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鯨吞
在此方世界,禽獸長智萬物生靈可謂,妖怪也。
而妖怪與人族的關係,大約是兩成的友好,四成的互不交往,以及四成的心懷惡念。
而在曆史上留名的大妖,往往會走兩個極端。
要不然就是人族極為強大的盟友,甚至與人族大能交媾生育,留下後代,慢慢被冠以神名。
要不然就混入人間,禍國殃民,成為流傳久的恐怖傳說。
而這兩類大妖,除了善惡的天性截然不同外,目的卻幾乎一致。
那就是或藉助人間氣數或屠戮億萬活人,撬動種種不同的神秘規則,謀取巨大的回報。
而這次看來,大妖白麵金毛九尾狐化身的安培晴明,應當是完全的失敗了
殺死前鬼的當天晚上,張貴蟄伏於真龍島上沒有輕舉妄動。
第二天一早卻馬上挪移到了,東陸玄芝山脈邊緣。
驅使影子豎立起來,以法相包裹住自己的真身,貼著地麵朝宋明國南疆首都金嶺京,所在的方向飛去。
數百距離片刻便至,一路上,他竟然沒有看到一個活物。
來到金嶺京所在之處赫然發現,地上隻留下了一個直徑幾百的天坑。
也就是說金嶺京已經整個消失了!
麵對內岩漿蕩漾,闊如同火海,隱約感覺到一股恐怖氣息正在其中醞釀的巨坑。
張貴稍一停頓,根本就沒散去法相,直接扭頭就走。
以比來時還快倍許的速度,返回了真龍國中。
之後即刻以,天照坐皇大禦神人間神子瀛日天皇鳴仁熔月,喬以出使之名,襲殺真龍國主的名義下令,兵出九路,涿鹿瀛日。
其檄文曰,…夷城屠民伐山破廟,當除此社稷,擂滅宗祀!」
之後隨著明宋南國疆域化為真正的一片焦土,明宋攜敵瀛日同歸於盡之事,在東勝洲廣為流傳。
瀛日島被真龍國撿了漏子,一舉鯨吞這個消息,也慢慢傳播開來…
時光流轉,秋去冬來。
一場大雪覆蓋了三聖劍北宗小半個山門,其中就包括了張貴的雄兵徑。
因為自從立下契約之後,他一直老老實實的每日都給玄武劍主來料加工,黃粱食丸縱心猿放意馬。
且數額足夠,絲毫都不含糊。
再加上沒假借夏闕諸侯的身份,行過掣肘之事。
在最先的冷淡,之後的試探過後,張貴跟三聖劍北宗雖然因為立場不同,永遠不可能真心勾連在一起。
但最起碼表麵上漸漸變得客氣,甚至有些火熱。
踩著雪在莊子繞了一圈,看見三聖劍北宗送黃粱米的車馬來了,他腳尖一點飛了過去,笑著招呼道:
「呂執事,過來了啊。」
運米來到管事的是個中年胖子,長得一臉和氣。
雖然跟張貴已算是熟人,但見麵還是一躬到底,
「三聖劍北宗內門執事呂方歌見過…」
「行了,行了,你我二人如今都熟的冒熱氣了,還次次都鬧這出,你不煩我都煩了。」
「方伯,身份尊貴,按照禮數都能跟我們劍主旗鼓相當。
長老碰麵都需先行稽首,何況我這位份,就別讓我為難了。」
兩個人的身份地位如果相差過於懸殊,那下位者麵對上位者時,最好時時保持著謹慎小心,不可過分放鬆更不能放肆。
這是因為人心微妙,有時候一句話不對付就會生出齷蹉。
要是大家身份相若,大都會忍氣吞聲,無傷大雅。
可要是地位一高一低,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便可能會生出不測之禍。
所謂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
而張貴明白這道理所以沒有再說什,隻輕輕搖了搖頭,
「咱們日久見人心吧。
對了,今天我鋪子的食丸也煩勞你順路捎過去吧。
要是你們宗門要的話,還是批發價給你換地魔原材。
不過至少得給我的鋪子留下三成,照顧照顧熟客。」
張貴的秘境雄兵川如今已經重新填滿了,一百零八尊寶鼎。
其中三十六尊鼎煉製縱心猿,三十六尊鼎煉製放意馬,三十六尊鼎則煉製清心丸。
按照一天十二個時辰,總共可以開爐三次。
每爐能煉五顆縱心猿十二顆放意馬五十五顆清心丸。
這樣下來,一天的總量就是一千六百餘顆縱心猿,三千八百餘顆放意馬,一萬七千八百顆清心丸。
刨去幫三聖劍北宗煉的縱心猿放意馬各五百顆,剩下的仍是數量可觀。
而現在這樣的鳥時節,就連農人種的白米都比往日緊俏,何況丹師用黃粱夢煉製的食丸。
呂方歌聽到又能從張貴身上,毫不費力的得些誰都愛的俏貨,不由喜滋滋的笑道:
「那感情好,真真多謝方伯的照顧了。
放意馬縱心猿您能出多少,我們就進多少。
清心丸就不必了。
嘖嘖嘖,如今能用奇物煉製縱心猿這樣的五石散,卻偏偏去煉不值嘛的清心丸。
也就方伯您有這樣的氣度了。」
「不管什時候,貴人們吃的五石散其實都不會缺。
但普羅大眾用的清心丸,現在這種時候卻真會缺了。
就當買個好名聲吧。」
張貴淡淡一笑,回身指了指遠處的小湖,
「我把雄兵川也給你們開放了,一會直接進去裝貨就成。」
就算他有了夏闕諸侯的身份,擁有的秘境成了大啟帝敕封的裂土之邦。
打死再救活,三聖劍宗的人都絕不敢再行染指。
但開放自己的秘境本身就代表著一種信任。
呂方歌聞言不由一愣,隨後心不由升起一股暖意,真心實意道:
「呂方歌多謝伯公信任。」
張貴擺擺手,沒有說什,隨手召來一股旋風,照例朝遠處的大爭壁飛去。
半空中,一隻白鶴一隻玄鳥化形的劍器相伴而來,停在了他的身旁,顯出孫衝鶴烏雀子兩人飄飄若仙的身姿。
張貴見狀搶先一步,學道人笑的稽首玩笑道:
「衝鶴烏雀兩位元君來的好早,寡人有禮了。」
烏雀子聞言也還了個玩笑,
「你現在是真正的寡人,我們卻比元君相差萬,人生境遇何其不公。」
之後跟孫衝鶴共同拱手道:「方伯在上,坤道等還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