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宮輕衣給兩人安排房間費了點時間,因為兩人都不是道士,也沒個正經身份,倒像是黑戶,不過在金錢的力量下,還是都妥當了。
這也是老孫頭在紫光賣場幹護衛的原因,他們都是從聖廷那邊偷渡回來的,早已被道門通緝,雖然有一身修為,但也不敢光明正大地行走世間,要時刻注意躲避北辰堂的緝捕。
雖然雨宮輕衣急於向鄭夫人匯報,但麵子功夫不能落下,還得先向名義上的領導李青霄匯報一聲才行。
李青霄道了一聲辛苦,示意雨宮輕衣不必再陪著他了。
這其實就是給了雨宮輕衣匯報的機會,李青霄對此心知肚明,他要的也是這個效果,孫天川和吳過兩人並非秘密武器,而是一種威懾,無論怎講,大勢在我,李青霄沒必要以身犯險,也沒必要來一個反殺。
兩個六境之人充當李青霄的護衛,再加上李青霄本人的諸多保命手段,一個七境之人都未必能穩穩拿下,如果是兩個七境之人,且不說鄭夫人能否調動這樣的力量,就算能,那動靜不會小了,必然驚動道府。
讓李青霄死得無聲無息,有個遮掩,事後還有說法,比如說李青霄走火入魔,或是其他原因,勉強說得過去。
若是搞成公然襲擊,動靜大到遮掩不住,那就是對抗道門,性質完全不同。這個時候就不需要證據了,陳大真人會直接派兵鎮壓,一個都逃不掉,那才是滅頂之災。
所以,李青霄隻要能保證自己不會死得無聲無息,那就足夠了。
雨宮輕衣退下的時候,忍不住又看了眼這位李監事,剛好看到一張似笑非笑的側臉。
她估計這位年輕領導最多也就是二十歲出頭,不會超過二十四歲,卻讓南婆羅洲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到底憑借的是什?是李家女公子李青萍的背後撐腰?是陳家大小姐的從旁支持?還是父輩給他留下的秘密人脈?
雨宮輕衣長期從事迎來送往,見識並不淺,李青霄這類人在道門並不少見,雨宮輕衣願意稱其為一群草根野心家,絕不是個例。
這類人的特征就是童年不幸,出身寒門,比真正的底層高一點,比起中層又要低一點,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向往成功,腦子聰明,也頗有膽氣,敢想敢幹,心態穩定,精神堅韌,有道德感卻不是很強,必要的時候可以不擇手段。
這類人想要出頭,其實是有固定路徑的。
第一步先交血稅——要自己交,要父輩交。
自己交血稅就是進入道門的軍隊體係,渴望立功,也是第一次擺脫階層的束縛,前往更大的舞台。
進入軍隊體係之後,肯定不是為了吃軍餉,而是把這當做跳板為以後鋪路,利用道門的政策扶持,以及自己的努力,進入好的道宮深造學習——讀書的確能改變人生,這是他們第二次擺脫階層束縛的機會。
李青霄是不幸的,失去了父母,他又是幸運的,父母的遺澤讓他跳過了這一步,直接進入萬象道宮學習。
無論是自己交血稅,還是父母交血稅,兩者在道宮畢業之後殊途同歸,帶著各種光環開始了他們的高速發展。
道門武德昌盛,甚至到了曆代大掌教都要有領軍經曆的地步,個人的從軍經曆或者烈屬遺孤的身份無疑是極大的加分項,體現在各個方麵。
這一群有腦子有膽氣的年輕人,在高等道宮和軍隊光環的加持下,自然是無往不利,很容易就成為重點培養的對象——李青霄自絕前途的行為隻是個例,如果他不執著於真相,其實也算北辰堂的重點培養對象,畢竟已經進了第九司。
這大概也是李青霄為數不多的任性,對於父母的各種情感竟然壓過了進步的野心,換成是其他人,真沒有這個待遇。
婚姻則是他們第三次擺脫階層束縛的機會,榜下捉婿是自古以來的傳統,這些沒有根基的年輕人也渴望獲取嶽家的支持,雙方一拍即合,一條青雲之路就此展開。
在雨宮輕衣看來,李青霄就是嚴格按照這條路走的,烈屬遺孤,萬象道宮出身,又與陳家大小姐定親,南婆羅洲公司不會是他的終點,隻是青雲之路上的一個短暫停留地。
想到這,雨宮輕衣不由在心底輕歎一聲。
鄭夫人已經是到站的人,又何必爭這一口氣,何不後退一步,無非是失去權柄,卻多半能平穩落地,後半生寄情於山水之間,總好過身陷囹圄。
深秋老氣敵得過朝氣勃勃的新冬到來嗎?
可鄭夫人強勢了一輩子,就是要爭這一口氣,用她的話來說:我為什要退一步?每進一步有多難,我憑什要退一步?他真要有能耐,就把我送進去,踩著我的腦袋往上爬,若是沒能耐,那就灰溜溜地滾出獅子城,或者幹脆去海底喂魚,總之我不退。
一個渴望進步,一個死活不退,那注定是無法化解了。
在這種情況下,雨宮輕衣也動了心思。
同乘一船,風浪一起,自然是誰先落水誰後落水都不能幸免。
可如果中途換船呢?那就是坐著看船翻。
不過想要跳船,風險卻是不小,容易直接被沉水喂魚,卻是要好好謀劃一番。
另一邊,孫天川和吳過已經入住太平客棧,卻是要了一間房。
不是雨宮輕衣小氣,而是孫天川要求的。
吳過仍舊默然無語。
孫天川抽著長煙,吐出一個又一個煙圈:“咱們這位新上司,麵相不算太好。”
吳過看了老孫頭一眼,還是沒有說話。
老孫頭嘿然一聲:“李副城主說什龍鳳之姿,天日之表,我是沒有看出半點,那是大齊太宗皇帝的評語,這小子差遠了。”
吳過悶悶道:“太宗皇帝是厲害,可到底死於非命,連六十歲都不到。”
“這倒是。”老孫頭沒有否認,“除了大齊皇帝,你知不知道還有一位齊王?”
吳過道:“大沛初年的那位?”
老孫頭點頭道:“我瞧這位李公子,倒是有幾分淮陰麵相,未必能夠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