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1章 1348.再見楊秉承

      兩個做完壞事的家夥美美的在賓館睡了一覺。

      第二天一大早開車進山。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繞了好久。

      終於抵達了桐梓縣城北部黔北山地中的一座大山。

      楊秉承早早得到消息,已經在山口等著了。

      見到駱一航後特別熱情,瘋跑著迎上來,又是擁抱又是握手,嘴巴都咧到後腦勺了。

      “駱哥!駱哥!可算見著您咯,您可想死我了~~”

      “齊老師,太感謝您了,又麻煩您過來一趟,路上辛苦。”

      親疏關係在兩句話表現的明明白白。

      駱一航後退半步,上下打量了一番楊秉承。

      可是有日子沒見了。

      上回跟楊秉承見麵,他還沒畢業。

      現在已經是二十四歲的大小夥子了。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楊秉承的時候,他是又矮又瘦,兩個黑眼圈大的嚇人,滿臉透著菜色,一副營養不良的模樣,這是身體透支的厲害啊。

      除了皮膚還算白皙之外,一點也不像個年輕人。

      死氣沉沉。

      現在再看,身高還是沒什變化,一米七是長不了了。

      但絕稱不上瘦,胖了至少兩圈,成了一個小胖子。

      黑眼圈也還有,眼睛帶著血絲,應該是昨晚上沒睡好,熬夜了。

      皮膚黑了,也糙了。

      換回的確是精神頭十足,陽光開朗,生氣勃勃。

      “不錯,挺好。”駱一航拍拍他肩膀,然後問道,“在農盛幹得怎樣?覺著舒服?”

      楊秉承重重的點頭,“好,特別好,王總和徐經理對我都特別好,我在青海先進行了三個月培訓,然後又回德陽了,在德陽又學了兩個月技術,然後才回的桐梓,剛入職就負責這大的項目,隻覺得壓力好大,但想到能給父老鄉親們帶來富裕,又覺得幹勁十足,反正就是挺緊張的,怕幹不好,怕給您丟臉……”

      楊秉承恨不得把他這段時間的經曆和感悟一股腦說給駱一航聽。

      駱一航就笑眯眯的聽著,隻是點頭。

      說了半天,楊秉承突然意識到,“駱哥,齊老師,瞧我這一說起來就沒完了,外麵涼,咱趕緊回家,你們也累了吧,快回家歇歇。”

      雖然才隻八月,桐梓山已經有些冷了。

      今天還有點陰天,天空泛著勻淨的灰白;霧是這山的常客,清晨的薄霧,從山穀慢騰騰地漫上來,纏在山腰上。

      風過來是涼的,帶著潮潤潤的草木氣,和一絲泥土的腥甜。

      遠處的山,一層疊著一層,近的看得清樹木的輪廓,遠的便隻剩一抹淡淡的青灰,融化在天色了。

      而在近處……

      三人上車,繼續往前開。

      不多久,就到了楊秉承家所在的村子。

      山村還是當年那個小山村,一層層的梯田,曲拐彎的小路,高高的坡。

      這條路駱一航走過一次,原先還是土路呢,現在已經鋪上了水泥,也擴寬了不少,能走卡車了。

      兩邊還裝上了路燈。

      村子依山而建,也沒有什規劃,就沿著路邊有一塊稍微平些的地,就鏟出來蓋上房子。

      上回來大多還是泥地院子土坯牆,屋頂蓋著灰撲撲的瓦片,還有許多剝落。

      窮苦的小山村。

      現在再看,謔,大變樣。

      屋前空地都鋪上了水泥,溜平溜平,打掃得幹幹淨淨,

      房子一水的紅磚牆,大房簷,房頂蓋著黑瓦,又高又尖。

      房簷底下晾曬著一串串辣椒和蘑菇。

      紅的黑的顏色喜慶。

      這邊好像是流行紅黑的配色。

      大房簷尖頂是因為這邊雨水多。

      因此院子也沒有北方常見的糧食垛。

      楊秉承說糧倉都建在屋子麵。

      還有幾家蓋起了二層小樓。

      門口停著小汽車。

      好一個紅紅火火的山村啊。

      楊秉承家就在村子的中間。

      他們家也擴建了,蓋起二層小樓,紅磚黑瓦,屋簷底下晾滿了辣椒,紅的喜慶。

      門口停著一輛五菱小麵包。

      又見到熟人啊。

      能拉人能拉貨,山村神器。

      遠遠的看見車子過來。

      楊秉承一家人全迎出來了。

      車剛停好。

      楊秉承父親就衝了過來,隔著車窗就要跟駱一航握手。

      “恩人,恩人啊,可算是把您盼來啦,謝謝,謝謝,謝謝……”

      老人家也不會說什,就是一個勁的感謝,說著說著眼淚就下來了。

      駱一航趕緊下車,拉著楊父的手,笑道:“楊叔,您身體可好啊,哎肯定好,看著就結實,能往家扛二百斤糧食不。”

      一個小玩笑,把楊父又給說樂了,咧嘴哈哈笑,“能,能,二百五十斤都能扛。”

      “謔,好本事!”駱一航豎起大拇指稱讚。

      老爺子笑的更開心了。

      上回見到楊父,老人家又矮又瘦,腰背已經彎了,頭發灰白滿藍的滄桑,皺紋爬滿眼角。

      四五十歲看著跟六十多歲似的。

      今天再看,腰還是有點彎,但是身體壯實了,眼角皺紋淡了,頭發剛焗的油,烏黑亮。

      年輕了至少二十歲,又變回健壯的莊稼漢子。

      正當年。

      “淨瞎說,還兩百斤,扛一百斤就壓得你大喘氣。”身後傳來一個清亮的聲音。

      楊母也走了過來,吐得一口好槽啊。

      駱一航放開楊父,側身一看,滿臉堆笑,“喲,楊嬸,您能走啦,來來,再走兩步讓我瞅瞅。”

      楊母哈哈大笑,還真的繞著院子又走了一圈。

      一邊走還一邊樂,“小駱總您看,輕快著呢,上山都沒問題。今早晨去林子撿的菌子,中午給您炒臘肉,今年的臘肉特別好。”

      

      走的是挺好,一點看不出在幾年前還是臥床不起下不來地的模樣。

      臉色也好,從滿臉病容,焦枯蠟黃,瘦小枯幹,變成了現在胖乎乎的滿麵紅光。

      說話也不氣短了,說這長一串中間一點沒磕巴,嗓門還挺嘹亮。

      住在山的人嗓門都大,嗓門大才好。

      楊家人也都咧著嘴笑的開心。

      高興啊。

      這一幕,他們是什時候看見什時候高興。

      駱一航是鼓掌叫好啊,“那我可有口福了,多做,越多越好,我飯量大。”

      此話一出。

      一直藏在楊秉承身後的一個小姑娘,蹭的躥進屋。

      過一會兒端著個大盆出來了。

      盆麵奔吧亂蹦水花四濺。

      一盆的黃鱔,全是活的。

      端出來放地上,嗖的又跑到楊秉承身後藏著。

      還挺害羞。

      楊秉承笑著把她拉到身前,跟駱一航介紹道:“駱哥,這是我妹妹楊安秀,她聽說您要來,昨天跑山找了找了一天,抓了一盆黃鱔,養在盆吐了一宿的泥,就想著做給您吃。”

      駱一航知道這個小姑娘。

      當初小滿一號試種的時候,就是她頂著烈日,冒著暴雨,一天一天,記錄下了小滿一號豌豆顛的生長數據。

      為小滿一號豌豆顛能夠在山地、貧瘠的土地進行特殊區域試種,提供了重要原始資料。

      之後糖墩墩紅薯試種,也是她每天記錄數據。

      現在小滿一號已經泛濫成災,豌豆顛從冬季貴菜變成了一年四季都有,菜市場到處都是,成堆成堆賣的便宜貨。

      糖墩墩紅薯也走進了全國各地超市、菜市場,走進千家萬戶。

      夏天的紅薯冰激淩,冬天烤紅薯,現在用的全都是糖墩墩。

      特別是到了冬天,街邊支起烤紅薯的爐子,滿街飄香。

      這其中,都有這位小姑娘的一份功勞。

      駱一航笑著蹲下去,數數盆的黃鱔,謔,真不少,足足二十多條。

      伸手一圈,“這五條肥的,做紅燒黃鱔;這五條拿辣椒爆炒,就廊下掛的,我要最紅的那串;這幾條蒜燒,咱家有蒜吧,得是新蒜,脆香脆香的那種;剩下的全都做成黃燜,我看見菜地種著青蒜呢,切成段往麵一撒,噴香噴香,美滴很~~”

      一聽駱一航沒拒絕,還點上菜了。

      小姑娘樂的啊,眉開眼笑。

      駱一航站起身,笑著問她,“小妹妹,你都會做?”

      小姑娘搖搖頭。

      駱一航擼起袖子,“那就看我給你露一手,小妹妹你幫我打下手。”

      “嗯~~嗯~~”小姑娘笑的漂漂亮亮,連連點頭。

    ——

      招呼了一圈。

      熱熱鬧鬧的,楊秉承一家簇擁著駱一航和齊若木進入。

      坐下休息。

      小姑娘楊安秀跟個花蝴蝶似的,又是沏茶、又是拿幹果零食,又是洗水果。

      忙活的不停。

      駱一航是茶來就喝,鬆子榛子端來就剝,脆梨李子洗好了就啃,覺著李子真不錯,還又讓小姑娘去洗了幾個。

      一點不把自己當外人。

      小姑娘樂意著呢。

      楊家人也都把心放到了肚子,神色輕鬆了些,不再一口一個恩人。

      喝著茶,聊著天。

      聊了幾句家常之後。

      話題自然而然的就轉到了楊秉承入職農盛集團後,回到家鄉負責的第一個項目。

      育種4.0小而美專精培育的第一個成果,專為狼牙土豆設計培育的土豆品種——秋雁十六號。

      “秋雁十六號在貴州桐梓縣黔北山地進行第一次野外大規模試種,下種日期為三月二十二日至三月二十九日,預計收獲期為九月一日至九月十五日。其種植特點及環境適應性,有以下幾點……”

      聊到正事了,楊秉承很是緊張,就跟學生被叫到老師辦公室檢查背課文似的。

      他下意識的就坐直身體,拿出自己的記事本,一板一眼的介紹。

      據楊秉承所說。

      桐梓縣及黔北山地這,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但海拔較高,平均在1000米以上,夏季涼爽,八月平均氣溫在20-25℃之間,冬季無嚴寒。

      土豆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

      秋雁十六號是在三月底種植、九月初收獲,生長周期約150天,正好與當地無霜期匹配。

      涼爽的天氣有助於土豆積累澱粉和果膠,尤其是直鏈澱粉的形成。

      夜間低溫能促進澱粉合成,使土豆質地緊實。

      而且黔北山地年降水量豐富,分布均勻,土壤經常保持濕潤,但排水良好。

      秋雁九號的含水量適中,在這種植既能利用自然降水,又不易因積水導致腐爛。

      高果膠含量可能也與濕潤環境相關,果膠能幫助土豆在生長過程中保持水分平衡。

      另外,這的土壤偏酸性,pH值5.5-6.5,土豆喜歡微酸環境,能有效吸收磷、鉀等元素,促進澱粉和果膠的合成。

      最最重要的是,秋雁十六號的生長周期與本地主要作物,如玉米、油菜的輪作時間剛好契合,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土豆又是貴州山區的傳統作物,當地人有豐富的種植經驗。

      還有秋雁十六號的芽眼淺、損耗低,減少了切割和儲存中的浪費,特別適合小規模家庭種植或者合作社生產……

      “秋雁十六號簡直太適合我們這了!”楊秉承說著說著直拍大腿啊,“我們這邊也種了幾十年洋芋,百花、大紅、青薯 9號、黔芋 8號,這些品種都種過,從來沒種過這舒服的品種,漲勢好、不用咋管、試種期才遇到了幾個問題,齊老師一來就給解決了。比之前種過最好的黔芋 8號還要好啊,簡直就是為了我們桐梓這邊專門設計的品種……”

      其實應該反過來。

      秋雁十六號是為了狼牙土豆設計的。

      為什川貴兩省會發明出狼牙土豆這種做法?

      就是因為當地的土豆適合啊。

      秋雁十六號就是將這一特色進行了發揮與加強,將其做到了極致。

      至於黔芋 8號,秋雁十六號的其中一個母本就是黔芋 8號。

      “這次試種了多少畝?”駱一航又問道。

      楊秉承馬上回答,都不用看記事本,“我們村子種了220畝,附近六個村470畝,這批都是海拔1400米以上。”

      “官倉鎮、楚米鎮那邊,1100米以下的河穀和壩區種植九百畝;獅溪鎮、水壩塘鎮那邊800米以下溫暖地區種植450畝,合計2040畝。”

      “其中800米以下的試驗田還準備在十月後試驗冬播,並擴大試驗麵積,利用收完的玉米田,看看輪種的效果怎樣。”

      “如果可行的話,我們這邊也能一年兩熟。”

      黔北誒,山地誒,一年兩熟誒。

      楊秉承,還有他全家,肉眼可見的開心……

      (本章完)
章節報錯
推薦閱讀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