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人前來太平域證實元嗣存在的時候,新一期的思想期刊已經發布出去。
各國地方的人們見到有著元嗣署名的文章,又是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
台灣網體驗佳,??????????.??????超讚
畢竟連一代帝王都公開認可推崇太平域的某些方麵,這足夠讓世人為之震驚。
看了期刊的元燾不禁心中歎服,想不到自己的父皇去了太平域之後,思想轉變得這快,實在令人出乎意料。
連以前一些抨擊太平域的人物都不知該如何評價了。
以前有人批判太平域,是為了維護權貴階級,以皇權聖道至上。
結果現在有位天子認同太平域的一些理念,那他們還能說什?
總不能連帶元嗣也給批判一番吧?
對方怎說也是魏國王朝退位下去的天子,在位之時又因為頒布一些政令而頗得民心,還被諸國不少知名人物稱為一代明君。
如今再去評價元嗣的不是,多少有些打臉了。
好似臣等欲死戰陛下竟先降了的既視感。
於是乎,曾經一些高調反對太平域的聲音都選擇了沉默。
別說那些維護權貴的王公臣子們有些懵,諸國的帝王們都是心中驚詫。
有人還懷疑元嗣真是入了佛道,已經忘了曾經的身份,要當一個普度眾生的活菩薩了。
當有關於太平域的各種事跡在天下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太平域依舊在平穩快速地發展之中。
時間悄然流逝,一晃便是幾個春秋過去。
魏國方麵,元燾已經坐穩了天子位,在國內佛門和權貴勢力的支持下,不少政令都得以順利施行。
蜀國,與楚國的戰事已經陷入了僵局。
蜀國的道門終究沒能按照蜀帝的要求完成一部真經,被縮減了不少特權和福利。
而因此節省下來的資源都被用於處在戰爭中的蜀國大軍。
本著以國之大事為重的原則,各大道門也都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以儒道立國的諸國也在整治國政,依托於儒道的世家大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太平域,除了幾大妖國,其它勢力都並入了其中。
現在整個北域都因此改了稱呼,所有人都習慣稱為太平。
永定城內,元嗣站在一座高山之上,視野之內一片繁榮。
元嗣悠悠開口道:「我在洛陽城待了大半輩子,也不曾見洛陽有多少變化……」
但到了永定城,每隔一段時間,這片地區都會在快速發展中變一番模樣。
還不隻是永定地區,太平域的其它地區同樣變化很大。
元嗣重返去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一種陌生和新奇感。
站在一旁的陸正輕聲道:「這就是集體的力量,隻要大家齊心協力,這世間就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舊的時代就要過去了,這個世界正當年輕……」
元嗣幽幽道:「這個世界可是很大啊,可不止這。」
陸正笑了笑,說道:「萬事開頭難,從無到有不容易,但隻要有了,往後就簡單了。」
這時,青婉飄然來到陸正的近前,眼神略顯興奮道:「能來的都過來了,可以舉行會議了。」
陸正點了點頭,朝著元嗣示意了一下。
三人便下山,來到一處寬闊的廣場。
廣場上已經坐了不少人,有太平域各區的代表人物,還有其它王朝勢力的曆練者,以及另外一些人員。
這些人都為太平域做過許多貢獻,擔任著一些重要職務,被召集過來開會。
太平域還是第一次召集這多人物來商議事情,大家都還不知道所為何事。
元嗣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不動聲色地打量其他人。
來參會的人員形形色色,人妖鬼怪,既有凡人,也有道行高深的各類修行者,可謂群英薈萃。
陸正見人都到齊了,緩緩開口道:「今天召集大家過來,是有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商議,這關乎到太平域乃至整個世間的未來……」
眾人聞言皆是看向陸正,好奇是什大事。
陸正不緊不慢,淡然說道:「我準備以太平域立國,建立一個沒有特權階級以民為國之根本的國度。以此向世間證明,一個國家可以沒有君王也能存在……」
「諸位不管是地區代表人員,還是其它勢力的曆練者,都為太平域做出過不小的貢獻。今後,大家是見證者更是創造者……」
「在坐的諸位,都將因此而留名,在世間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世人所銘記……」
眾人聽得這一番話,一個個神色各異,反應不一。
元嗣都不免皺了皺眉,心想陸正的想法還真是大,居然想著立國了。
青婉一揮手,一份份厚重的文件送到所有人麵前。
青婉開口道:「這是立國的流程,和此後的一些規章製度,大家可以先看一看,有什問題的話,可以提出來商議解決……」
見此,眾人沒有立即討論,紛紛打開文件仔細看了起來。
元嗣看著文件內容,不由得眼神泛起異色。
太平域將以「新」為國號,有改朝換代開啟新時代的含義。
並且著重強調以民為本萬族共立以法治國理政。
而此後的治國方式和現在也沒多大區別,太平域以各地區為管理單位,選定一些代表人物共同執政。
選出來的代表每隔一段時間也會換人,通過選舉考核的方式重新選定人員。
在擬定的第一批執政代表之中,元嗣居然還發現了自己的名字。
他又找了一番,在一堆人員名單中找到了陸正。
陸正擔任的職務並不特別,是地區的執法和安全人員。
元嗣內心有些複雜,以陸正在太平域的影響力和地位,哪怕自稱為帝,或者設立一個單獨的領袖位置,也是能得到億萬民眾的支持,但陸正並沒有那做。
元嗣想了想,覺得如果陸正那做了,也不是陸正了。
過了片刻,有人忍不住舉了個手。
陸正看向舉手之人,不禁點頭示意對方發言。
「那個,我是蜀國道門的人,以後還要回去,這也能當代表嗎?」
發言的年輕人是蜀國一大道門的年輕人,他沒想到自己還能上名單。
不少人也不禁看向陸正。
他們中也有很多人隻是來曆練的,沒想到自己也能成為建立一國的重要成員。
陸正微笑道:「這擬定的代表名單,是我經過多方麵的考量。不少人隻是暫時在太平域,但也有著卓越的貢獻,自然是有資格的。而且地區代表執政是有期限的,不會強留你們一直在任……」
陸正選定不少勢力的成員為代表,也是在拉攏那些勢力。
以此表明新國的建立是所有人的努力和參與。
「當然了,名單隻是初定,還是要徵求大家的意見,有人如果不願意擔任代表職務,可以提出來。」
陸正頓了頓,又道,「如果有人拿不定主意,擔心自家長輩勢力那邊,之後也可以寫信告知。」
「我們新國的建立,是會提前宣揚,公告於天下,在這期間,一切都好商談……」
聽聞此言,沒有人當即站出來放棄職務。
畢竟如陸正所言,這真會是能青史留名的機會,在座的沒人敢說不注重名聲。
如果他們背後的勢力不反對,自然樂得當這樣的代表。
有人忍不住開口道:「就這立國的話,是不是太草率了些,比起真正的國,我們這邊似乎還差了太多。」
相比於那些大國王朝,太平域缺少諸多底蘊,也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
天下那些王朝勢力,都不一定能承認這樣的一個國家。
陸正聞言道:「能不能被認同為真正的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走出這一步,向他們證明一些道理……」
「這將是萬族曆史上一次偉大的嚐試,就看大家有沒有那個氣魄,作為開天辟地的參與者……」
來參與會議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有著滿腔的熱血。
能坐在這的都不是一般人,本來對於太平域的很多理念有著認同感。
這其中,更不乏一些純粹的理想主義者。
所以沒有人反對此事,反而都在積極參與討論,確定更為細節的一些章程。
元嗣看在眼,不禁感慨陸正能召集這多各方人物建立一個不同過去的國家,還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陸正暫停了會議,給予大家時間去籌備一些事情。
各方勢力代表都想法去通知自己身後的勢力,並且將剛才會議中修改過一番的立國文件給送了出去。
北邊的幾大妖國最先得到消息,都是有些吃驚。
但一番思索下來,也覺得是合情合理,是大勢所趨。
鳳辛知曉了此事,不禁感歎道:「想不到咱們這邊,真能有人整合各族成立一國,千年未有啊。」
旁邊的族人道:「要是真立國了,地盤堪比那些大國王朝了。」
鳳辛心想地盤是挺大的,不過底蘊嘛,似乎過於欠缺。
太平域要是和那些王朝打起來,肯定是占不了上風。
不過想想,似乎也打不起來。
鳳辛低聲道:「讓人留意一下各大王朝的反應,如果沒什人反對的話,咱們這邊送一份厚禮慶賀吧。」
說來,也有鳳族人成了代表。
但在那些王朝沒有表態之前,鳳辛也沒有做什選擇。
很快,在洛陽的元燾也收到了消息。
元燾翻看著文件,神色微訝道:「陸先生居然要立國,以這種方式建立的國家,真能長久嗎?」
元燾發現自己的父皇都出現在名單上,一時心情莫名。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元氏族人在其列。
其中一人他還很熟悉,是元重的一個孫輩,聽說有著特別的才能,在太平域那邊混得風生水起。
「新國,新國,陸先生又要做前人未有之壯舉啊……」
元燾感慨萬千,「讓禮部備些賀禮先送過去。也不知道何時立國,到時候朕親自過去觀禮。」
元燾覺得自己很有必要過去見證一下。
其它諸國朝廷也陸陸續續收到了消息。
對此,各國都有不一樣的反應。
有人認為這就是在胡鬧,沒有君主製度的國家,沒有強權治理地方,如何能使國家長久?
連一支強大的軍隊都沒有,這樣的國成立起來都不是個威脅。
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和那些大國王朝爭什天下。
而且還讓那多勢力代表執政,隻會把國家治理得混亂。
基於種種緣由,不少人沒將其當回事。
甚至沒有什勢力反對他們的人去當什代表,覺得摻和其中也不是什壞事。
安國,太安城。
收到消息的安靖相當驚訝,直接去往皇宮找到安太玄。
「父皇,太平域那邊……」
安太玄拿著一遝情報,悠悠道:「我已經知曉了。嘿,陸正那小子還真是有本事啊,這才幾年,居然都能在那種地方建國。」
「不過他倒是大公無私,做了那多事,隻給自己那小一個職務,咱們安國過去的人,他都安排了好些位置呢!」
當看到陸正隻是太平域一個地區的尋常代表,安太玄都有些佩服陸正這種不求名利的態度。
換作其他人,指不定安排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藉此名垂後世。
不過陸正沒有這做,反而把功績分給了很多人。
安太玄頓了頓,又道:「聽說魏國那邊是支持他的。不過有的王朝好像不在意,覺得沒什大不了……」
安太玄眼神閃爍,他可是清楚陸正的本事。
對方不可能隨隨便便簡簡單單喊個口號,然後象徵性建立一個國家,這背後肯定是準備得很充分。
安太玄看向安靖,開口道:「我是支持他的,也想看看他能做到什程度,承前人之誌,可以給這世間帶來多大的太平……」
「給那邊回個信吧,讓在那邊的人全力配合陸正,有的人既然選上了代表,那也別給我們安國丟臉,做得好,也是他們留名後世的機會。」
「讓人打聽清楚什時候立國,要不要舉行什儀式,我也過去瞧瞧,可不能錯過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