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再起航
靠一份種植計劃就想解決資金壓力,簡直天方夜談。
但在徐聞香和黃建遠看來,如果這份計劃由陳家誌拿出,那就另當別論。
過往一年多時間,在他的指引下,江心菜場博中了太多行情。
更何況這份計劃很詳盡。
它不單是計劃。
還包括了考察過程、數據匯總、行情分析、自然災害、心博弈等等因素。
也是徐聞香第一次看到這詳盡的市場分析。
至此,她不再有疑惑,表態支持新一年的規劃。
“陳總,如果你願意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菜場管理上,我相信今年菜場利潤同樣能達到千萬元。”
陳家誌笑了笑,“我倒挺相信在易場長的帶領下,江心菜場今年的利潤也能輕鬆破千萬元。”
易定幹不由挺直了腰板。
答案都給出來了,他隻需抄作業,按部就班的把菜種出來,實現今年的目標便不難。
同時也挑眉看了眼徐聞香,這女人敢看不起他!
“開個玩笑。”陳家誌又說:“計劃都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分配任務。”
“連州基地繼續由黃川配合李才去跟,及時提供種苗等物資,監督對方按我們的要求種植。”
“增城遲菜心要9月份才播種,基地選址和建設都可以略微延遲。”
“水東芥借助遮陽網等設施,除了三伏天,一年可種植多茬,目前市場反饋好,我親自跟,場長敖德良。”
“在粵西的育苗場也是我去,方學林和鄭中隨行。”
都不是太大的項目,陳家誌便沒有勞煩兩位股東。
但想到有關上海基地的規劃,他也給兩人準備了任務。
“徐總、黃總,還要麻煩二位繼續向菜場推薦優質客戶,像上次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客商就挺不錯。
尤其後麵幾個月可以多推銷西蘭花和芥蘭的訂單。”
完整的種植規劃雖然陳家誌沒有透露,但徐聞香也知道芥蘭和西蘭花分別是江心菜場和上海基地後續的側重點。
她沒有猶豫,“交給我,就算不能提前拿到訂單,也把信息傳遞出去。”
陳家誌頷首道:“西蘭花可以多看看日本市場。”
西蘭花是給上海基地規劃的作物,走日本市場會更方便。
“好。”
分配任務很順利,從上到下都很配合他,而很大原因便是一份種植規劃。
這讓陳家誌感到了微微的壓力,此次同樣沒有記憶優勢,完全是憑他的經驗和市場嗅覺。
跟著他便又組織了生產會議,準備部署近期的計劃,決定適當的搏一搏。
一上來,他便發問:“有誰還記得去年春節前的行情?”
“荷蘭豆!”
“菜心價格也還可以。”
“去年元旦有寒潮嘛,元旦後春節前菜價都不錯,最牛逼還是要屬荷蘭豆!”
“那可不嘛,賣得太過癮了。”
很多人都還印象深刻,尤其是荷蘭豆,幾乎是揮之不去的記憶。
那個月,菜場從上到下的人收入都創了新高。
陳家誌笑了笑,“大概是準的,但也有誤差,荷蘭豆的價格從元旦後就一直猛漲,菜心也挺不錯。
但快到春節時,菜價就開始下探,春節過後,就開始猛跌。
再結合今年的行情,你們想想,有沒有什體會?”
生產部的小組長每天都會有碰頭會,其中也不乏對市場的討論。
易定幹說道:“去年元旦後菜價高,但很多菜農沒趕上那波行情,估計早就後悔得拍大腿,今年就種得比較多。
像荷蘭豆,市場部說行情很一般,市場上走不動貨。
菜心等菜也類似,最近都降溫了,行情也被壓製著反彈不起來。
但沒有荷蘭豆那極端。
所以,我覺得前一年的成功經驗隻能參考,不能照搬。”
郭滿倉、敖德良、黃日新、鄭中幾個經曆了去年行情的人都深以為然,甚至有些後怕。
有了去年的戰績,他們今年其實也想過種荷蘭豆。
隻是被否了。
也還好被否了。
很多種植戶過於瘋狂,去年沒種荷蘭豆,沒經曆寒潮的陣痛,隻知道價格高,今年便猛幹,然後就栽坑了。
陳家誌讚道:“分析得都還挺不錯。”
郭滿倉不解的問:“現在粵菜的行情普遍一般,為什最終選擇了芥蘭?”
市場部的丁宏也說道:“芥蘭在最近的行情應該還算不錯,按理說種的人應該不少。”
陳家誌笑了笑,“我們隻是側重點在芥蘭,行情徘徊了這久,遲早會有反彈,隻是我認為反彈最厲害的應該是芥蘭,尤其是中號和粗號的芥蘭。”
“至於原因嘛,按我的觀點,芥蘭目前行情主要是被拖累了。”
“根據我們的調查,市場上芥蘭供應量其實在降低,隻是其餘平替蔬菜過於飽和,壓製了芥蘭價格。
但隨著溫度降低,芥蘭後麵一兩個月的供應隻會下降,不會上升。
而由於氣候等原因,廣東芥蘭種植戶有個習慣,喜歡在2月中下旬種植芥蘭。”
“這就導致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會出現芥蘭的播種空窗期,由此便出現了機會。”
芥蘭的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低於10℃時,生長緩慢甚至停滯。
而廣東2月初前後絕大部分城市都達不到這個溫度條件,也由此形成了芥蘭的種植習慣。
同樣,江心菜場在這期間種植芥蘭也會麵臨這個難點。
然而,菜場有育苗大棚。
在發芽期和幼苗期,芥蘭都可以在大棚完成穴盤育苗。
等溫度略微上來後,再進行移栽,覆蓋小拱棚保溫,直至最後收獲。
當然,決定把重心放在芥蘭上,也有其它因素,但核心要素在這。
一套完整的邏輯介紹完後,眾人也不再有疑惑,達成了共識。
在保證菜心的基礎供應上,剩餘的地在1.15~2.15期間要猛幹芥蘭。
原本因落選新菜場場長還有些失落的幾人,此刻甚至感覺到了久違的熱血!
這樣種菜才爽嘛!
會議室響起了議論聲。
陳家誌揮手壓下,又說:“在種植過程中,有些技術和管理要點也要注意,這方麵就由易場長來介紹。”
施肥、育苗、移栽、溫度管理、追肥……
易定幹也說得很細,其餘人也聽得認真。
由於采取移栽,易定幹對間距都做了具體要求,以給芥蘭提供足夠生長空間,讓其更大更粗,像**。
陳家誌本來在走神想水東芥,聽到又大又粗引發的哄笑聲,也回過神來。
易定幹道:“這有什好笑的,粗條的芥蘭本來就有點像那玩意。”
陳家誌不滿道:“注意形象,你這形容也太粗俗了,好歹也是場長。”
其餘人也憋不住笑。
易定幹又說:“嘿呀,一時找不到形容詞,不知道怎描述,總之就是讓把芥蘭種漂亮。”
陳家誌想到一個詞,“雞腿芥蘭,把大號芥蘭種成雞腿模樣,品質就很完美了。”
雞腿芥蘭?
眾人齊刷刷陷入思考,感覺不是很像呀!
陳家誌也不太清楚雞腿芥蘭是怎種出來的,可能更多是品種緣故?
開完會,陳家誌回到辦公室後,又給上海基地打去了電話。
等了會兒後,才等到敖德海來接電話。
上海的冬天很冷,體感溫度更冷,種菜的難度很高。
這也是上海基地最近沒什聲音的原因。
除了一開始搶種的一茬菜,後續的精力都主要放在了基地建設上。
平整、開溝、重施半腐熟畜禽糞便,以及種植耐寒蔬菜。
和敖德海聊了片刻後,陳家誌才提到了西蘭花,同樣也是要提早在2月中上旬在小拱棚內定植。
上海的2月比廣州2月冷得多,正常來說,廣東秋季西蘭花1月份還在收獲中呢。
不過西蘭花也是喜冷涼作物,比芥蘭更耐寒。
即使如此,2月初在上海定植西蘭花的管理難度也高。
但這也是策略。
陳家誌前世在上海種過西蘭花,很清楚提早上市的西蘭花有多搶手。
隻要能種出來,完全不用擔心價格問題。
然而,敖德海聽了後卻變得忐忑不安,“老板,我沒種過西蘭花啊!”
“沒關係,有我在。”陳家誌安撫道:“全程按我教的來,肯定能種出來,種子我都準備好了。
第一次也不種多了,先種200畝試試水。”
“……”
不愧是老板,管200畝叫試水。
敖德海:“要不還是再保險點,先種100畝吧?”
陳家誌:“我沒讓你580畝地全部種西蘭花就已經夠保守了。”
“好,200畝就200畝。”
跟著,陳家誌又向他交待了育苗事項。
從育苗環節開始,西蘭花就有技術要求,比如基質配置、消毒等細節。
還好在東鄉菜場時,陳家誌曾育過一次苗,敖德海也全程見證。
雖然最後失敗了,但那是因為廣州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
在低溫下,有小拱棚或者育苗棚保溫,成功率反而高很多。
育苗之後是整地,後續環節則隨時保持溝通。
忙完這些,陳家誌又想了想連州要不要也種點春季西蘭花?
隻是連州農民也應當沒種植西蘭花經驗,能不能種好有點懸乎。
還沒等他想出結果,陳正旭就率先傳來消息,水東芥菜的采購出了點小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