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最壞打算
夜,孫策自高燒昏迷中清醒。
抬頭睜開眼就見燭火照映下的周瑜背影,此刻的周瑜正捉筆書寫。
(請記住 讀台灣好書選台灣網,??????????.??????超讚 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貼身侍衛見狀上前,單膝跪下輕聲詢問:「君侯?」
「水。」
孫策吐出一個字,趴著睡覺讓他很難受,可高燒狀態下他整個昏昏沉沉,能感受到這種不舒服,偏偏又能忍著不適在極度不甘中陷入沉睡。
此刻就連喝水也很是不便,侍衛端來溫熱的茶湯,鮮紅漆木杯子還有一支新削好的嫩竹吸管。
孫策看到吸管後整個人也是暗暗鬆一口氣,如果為了一口水必須姿勢狼狽,那他寧願不喝。
這次仔細去看這個貼身侍衛,一笑:「原來是鄧當的妻弟。」
「是卑職,卑職呂蒙。」
呂蒙溫聲介紹自己,這時候察覺身後腳步聲,呂蒙不為所動,依舊單膝跪地雙手托舉漆杯侍奉孫策飲水。
孫策吸了大半杯水,就問:「陳武何在?」
呂蒙略沉默,低聲回答:「陳校尉引咎自責,自領五十軍棍,現就在帳外當值。」
「糊塗,傳他來見我。」
「喏。」
呂蒙應下,雙手托舉漆木水杯緩慢後退,五六步外才起身,又後退兩三步才轉身去放水杯,隨後才出帳離去。
孫策斜眼看著呂蒙背影,對周瑜一歎:「如今負傷,軍心立刻生變。也幸好是此刻負傷,若是與趙元嗣交鋒時負傷,則大好基業轉眼成為泡影。」
周瑜搬來摺疊凳坐在孫策旁邊,他自然是認同孫策的觀點,順著孫策的話語,繼續說:「君侯所言有理,如今難在趙基張子布,就恐二人不肯信賴我軍。」
戰爭自然不能講究誠信,孫策周瑜這的確沒有什詳細的大型戰略規劃,隻有一個終極的戰略目標,一切行為選擇能更快更有效率抵達最終目標,那就可以幹。
手段追求靈活多變,那就不能被陳規舊俗所約束。
主動進攻琅琊吸引趙基,為袁紹爭取破局機會是真;現在孫策意外負傷軍心不穩,派孫權出使晉陽,想要完整放張昭率部西遷,這也是真。
如果戰機合適,就撕毀協議,襲擊張昭遷徙中幹分虛弱的琅琊新舊民眾也不是不可能。
孫策從來都不會將自己束縛住,而周瑜也絕不是信守諾言的謙謙君子。
以他們兩個人的智慧,自然理解當時趙基不要孫翊當人質的心態。
都是年輕人,都理解趙基的那份傲氣。
正是趙基的這份傲氣,以及釋放了孫翊,才讓孫策敢於響應許都政變,從而成為敵對方。
如果可以,孫策周瑜肯定會搗毀摧毀張昭管理的琅琊新舊民眾,這些人去了西州後,立刻就能補齊趙氏根基不穩的缺陷。
而趙彥的歲數已經很大了,誰也不知道趙彥究竟能活多久,若是像趙岐那樣活個九旬,那很多人很多事情就沒了指望。
若是趙彥壽數坎坷一些,隻要趙彥死了,趙基缺乏一個總掌全局的人,又失去了琅琊鄉黨,那趙氏內部會有難以預測的巨變。
今年趙氏清洗戚族裴氏,不僅是趙氏察覺了這種隱患,也在於裴氏的體量太大河東人太強勢,裴氏中略有遠見的人,就該知道會有這種慘烈碰撞。
裴氏隻是開始,未來肯定還會有其他發展起來的家族來挑戰趙氏。
每次趙氏發動殘酷的鎮壓,都會導致後續挑戰者選擇更加凶頑的抗爭態度。
而現在,摧毀琅琊群體,就等於摧毀了趙氏的未來。
就孫策個人的性格來說,都已經翻臉————哪怕就是死,也要讓趙基很不痛快,讓趙基在這種不痛快中牢牢記著自己。
拿孫權的命去賭一下,孫策不覺得有什問題。
雖說自己的兒子年幼,可孫策有更好的繼承者,那就是孫翊。
對待齊地的古族大姓————也就是騰不出手,等袁紹破局能牽製住趙基時,孫策也會謀求破局,就算一口氣打不回三吳老家,怎也要把齊地的古族大姓清洗一番。
就孫翊的性格來說,幹這種事情的執行力很強。
目前負傷軍心不穩,可孫策還在構思這些遙遠未來的事情;周瑜也不例外,畢竟以孫策的體魄而言,這點傷勢肯定能痊愈。
恢複健康後,目前不穩定的軍心士氣也會穩定下來。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自領軍棍的陳武一瘤一拐走進大帳,周瑜也就退到一邊繼續處理公文。
孫策則安撫陳武的情緒,讓他不要自責,誰也不想發生這種事情,說到底是他自己的問題,以及運氣不好。
遣退陳武後,孫策繼續趴在榻上,整個人陷入假寐,臉上神情很是難看。
當年孫堅進討劉表時進駐襄陽城南的峴山,在峴山東南漢水側旁的山間小隘口處被荊州軍伏擊誘殺。
而誰能想到,臨淄東南也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大峴山。
把孫權支派出去,也是希望孫權自己能找一條活路,避免淪為齊地古族大姓扶持下的傀儡。
比起孫權,周瑜肯定更喜歡性格剛強的孫翊。
想要打回江東,兼有徐揚坐斷東南,那自己之外,就剩下開拓精神最為強烈的孫翊。
也隻有孫翊,才能讓淮泗舊部牢牢凝聚在孫氏戰旗之下。
就孫權那種性格————反正孫策自己是不想跟老二這種人深入打交道,更別說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
或許孫權可以哄的對方團團轉,不顧一切去拚命。
可你隻能哄一次,除非哄的對方直接戰死,這樣一了百了,不需要考慮後續的履行問題。
否則就孫權那種用人時一種態度,不用時就另一種態度的性格來說,是很難獲得軍隊擁護的。
孫策自己很不重視規則,可在給老兵履行責任義務時,孫策是真的不敢疏忽。
為了獲取土地軍餉與女人,孫策什人都敢殺。
隻要軍隊還支持他,就沒有他不敢殺的人。
顯然,孫翊與他類似,孫權就差了一點意思。
戰場之上,兩軍喋血廝殺時,可能就因為你少了那一點意思,導致一條戰線一個微不足道的戰陣意外潰敗。
不止是孫翊——————形勢惡化到一定地步,他倒希望周瑜能站起來扛旗,這樣大多數孫氏親族姻親就能全身而退。
可以周瑜的家學傳承來說,不到萬不得已,或著十拿九穩的時候,周瑜才會承擔這種會殃及全族性命,以及危害門第清譽的負擔。
當一方人主,怎可能隻承受好處,不付出代價?
越是周瑜這樣的名門大姓出身,這方麵的顧慮就越大。
這是豁出一切燃燒族運賭一把大的,還是維持門第清譽,世世代代都能入仕做大官的區別。
孫策思索著,疲倦感襲來,他又抬頭斜眼去看周瑜背影。
周瑜依舊捉筆疾書,燭火照映下,姿態很是專注。
>