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頗受歡迎
天邊漸漸泛起魚肚白。
陳正旭穿著黑色外套,從車上搬起泡沫箱封裝好的水東芥菜,走進了東湖酒樓的大堂。
「小陳,什菜啊,還勞煩你親自送過來?」
老板丁宏就在店,他習慣了早起,早上在酒樓便接到靠譜鮮生的電話,通知有品質極佳的新品上市,先免費贈送10斤試菜。
和靠譜鮮生合作了那久,對對方的配送服務他一向滿意。
但除了剛開始時有過贈送,還沒有特別贈送過某種蔬菜。
且還強調了品質極佳。
這勾起了他的興趣。
陳正旭笑道:「公司出品的芥菜,口感特別好,沒有苦澀味,建議丁老板親自試吃,比較推薦的做法是配合豬肥瞟進行生炒。」
他當麵揭開了泡沫箱,露出莖部肥厚的水東芥菜,輕輕一用力就斷一片。
「看,又嫩又脆。」
「你們賣多少錢一斤?」
丁宏直指問題核心,免費的東西他還能真免費啊?
就像這配送價格一樣,和自己去買的差價在不知不覺間就有了細小變化。
羊毛出在羊身上,現在免費,最後很可能還是他們買單。
陳正旭說:「你先試吃,如果覺得可以,我們再談價。」
丁宏撇了撇嘴,又說:「我現在就覺得挺不錯,想知道價格,如果和市價差不多,我以後就要這種芥菜,如果價格不合適,你就拿走。」
這老狐狸還不好忽悠啊!
陳正旭沉吟道:「價格肯定和普通芥菜不一樣,就現在的行情,至少得收你1.8元/斤。」
「拿走,拿走!」丁宏連連揮手,「趕緊拿走,我不要了,你愛送給誰就送給誰,不要放我這。」
「我給你放廚房去了。」
陳正旭抱著泡沫箱輕車熟路去了後廚,放下就走,管你丁宏怎說,這菜今天我是送定了。
丁宏看著芥菜默然不語,見過強買強賣的,但強送還是第一次遇到。
快到早茶時間了,有廚師問道:「老板,這菜怎處理,拿去倒了嗎?」
丁宏抬眼瞪著廚師,別人說得天花亂墜的東西,你說倒就倒?
「先做一道生炒芥菜出來嚐嚐。」
在老板的注視下,廚師很快便將芥菜莖葉分離,食材處理過程中就察覺到了不凡。
「這菜不錯。」
「嗯,先做。」
丁宏對自家的大廚很信任,即使覺得他多嘴了,也沒說什,就站在旁邊看著一盤生炒芥菜出鍋,跟著便品嚐葉梗。
入口脆嫩無渣,讓他眼前一亮,感受到了與普通芥菜的明顯不同。
大廚見他無言,也跟著嚐了一口,很快臉上便浮現出了享受的神色。
「老板,這菜好!」
丁宏現在很後悔剛才沒聽大廚的話,該直接拿去倒了。
但菜好吃這點沒法不承認。
大廚再度品嚐了一口後又說道:「尤其是在宴席中,把這道菜作為解膩清口菜肴,搭配白切雞蠔炸等油膩菜品食用,肯定大受歡迎。」
丁宏想了想,說:「今天先推一推,看看效果吧。」
吃都吃了,現在倒是不可能倒了,也得虧他試了菜,要是錯過如此菜品,那才是虧大發了。
靠譜鮮生的幾輛車不停歇的在城市穿梭,在一天之內,所有的餐飲老客戶都收到了免費贈送的水東芥菜。
甚至陳正旭還分兵多路,去給未拿下配送的酒樓酒店送了貨。
跟著便是不約而同試菜。
在嶺南飲食文化中,十分推崇追求本味」的飲食哲學。
自然,食材就是其中很關鍵的一環。
而水東芥本身質地嫩滑纖維細膩,經過生炒後保留了清甜爽脆的原始風味,咀嚼時無渣感,
斷口處無拉絲,觸感清脆。
一經試菜,很快就征服了大量酒樓酒店的主廚,推上餐桌後,也收到了眾多食客的好評。
到這時候,1.8元/斤的價格完全不重要了。
溫蓉是靠譜鮮生配送中心的文員,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接聽電話,記錄配送訂單,每天傍晚時是她接聽電話最忙碌的時候。
但今天比平常還要忙一些。
菜心125斤,黑皮冬瓜5個—好,都記錄下來了。」
「再加30斤芥菜,要今天送的那種,好,沒問題」
「芥菜是吧,我知道,今天有免費給你們送過~」
「嗯,隻要芥菜?」溫蓉意識到是有新客戶了,「好,請說下地址和聯係人。」
電話一個接一個,除了老客戶,還夾雜著新的客戶,而新客戶都是衝芥菜來的。
等電話沉寂下來時,夜色也深了。
陳正旭李才周小熊王蘭等人也相繼從樓上的宿舍下來。
溫蓉麵帶喜色的喊道:「旭總,今天芥菜訂單爆了,還多了不少新客戶!」
陳正旭也露出喜色,「水東芥?」
溫蓉點頭道:「嗯,基本所有新客戶都是點名要水東芥,也有人願意讓我們試一試其它蔬菜的配送,可能還需要你們去溝通。」
「好,你把訂單信息記錄好給我。」陳正旭想了想,又說:「下班前再算一下水東芥的總量我得找老板再發貨。」
既然有效果,那肯定要乘勝追擊,往更多的酒樓酒店,更廣的範圍去贈送水東芥。
陳正旭已然看到了配送規模再上一個台階,乃至多個台階的可能!
李才下樓是準備去市郊的蔬菜周轉站調研市場,此刻聽著水東芥取得突破的消息,也是又驚又喜。
他有想過效果會不錯,但沒料到來得這快,幾乎是立竿見影!
同時也頗為羨慕陳正旭。
由於從地頭收購,收購價隻有4毛/斤,又省掉了多個中間環節,直接配送進高端餐飲店,配送價1.8元/斤,差價達到了1.2元/斤。
即使扣掉運輸加工包裝等成本,都還有豐厚利潤,且明顯還有上漲空間。
比檔口強出不止一籌啊!
陳家誌看到留言給陳正旭回電話時,小冷庫的水東芥存貨已經不足以再支撐免費給其它餐飲店送菜。
這他哪能忍!
這水東芥還得繼續送。
通常,作為南菜北運的蔬菜基地,村固定電話都不會少,陳家誌先是聯係當地的貨運站找車。
找好車後,又通過預留的電話,很快就聯係上了劉海濤。
「老劉,割菜,我跟著找車來拉,你的芥菜都給我留著哈!」
「陳老板,這價錢?」
「每斤我再給你加5分錢,但割菜裝菜時得給我弄好點。」
劉海濤一聽這果斷就同意漲價,心暗道喊低了,想再喊個高價,但他的人品不允許他這樣做。
陳家誌感覺到了電話另一頭劉海濤的欲言又止,心其實無所謂。
他在水東考察時和好幾戶菜農打了交道,最終才挑中了更年輕的劉海濤,性格也更直爽。
就算他反悔也沒影響,因為陳家誌有打算到水東建基地,剛好也可以在附近投資小型育苗場,
相互還能照看。
但現在得先把市場調研做完。
回廣州後,他把調研的目光放在了珠三角的蔬菜市場和各大城市市郊的葉菜基地。
中山廣州佛山東莞惠州深城,每個城市都要調研取樣。
這是個龐大工程。
也是陳家誌第一次全力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
每到一座城市,都是他坐鎮指揮。
然後薛軍,市場部的譚忘機,采購部的黃軍,以及從菜場被臨時拉來支援的潘大成等人都會去到城市的批發市場市郊的蔬菜周轉站市郊的葉菜基地搜集基礎信息。
最後再匯總到他手上。
很繁瑣,而且很多是無效信息,或者過時了,真正有價值的數據極少。
然而,珠三角的葉菜消費本身就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各個城市的葉菜信息匯聚起來,再結合江南市場的核心價格數據。
有關菜心芥蘭芥菜上海青生菜油麥菜小白菜等主要葉菜品類過去一年的價格走勢圖就繪製出來了。
同時通過現場走訪,也可以了解各個區域菜地麵積的變化。
比如核心城市廣州和深城,其城市化發展很快,市郊的菜地在不斷被侵占,總體麵積在減少。
且葉菜基地在向中遠郊轉移過程中,中小菜農的配套基礎設施沒能跟上,產量和品質受影響。
這都會讓葉菜菜價趨於平穩並不斷向上爬,一旦有自然災害,或者哪一樣蔬菜突然種植麵積大幅減少,葉菜行情很可能就會起飛。
而茄果瓜豆類蔬菜遠郊菜地能種,稍遠一些的城市也能種,甚至還有北方南下的蔬菜,價格自然會長期萎靡。
所以,江心菜場不會再涉及種植茄果和瓜豆類蔬菜,而在連州的合作基地則可以參考著調研做種植規劃。
而且,根據現有的統計數據,還能反推農戶的種植心理。
左右菜價的因素,除了人為炒作外,主要就三點。
一是國際政治因素。
二是天災等自然因素。
三是作物的種植麵積。
前兩者,發生概率較少。第三個因素最為關鍵,也最能影響價格。
也是葉菜類未來十年在蔬菜整體行情下跌時,逆勢上漲的主要原因。
而在農戶心理上,就更簡單了,價格暴漲-擴種麵積-價格猛跌,亦或者價格猛跌-縮減麵積-價格猛漲。
通過這一心理,再結合手中數據,陳家誌便能大概推斷出哪一茬菜該側重什菜。
在保障基礎供應的原則上,適度去博行情,博取更高的收益。
深城,布吉農批。
也是此次市場調研的最後一站,陳家誌手的數據愈發詳實。
他嘴角微微上揚,透過這些數據,他已然看到了很多明媚的風景。
忽而,他感覺前邊一背影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