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嘈雜的城隍廟立時為之一靜。
“諸位。”書生團團抱拳,“風某有禮了。”
眾人聲音並不十分整齊道:“見過風先生。”
看來這書生就是召集人了。
接著便有人說道:“風先生聲名赫赫,乃是江湖上有一號的大人物,僅次於護國大真人和收元教的掌劫法主,這次把我們這些人召集到此地,想必是有所見教。”
風先生道:“我剛才聽諸位朋友交談,有些朋友已經猜出來了,正是為了寶盒。”
眾人齊齊“哦”了一聲,並不驚訝,隻覺得在意料之中,靜待下文。
風先生接著說道:“諸位有所不知,這寶盒乃是天生一對,一者為白盒,其中蘊藏藍光,正是被護國大真人帶走的那個。另一者為黑盒,其中蘊藏紅光,如今還是無主之物。方才還有朋友說是護國大真人奪走了寶盒,其實不然,而是護國大真人精通卜卦之道,窺破天機,搶先一步來到寶盒降世的地點,那時候根本無人爭搶,待到護國大真人帶著寶盒返回麒麟山,我等才後知後覺。”
眾人紛紛歎息,不乏有人說護國大真人這一手太賴皮。
有人問道:“既然護國大真人有起卦的本事,那為什不把兩個寶盒全部取走?恐怕也沒人敢攻打麒麟山。”
風先生解釋道:“原因並不複雜,白盒是大吉之兆,黑盒則是大凶之兆,兩者相斥,不能並存,欲要取其一,隻能棄其一,所以護國大真人趨吉避凶,選擇了白盒,沒有取走黑盒,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此言一出,眾人頓時嘩然。
有人罵護國大真人太過雞賊,也有人萌生退意,既然是大凶之兆,那還爭搶什,幹脆打道回府。
風先生雙手一壓,示意眾人收聲。
看得出來,這位風先生頗有威望,城隍廟內頓時又安靜了。
風先生這才緩緩開口道:“雖然黑盒是大凶之兆,但同樣藏有得道成仙之法,就算我看走了眼,收元教的掌劫法主總不會也看走了眼。”
眾人略微思量,又紛紛點頭稱是。
如果說護國大真人是天下第一,那收元教的掌劫法主就是天下第二,兩人真要動起手來,也不好說護國大真人就穩贏掌劫法主。
人的名,樹的影。
如今收元教的人手齊聚河西府總不是假的,這也算間接佐證了風先生的話語。
風先生道:“這些年來,雖然先天宗和朝廷好得穿一條褲子,但飯還是分鍋吃,除了收元教,朝廷方麵也動了心思,據我所知,龍虎軍大將軍已經誇下海口,要將黑盒搶下,獻給皇帝陛下。”
眾人又是“謔”的一聲。
剛才說了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那這位龍虎軍大將軍作為朝廷的代表人物,差不多就是天下第三,所以護國大真人和龍虎軍大將軍聯手,能把收元教死死壓住,沒有像太平教那樣席卷天下。
雖然龍虎軍大將軍隻是正三品,但已經是一等一的重臣,因為大夏王朝的一品和二品都是榮譽職位,要給已經退居二線的老臣,要追贈給死人,三品就是實權人物的最高品級。
如今的情況,妖孽橫生,朝廷把所有的奇人異士都集中在龍虎軍中,能統領龍虎軍,首要一條就是要壓得住,如果壓不住,那對皇帝再忠誠也沒用,有些位置就是如此,沒有能力坐上去,隻會成為傀儡,所以龍虎軍大將軍的實力毋庸置疑,天下第三實至名歸。
隻是較之排在前麵的護國大真人和掌劫法主,總是差了一線。
至於風先生嘛,前五總是有的。
眾人議論紛紛。
“龍虎軍這次對上收元教,有的瞧了。”
“以前都是先天宗聯合龍虎軍對付收元教,這次護國大真人得到寶盒,已經下了法旨召集在外的先天宗弟子返回山門,隻怕是沒法協助龍虎軍,依我看。龍虎軍未必就是收元教的對手。”
“不過龍虎軍大將軍敢在皇帝老兒麵前誇下海口,想來是有所依仗。”
“這樣才好,兩邊都勢均力敵,咱們才能渾水摸魚。”
風先生拍了拍手,示意眾人暫時收聲,又道:“剛才有位朋友所言不錯,僅憑咱們自個兒,想要從收元教嘴底下虎口奪食,未免太不現實,可隻要龍虎軍下場,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這夥人算是江湖上的閑散人物,不是這個洞主,就是那個幫主,盡是些修為在身的異人,既不屬於先天宗,也不屬於收元教,更無意加入龍虎軍吃官飯,雖然是烏合之眾,但人數眾多,此時聚集在城隍廟中的少說也有百餘人,著實不可小覷。
風先生算是這些江湖散仙的佼佼者,雖然名下有個山莊,但不過是養了幾房妻妾,再加上一些仆役之流,根本算不得一方勢力。
風先生想要跟那幾位爭鋒,僅靠他自己是不夠的,所以他才要把這些江湖人整合一處。
就在此時,又有一人沉聲開口道:“且不說從收元教和龍虎軍的手中搶走寶盒要死多少人,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真搶到了,寶盒隻有一個,我們卻有這多人,該怎分潤呢?”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望向風先生,顯然觸及核心利益,這一點不說清楚可不行。
風先生循聲望去,卻是一個老叫花,不由一笑:“我道是誰,原來是怪叫花左老前輩。”
老叫花道:“風先生,這些年來你在江湖上的名聲一直不錯,不過親兄弟明算賬,咱們還是把醜話說在前頭為好,不妨把怎分潤說清楚,要是大家夥聽著合適,自然答應下來,齊心共力把這件大事辦成了,若是不合適,那也不必浪費時間。”
風先生點點頭,說道:“如果寶盒中所藏是修煉法門,無上仙法,那我便將其公之於眾,大家夥人人有份,誰能修成,誰不能修成,全憑各人的本事。若是丹藥之流,那便根據出力多少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大家以為如何?”
眾人轟然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