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那是自然!”林小蘇道:“此法要解,也極其簡單,反向操作就好!”

    “反向操作?”陛下也不知是未懂這個現代術語,還是沉吟方式方法,喃喃道。

    “因果錯,形成的是此消彼漲,那個綁定人聲勢大張,才導致陛下……皇印親和力不夠,陛下不防暫削其權,且看皇印親和能否回歸。”

    皇印親和!

    四個字似乎莫名其妙。

    但是,陛下內心的狂震,恰似十級浪潮。

    林小蘇說的這四個字,別人興許一時沒聽懂,他懂!

    說的是皇印掌控力!

    自從太子入主東宮之後,他皇印出了問題,他無法操控皇印,發揮出皇印莫大的威力。

    這是一個帝皇最大的恐懼。

    若是有人發現,他掌控不了皇印,那江山社稷堪憂。

    正是基於此,他才極少上朝,由太子監國。

    這是無奈之舉,相比較大荒江山而言,太子專權其實是一件小事。

    太子在朝堂上聲威大盛,好歹還讓這億萬山河,有一個姓洪的主子。

    若是沒有太子,整個皇朝,搞不好就會葬送掉。

    現在,他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這件事情,突然就感覺到了滿滿的諷刺。

    如果此事原本就是太子設計的。

    目前的走向,完全吻合太子的心願。

    以他目前的身體狀態,支撐不了幾年,等他一死,太子順利繼位,這場謀逆,就會用一種瞞過所有人的方式,載入史書。

    絕對不會有人說太子謀逆,而隻會稱讚太子臨危授命,力挽狂瀾。

    沒有人發現,這場危,其實是人為製造的“危”!

    “先生言,暫削其權?”陛下道。

    “陛下貴為一國之君,行事當有法度,即便一個暫削,恐怕也是陛下不忍決斷之事。”林小蘇道:“草民有一策,或能解陛下之憂。”

    “卿且道來!”

    四個字,稱呼已變。

    先前客氣點,叫先生,是公式化的稱呼。

    現在隻有一個字“卿”!

    林小蘇躬身道:“草民想向陛下請一職!”

    “何職?”

    “巡察使!”

    巡察使,專門查問題的皇朝欽差,一般由禦史擔任。

    “卿欲巡察何處?”

    “心閣!”

    “為何?”

    “昨夜天牢“換囚’之事,明著是朝堂法製,其實行的是構陷皇子之實,斷然不可輕易放過,陛下有理由深入查上一查,且看後方到底有哪雙黑手作崇。”

    陛下坐在龍椅上,良久未動。

    他的身軀在黑暗中,有微不可察的輕顫。

    林小蘇自始至終沒有提及太子二字,但是,言下之意,所有人都清楚明白。

    他就是劍指太子。

    他自己請任巡察使,要赴心閣查昨夜的天牢換囚案,其實也已經設定,這換囚案後麵,是太子指使。如果是半個時辰之前,有人提議深入追查天牢換囚案,陛下絕對第一時間否決。

    因為他太清楚了,這換囚案後麵,最終必是太子。

    太子想清除掉朝中的異己分子,此心路人皆知。

    知道是太子,還查什查?

    查出來隻會有損皇家顏麵!

    但現在,他的心態完全變了。

    因為天平的這一端,擺的不再是空泛的皇家顏麵,而是他自己!

    他的性命!

    他的皇權!

    這有什好考慮的?

    他無論如何也得拿下太子試試,看他所說的“皇印親和”能否回歸。

    話說“皇印親和”這四個字,也加重了林小蘇的分量。

    如果林小蘇不是真的知道因果錯,他怎可能知道自己掌控不了皇印?

    自己掌控不了皇印這件事情,是普天之下,唯有他一人知道的秘密。

    他可不敢說出去,麵對任何人都不敢。

    林小蘇知道,那就說明,他所說的事情,十有八九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就授權於他,讓他找出太子的罪證,合理合法地暫時拿下太子……

    為什說暫時?

    因為最終的結果要看結果而定。

    如果拿下太子,他的皇印掌控力回歸了,那這個拿下,就是永久地拿下。

    如果拿下太子,他的“病情”未見好轉,再殺西河李氏滿門不遲!

    而太子那邊,一個太子封號而已,又不是拿下之後,沒辦法重新封……

    這也叫進可攻,退可守!

    一時之間,無數的念頭在陛下心頭轉了個遍。

    他慢慢抬頭:“侍詔令何在?”

    聲波一出,眼看就要撞上封閉的大門。

    陛下身邊的霍剛右手陡然一伸!

    無聲無息間,沉重的青銅門被他隔著百米遠,硬生生拉開。

    聲波傳向了外圍。

    “在!”一名白發官員急步而來,跪地。

    “旨下!”陛下道:“封西河李氏承年為五品巡察使,代天巡狩,各級官府,各方勢力,務必配合,若有違巡察令者,視為對抗朝堂。”

    “遵旨!”侍詔令接令。

    門外,兩名黃衣侍者並肩而來。

    左邊一人,托著一隻金盤,金盤之上,官印一枚,官令一塊,右側之人,托一木盤,木盤之上是官服,官靴,官帽,一應俱全。

    林小蘇看著這些,心頭也是微微跳動。

    進入荒古,第一階段目標順利實現。

    他取得了官位。

    雖然隻是個五品虛銜,但是,起步絕對不算低。

    封建社會,即便是狀元,起步階段恐怕也是五品封頂。

    他這是狀元待遇啊。

    更關鍵的是,他的路才剛剛開始,有理由相信,很快,他的官職就會直線攀升。

    旁邊的七皇子,臉上風雲變幻。

    今夜,他見證了官場史上最大的奇跡,一個江湖中人,從白身到五品官。

    更奇葩的是,這官是他自己要的!

    最最奇葩的是,沒有人覺得他要官無恥,甚至所有人都有一種感覺,此人對父皇之忠誠,堪比日月。因為他要這個官,是擔一份巨大風險,但有所得,盡歸父皇!

    這是他帶來的人!

    從這一刻開始,他這位七皇子,似乎也與這位傳奇巡察使進行了綁定。

    若是行動一切順利,他所得將會異常豐厚,若是出師不利,未能達到預期,他這位皇子,搞不好就會步他大哥的後塵,被遙遠地放逐。

    陛下的聲音更加柔和:“李愛卿!”

    稱呼再度發生改變。

    一開始是先生,後是“卿”,現在,已是愛卿。

    愛卿,就是心腹大臣之稱呼。

    “臣在!”

    “心閣巡察何日能有結果?”

    “回陛下!”林小蘇道:“此事事關重大,不可久拖,微臣現在就動手,早則一個時辰,遲則到今日夕陽西下,陛下必能看到結果!”

    一個時辰!

    最遲夕陽西下!

    殿中之人同時大震。

    這就是這位新任巡察使的魄力。

    這也是他行事的雷厲風行。

    深夜入宮之時,白身一個。

    不到半個時辰,摘取五品頂戴。

    立時動手,直指心閣。

    揚言一個時辰或有結果。

    大荒國這一代最大的事件,就這樣發生。

    起於深夜,或將終於深夜,毫不拖泥帶水。

    事實上,大家也都非常清楚,這事兒是真的拖不得。

    聖旨封官,是瞞不了人的。

    明天一上朝,所有人都會知道。

    隻要林小蘇的意圖一暴露,這被滲透得如同篩子一般的朝堂,轉個背就會將消息傳向心閣,心閣那邊智囊一大堆,手段一大堆,什問題解決不了?即便他們無法消除罪證,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豈不也是翻手之間?

    所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讓他們夢醒之時,已是黎明!

    “好!李愛卿的行事風格,寡人喜歡!”陛下長身而起:“霍剛!”

    “臣在!”霍剛腳步一旋,轉到陛下身前,躬身。

    “你親率禁軍,聽從李大人的安排!”

    “奉旨!”

    一刻鍾之後……

    十條法器飛舟破空而起!

    每條飛舟之上,全幅武裝的禁軍戰士三百人!

    最中間一條巨舟之上,禁區大統領霍剛手執大旗,他的身邊,兩個年輕人。

    身著淡黃王服的是七皇子、定北王洪雲。

    身著青色五品朝服的,是林小蘇。

    嶄新的朝服,嶄新的官靴,嶄新的形象,林小蘇臉上卻沒有春風得意的新官作派,而是淡若春風。這幅平淡而又智珠在握的表情,讓洪雲和霍剛全都刮目相看。

    此人,真是非同一般啊。

    在陛下麵前侃侃而談,部署大局絲絲入扣,取得官位無悲無喜,這樣的人,竟然今日才露鋒芒。三千禁軍破空而起,掠過長空,城中有人驚坐起,吃驚地看著禁軍出城。

    但是,更多的人此刻還身在夢鄉。

    西山之上,吞雲寺靜靜地沉睡。

    半山之上,心閣靜靜地沉睡。

    除了幾座山洞,還隱有燈光透出……

    突然,天空雲卷雲飛。

    夜幕直接撕破。

    轟地一聲輕響,十條飛車虛空而下,封鎖心閣四周。

    霍剛手中大旗一振,皇道金光覆蓋心閣。

    唰地一聲,心閣之上,七條人影衝天而起,正是心閣八大頂級長老中的七人。

    心閣所有的閣,幾乎同一時間燈光大亮,閣下之洞,也燈光齊亮。

    這方天地那間一片清明。

    霍剛一聲大喝:“奉陛下聖旨,巡察心閣,心閣所有人,全都出來,接受巡察,不得有任何異動,否則,殺無赦!”

    聲音一落,空中金浪滾滾。

    宛若九天狂潮,一壓而下,空中剛剛飛起的七名頂級長老,被這股宛若天傾一般的重壓,直接壓下廣場所有人臉色齊齊改變。

    他們七人,全是悟神級別高手,而霍剛僅憑一聲斷喝,就將他們全體壓下。

    這是他的魔神域!

    這就是這位陛下身邊大統領的實力。

    不是堪比執道,而是執道巨頭在他麵前也不得放肆!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