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原本是大妖槐君管轄的大妖城。
如今這已經被建造成太平域北區的核心城池,是最先進入規劃發展的地區。
城中還有一片供外地勢力租賃的商業區。
青婉拿著自己編出來的傳奇故事書籍,和那些商會談妥了銷售協議,之後就等著工坊那邊印製足夠量的書籍。
青婉走在陸正的身邊,樂和和道:“這種書他們還真敢拿回去賣,看來以後咱們再刊印一些宣傳小冊子,也不是什問題。”
陸正點了點頭道:“這個可以有,現在我們這不缺學儒修佛論道的人才了,讓他們寫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從新的角度解釋儒學、佛學、道學,把重點放在百姓和社會問題上……”
“印製期刊,以三個月為一期,刊物的名稱就叫做……”
陸正頓了頓,緩緩道,“思想。”
青婉眸子閃亮,“這個想法不錯!”
她拿出小本本記了下來,想著等之後讓青依去把消息通知給某些人,讓那些人做些文章出來,寫得好的就刊印發表。
青婉轉而道:“好像要過年了啊,咱們要不要籌備一下?”
說起來,他們出來遊曆這些年都沒有過什節日,一直在東奔西跑、忙忙碌碌中。
陸正想了想,說道:“讓各地都舉辦年節,好好慶祝一下吧。太平域很多孩子們以前都沒有經曆慶生過節,一些外地來的誌士也沒法回去過年……那些戴罪之身的人物,也給他們寬鬆幾天,有家人的準許和家人一起過節……”
青婉點頭道:“大家聚在一起喜慶一番,也有助於團結和諧。”
兩人去到一處辦事處,派人去籌備相關事宜。
這時,蘇媚帶著一人匆匆趕來,找到了陸正幾人。
陸正看到蘇媚帶來的人,眼神一亮,上前打招呼道:“徐前輩。”
徐壽看著陸正,眉眼含笑道:“陸小友,一些時日不見,讓老夫也刮目相看啊。”
徐壽頓了頓,轉而又傳音道:“陛下來了這邊,想要見你一麵。”
安太玄一行人途徑幾座城池也沒打聽到陸正的位置,倒是在青城附近的另一座城見到了蘇媚。
徐壽便帶著蘇媚來找陸正,安太玄則留在那邊找了個地方暫住。
聽到徐壽的來意,陸正點頭道:“好。還請徐前輩帶路。”
陸正還喊上了青婉和青依。
見此,徐壽施展術法,將幾人一並帶走。
不到片刻,一行人抵達數百外的另一座城池。
徐壽也沒有壞這的規矩,在城外就停了下來,眾人穿過城門進入城池,來到一處對外租住的院落。
剛一進門,陸正幾人就見到安靖杵在那,看起來一直在等候。
安靖爽朗一笑,“陸公子,好久不見。還有青婉,長大了啊!真是成大人了!你是青依吧……”
一別數年,雙方之間也沒感覺到陌生。
說起來,還是有斷斷續續的書信來往。
幾人寒暄了幾句,安靖就在前麵帶路,領著陸正三人去到客廳。
客廳之中,僅有安太玄坐在那,悠閑愜意地品嚐這的一些特色美食。
安靖道:“父皇,陸正他們過來了。”
陸正見到安太玄,不卑不亢拱手一禮,“拜見陛下。”
旁邊的兩小隻也有模有樣跟著行禮。
安太玄看著陸正三人,笑眯眯道:“都坐吧,不必拘束,說來我才是客人,而且我與你們也不是第一次見麵了。”
陸正也沒有客氣什,帶著青婉和青依坐了下去。
陸正緩緩道:“哦?不知陛下何時見過我?”
安太玄笑道:“當年洪州城的中秋晚會上,我最開始坐你旁邊呢!”
聽安太玄這一說,陸正很快想了起來。
陪在廳中的安靖都不禁愣了一下,她到現在才知曉還有這一回事。
回想起來,好像當時她還跟安太玄搶位置呢……
現在想一想,安靖感覺臉上有些發燙。
“噢!那個人是你呀,真沒看出來。”
青婉恍然開口,回憶起來了往事。
安太玄語氣唏噓道:“我記得你那時還是一個小不點,幾年不見,變化這大。”
青婉笑嘿嘿道:“是我運氣好,修煉得快。”
安太玄道:“運氣也是一個人的底蘊。”
青婉微微點頭,說道:“也對。陛下為王朝天子,承一國氣運,肯定比我們優秀很多。”
安太玄笑了笑,道:“聽說你在這行事手段如雷霆,可不像會誇人的樣子,也不像跟陸正學的。”
青婉不禁道:“陛下既然覺得自己很優秀,那便不該埋沒了能力,要把國家治理得更好才是。”
安太玄臉上的笑意一滯,好吧,能跟在陸正身邊的人,怎可能會說什奉承吹捧話呢?
“陛下覺得呢?”
青婉瞪著明媚的眼眸注視著安太玄,一副純真求證的模樣。
安太玄還沒見誰敢這直視他。
不過麵對一個小姑娘如此炙熱的眼神,安太玄最終敗下陣來,忍不住幹咳一聲。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朕的手底下可沒像你們這樣的大才,要治理好那大一個國家,非我一人能行。”
青婉收斂神色,悠悠道:“安國那大,怎可能缺少人才呢?”
安太玄心中一歎,安國確實不缺人才,但有的人入了那渾濁官場之後,清的也得變渾了。
不與人同流合汙,不去和光同塵,是很難在官場上立足站穩腳跟。
青婉頓了頓,又道:“不過說來也是,有世家大族壟斷各種資源,寒門都難出頭,真心為國為民的人,也難以展現能力……”
安太玄聞言道:“你既然這懂,可知有什解決的辦法?適合在安國的法子。”
青婉轉而歪頭看向陸正,這種事情嘛,陸正比她更懂了,還是讓更專業的人來說。
陸正不假思索道:“我隻有一個建議,那就是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讓某些人收斂下去,如果局麵改善不夠明顯,說明殺得還不夠多、不夠狠。”
安太玄眉頭挑了挑,輕聲道:“你現在真不像一個讀書人了。”
安太玄現在感覺陸正隱含的殺氣太重,估計對方這些年遊曆下來殺過的人比朝廷那些武將砍過的頭顱還多了。
根本不像之前他所見的那個氣質文彬彬的儒道學子,有種物是人非的錯覺。
陸正平靜道:“正是書讀得多了,才懂得這樣的道理。有時候講理無用,便需要用武。對於那些道貌岸然隻會腐敗國家、損害百姓的人而言,跟他們講什仁禮道德,他們自己不會去學,反而會得寸進尺,甚至以道德綁架他人……”
“聖人仁愛世人,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稱之為人。連最喜歡講仁的孔聖人都親自除過禍害的。”
聽到陸正的這一番話,安太玄表情變幻不定,一時沉默不語。
過了片刻,安太玄歎道:“朕何嚐不想對那些人動手,可若是真拔了刀、見了血,一時收不住的話,國有內患,外有群狼環伺……”
陸正開口道:“若無外憂,陛下敢出劍嗎?”
安太玄眼神一閃,“北邊魏國因佛教一事自顧不暇,但東有吳國,南臨漢、越,西接楚國,這四大王朝暫時穩定,不得不防啊!怎會無外憂呢?”
按天下版圖來看,安國可以說是卡在中間、八麵有敵,所處的位置十分不利發展。
但凡少幾個潛在的大國敵手,安太玄覺得自己都能大刀闊斧施行新政,整治一下安國的情況。
比如把北域和安國換一下位置,他想怎改革變法、把那些禍亂地方的世家大族挨著砍一遍,都不怕翻起什大風浪。
可惜換不得……
陸正開口問道:“陛下相信我嗎?”
安太玄聞言沉默一陣,緩緩道:“說實話,我看不透你的心思。你把這片地域治理得很好,我是很欣賞你……不過,在你所期望的世間,是真的容不下君王世家?”
陸正淡淡一笑,“人世間這大,不是我期望什樣,就是什樣子。這世間可以有君王、有世家,但不應該有那大的權力,也不該去壓榨普通人……”
安太玄注視著陸正,輕聲道:“我可以信任你嗎?”
陸正平靜以對,“如果陛下心係百姓,便可以相信我。”
安太玄哈哈一笑,“我雖不是一個多仁德的君主,但也不想當什庸君、昏君。我信你!你要我相信什呢?”
相比較於國內那些王公貴族們,安太玄還是願意相信為了百姓敢向強權亮劍的陸正,即便他也在強權之列。
如果終有一方是最後的贏家,安太玄寧願希望是普通百姓,而不是那些讓他都感覺厭惡的權貴。
當了這多年的帝王,為了治理好國家,他大部分心思反而花在了和那些權貴的博弈上麵,都沒讓國家百姓受益多少,實在讓他心憋著一口火氣。
哪怕之前陸正提出來那多新政,結果也是阻力太多,成效不大。
陸正不緊不慢道:“陛下若是擔心手段太重,外憂內患使國家不利,那就回去先磨好刀劍,慢慢等吧。”
安太玄眼眸閃爍,“等,等什?”
陸正淡然道:“等一個好的時機。魏國出了那樣的狀況,保不齊什時候儒家也出現什變故呢?”
“什!”
安太玄心神一動,目露異色,“你什意思?儒家還能出什變故,你怎會知道……”
陸正表情平靜道:“我隻是有這樣的猜測,可沒有誰跟我說過什。”
一個猜測?安太玄可不太相信僅僅是猜測,就能讓陸正說出這種話來。
他可是清楚陸正是編那部新詩的人,難不成陸正還要做什文章,然後去針對儒家?
這一想,安太玄覺得很有這個可能。
畢竟以前陸正提倡的新政之中,就明言現在的儒家學子多為濫竽充數之輩,提出過一些規範安國文人的舉措。
可惜其中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那些舉措沒有一個施行下去。
安太玄清楚以陸正的性情行事,要是有那個能力的話,是真有可能幹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安太玄忍不住道:“你到底想要做什?”
陸正聞言淡淡一笑,“有些事無法預料,我不能給陛下一個明確的保證,隻是一個建議。”
安太玄覺得陸正這是沒有完全信任他,所以並不想把話說得太明白。
不過陸正既然透露了一點消息,那他確實應該回去做些準備,有備無患。
“行,我知曉了。”
安太玄轉而又有些感慨,“以前見你的治世策論,就感覺你是一個大才,是我安國的棟梁,然而你的誌向比我們想的都要大,你的眼中不隻是一個安國,而是整個天下的生民……不管怎樣,如果哪一天你在北域這邊過不下去了,安國終有你的一席安身之地。”
陸正微微一笑,說道:“多謝陛下好意,不過我這個人是閑不下來的,既然走上了這條路,我便會一直前進。”
他若是為了一處安身之地,也不會走上現在的道路。
從選擇救世濟民這樣的路開始,陸正就沒有給自己留什後路。
安太玄聽出來陸正語氣中的堅決,心中不免一歎,感覺這個年輕人是真的固執。
安太玄便轉言道:“這次過來也是為了散散心,你們這有沒有什新奇好玩的,讓我換換心情。”
陸正道:“好玩的?這個恐怕沒有,不過我們這有很多勞動項目,陛下想不想去體驗一下?勞動也很能改善一個人。”
勞動項目?安太玄眼眸微眯,說白了不就是幹活,這還真不把他當一國之君看待啊。
安太玄笑道:“不要小瞧了我,往年我還會親自下地種田勸課農桑,走吧,帶我去瞧瞧。正好還想和你聊聊具體治民之事……”
於是乎,陸正就帶著安太玄出門。
青婉則留了下來,和安靖聊了起來,詢問著安國的近況,順便還給這位忙到不可開交的公主出謀劃策一番。(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