興趣,這次可是滬滇協作,滬市13個區縣協作扶貧雲南4州地區。

    陳觀葉問:「怎樣,是不是挺巧?」

    薑以任頷道:「有點意思,找個地坐著說。」

    大概幾分鍾時間,薑以任就了解了靠譜鮮生的前世今生,也知道了繁榮菜場的存在。

    「陳啊,還是你們花城好,隨便找個民營企業都能挑起任。」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